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所看到的川菜,並不是川菜的全部

2021-02-17 紅餐網


當「鄧總」二十多年,最近幾年,有人開始喚他「鄧師傅」,這個稱呼讓鄧華東很舒服。他的微信名片,只寫了「川菜從業人員」這幾個字。

他在上海經營的高檔川菜餐廳「南興園」常有熟客捧場,大家按以往南堂包席的做法,提前預約定好菜單,上菜的時候,鄧華東會上包房跟大家坐一坐,一切仿佛回到了舊時光。這個低調的鄧師傅,曾讓全球摘星最多的米其林三星大廚喬.盧布松感受到傳統川菜的魅力,且十分讚賞,而今,他想向大家澄清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川菜。

上海南興園經營者

鄧華東最初的理想是當兵,因為年齡超了一個多月,他遺憾地跟這個理想擦肩而過。知青回城後,他被分配到成都市飲食公司的一家中檔餐廳做服務員,只幹了一個星期就不幹了,領導被他磨得沒辦法,只好讓他去廚房幫忙。鄧華東個子大、力氣足,拆豬、剁肉、劈豬頭、做冰糕、滷鴨子等活兒都能包攬下來……幾個月下來,廚房的師傅都喜歡上了這個能幹的小夥子,他也對烹飪漸漸產生了興趣,開始扎紮實實地練基本功。當時,鄧華東所在的單位是市級單位,廚工第一年的月薪是18.5元;第二年是22.5元;第三年才能到34.5元,可他只用了兩年就拿到了34.5元。那是因為,鄧華東22歲那年,成都市飲食公司舉行了一次輕工大比武,其中一項便是卸骨。這對鄧華東來說就是小菜一碟,骨卸完後,他想,這骨頭可能是拿來吊湯的,於是就順勢啪一下把骨頭敲破了。之後的自選材料比炒菜,他也順利通過了。他的這股機靈勁和過硬的基本功助他進了決賽,最後全公司100個小青年裡,有十幾個人提前拿到了34.5元的月薪,其中一個就是他。同時,他也是個幸運的人,從一開始的啟蒙老師,到後來師從川菜大師陳廷新,跟的師父都是川菜界的高手。南興園的牆上掛著一幅黑白照片,上面集結了川菜界的泰鬥人物,那是當年成都市飲食公司在成都餐廳舉辦的號稱「黃埔軍校」培訓班的大合影,其時,鄧華東就很幸運地被選去受訓。成都餐廳是當時成都最高級的飯店,做的是高檔宴席,接待的都是外賓,有許多「榮樂園」出身的大廚,其中就包括鄧華東的師爺——川菜泰鬥孔道生。在成都餐廳培訓期間,鄧華東得以系統地學習了高檔宴席菜的做法,知道了南堂川菜的由來和演變。這個培訓班裡出來的廚師,要麼出國,要麼去其它酒樓當廚師長,發展得都不錯。看著這張照片,鄧華東感慨,這個場景記錄和見證了川菜最輝煌的時刻,往後很難再有了。南堂川菜是川菜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川菜融合時期的重要代表。歷史上,四川曾經歷過三次大型人口遷徙,規模最大的那次,是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大量的外來人口,帶動了飲食的交匯和融合。據鄧華東介紹,南堂川菜最早做的是江浙菜,與川菜無關。彼時,一些江浙人來四川做綢緞買賣,興旺的時候,成都有條街就叫做「江南館」。這條街上有很多江浙人開的飯館,起初只是自己人來吃,後來達官貴人也來吃,久而久之,去「江南館」吃飯成了身份的象徵。而因為他們是從南邊來的,成都人便稱之為「南堂菜」,因其用料講究、菜做得精細,漸漸便成為了高檔菜的代名詞,當時,對高級餐廳的稱呼就是「南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南堂菜吸收了其它南北菜的一些元素和本地食材,例如清末的榮樂園,將當時官府魯菜的基礎加了進去,也將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這樣的四川本地菜融了進去。慢慢地,「南堂川菜」成為了川菜高級宴會菜的一種流派。從前,南堂川菜是包席制,一席不能有重複的食材和口味,比如熱菜有個雪花雞淖,你還想點宮保雞丁就不行。而且用餐的形式很講究,像演戲兩場之間要換幕一樣,一道菜吃完後要配一個小點心,比如擔擔麵後面應該跟哪一個菜,樟茶鴨出了之後跟什麼點心最合口,甜配甜、軟配軟、硬配硬、幹配幹,都有講究。