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關注|廣西北海紅樹林保護

2020-12-13 西部網

這林,這灘,這群人……

本報記者 龐革平 姜曉丹 劉曉宇 楊子巖《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7月21日 第 04 版)

看!藍天碧水相交處,是一大片生機勃勃。紅樹林發達的根系縱橫交錯,深深地扎入水中,肆意、狂放地生長。

瞧!白鷺三五成群,把紅樹林當作溫暖的巢穴。在太陽底下,有的慵懶地舒展著翅膀,有的索性臥在叢林中休憩。

這是中國紅樹林最為普通的場景。有人因為愛上它,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人生,奏響一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章。

紅樹林就是家園的「保護神」

65歲的莫積瑞頂著烈日在紅樹林中穿行,仔細地拉過一把又一把枝葉看看是否有病蟲害,時常俯下身來認真地觀察補種的幼苗。

莫積瑞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山口鎮北界村人,從小看著這片紅樹林長大。對他來說,紅樹林就是家園的「保護神」。

紅樹植物的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屹立於灘涂之上,對海浪和潮汐的衝擊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對保護海岸起著重要作用。

「那時候的海堤都是泥堆起來,堤面寬不到1米,如果沒有這片紅樹林在海堤面前擋著,隨便一陣七八級的風就足以掀起海浪衝垮海堤。」老莫說。

還記得2004年12月那場印度洋大海嘯麼?數十億噸的海水,釋放出約6000顆原子彈當量的破壞力,然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一個漁村裡的172 戶人家卻倖免於難,這主要歸功於當地茂密的紅樹林。

莫積瑞經歷的,比這事還早。

1996年當年第15號颱風襲擊北海前,漁民歸來時無風無浪,就把船泊在灘涂上,結果突至的颱風把漁民們打了個措手不及。當時,把船開進港內避風已不可能,情急之下,漁民們把船開進紅樹林,躲過了一劫。

那件事,讓老莫對紅樹林多了一分敬畏。

1990年,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老莫從1993年起,就在附近駕個遊船,靠拉些遊客出海觀賞紅樹林掙點收入。由於山口離北海市區較遠,平常遊客不多,老莫便在空閒時主動做起了護林員。

2011年,保護區招聘護林員,老莫賣掉了船,成了正式護林員。

從此,紅樹林便成了他生命中的全部。

1996年那場颱風過後,很多人都在修補自家的房屋,老莫卻一連幾天不見蹤影。後來大家才知道,他跑到保護區查看紅樹林損毀情況,並從母樹上採苗補種了3000棵幼苗。

每到颱風天,別人都躲在屋裡,老莫卻一個人跑出去,就是為了看看漁船是否壓倒了紅樹林。

「威脅最大的,還是人類活動」

老莫的故事表明,全世界正在面臨一個嚴峻現實:紅樹林需要守護。它與珊瑚礁、鹽沼、海草床等都是典型的海洋生態系統。它的神奇體現在一大串頭銜上——「海上森林」「捕碳能手」「鳥類天堂」「魚蝦家園」「海水淨化器」……

從趨勢來看,1980年到2000年間,全球35%的紅樹林已經消失,平均每年損失近15萬公頃,是全球森林損失率的4倍,並還在以每年1%-2%的速度減少。

中國紅樹植物有37種,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臺灣、福建和浙江南部海岸。上世紀50年代,中國紅樹林面積尚有約5萬公頃,至2000年卻急劇減少到2.2萬公頃。

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主要威脅來自外來物種入侵、周邊居民活動和蟲害。」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李武崢介紹。

蟲災不必多說。

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保灘護堤、促淤造陸和改良土壤,中國從國外引進互花米草,沿海岸線進行種植,沒想到這種草的侵略性特強,粗壯有力的地下莖、短而細的鬚根,讓它在各沿海灘涂中無限制、大範圍、大面積蔓延,使整個灘涂受到破壞。

