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傾聽·算算脫貧帳)

2020-12-15 人民網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製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曾經產煤炭,現在賣芒果轉型發展,這筆帳划算嗎?實踐給出了答案。雲南麗江華坪縣龍井村抓住縣裡淘汰落後產能的機遇,90%的貧困戶都發展了芒果種植業。去年全村芒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人均純收入1.6萬元,實現脫貧。

金沙江沿岸起伏的山巒深處,一條河流穿村而過,雲南麗江華坪縣的龍井村臨河而建。賣完了今年的芒果,村民們都在忙著修剪芒果樹。「搞了提質增效後,我們村的芒果產量比去年高了一倍,村民們都幹勁十足!」龍井村黨支部書記李向陽說。

依託金沙江畔豐富的光熱水資源,近年來,龍井村大力發展芒果產業。2019年,龍井村全村的芒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人均純收入1.6萬元,正式脫貧出列。截至今年10月,龍井村已經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無霜期300天以上,種植芒果有優勢

過去,整個華坪縣都以煤炭工業為主,煤炭業產值一度佔到縣裡工業總產值的七成。龍井村的村民大部分靠去礦上打工維持生活。

然而,華坪是雲南省最大的優質晚熟芒果主產區。為了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綠色轉型,華坪縣開始積極打造「金沙江百裡芒果走廊」。而位於「走廊」核心區域的龍井村,把芒果變成了村裡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龍井村海拔最高處有1980米,海拔最低的龍井河入江口1050米,相對高差900多米,年均氣溫21.9攝氏度。「村裡的無霜期能達到300天以上,為我們發展立體農業種植提供了優勢條件。」李向陽說。

「風味濃鬱、優質晚熟、綠色有機,我們村的芒果不愁賣。」龍井村9組村民李元貴說。2014年,李元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看著別人家種植芒果紅紅火火,李元貴也學著種了起來。在村裡的幫扶下,李元貴種了30多畝芒果,現在一年僅芒果就能收入10多萬元。

李向陽介紹,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芒果,全村236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1戶,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的引導下,村裡90%的貧困戶都種上了芒果。

幫扶貧困戶,建立產業互助金

轉型發展新產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開始,缺資金、缺技術成為制約龍井村產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補齊短板,龍井村一方面建立村級產業互助金,另一方面開展芒果種植技術培訓,不斷夯實產業基礎。

龍井村10組村民陳清明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經濟十分困難。2017年,陳清明向村裡申請了5000元產業互助金,也開始了芒果種植。從2015年開始,村裡通過整合民族團結示範創建項目資金,設立專門的產業扶持資金,用於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無息借款,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根據需要提交申請,每戶5000—7000元不等,具體額度根據貧困戶的種植規模確定。」駐村工作隊隊長梁傑說,「這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缺少資金的問題。」

有了啟動資金,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貧困戶丁順福從2015年開始種植芒果,但因為缺少種植技術,幾畝芒果掛果失敗,幾乎沒有收益。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龍井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促進芒果種植提質增效。

每年,龍井村至少舉辦兩次技術培訓,一次50—60人,主要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這些村民缺技術、缺經驗,如果僅僅只靠傳統的種植模式和管理思維,效益就會大打折扣。」梁傑說,「現在我們推廣綠色有機種植,產品品質更好,也更受歡迎。」

經過技術培訓後的丁順福,芒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三四畝,發展到現在的30多畝。

改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後勁足

從村莊山腳下往上看,一條嶄新的硬化公路直接通往雲盤山,那裡有龍井村的三個村民小組。

李元貴的家就在這裡,「過去這段路是土路,一到雨天基本就沒法走了。芒果收穫的時候,遇上雨季,交通一中斷,農產品很難運出去。」

芒果運不出去,收購的車子又進不來,李元貴和村裡的果農只能騎著摩託車或者用馬匹運輸芒果。「路況不好,一路顛簸下來,芒果品相也受到了影響,辛辛苦苦一趟,也賣不上什麼好價錢。」李元貴說。

在各方的爭取和幫扶下,近年來,龍井村的通村公路得到建設與完善。全長10餘公裡的雲盤山公路硬化完成,於2018年11月通車。龍井村的硬化道路全部通到了村小組,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

