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航運支持經濟發展 江蘇發揮水運資源優勢「當下可為,未來...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7月29日訊 7月29日,交通運輸部在蘇州舉行全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與會人士調研蘇州工業園區內河貨櫃碼頭等地,並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通過交通來引導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優化、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當下可為未來可期。

內河航運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29日,盛夏的早晨,位於吳淞江沿岸的蘇州工業園區港開始了一天的繁忙,幾艘滿載貨櫃的貨輪即將離港。

蘇州工業園區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經濟產業集群,形成了蘇州製造、上海進出的高度匹配和緊密合作關係,主要進出口貨物種類有機電、光學、醫療設備儀器等,去年貨櫃生成量約60萬標箱。

內河航運具有運能大、成本低、能耗小、佔地少等比較優勢。江蘇內河航道裡程和密度均居全國之首,從長遠看,充分發揮內河航運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運輸結構調整、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降低物流成本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必經之路。

「園區港計劃到2022年貨櫃吞吐量達到10萬標箱/年,到2025年貨櫃吞吐量計劃達到20萬標箱/年。」蘇州市交通局港航處處長徐明華介紹,目前已開通園區港至上海港貨櫃內貿「水水中轉」航線,園區港至寧波港貨櫃外貿「陸改水」航線,園區港至外高橋港區貨櫃外貿「陸改水」航線。今年8月園區港計劃開通至太倉港外貿貨櫃「陸改水」航線,年底前開通至洋山港外貿貨櫃「陸改水」航線。

「水運在江蘇綜合交通運輸中一直佔據著半壁江山,顯著降低了我省綜合物流成本。」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表示,目前我省正聚焦「蘇北—太倉」「蘇北—連雲港港」「蘇南—太倉」三大核心通道,加快構建全省內河貨櫃運輸體系,著力提高水水中轉比例,並通過研究合理扶持政策,吸引公路貨櫃長途運輸向水上轉移。

「一盤棋」提升水運綜合服務水平

目前,江蘇正全方位整合沿江錨地、岸線、貨櫃航線資源,構建港口投資、開發、運營全省「一盤棋」格局。

「我們正全面啟動寧鎮揚組合港商務、調度、財務『三大中心』建設,先期統籌南京港『三大中心』,跨江發展、跨市經營。」江蘇省港口集團副總經理兼南京港集團黨委書記唐洪生介紹,同時打通長江上中下遊及運河轉運信息通道,匯集南京口岸中轉的長江內支線、國際航線,穿巴等船貨信息,放大中轉和集散功能,為南京集聚航運資源。並以龍潭貨櫃公司為基地,建設面向長江江蘇段全流域、集商務和調度於一體、兼顧多方需求、提供全面服務的現代化調度指揮中心。

省港口貨櫃「大平臺」現正加快打造面向全省的港口服務窗口,據介紹,目前平臺已擁有註冊用戶4300多個,覆蓋南京地區110餘家內外貿幹線船公司,100多家內外貿駁船代理公司,500多家運輸車隊,4300多輛集卡車。在省港口集團總體戰略布局中,南京、蘇州牽手聯合,共同打造長江江蘇段上下遊兩大樞紐港,貨櫃、大宗散貨兩大事業部穿透股權、一插到底,統籌全流域。

「提質增效是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長航貨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正推動企業從「船、港、貨」經營向「貨、港、船」一體化經營轉型,從傳統航運企業向數字智能、線上線下一體化企業轉型,在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同時,滿足客戶對服務集成化的需求,時下,多式聯運、全程物流業務已佔公司業務的70%以上。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王海建說,與太倉港開展實質合作,聯手打造江海中轉系統以來,有效緩解了外高橋港區支線泊位緊張的壓力,實現了與太倉港互利共贏。集團將提供「港到門」服務產品,拓展長江港航物流市場,建立長江沿線港口與上海港之間更為高效、便捷和安全的集疏運通道,不斷擴大腹地輻射範圍。

加強綠色航運基礎設施建設

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對構建航道、船閘、船舶、港口等設施相互協調、標準統一、生態優良的內河航運體系提出要求。

