渡邊淳一被人們稱為「情愛文學大師」,自然是因為他的作品多是涉及到「愛情和婚姻」,特別是關於「婚外情」的主題每每引發爭議,毀譽參半。 他一生著述頗多,但說起來,卻涉及的都是世俗大眾的問題,男女情愛是他文字中的常客。
他以獨特的視角剖析日本現代都市人的情感糾葛和困頓,宣揚自己理想、自由的人生理念,在日本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失樂園》的主人公們為了極致的愛情和自由雙雙赴死,處處滲透著日本古典文化中的「物哀」之美,被日本文壇譽為「震撼心靈的劃時代傑作」。
渡邊筆下的激情色,稱為人的情感的轉變和犯規。也是對抗平庸、凸顯自我的一種反擊方式,是一種自我生命活力拯救的掙扎手段。然而,也有人認為他是總是毫無遮攔地描寫婚外情以及有色場面,這也罷了,但他似乎總是在說,人到中年就一定會出現情感危機似的,是不理性、沒道理的,也是起負面影響的。
且不論眾多讀者的爭論如何甚囂塵上,愛情和婚姻是千百年來,人類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與此密切相關的婚外情和婚外性行為也是人們津津樂道卻又諱莫如深的事情。如果說愛情是自由的,那麼婚姻無疑算是一種束縛,背離婚姻尋找愛情就是所謂的婚外情了。
對於人類這種在自由和束縛之間的不停地遊走的原因,很多學說應運而生,有生理說,有心理說,莫衷一是。而渡邊淳一認為,現實生活中,「戀愛是一種非日常性的現象,而結婚是彼此顯示真我的日常性本原現象。」如果相愛的兩個人共同加入到由國家法律保護的婚姻制度中,日夜相對,朝夕相處,戀愛時的熱情奔放的情感就很容易消失。
所以,渡邊淳一以他獨特的理解,將對美好、純粹愛情的憧憬和嚮往,對婚姻和家庭那種欲掙脫卻又無法掙脫的矛盾心理在他的作品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他的作品,總是愛情與自由、短暫與永恆的博弈,各種情感碰撞,迸發出極致的美麗。
1. 愛情與婚姻的對立,自由與束縛的博弈
古人云:「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食色本是人類的本來欲望,婚姻則將人的欲望抑制住,外加社會道德的牽制,個人往往是被禁錮在社會框架之中無從逃脫的。
巴法利尼克斯說,「婚姻是一本書,書的第一章是美麗的詩歌,而其餘的都是平淡的散文。」於是有的人為了反抗平庸乏味的生活,就背離了日漸平淡的婚姻,去外面尋找愛情。這是本性與理性的對立,是情與理的對抗,是自由與束縛的博弈。如何選擇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對此,渡邊淳一做了深刻的思考,並將這種思索融入到作品中去。他書寫了大量涉及到愛情、婚姻以及婚外情的「男女之愛」的小說,並樂此不疲。在渡邊淳一看來,「現今的人們以犧牲性愛為代價,換取到夫妻這種形式」。他認為,性愛是體現個人自由的重要方面,而在無愛的家庭中,性是不自由的,人更是不自由的。
渡邊淳一棄醫從文,將從生理上剖析人轉到了從精神上研究人,「用感性描寫那些人們從常理上無法說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他想找尋的愛情與自由。
在接受日本《中文導報》採訪時他說:「我的作品就是描寫這些男女之間的愛的深沉、愛的沉重、愛的美好、愛的可怕,在終極追究這些問題的實質。」所以,他「要寫的就是人內心的本能」。
但是,他發現,有時候愛情不是人簡單得想要就能要,相愛就能在一起的,愛情要受很多現實因素的限制,特別是已經進入婚姻的人。愛情與婚姻、情慾與理性常常複雜的纏繞在一起,人性自由與社會倫理道德有時候是相衝突的、不可調和的。
比如,《愛如是》中,為人夫、為人父的風野沉迷在與衿子的戀愛中,卻仍然放不下自己的妻子與孩子,在家庭與情人之間搖擺。全文貫穿著作者對婚外情這一「不倫」之戀的思考:男主人公面對著家庭與愛情的兩難狀況,一方面是感情已經平淡卻有著責任的家人,另一方面是燃燒著熊熊烈火的愛情。如何選擇?是聽憑內心的意願,勇敢地與情人在一起,還是繼續留守在無愛的婚姻圍城裡,主人公矛盾不己。
這種彷徨同樣也讓渡邊淳一陷入困境。他思索著如何圓滿解決這個問題,是不顧道德習俗,擁抱愛情,還是壓抑自己的欲望,回歸家庭?後來,他在《失樂園》中,給出了答案。
男女主人公久木和凜子各自有著家庭。但是他們兩人相遇了,他們相愛了,愛的深刻而投入。可是家庭、孩子、朋友、工作、法律、道德等都要求他們回到正常的軌道,內心熾熱的愛情受到了理性的束縛。是回歸家庭,還是選擇愛情?