雲盤山公路硬化,村裡有80多戶300多人直接受益。交通條件改善,村民出行方便了,進村收購芒果的果商也多了。「陰天雨天都不怕,什麼時候都有老闆來收。」李元貴說。

儘管靠著金沙江邊,村子的產業種植卻十分缺水。為了保障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去年村裡投入500多萬元建設芒果提灌項目,後續的太陽能提灌項目也在籌備當中。一個個提灌站建起來了,一個個蓄水池保障了每一塊芒果地用水。

李向陽介紹,村裡投資建設了一個村級芒果交易場地,投入近100萬元修建冷庫和改進產品包裝,收購商由村裡合作社直接對接。不僅如此,龍井村的網絡寬帶也已經覆蓋到半數以上的村民小組,「下一步龍井村還要接入電商,讓我們村的芒果賣得更遠。」李向陽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0日 13 版)

相關焦點

  •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傾聽·算算脫貧帳)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帳」。算帳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帳、也算支出帳,既算眼前帳、也算長遠帳,既算貧困地區的大帳、也算家家戶戶的小帳。掰開了揉碎了一筆筆算仔細,哪條路啥經驗一件件理清楚,脫貧了的是怎麼脫的貧?脫貧以後該怎麼防返貧?
  • 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人民日報》聚焦麗江華坪發展芒果種植業...
    12月10日《人民日報》聚焦麗江市華坪縣龍井村通過發展芒果種植業實現脫貧金沙江畔龍井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傾聽·算算脫貧帳)核心閱讀曾經產煤炭,現在賣芒果轉型發展,這筆帳划算嗎?
  • ...搬出大山有奔頭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傾聽·算算脫貧帳)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帳」。算帳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帳、也算支出帳,既算眼前帳、也算長遠帳,既算貧困地區的大帳、也算家家戶戶的小帳。掰開了揉碎了一筆筆算仔細,哪條路啥經驗一件件理清楚,脫貧了的是怎麼脫的貧?脫貧以後該怎麼防返貧?
  • 金沙江畔龍井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家家戶戶種上...
    原標題:金沙江畔龍井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傾聽·算算脫貧帳)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製圖:蔡華偉核心閱讀曾經產煤炭,現在賣芒果轉型發展,這筆帳划算嗎?實踐給出了答案。
  • 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人民日報》聚焦麗江華坪:芒果飄香帶動...
    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人民日報》聚焦麗江華坪:芒果飄香帶動村民脫貧 2020-12-10 16:56:40 瀏覽: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三個小故事算算銀田「脫貧帳」
    (曾藝 攝)湘潭在線12月2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翁靈娜)比較其他偏遠地區,韶山市銀田鎮不能算經濟貧困鄉(鎮),但是鎮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生活困難群眾不在少數。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297戶980人,邊緣戶12戶37人,脫貧監測戶10戶20人。
  • 從長計議算大帳
    中歐班列開行以來,很多人都在給它算帳,帳還越算越「賠」,這就引發了「空載開行」「過度補貼」「賠本賺吆喝」等各種質疑。  這帳到底應該怎麼算法?  一方面,目前中歐班列開行是要「賠」。從此次在武漢的採訪我們能看到,中歐班列(武漢)發貨量已經在全國排名前列,就算往返都滿載,也還是虧損,要靠政府補貼。
  • 兩筐800多元櫻桃成「金果果」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馬嶺村幾乎家家戶戶種植櫻桃,依靠種植櫻桃,馬嶺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櫻桃成了群眾致富的「金果果」。    河南商報記者付首鵬文/圖    「櫻桃溝」又種起了櫻桃    韓秋芳的櫻桃園,位於馬嶺村西南一處山溝丘陵地的陽坡上,這片區域自古以來都被叫做「櫻桃溝」。
  • 扶貧扶志,貧困戶喜算「豐收帳」
    三湘都市報11月5日訊(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付嬌龍)立冬將至,在衡陽市祁東縣石亭子鎮秋塘村一棟易地安置房內,貧困戶鄒躍進和幫扶責任人周偉罡肩並肩坐在四方桌邊,雙手拿著幾張儲蓄本,有說有笑喜算家庭「豐收帳」。