翻開《中國菜譜》,裡面記錄著幾百道傳統川菜,單一個肉類菜就有醬爆肉、合川肉片、叉燒乳豬、奶湯雜燴、甜椒肉絲、竹蓀肝膏湯、冰糖肘子等50多道。統看下來,會發現川菜有70%是不辣的,剩下30%放辣椒的菜,還要分輕重。其實,麻辣只是川菜24種味型裡面的其中一種,麻辣口味的江湖菜只是川菜中的一個分支而已。1994年,剛從印尼回國的鄧華東闖入了上海,開了一家傳統川菜館。當時,上海的餐廳多為本幫菜和江浙菜館,很少能看到川菜的身影,而食客也大多不嗜辣,傳統川菜的百菜百味,正好為當地帶來了新鮮的味道,鄧華東的川菜館因而吸引了很多食客光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川菜館開在上海,推出的卻多為麻辣味型的菜式,面對遍地都是麻辣味的川菜,久而久之,導致很多人對於川菜的印象就是「麻辣」,而年輕一代的食客,更是開始質疑鄧華東的傳統川菜:「你的川菜怎麼大多都是鮮甜口的,麻辣菜這麼少?肯定是改良過吧!」同樣被質疑的還有雞豆花、肝膏湯、開水白菜等,很多食客一看菜單就會嚇一跳:「哪有一道白菜賣這麼貴的?川菜不是都很便宜嗎?你看看人家川菜館!」剛開始鄧華東還會與食客爭辯:「什麼?川菜就是草根菜?川菜就是麻和辣?川菜就那麼低檔?」「正統川菜,其實70%都不放辣椒的!」鄧華東拿出老菜譜,一頁頁翻著,一頁頁向顧客解釋道。可爭辯和解釋的結果只是沒人相信,因為在大眾的認知裡,川菜就是又麻又辣的百姓菜。沒奈何,過度的商業化和製作簡化,已給川菜印上了「重油重辣」的汙名,使大眾看不到川菜的多樣與精緻,形成了對川菜的刻板印象。堅持做正統老川菜是鄧華東不曾改變的理想,2002年,他又在浦東重新開店——鄧記傳菜,之後又陸續開出了幾家,2010年更名為鄧記食園,主做精品川菜和部分精品粵菜、上海菜。
2014年的一天,有個朋友問鄧師傅,川菜能不能燒鮑魚、魚翅,鄧師傅眉毛一挑,「川菜的幹燒魚翅厲害得不得了啊!」於是,朋友找來了上好的食材,鄧師傅就露了一手,做了一道幹燒魚翅,還燒了神仙鴨和竹蓀肝膏湯。彼時,他還不知道朋友那天宴請的,就是上海的著名美食評論家老波頭。而就在這之前不久,老波頭才寫過一篇《川菜平反論》,特地強調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70%都是不辣的」的特點,發表在微博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正是席上那道僅能在書上看到、已近乎失傳的「肝膏湯」,讓這位美食家驚嘆不已,在品嘗過鄧華東做的傳統川菜後,老波頭給予了鄧華東極高的評價,「他做的川菜是教科書級別的,完全具有可傳承、可參考的價值。」
正所謂知己難求,過了兩天,朋友把上海美食圈的大咖全部請到鄧記食園進行宴請,其中,就有著名美食作家沈宏非。從那以後,「鄧記食園能吃到幾乎失傳的南堂川菜」的消息便不脛而走,找鄧華東預定宴席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好景不長,因為不堪忍受一漲再漲的巨額房租,2017年10月底,鄧記食園被迫關門。但鄧華東骨子裡是不服輸的人,短暫的調整過後,今年6月,南興園在上海開業了,鄧師傅重裝上陣。最早有客人問鄧華東,為什麼要做這些菜?他就把師爺講給他的南堂川菜的故事又講給客人聽,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南興園專做南堂川菜」的版本。後來有客人來南興園點了一碗肥腸米線,質問這是南堂川菜嗎?籍此機會,鄧華東也想借紅廚網向外界澄清一下,「我做的一部分高級川菜就是南堂館的菜,但不是全部,我做的就是傳統川菜。」在鄧華東看來,南堂川菜不是一種菜系,而是一種概念、一種規矩、一種體系,比如它糅合了魯菜的奶湯清湯、江浙的鍋貼雞片,還有淮揚菜的一些精髓等,它主張的就是,不管做什麼菜,都要讓食客感覺到「這道菜的製作要點全部做出來了」。前幾年,電視臺專門為他拍攝了一個紀錄片《鄧師傅和他的傳統川菜》,僅B站就高達28萬的播放量,看到鄧師傅為維護傳統川菜像個鬥士一樣拼,很多彈幕都表達了由衷的敬佩和支持。談及此,鄧華東笑著打趣道,看來「為傳統川菜正名的持久戰」還要繼續打下去啊!