主人公不願意違背內心意願,離開愛人回到無愛的家庭生活,作者也不願意,那是對平庸的現實屈服,對自由的放棄。但是如果選擇自由,那要與整個社會進行對抗,對一個個體來講,那太沉重了。於是渡邊選擇讓他的主人公在愛的巔峰時期死去,主人公們最終得到了完美的愛情,那是一種不顧一切、完全遵從人性自由發展的愛,並以死亡來升華的至愛。
婚外激情就像絢爛的煙火,異常美麗但難以長久熾旺;婚姻如一盞昏暗的油燈,光雖微小卻能照耀漫漫長夜。但是當二者取其一時,渡邊淳一毫無疑問選擇自由的婚外激情,人生短暫,生命不該混沌而過,縱然冒險甚至明知以生命交換也要掌控人生情感的自由。
渡邊坦言自己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持否定態度,認為它束縛了人類自由的本性,是個可怕的契約。他認為理想的生活態度應是結婚與否都是無可指責,離婚是情有可原的,甚至婚姻這種形式也可以不需要存在,現代人有選擇自由生存的權利。
就像《那又怎麼樣》中,男女主人公都秉持著一種態度,那就是,「結婚不是浪漫的幻想,是現實的生活。每天重複著繁瑣的生活,丈夫也好,妻子也好,便會麻木起來,夫妻便會成為純粹的同居者。「在不拘泥於結婚這種形式的情況下,他們更能自由自在地愛,自由自在的生活。
2. 短暫與永恆的抉擇,禁錮與解脫的升華
愛情是生活的一種,也是藝術的一種,渡邊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將「愛情」表現到了極致。他們於偶然出相遇、相知,進而相愛,為了愛無所顧忌,如那飛蛾撲火。渡邊一再強調他的小說總是表達人的本性和真心,他關注的是拋開社會、家庭、責任、倫理、道德等一切世俗之後剩下的人的情感。在他的筆下,愛情在生活的泥淖裡搖身一變成為自由的藝術。
渡邊淳一曾接受採訪說,「我寫的不僅僅是婚外戀的問題。我關心的是愛的轉變……在不同的時間段裡,愛也在不斷的變化,沒有永久的愛。」「愛,或燃燒,或持久,二者不可並存,持續燃燒的最終結果只能是化為灰燼。」所以,對於渡邊的情愛小說而言,愛情固然是幸福的,純愛卻是轉瞬即逝的,那麼如何能讓這份純愛永久保存?如何讓這個藝術進一步升華?是死亡。如果要保持愛的鮮美,只有在愛與激情的巔峰,在它最美麗的時刻定格。
比如,《泡沫》有婦之夫安藝與有夫之婦抄子一見鍾情,他們在愛意深濃時選擇死亡來永久定格這段遲來的愛情。《愛的流放地》中的冬香沉淪於和菊治的婚外性愛中不可自拔,最後死在了所沉溺的極致性愛中。《失樂園》的主角是久木和凜子為了愛情,在一起踏上了死亡之旅。
在渡邊看來,死亡是愛的頂峰狀態,「可能大家都會認為死是一種悲觀的、令人傷感的、消極的事物。但我從不這樣認為,因為死是愛情的頂峰狀態。感情到了無法解決的時候,就可能選擇死這種方式。」在渡邊看來,這樣的死亡結果並不是向世俗倫理的低頭和妥協,而是更為嘹亮、更為堅定的愛的宣言。這份極致的愛於逝者永存,於生者永享,永不退色,永遠鮮亮。
就像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描寫那樣一種純粹的東西,並沒有人將他們逼上絕路,愛情的雙方為了將巔峰的愛情永久的保留下來而選擇死亡,這種死亡不是悲壯的,雙方看到了人生的虛無,單純為了愛,而平靜地相擁著選擇了死亡。」因愛而死,為愛而死,向死而生,是渡邊的選擇,是他的本意。