  • 給現實版「開心農場」算算「開心帳」
    給現實版「開心農場」算算「開心帳」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見習記者崔哲)    核心提示    隨著城市的發展,樓房越蓋越高,水泥地越來越多,人們離土地越來越遠……因此,很多都市人都有著一個「歸園田居」的夢。
  • 車間百餘家 產值數十億(傾聽·算算脫貧帳)
    江西贛州定南縣算明白了這筆賬:隨著規模遞增、成本遞減、乘數效應凸顯,121家數據線生產車間解決就業3512人,去年加工產值達53.3億元,41億條數據線編織起了群眾致富夢。   深圳市華強北,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之一。 定南縣長富村,江西省「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 一條數據線,令科技之城與贛南小村緊緊相連。
  • 真正的精明人,這五種帳算的都很清楚,你清楚嗎?
    我們之所以把一個人稱之為很精明的人,核心的問題就在於他們能把下面五種帳算的都很清楚,如果你不清楚的話,你就不能稱之為精明的人,最多是一個一般普通的人。 【1】得與失的帳。
  • 人大代表吳惠芳:鄉村振興既要算經濟帳,還要算生態帳,更要算長遠帳
    親手耕農田、摘果蔬,再吃上一頓美味的蔬菜火鍋,大自然的樂趣不言而喻。  對於「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辯證關係的理解,吳惠芳表示,抓發展、幹工作,既要算經濟帳,還要算生態帳,更要算綜合帳、長遠帳,這樣才能正確認識「綠水青山」的價值、「金山銀山」的目的,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自覺行動。
  • 人大代表吳惠芳:鄉村振興既要算經濟帳,還要算生態帳,更要算長遠帳
    親手耕農田、摘果蔬,再吃上一頓美味的蔬菜火鍋,大自然的樂趣不言而喻。  對於「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辯證關係的理解,吳惠芳表示,抓發展、幹工作,既要算經濟帳,還要算生態帳,更要算綜合帳、長遠帳,這樣才能正確認識「綠水青山」的價值、「金山銀山」的目的,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自覺行動。
  • 【幸福移民 小康生活】種下「搖錢樹」收穫「金果果」
    「村民種下『搖錢樹』,收穫『金果果』,已經成為現實。」南澗縣移民後扶股工作人員楊政達介紹道。一群無量山烏骨雞在桃園裡度仲夏:有的躺在落葉上乜斜著眼,有的用力刨土尋找肥蟲,有的踱著方步尋求新伴侶,有的跳到樹上探望主人動靜。
  • 年輕幹部要學會「算大帳」
    近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帳,少打小算盤、算小帳,善於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 人生必須算的七筆帳,每一筆都至關重要,你算好了嗎?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必須要算的帳,每一筆都至關重要,這話說著可能不太好聽,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生大智慧。假如你精於算帳,那你的人生就會明朗清晰,一片開闊;假如你不會算帳,那你的人生就會混亂繁雜,如一團亂麻。說到這裡,有人或許會問:「那跟誰算帳呀?」當然是跟人算帳了。想想人生一世,打交道最多的不正是人嗎。那麼,人生都需要跟哪些人算好哪些帳呢?
  • 春種夏管秋收,一畝玉茭收入幾何?帳是越算越心酸
    他們還老崔算了一筆帳,進一步解開了這個謎底,而且這帳越算越讓人心裡不是個滋味,甚至說有點心酸都不過分!一年十二個月只按八個月打工時間算,你看能收入多少?老農總結說,一個年輕小夥子,只要捨得下力氣,再跟上個好老闆,這外出打工收入還是蠻不錯的,比在村裡種地能強過好幾倍!咱再來算算種地的收入。老崔所在地區農村95%甚至更多的土地都是以種植玉茭為主,其別作物很少涉及。咱就來算一下種一畝玉茭一年能收入多少錢。
  • 東陽市委書記算的「七筆帳」振聾發聵
    東陽召開全市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 東陽市委書記算的「七筆帳」振聾發聵 東陽召開全市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
  • 易鵬飛檢查嘉禾安全生產工作:既要算經濟帳更要算安全帳
    易鵬飛強調,社會發展既要算經濟帳,更要算安全帳,沒有安全的經濟發展是經不起檢驗的。鵬飛在嘉禾縣珍珠嶺煤礦檢查安全生產監管情況。易鵬飛一行先後來到嘉禾縣興寶嶺煤礦、珍珠嶺煤礦、湘煤集團黃牛嶺工區等地,來到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查看了監控系統運行。認真聽取了煤礦企業負責人關於煤礦安全生產的匯報,並詳細了解煤礦責任制落實、巡查排查制度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