同時,他也想澄清一點,他並不反對麻辣,只是反對整桌川菜只剩下沒有層次的麻辣。「一桌菜上來應該每道菜各有各的味,川菜熱菜有12個基本味,冷菜有12個基本味,24種基本味又能調出更多豐富的味道,這才是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精髓。」「一道菜,可能會隨著時代變遷、食客需求的改變而消失,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川菜精髓的消失。」所謂川菜的精髓: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重在調味。同時,做菜的原則和理念不能變, 「我們這個行業,做菜的原則和理念是關鍵,如果你是一個四川廚師,你的菜一出來,至少要讓人能感覺到這個菜是精工細作、粗菜細做、細菜精做的,最起碼川菜的基本功你得有吧,要是連最簡單的急火短炒、一鍋成菜都拿不準你還弄什麼呢?」「如果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行業,那麼誰會尊重你?」鄧華東今年62歲了,徒弟不算多,最久的一位已經跟了他20多年了,他延續著老一輩師傅帶徒弟的脾氣,一板一眼,嚴厲指導,快50歲的徒弟還會被他罵,「我的罵你把它消化了,就是技術。」聊起川菜的傳承,鄧華東沒有像別人那樣過分吐槽年輕人心態浮躁、吃不了苦,他更多是在思考市場。「有好食客,才會有好廚師,只有食客懂吃、會吃,廚師的手藝才能精進。」鄧華東說。「不是所有川菜館都會去做肝膏湯、雞豆花這樣的精細川菜,因為它沒有服務對象。所以很多川菜廚師不會做高檔川菜,不是說他技術達不到,而是所處的環境沒這個需求。」南堂川菜講究手藝,很複雜也很耗功夫,「比如做一碗開水白菜的湯,雞要多少雞,鴨要多少鴨,怎麼去吊湯,吊好湯以後這些東西要全部倒掉,然後再把瘦肉打碎放進去掃湯,把湯裡的雜質和油全部吸走,吸走後,湯的顏色會變深,為了讓它再變淡,還要把雞胸肉打碎再去掃一次,然後你就看到這碗湯清了,呈淡茶色,不能有半顆油珠。」而這碗要耗上大半天功夫和諸多食材的雞湯,只是為了去掉白菜的菜青氣,一道開水白菜,至此才完成了一半。鄧師傅做的開水白菜,湯色金黃,清澈見底,湯麵上無半點油星頓了頓,鄧師傅繼續介紹道,做南堂川菜,耐心、手藝、審美,缺一不可。就拿一碗雞豆花來說,色香味形器,都要恰如其分,首先看上去,它就要像豆腐花;其次,它的口感要非常嫩,要做到這種程度的細嫩,需要拿刀背慢慢地敲雞胸肉,再把筋抽了。這就像彈棉絮一樣,想把它的纖維打得更蓬鬆,就要有耐心,不能用力過猛,否則會把纖維拍斷在肉裡。等到雞肉纖維蓬鬆後,毛孔都張開了,然後再加雞蛋和湯,被充分吸收進去後,做出來才像一個豆腐花。這就跟分子料理同樣道理,是一個打開重組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很關鍵,哪一步沒做到位,最後的成型都不會完美,做不好就會像一個蛋泡,既不好看,也沒有豆花那種鮮嫩的口感。」「不僅形要似,口感也要似,否則顧客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吃你這碗雞豆花,還不如吃個雞腿划算,對吧。」受價格因素的影響,高端川菜的受眾不算很廣,對食客也有些挑剔,而廚師的技術含量更是關鍵,廚師能真正名副其實地把菜做好,食客才會喜歡,只有被喜歡,菜品才有生命力。從鄧師傅到鄧老闆,再到鄧師傅,兜兜轉轉四十年,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鄧華東自己才能體會到。四十多年來,鄧華東沒有離開過灶臺,如果不是為了接受採訪,他還如往常一樣換上廚師服,待在廚房裡,有包席的客人相邀,他也會出來坐一坐、喝杯酒,給大家講講這些菜的故事,看到食客們露出滿意的表情,是他最開心的時刻。「師爺曾說,廚師這個職業就是『火中求食』,是苦行是勤行也是個有文化的行當,飲食的「飲」有兩層含義,除了「飲」,還有「引」,好的廚師要懂得引導顧客去懂得飲食的文化、食物的精妙,那麼『吃』才更有意義,廚師才會更受尊重。」