最多的時候,一畝紅樹林有半畝多被這些草侵佔,一片綠變成了一片黃。

「其實物種入侵也好,蟲害也罷,這些自然災害控制好問題都不大。」李武崢表示,「紅樹林面臨的最大威脅還是人類活動。」在海邊進行的填海造地、工業建設、企業排汙、海邊養殖,那才是紅樹林的致命危害。

「大煉鋼鐵時砍了很多柴,圍海造田也填了不少海。那個時候,湛江還號稱『萬畝蝦塘』,佔的都是原本適宜種紅樹林的生長地。」陳粵超原來在湛江市林業局任職,1999年調到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工作,一幹就是20多年。

沿海居民「靠海吃海」。對他們來說,紅樹林就像家門口的超市,每到海水退潮,灘涂上總會留下魚蝦蟹貝,人們一窩蜂地去「討海」,不管大小。更有甚者,還非法電擊,導致魚類數量越來越少,來捕食的鳥兒越來越少。

一邊是外來物種入侵,一邊是本地居民「討海」,「原住民」紅樹林卻遭了殃,面積縮減、品種退化。「最明顯的是鳥類減少,就連歷史上常見的中華白海豚也不見了蹤影。」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科科長張炯森說。

要把空間還給「原住民」

1998年前後,山口附近的村民經常在紅樹附近挖蝦塘,只要莫積瑞看到,就趕過去勸阻,理由是會破壞紅樹林。在他的「鬧騰」下,好幾家的蝦塘都沒挖成,心裡都對老莫很反感。

以前,村民經常在紅樹林裡挖泥蟲賺點收入,老莫同樣會去勸阻,因為挖泥蟲會挖壞紅樹林的根,破壞紅樹林的生長。

「好多人都笑我傻,只懂拿那1000元護林員的死工資,不懂想辦法賺錢。」老莫笑笑,但還是堅持,只要發現有可能損害紅樹林的行為,就一定會阻止。

「一開始很多人不再理我,但後來看我一直熱情地做這份工作,慢慢也就理解了。從2008年以後,村裡人很少到紅樹林裡挖泥蟲了。」老莫得意,「很多人說是給我面子。」

保護區通常面積大而散,採取的還是開放式保護,加之人手、器械、技術的缺乏,管理難度很大,這是普遍現象。

湛江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野外巡查時,看到有破壞行為,也會上前勸阻。村民們不理解,靠海吃海,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的,你們憑什麼管?

因為這些事,護林員們沒少挨罵,陳粵超就曾被村民拿著棍棒圍堵,但還是一遍一遍給村民解釋,「保護區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為現在,也是為了子孫後代。」

一開始,村民們還有牴觸情緒。但漸漸地,人們發現,沒有紅樹林保護的蝦塘,不僅產量下降,蝦的品質也沒有以前優質,而圍堤上種有大片紅樹林的蝦塘,則影響不大,經紅樹林過濾淨化過的海水,蝦質還會更好。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也發現,每年在修堤方面投入的錢不少,但效果不明顯。一場颱風就讓大半年的努力付諸東流,損失很大,而如果有幾百米寬的紅樹林,則會使海堤幾乎不受海浪衝擊。

於是,政府也開始轉變方式,出臺政策以補助形式鼓勵個人及單位人工種植紅樹林。村民們一看,種樹不僅有錢拿,還能提高自己的養殖效果,都主動來保護區要種苗。

經過多方努力,紅樹林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了,而且還在快速增長。

2003年6月,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劃定,分級保護、嚴格管控,「保護與發展並重」的理念由此而生。