我省全面提高港航基礎設施供給水平大幕已經拉開。省交通運輸廳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薛揚說,接下來將充分發揮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海江河一體化優勢,建設以長江和京杭運河為骨幹、幹支網絡銜接、江海河聯網互通的「兩縱五橫」高等級航道網絡,加快推進省幹線航道達標進程,千噸級航道聯通85%左右的縣級及以上節點、58%左右的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和50%以上的沿海主要港區和全部的沿江主要港區,促進運輸結抅調整,以高質量的內河航運支持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其中,今年將確保全省幹線航道網達標裡程達2325公裡,確保魏村樞紐擴容改建工程、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年內開工。確保通州灣內河疏港航道(新江海河、東灶新河)整治工程順利推進,配合推進新出海口規劃建設。確保錫溧漕河宜興段、申張線張澄段等工程推進中的難點問題形成初步解決方案。

推動內河航運優先發展,進一步提升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比重,重點是發揮港口樞紐作用,提高鐵水聯運、江海聯運、水水中轉比例。陸永泉說,我省還將推進沿江沿海港口泊位等級、能級提升,協助推進疏港鐵路建設,加快連雲港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鐵路專用線、蘇州港太倉港區鐵路支線等建設。

當前,全球正處於新一輪技術革命孕育階段,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北鬥導航、人工智慧、5G等高新技術在船舶、港口、航道、航行保障、安全監管以及運行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將日益廣泛,對航道基礎設施、治理模式等將產生重大影響,將賦予內河航運發展新的動能和優勢。

據介紹,我省已完成港航信息系統重構初步設計方案,對原有港航信息化系統進行模塊化整合升級,並配合港口企業探索建立內河貨櫃港口與沿江港口間的貨櫃水水聯運信息交換共享渠道,提升共享水平。