竹蓀肝膏湯

<菜品介紹>

此菜為傳統川菜中的經典菜式,與「仔雞豆花」、「開水白菜」齊名。如加入竹蓀,名稱為「竹蓀肝膏湯」,加入鴿蛋,名稱為「鴿蛋肝膏湯」,加入燕窩,名稱又稱為「燕窩肝膏湯」,以此類推。

<主料

豬肝150克。

<輔料>

姜25克,蔥25克,雞蛋1個。

<調料

鹽5克,味精3克,胡椒粉3克,料酒25克,特製清湯1000克。

做法

1.豬肝用刀背捶成肝茸泥,姜拍破。

2.豬肝茸泥用適量清水稀釋,放入姜、料酒、胡椒粉碼味避腥,用紗布過濾,去掉殘渣,再加入雞蛋、鹽、味精、清雞湯攪勻後,倒入抹有豬油的圓碗內,上籠蒸熟,取出。

3.用竹籤沿碗邊劃一圈,然後將肝膏成品傾斜,倒入盛有清湯的湯碗內,即可上席。

<關鍵>

1.豬肝選用黃沙細豬肝為佳,避腥原料要加夠,蒸時封口或加蓋,以保持成型不爛。

2.做好的肝膏成品要求表面光滑,不能有破損、氣泡、小孔等出現。

3.湯麵不能出現油星。

鍋貼蝦糕

<主料>

蝦膠400克。

<輔料>

吐司麵包一袋。

<做法>

1.麵包去掉邊角,切成3釐米寬、4釐米長的片12片。

2.將蝦膠貼在麵包片上,抹平。

3.炙鍋上火,入油燒至四成熱,下半成品炸至金黃色、蝦膠成熟,撈出瀝油,裝盤。

4.在成品面上放上三種顏色的食材——綠色:四季豆焯熟,過冰水,剁碎;黃色:炒好的蟹粉;紅色:火腿末。此菜即完成。

<提示>

1.炸制時,油溫不宜過高,四成熱油溫即可。

2.三種顏色的食材可自行調配,如黃色,可用剁碎的蛋黃代替蟹粉。

蓮蓬鮑脯

此菜是把「蓮蓬豆腐」和「幹燒鮑脯」兩道菜結合在一起,用雞肉糝代替豆腐做成蓮蓬的形狀,再嵌入蓮子以求形似。1.將雞脯肉、豬肥膘肉砸成茸,放碗中,加入鹽、味精、紹酒、雞蛋清攪拌均勻。3.取12個小圓碗,碗內抹熟豬油,放入拌好的雞茸,抹平,把蓮子插進雞茸裡,上籠屜蒸熟,取出,將蒸好的蓮蓬倒出碗,待用。1.煲好的鮑魚改刀成厚片,在盤中擺好,上籠屜蒸熱,取出,泌走水份。2.淨鍋下鮑魚原汁燒開,用溼澱粉勾芡後,推入熟雞油,淋在盤中鮑脯上。