近年來,在核心區和緩衝區裡,數以千計的養殖魚塘被逐步清退;在實驗區裡,推廣低毒、低殘留、易降解菊酯類農藥代替傳統高毒、高殘留的三唑磷農藥,養殖汙染大大減少。

方炎連是曾經的福建雲霄縣養殖大戶,在灘涂上有著近300畝的魚塘。保護區號召魚塘退養、紅樹林補種,方炎連的300畝魚塘保不住了,只在保護區最外圍保留了160畝。

整個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填平養殖池塘761畝,清除浮動養殖設施466畝。

凸顯經濟效益的紅樹林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消息,近20年,隨著各地保護意識加強和保護修復力度加大,2019年中國紅樹林面積增加到2.9萬公頃,各地已在紅樹林分布區建立了52個自然保護地。

生態好了,紅樹林的經濟價值也日益凸顯。區域裡的海鮮,因為環境好了,產量質量也都提高,價錢也賣得高。生態養殖、生態旅遊……紅樹林也變成了金樹林。

池塘退養,養殖面積縮減,豈不是收入也跟著驟減?

「恰恰相反,我養殖的青蟹和泥蚶現在有了商標,全國聞名,單價不錯,總收入不減!」方炎連一臉得意。

原來,從2012年到2016年,雲霄縣以「紅樹林+」的品牌效應,提高周邊村民的養殖效益,成功申報「竹塔泥蚶」「東廈鋸緣青蟹」「漳江口大蠔」等原產地標識,其中「竹塔泥蚶」成功獲評全國著名商標。

與紅樹林保護區隔江相望,一座名為佳洲島的小島,是閩西南地區的「網紅打卡地」。

在這座島上,亭臺立水上、白鷺覓食忙,每一幀都是好風景;田裡,瓜果綴枝頭、機械運作忙,枝葉裡都藏著致富經。近年來,佳洲島探索「現代農業+」新模式,智慧農業、民宿旅遊、文化體驗等新業態興起,讓島上的機器忙起來、業態多起來、農戶富起來。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佳洲島迎來華麗轉身,變身生產旺、風景美、看點多的「歡樂園」。

把一鍋「螃蟹飯」做得出神入化的張學明,也在島上開了民宿,月流水數百萬元的他,帶動曾經的養殖戶,招攬四方遊客,「疫情後的生意比去年還好!站在我家院裡,可以遠望紅樹林,不在保護區卻能一飽眼福,這就是生意秘訣啦!」

新一代的守護者

莫積瑞現在已經成了半個「紅樹林專家」,不僅自己護林,還帶出了一批護林志願者。

但世界在變,對守護者的要求也在變。

不僅要專業對口,還要英語好。

2002年,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到一所高校招聘,對應聘者提出這樣的要求。前來應聘的學生也納悶,跟樹木打交道還要用外語?

原來,2001年,中國與荷蘭合作開展紅樹林綜合管理和沿海保護項目,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要與外國專家對接,工作人員要學習環保知識與理念,英語成了必備技能。

「80後」張葦覺得有意思,於是遞交了申請,用流利的口語打動了面試官,如願被保護區管理局錄取,成了陳粵超的「徒弟」。

項目合作涉及紅樹林恢復、保護、公眾教育和社區發展等,查外文文獻;做野外調研科考,收集、核對數據;開展紅樹林人工造林,修復溼地生態。有了國際先進理念的指引,保護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師徒二人創新宣教方法,與學校合作,編寫課外教材,布置展覽邀人參觀,邀請社會大眾做志願者。「保護區面積大,還是開放式的,我們的保護,必須要化被動為主動,讓大家共同參與。」陳粵超說。

