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7月29日訊 7月29日,交通運輸部在蘇州舉行全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與會人士調研蘇州工業園區內河貨櫃碼頭等地,並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通過交通來引導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優化、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當下可為未來可期。
內河航運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29日,盛夏的早晨,位於吳淞江沿岸的蘇州工業園區港開始了一天的繁忙,幾艘滿載貨櫃的貨輪即將離港。
蘇州工業園區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經濟產業集群,形成了蘇州製造、上海進出的高度匹配和緊密合作關係,主要進出口貨物種類有機電、光學、醫療設備儀器等,去年貨櫃生成量約60萬標箱。
內河航運具有運能大、成本低、能耗小、佔地少等比較優勢。江蘇內河航道裡程和密度均居全國之首,從長遠看,充分發揮內河航運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運輸結構調整、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降低物流成本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必經之路。
「園區港計劃到2022年貨櫃吞吐量達到10萬標箱/年,到2025年貨櫃吞吐量計劃達到20萬標箱/年。」蘇州市交通局港航處處長徐明華介紹,目前已開通園區港至上海港貨櫃內貿「水水中轉」航線,園區港至寧波港貨櫃外貿「陸改水」航線,園區港至外高橋港區貨櫃外貿「陸改水」航線。今年8月園區港計劃開通至太倉港外貿貨櫃「陸改水」航線,年底前開通至洋山港外貿貨櫃「陸改水」航線。
「水運在江蘇綜合交通運輸中一直佔據著半壁江山,顯著降低了我省綜合物流成本。」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表示,目前我省正聚焦「蘇北—太倉」「蘇北—連雲港港」「蘇南—太倉」三大核心通道,加快構建全省內河貨櫃運輸體系,著力提高水水中轉比例,並通過研究合理扶持政策,吸引公路貨櫃長途運輸向水上轉移。
「一盤棋」提升水運綜合服務水平
目前,江蘇正全方位整合沿江錨地、岸線、貨櫃航線資源,構建港口投資、開發、運營全省「一盤棋」格局。
「我們正全面啟動寧鎮揚組合港商務、調度、財務『三大中心』建設,先期統籌南京港『三大中心』,跨江發展、跨市經營。」江蘇省港口集團副總經理兼南京港集團黨委書記唐洪生介紹,同時打通長江上中下遊及運河轉運信息通道,匯集南京口岸中轉的長江內支線、國際航線,穿巴等船貨信息,放大中轉和集散功能,為南京集聚航運資源。並以龍潭貨櫃公司為基地,建設面向長江江蘇段全流域、集商務和調度於一體、兼顧多方需求、提供全面服務的現代化調度指揮中心。
省港口貨櫃「大平臺」現正加快打造面向全省的港口服務窗口,據介紹,目前平臺已擁有註冊用戶4300多個,覆蓋南京地區110餘家內外貿幹線船公司,100多家內外貿駁船代理公司,500多家運輸車隊,4300多輛集卡車。在省港口集團總體戰略布局中,南京、蘇州牽手聯合,共同打造長江江蘇段上下遊兩大樞紐港,貨櫃、大宗散貨兩大事業部穿透股權、一插到底,統籌全流域。
「提質增效是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長航貨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正推動企業從「船、港、貨」經營向「貨、港、船」一體化經營轉型,從傳統航運企業向數字智能、線上線下一體化企業轉型,在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同時,滿足客戶對服務集成化的需求,時下,多式聯運、全程物流業務已佔公司業務的70%以上。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王海建說,與太倉港開展實質合作,聯手打造江海中轉系統以來,有效緩解了外高橋港區支線泊位緊張的壓力,實現了與太倉港互利共贏。集團將提供「港到門」服務產品,拓展長江港航物流市場,建立長江沿線港口與上海港之間更為高效、便捷和安全的集疏運通道,不斷擴大腹地輻射範圍。
加強綠色航運基礎設施建設
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對構建航道、船閘、船舶、港口等設施相互協調、標準統一、生態優良的內河航運體系提出要求。
我省全面提高港航基礎設施供給水平大幕已經拉開。省交通運輸廳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薛揚說,接下來將充分發揮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海江河一體化優勢,建設以長江和京杭運河為骨幹、幹支網絡銜接、江海河聯網互通的「兩縱五橫」高等級航道網絡,加快推進省幹線航道達標進程,千噸級航道聯通85%左右的縣級及以上節點、58%左右的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和50%以上的沿海主要港區和全部的沿江主要港區,促進運輸結抅調整,以高質量的內河航運支持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其中,今年將確保全省幹線航道網達標裡程達2325公裡,確保魏村樞紐擴容改建工程、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年內開工。確保通州灣內河疏港航道(新江海河、東灶新河)整治工程順利推進,配合推進新出海口規劃建設。確保錫溧漕河宜興段、申張線張澄段等工程推進中的難點問題形成初步解決方案。
推動內河航運優先發展,進一步提升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比重,重點是發揮港口樞紐作用,提高鐵水聯運、江海聯運、水水中轉比例。陸永泉說,我省還將推進沿江沿海港口泊位等級、能級提升,協助推進疏港鐵路建設,加快連雲港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鐵路專用線、蘇州港太倉港區鐵路支線等建設。
當前,全球正處於新一輪技術革命孕育階段,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北鬥導航、人工智慧、5G等高新技術在船舶、港口、航道、航行保障、安全監管以及運行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將日益廣泛,對航道基礎設施、治理模式等將產生重大影響,將賦予內河航運發展新的動能和優勢。
據介紹,我省已完成港航信息系統重構初步設計方案,對原有港航信息化系統進行模塊化整合升級,並配合港口企業探索建立內河貨櫃港口與沿江港口間的貨櫃水水聯運信息交換共享渠道,提升共享水平。
記者 梅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