相關焦點

  • 川菜的靈魂不是辣椒
  •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愛吃川菜,可經典的川菜,你又知道幾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愛吃川菜,可經典的川菜,你又知道幾個中國地大,人們分布在各個地方,風土人情不同,各個地方的美食也不同,中國共分為八大菜系,然而現在年輕人都愛吃川菜,使得川菜的人氣一路高漲,川菜館不斷增多,可經典的川菜,你又知道幾個?
  • 已經失傳的川菜,你聽說過幾個?
    麻婆豆腐、宮保雞丁、回鍋肉……如今無論是否川人,誰不能列舉出一桌川菜名餚?然而,如果你以為這就是川菜的全部,那就錯了。武俠小說中,宋末元初江湖上無人不識的降龍十八掌,到了百年後的《倚天屠龍記》時,不但無人傳續掌握,就連見者識者也是寥寥。其實川菜也是如此。眾所周知,現代意義上的「川菜」,其真正勃興與發展,只是晚清民國以來的事。正是在這短短百年間,川菜從西南一隅的深宅大院,走進了全球的尋常百姓家。
  • 自古川菜都不辣,為什麼現在川菜會這麼辣?
    說起川菜,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印象就是「寬油」+"紅辣椒"+「重口味」,一口下去能吃上好幾碗飯,大家對川菜的第一印象就是【辣】。可你知道嗎?原本川菜並不這麼重口,也沒那麼辣。直到近代,川菜才演變成現在這樣。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 「南堂川菜」 不一樣的川菜!
    你以為,川菜就是現在看到的「大麻大辣」的樣子?你以為,川菜只是平民菜,上不得大臺面?錯了!其實川菜,70%是不辣的!川菜裡面,也有高檔菜式!可是當這位「教科書級別」的川菜老師傅,堅持把傳統最好的川菜拿出來呈現給顧客,想告訴人們,這才是川菜原來的樣子時,卻敗給了市場,被客人說「不正宗」!這是何等的無奈!麻辣本就不能代表川菜的全部。南堂菜作為川菜的一個分支,汲取了大量當年居住在四川的江浙廚師的經驗,你說它是「改良菜」,那是不對的,頂多算是「融合菜」。
  • 瑣談川菜(二) ——千變萬化川菜味
    因為,你要否認川菜用麻辣,那川菜就不是川菜了。我做過統計,川菜20多種常用味型,其中13種味型都與麻、辣有關,這13種味型在川菜中又很有代表性。如果把麻味、辣味取掉,川菜極富特色的東西就沒了,那川菜還有什麼特點呢?又憑什麼享譽全國呢?如果承認川菜味型特點就是麻辣、味厚,那又不準確,因為川菜並不等於麻辣。
  • (今日川菜) 川菜就是麻辣?重慶告訴你:完全錯誤!
    如果說辣,貴州、湖南甚至江西,都可以和川菜抗衡。而真正會吃懂吃的人都是知道,川菜並不是一味的麻辣,兩者並不能劃等號。這幾十年來,川菜火爆了,但也是被墮落得最厲害。/就那兩把刷子也叫川菜? /或許有人要問了,現在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川菜管子林立,如雨後春筍。
  • 重慶川菜這麼好吃,可還有人說川菜真正起源在成都,你相信嗎?
    根據有關的記錄表面,川菜源於小河幫,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鹽幫,即南充、內江、自貢等地;繼承和發展的則是上幫河地區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成都平原地區;但整個川菜歷史真正的繁榮的時期,其實說起來就是在下幫河地區、也就是我們所了解的達州還有重慶等川東地區。為什麼我們會得出這樣子的結論呢?