如此前衛的思想並非譁眾取寵,而是源自他獨特的人生體驗。此前,渡邊曾做過很多年的醫生,醫生的職業教會渡邊從獨特的視角看待問題,「我以前做醫生,看過太多的肉體,所以我重視從肉體角度看待愛情。」零距離的接觸死亡讓他對人生有了特別的感觸,「無論什麼樣的人或業績,都因死而風化無疑。」
同時,他在高中時代的一個女朋友純子的突然自殺,不僅給了他巨大的打擊,也讓他認為愛情、生命都是不堪一擊的東西,「生死輪迴,歸依涅磐,人生著只是暫時的依附,死了才是真正的歸宿。」這種對生命的不信任感使他少了些對社會規則和人類道德的敬畏感,為了追求純粹的、自由的愛,即使死亡也在所不惜。
除此之外,日本文化傳統對於死不僅不畏懼和迴避,甚至將死看成神聖的事。受狹隘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歷史的影響,日本民族具有與生俱來的危機感和無常感,反映在日本文學中,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的「死亡美學」。「 在確立這個國家的文化王朝中, 美就是倫理, 而美的極致就是盛開的櫻花。」櫻花剎那間開放剎那間散落乾淨的美,他們的死亡也要如同櫻花散落般乾淨利落。
受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生死觀的影響,再加上多年行醫的經歷,作為作家的渡邊淳一對生老病死更加淡然,將死亡看為了常態。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渡邊總愛描寫悽美悲壯的結尾,但是這種悲劇性卻又不同於大多數人所理解的悲劇。男女主人公在他們最美好而幸福的巔峰結束生命,這是一種悽美而壯烈的死。他們的死亡不是解脫的方式,而是愛長久熾熱的保證。
2014年4月30日,渡邊淳一去世,享年八十歲,就此世界文壇又少了一位文學大師。一個時代雖已結束,但是他給後世留下大量精神財富。
在他的作品中,渡邊寫出了一段段激情似火的故事,短暫又悽美。雖然他只是寫了男女的痴情與純愛,但是不能否認其作品的社會意義,他對於當前日本社會婚姻和愛情的思考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對於極致愛的探索具有超現實的美感。
他認為理想的人生應當是一種不受拘束的、自由的、理想的狀態,而要達到這樣的人生目標,則需要以人類衝破現代既成的道德、規則的勇氣來實現。他呼籲人們重新審視愛情和婚姻的本質,他頌揚富有激情的生命,追求理想、自由的生活,甚至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就如他曾講過的話,「我們人類充其量不過是高級動物,重要的是要重新換回人作為生物應有的雄與雌的生命光輝,回到人類的原點,滿足人最本能的欲望。」
渡邊淳一對人生的思索、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對生死、情愛的深刻剖析,既散發著時代鮮活的氣息,又蘊含著深沉的文化醇香。他秉持的觀念給人的衝擊力雖辛辣強烈,卻也寓意深刻,給了我們看待事物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可以說是具有啟發性和當下意義的,它所體現的積極一面是無法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