記者 梅劍飛

相關焦點

  • 發揮我省水運資源優勢「當下可為未來可期」
    發揮我省水運資源優勢「當下可為未來可期」 高質量水運,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日期:2019-07-31 07:02 來源:新華日報 瀏覽次數:次 字體:[大 中 小] 7月29日,交通運輸部在蘇州舉行全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與會人士調研蘇州工業園區內河貨櫃碼頭等地,並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通過交通來引導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優化、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當下可為未來可期。
  • 上海「中小航運企業大數據中心」落戶江蘇金馬運業集團
    江蘇金馬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陳瑜 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陳瑜) 2020年12月28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中小航運企業大數據中心」掛牌儀式在江蘇金馬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鄭在主持活動 陳瑜 攝活動中,江蘇金馬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宗金說,中小航運企業大數據中心落地金馬雲物流,是上海組合港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對該公司的充分信任和極大鼓勵,金馬雲物流平臺的成長得益於各級政府及社會組織的關心和支持
  • 多措並舉力促長江航運發展 讓黃金水道真正發揮「黃金作用」
    作為「十三五」時期重點推進的三大戰略之一,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近年來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流,蘊藏著巨大的水運潛能,2015年,長江水系完成貨物運輸量、港口吞吐量分別為21.63億噸、31.18億噸,佔我國內河的63%、46%,長江航運在我國內河航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發揮北京要素資源優勢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
    原標題:發揮北京要素資源優勢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釋放要素潛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早在2020年4月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 打造北江航運樞紐中心!清遠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
    據悉,廣東省航運集團是以港口物流、投資、運營與管理及水上運輸,航道投資、建設、養護、運營與管理兩大主業的省屬綜合性大型航運龍頭企業,是國家第一批5A級物流企業和全省七家物流龍頭企業之一。近年來,省航運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客滾輪運輸營運商,營運著世界上規模最大、客位最多、技術最先進的高速客運船隊,擁有珠江流域最大的內河碼頭群和航線網絡。
  • 蘇州從「水運大市」到「水運強市」
    一年來,蘇州市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水運發展的工作要求,不斷調整運輸結構,不斷努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內河航運體系,推動了內河航運業的發展蘇州從「水運大市」到「水運強市」。水運運量大,節能降耗,是充分發揮水運優勢的時候之前,蘇州水運發展勢頭良好。
  • 內河航運未來三十年發展藍圖敲定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記者王璐)《經濟參考報》6月5日刊發題為《內河航運未來三十年發展藍圖敲定》的報導。為了上述目標的實現,《綱要》提出了一系列具體任務,包括推進港航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優化市場主體結構,鼓勵優勢企業推進合資合作和兼併重組。交通運輸部表示,內河航運是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流域經濟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服務對外開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珠三角砂石市場即將迎來巨變,加速全國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
    當前,在國內外疫情的嚴峻考驗下,我國經濟發展壓力陡增,經濟轉型升級更加迫切,相關產業必須加快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國家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從政府規劃文件,到環保督察的任務,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
  • 雲南打造特色水運經濟
    24日電 (馬騫)雲南水運近年來獲得了較大發展。作為雲南省政府授權的唯一水運實體企業,雲南省港航投資建設有限責任公司24日成立,這將推動雲南水運快速發展。  雲南河流縱橫,河道構成天然的通途,連接著世界。據統計,雲南具有航運開發價值的主要河流有63條,數十個可發展航運的庫湖區。跨越長江、珠江、紅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獨龍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可開發航運裡程近9000公裡。
  • 綠色智慧航運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我市大力推進北江航道擴能升級...
    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行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建設,為加快構建「八高四鐵二航」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為韶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建設幹支銜接江海聯通的內河...
    內河航運發展綱要 內河航運是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流域經濟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服務對外開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戰略部署,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特制定本綱要。
  • 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
    內河航運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綠色發展、安全監管等取得重大突破,在綜合交通運輸中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服務國家戰略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優化港口倉儲設施、配送網絡,提升水運口岸效率,拓展港口現代物流、商貿服務、大宗商品貿易功能,促進以港口為樞紐的全程物流供應服務鏈發展。推進資源整合完善港口布局。深入推進港口資源整合,有序有效推進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形成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競爭有序的發展格局。分類盤活存量港口岸線,嚴格管控新增港口岸線,著力加強集約化、規模化公用港區建設。
  • 鹽城交通建設成就巡禮之航道篇:水運提速,通江達海接運河
    全市航道的數量、密度和裡程均佔江蘇各設區市之首,鄉鎮通航率達96.6%。境內現有航道287條,通航裡程4346公裡,約佔全省內河航道總裡程的五分之一。豐富的航道資源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年來,鹽城市加強市級層面的主動性,著力加強航道建設,積極策應全市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開啟了新時代航道強市建設的新航程。
  • 助力沿江經濟帶發展 暢興嘉陵江航運推介會在廣元舉行
    初步估算全年可直接為企業節約運輸成本約1億元,有助於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助力嘉陵江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據了解,6月29日,嘉陵江全線通航儀式將在廣元市紅巖作業區舉行。  梯級渠化 嘉陵江航道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嘉陵江河道渠化前河流曲折,灘險礁石多,航行條件差,運輸能力弱,年通過能力僅為200萬噸。」
  • 溧陽發揮自身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打造明星城市
    溧陽市委書記蔣鋒表示,省委、省政府全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給溧陽深度接軌南京提供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與機遇;常州市委部署的「三個明星城市」建設重大戰略,豐富了溧陽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的內涵。
  • 九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九江長江經濟帶區域航運中心建設規劃的通知
    ;重點發揮九江航運服務中心的孵化器功能,形成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等航運相關經濟體,擴大航運服務體量;依託長江、贛江、信江、鄱陽湖等內河航運資源,以九江港為核心,把握當地經濟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以及當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接自由貿易港區建設,形成貿易自由、經濟發達、金融開放及航運便利「四位一體」的地級市建設區域航運中心示範。
  • 馬尾區委書記遊通鈴:發揮高新產業集聚優勢 打造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書記縣長說「十四五」》第五集  「十四五」時期是馬尾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關鍵時期,作為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以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多區疊加」區域,馬尾將築牢黨建引領根基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保證。
  • 江蘇淮安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商報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具體到全國各個地區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和當地的優勢產業相結合。
  • 發揮大臨空大臨港優勢 高質量建設現代港口城市
    「黃石通過港口的快速發展打開了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黃石新港已經從這裡走了出去。」市人大代表李安民說,當前,黃石新港正在積極構建多式聯運信息化平臺,今年一期開工。「港口、物流、航運這三大板塊的打造將是我們未來的重點工作,把長江上遊的鐵路、公路和下遊的水運,通過港口有效銜接,保證各類物流運輸不空返。因而,以港口為支點,構建多式聯運信息化平臺是黃石打造長江中遊交通物流樞紐的重要內容。」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水運篇:風勁帆滿海天闊
    今後,小龍蝦等貨物經該航線批量運輸到武漢,長江中上遊地區的化肥、有色金屬、商品車、工程機械等也可源源不斷輸送到江淮地區。  4月,武漢解封;5月,長江中上遊第一條國際水運航線——武漢至日本貨櫃江海直航航線開啟「周班制」班輪化運營;6月起,武漢港貨櫃吞吐量連續6個月正增長……在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武漢,水運加速經濟復甦,是「十三五」水運支撐服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