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拯救的新疆胡楊和上海藍天
4200公裡的西氣東輸管道安全運營724天,惠澤沿線兩億人,它的根本意義在於中國能源領域一場徹底的結構轉型
9月19日,新疆和田市。經營了10年的柴禾生意準備關張了,攤主阿不都拉·艾爾肯說,過去和田人做飯取暖,每年燒掉胡楊80萬噸。
「現在這個市場基本消失了。」和田市大巴扎工商所所長阿布都·肉蘇力告訴記者,今年7月,他與和田市2萬居民一起用上了天然氣。
阿布都很興奮,他又可以像小時候那樣,在家門口就看到成片的連天胡楊了,「秋天裡一片金黃,好看得很。」
9月19日,上海市,萬裡晴空。上海市環保局最新數據顯示,到2005年8月31日,上海今年藍天天數已達225天,比去年同期多了8天。而一級質量空氣天數就增加16天。
新疆胡楊和上海藍天看似毫不相干,卻和中國2億居民一起,共同受益於一條名為「西氣東輸」的管道。
福起南疆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唐人岑參不會想到,在他眼中黃沙密布的荒城———輪臺,千年之後會成為福被中國東西能源大動脈的龍頭。
9月18日下午3時,輪臺縣草湖鄉克柯橋村村民阿曼古麗在自家的瓜棚下忙忙碌碌。她一邊給打草歸來的阿爸做飯,一邊還要招呼前來買瓜的過路客。
阿曼古麗的瓜棚正對著一條簡易公路,這條路通往塔裡木石油開發主戰場、西氣東輸首站———輪南輸氣站。
「一個月能賺兩三百塊吧,比過去好多了。」阿曼古麗對西氣東輸很有好感,不光因為「油田的人經常過來,會買很多瓜帶回去」:「輸氣站給我們帶來了電」。更重要的是,她的哥哥和弟弟因被徵去巡視管道安全,每個月會得到400塊錢的收入。
「西氣東輸剛運營一年,對地方經濟有所帶動,但不是特別明顯。三年後,應該會有一個顯著變化。」新疆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二處副處長馬建華告訴記者,新疆凡是有石油、天然氣的地方,經濟發展都非常快。
新疆紅旗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66年建成的新疆紅旗機械廠,主要生產軍工產品。「1998年,廠子破產清算後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公司董事長馬宇向記者介紹,改制後公司將業務轉向石油機械和農業機械。
2004年,巴州政府批准以紅旗機械公司為龍頭,建立紅旗機械工業園,隨著16家企業的相繼進入,紅旗機械製造公司的資產總值已達到3000萬元。
來自巴州經貿委的信息顯示,作為西氣東輸主要氣源地塔裡木油田所在地巴州,從1989年中國石油組織塔裡木油田會戰,特別是實施西氣東輸工程以來,大批巴州企業搭上油、氣開發快車。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長期虧損的企業成了盈利大戶。
9月20日,巴州地稅局局長阿不都·熱依木告訴記者,2005年,巴州資源稅、城建稅、增值稅等因石油而受益的四項稅種合起來預計增收3000萬元。
「如果能夠做到滿負荷供氣,達到120億立方米的話,對地方的稅收收入可能會上億元。」阿不都·熱依木說。
新疆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二處副處長馬建華告訴記者,除稅收、就業外,國家對新疆的投資支持也很大,新疆每年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中80%來自中央,近幾年,全疆財政支出接近70%來自中央的轉移支付資金,比以前上升了20個百分點。
惠澤東海
遠道而來的「西氣」給長三角帶來驚喜。而在能源界人士看來,中國能源領域一場徹底的結構轉型將自「西氣東輸」拉開帷幕。
西氣東輸的目的地長江三角洲地區,富甲天下,資源卻貧乏見底。該地區能源85%以上從外地調入。
目前,「西氣」用戶主要有城市燃氣用戶、化工用戶和工業用戶,分別佔總用氣量的50%、40%和10%.截至今年8月25日,西氣東輸共向30家用戶銷售天然氣,日最大供氣量為1286萬立方米,日最大銷售量為1140立方米。
「天然氣的入滬,使寶鋼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鋼分公司今年9月關閉全部煤氣廠,二氧化硫、煙塵、水中酚的排放量將達到零。」上海天然氣管網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2004年,西氣東輸天然氣向上海化學工業區供氣,創造經濟效益達30多億元。截至今年9月,上海所有的優勢產業項目和剛啟動的重點工程都開始使用天然氣。全市煙塵、工業粉塵排放量至少削減20%。
2003年,受東海天然氣產能制約,上海全年使用天然氣僅4.8億立方米,2004年西氣東輸東段通氣後,上海天然氣使用接近10億立方米。
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的信息顯示,目前,公司已與河南、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四省一市的45家用氣企業籤署了購銷及管道運輸意向書。2005年的意向用氣量為120億立方米,2007年為166億立方米。
該公司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總經理黃維和透露,一期工程結束後,二期工程要增加10個壓氣站,最終實現年輸氣180億立方米。
「西氣東輸是一場全國範圍內的能源大調度,它的正常運營,將會使每年90萬噸煙塵消失在中國的天空。對21世紀我國能源結構的改善將產生深遠影響。」國家發改委一位專家表示。
據了解,東部沿海10省市電力消耗佔到全國的60%,但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因此,東部省市能源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
目前上海的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比例不到1%。
上海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城市發展處副處長彭崧表示,今後幾年,上海能源結構調整的主線是引進使用天然氣,「十五」期末,上海市天然氣的消費量將佔到上海能源消費比例的7%左右。
「西氣的熱值高、質量好,深受上海市民歡迎,特別是推動了上海能源結構的調整,相信越往後越會看到這一工程的重要意義。」上海市副市長周禹鵬說。
而根據國家十五規劃,2005年末,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的比重要達到5%。業內人士指出,西氣東輸將逐漸改變我國過分依靠煤炭的能源消費結構。
■背景
西氣東輸管道橫貫中國腹地、全長4200公裡,是僅次於三峽工程的又一千億元級巨型基礎設施工程,投資達1400億元。
自2004年10月1日工程全線建成投產以來,來自新疆塔裡木盆地的天然氣出大漠、翻長城、越天山、跨黃河、渡長江,一路東行穿越九省一市最終抵至上海市白鶴鎮。
截至今年9月24日,這條自2003年10月1日即實現東段投產的管道工程已安全運行724天,向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四省一市30家用戶供氣超過35億立方米。
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預測,隨著西氣東輸一系列配套工程建設的推進,2006年西氣東輸規模將達到80億立方米,到2007年將達到120億立方米。
□本報記者 範軍利 新疆庫爾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