「90後」何韜是保護區的「技術能手」。他來了以後,高精度望遠鏡、無人機、監測儀等現代化裝備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讓陳粵超很有感觸,「從年輕人身上我看到,還要加入科技的力量,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北海銀灘和紅樹林亮相人民日報《新千裡江山圖》!
    日前,北海剛進入「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選榜名單。8月15日 ,北海人再一次有理由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幸福:人民日報新媒體製作的手繪版《新千裡江山圖》,其中一處坐標就落在北海銀灘和紅樹林。放眼中國遼闊大地,北海的生態環境和秀美景色能被人民日報點名,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我們何其幸福和驕傲!
  • 廣西北海:生態紅樹林 旅遊金名片
    通過到指定的區域種植紅樹,從而學習紅樹相關科普知識,培養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好習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群鷺齊飛,藍天碧海,紅樹金沙,對金海灣紅樹林而言,不僅是引以為豪的生態品牌,也是加速崛起的潛力所在。  生態,是大自然賜予北海的寶貴財富,也是北海市發展旅遊的「金名片」。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遊區秉承著「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色發展理念,金海灣紅樹林一如既往奮力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闖新路,生態保護工作漸次展開,沿海灘地越來越綠。
  • 廣西北海紅樹林生態系統保持穩定
    新華社南寧1月7日電(記者何偉)海邊大片紅樹林鬱鬱蔥蔥,林下灘涂上棲息著彈塗魚、招潮蟹等生物。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片紅樹林有3000多畝,對海洋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必須以最嚴格的措施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
  • (環境)廣西北海紅樹林生態系統保持穩定
    新華社南寧1月7日電(記者何偉)海邊大片紅樹林鬱鬱蔥蔥,林下灘涂上棲息著彈塗魚、招潮蟹等生物。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片紅樹林有3000多畝,對海洋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必須以最嚴格的措施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
  • 北海人注意!保護紅樹林,摘欖錢屬於違法的
    又到一年欖錢收穫季節,據北海晚報報導,近日來,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3000畝紅樹林中,有近1000畝紅樹林正遭受踩踏、無序採摘等行為的破壞。欖錢雖好吃,但是現在採摘欖錢是違法行為了,根據2018年廣西頒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 ,第二十四條規定,禁止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採摘紅樹林果實。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紅樹林保護小區採摘紅樹林果實,應當按照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規定的時間、範圍和方式進行。
  • 廣西北海紅樹林大片消失!6道禁令都擋不住……
    隨著大面積死亡,紅樹林的莖幹、呼吸根和葉片出現大量白色粘性物質。4月,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開展督察發現,北海鐵山港東港區欖根作業區施工致大面積紅樹林死亡,部分紅樹林甚至被直接砍伐。1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士」「海洋綠肺」,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消浪護岸、淨化海水、維持近海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科學研究與生態體驗等方面有著陸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極高的生態服務價值。
  • 話題:廣西北海:生態紅樹林 旅遊金名片
    話題:廣西北海:生態紅樹林 旅遊金名片   人民網北海11月27日電 (嚴立政、實習生彭婷)11月25日,「美麗北海生態行·網絡媒體看北海」採訪團走進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遊區,一同探索領略紅樹林的魅力。該景區位於北海市東南隅,與國家4A級景區北海銀灘一脈相連。
  • 北海紅樹林,明明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呢?
    大家好,我是《阿宏vlog》北海仔阿宏,記錄,可以充實回憶!在廣西北海,有一片紅樹林。1990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五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1991年5月被國家海洋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定為"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全長50公裡。 在這個保護區內,紅樹林的品種多達十餘種。因為紅樹林的存在,保護著灘涂的生物鏈,讓這片灘涂的海產品與眾不同。譬如北海最出名的沙蟲,就得益於紅樹林的庇護,讓它的口感和其它地方的不同,更加鮮美。
  •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版面創新的實踐
    這個標題既突出了中國立場,又緊緊抓住新聞稿中廣受外界關注的信息,提綱挈領作用更加凸顯。該版位列每周評選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好新聞好版面評選」榜首。    創新提煉「重要論述」,豐富版面呈現,突出核心內容    海外版有對重大時政新聞提供內容提要的傳統。在2018年的版面創新實踐中,海外版對內容提要的呈現作了改進。
  • 北海紅樹林榮獲「中國十大魅力溼地」稱號(圖)
    鄧海波/攝  價值突出 形態典型 物種獨特 保護有力  北海紅樹林榮獲「中國十大魅力溼地」稱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北京電 (記者/曾俊峰)10月31日晚,由中央電視臺主辦、歷時近半年的「美麗中國·溼地行」大型公益活動落下帷幕。北海山口紅樹林保護區榮膺「中國十大魅力溼地」稱號,並成為當晚首個受獎單位在央視演播廳領獎。
  • 北海:海洋垃圾圍困 紅樹林生態堪憂
    >免費關注(訂閱)愛北海,宣傳北海。志願者在紅樹林附近的海灘喪清撿垃圾。北海北岸的廉州灣生長著一片迷人的紅樹林,近年來紅樹林遭到垃圾圍困,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近日,在120多米的紅樹林灘涂上,北海紅樹林關愛與發展研究會(以下簡稱「紅樹林關愛研究會」)志願者竟然清出了6噸垃圾,令在場人員震驚不已。「海上衛士」的棲息地如何保護,再次引發關注  北海北岸的廉州灣生長著一片迷人的紅樹林,近年來紅樹林遭到垃圾圍困,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
    在他們身後,延綿4.5公裡長的紅樹林,屬於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位於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內,面積近3000畝。北海林業工作站站長龐萬偉介紹,自2011年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建立以來,已實施紅樹林生態恢復、修復工程360多畝,新種植紅樹林36畝。目前這裡生長著白骨壤、桐花樹、秋茄等19種紅樹,鳥類也由136種增長到了171種。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今年8月,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明確將對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但紅樹林生態系統脆弱,修復難度大,保護與修復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
  • 2020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招護林員9人公告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北海人才網發布:2020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招護林員9人公告,更多關於2020北海事業單位招聘,2020北海招聘信息的內容請關注廣西事業單位考試網,以及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和2020廣西事業單位考試:788544395),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北海遊記二北海紅樹林歡樂趕海 北海旅遊 廣西旅遊 北海
    暑假花了六天時間去了北海玩,我們是從成都出發的。這個在北海玩的第二天。我們是當天早上打算去銀灘玩之後去北海喬港 在市場逛逛買海鮮回去加工~然後第二天一早定了一個趕海的旅遊套票準備早上六點出去趕海。結果在路上遇到一個北海的大叔。我們的計劃就改變了。
  • 各地林草頭條丨廣西:為了紅樹林的復興
    對於北海這座年均遭受5.3場颱風的濱海城市來說,紅樹林是不可或缺的「海岸衛士」。 「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設在北海的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樓正牆上,醒目鑲嵌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這是2017年4月19日總書記考察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時的叮囑。
  • 紅樹林 急需保護的「海上森林」
    美國邁阿密大學生物學家發現,一公頃的紅樹林每年要落下4.5噸葉子,成為牡蠣、小蟲等的營養品,小蟲等動物又成了魚蝦和鳥類的食物。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研究員範航清博士經過調查分析,測算出廣西紅樹林海堤生態養護模式的經濟效益每公頃每年可達3.4萬元。紅樹林全身是寶,可作建築材料、薪碳、化工原料等。然而,紅樹林的生存正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挑戰。
  •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阿Sir,撐你到底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阿Sir,撐你到底 2019-08-12 06:43:2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嶽川 2019年08月12日 06:43 來源
  • 廣西北海:走出綠色崛起之路
    在北海馮家江流域,岸邊枝葉茂密的紅樹林沐浴在海水之中,往入海口的方向望去,片片紅樹林「綠洲」鑲嵌在明鏡般的水中。近幾年,廣西北海堅持「生態立市」理念,走綠色崛起之路,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力度,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個縮影。馮家江貫穿北海市區,北連通馬欄河,向南匯入北部灣,流域面積68.5k㎡,中下遊分布有大面積的紅樹林。
  •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題片
    她,就是創刊於1985年7月1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歲月輪替,三十而立;風雨兼程,春華秋實。海外版的奮鬥發展收穫了廣大讀者受眾的信任與喜愛,受到了黨中央的肯定與鼓勵。2015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為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30年來,人民日報海外版積極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在外宣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