  • 川菜就代表麻辣?這些陽春白雪的老川菜,有多少人吃過
    川菜就代表麻辣?這些陽春白雪的老川菜,有多少人吃過?提到川菜,你們有什麼樣的印象呢?估計很多人腦海中立馬就會浮現出麻辣火鍋,口水雞,水煮魚等等,總之腦海中的畫面都是滿是紅辣椒,紅油撲面。而且大家在搜索川菜關鍵詞的時候也會發現,齊刷刷的全部都是麻辣鮮香的圖片。
  • 去川菜館必點的4道菜,都是川菜的「靈魂」,老闆以為你是四川人
    ,像一些粵菜,徽菜價格都比較貴,動輒都是山珍海味,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而川菜的價格就親民多了,不挑食材,像一些便宜的蔬菜都能派上用場,口味又是以麻辣為主,十分符合中國人的胃口,而且現在的川菜館子又多,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正宗的川菜館子!
  • 最好吃的川菜不是水煮魚而是它、稱作川菜之王也不為過
    它作為一道傳統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色澤紅亮,肥而不膩、是一道超級下飯神器。最好吃的川菜不是水煮魚、而是有它、稱它作」川菜之王「也不為過。並不是空穴來潮哦,有典故的。可是大家都清楚,在以前哪裡有現在的生活條件、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打打牙祭(打牙祭;就是改善生活的意思)。」祭祀「必須以熱騰騰的菜餚供奉,煮燉的菜餚到沒有什麼,不那麼容易涼、可是炒菜就不同了,等家祭完畢炒菜都涼了。所以當地人把五花肉煮熟了之後拿去供奉,完畢了呢,再把它切片回鍋。回鍋肉就是這麼演變而來的。
  • 天下川菜獨樹一幟
    古往今來,在吃這件事上,哪怕你不是川渝人,也會有川渝魂。唐宋時期,在四川生活了近20年的李白入京後,以年輕時食過的「燜蒸鴨子」為藍本,用百年陳醋、花雕、枸杞等蒸肥鴨獻給唐玄宗,讓「太白鴨」聞名於世;眉山的蘇東坡先生,更是「川菜推廣大使」,在仕途奔波中,將蜀地的烹飪推廣到中原、江南和嶺南地區,讓全國人都愛上了「東坡肉」。
  • 川菜壓根兒不辣,川菜歷史300年,徹底顛覆你的認知
    (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歷史資訊)川菜壓根兒不辣,川菜歷史300年,徹底顛覆你的認知四川人喜歡吃辣,可以說是無辣不歡,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四川的地形原因,光山地就佔百分之七十以上,造成了四川氣候潮溼,所以當地居民吃辣椒可以祛除寒溼。
  • 這,才是川菜原來的樣子!
    你以為,川菜就是現在看到的「大麻大辣」的樣子? 你以為,川菜只是平民菜,上不得大臺面? 錯了! 其實川菜,70%是不辣的!川菜裡面,也有高檔菜式!
  • 川菜的回歸與創新
    「在成都待久了我才發現川菜根本不是我想像中那樣,外地的川菜用辣椒是成都人的兩倍,花椒是兩倍半,味道都被嚴重誇張了,實際上川菜沒有那麼刺激,甚至辣也不是川菜的唯一屬性。」於是侯真真在窄巷子裡開了間名叫「隱園」的餐廳,她說,「川菜有很好的東西,但拿到外邊都被曲解了,我就是想用實際行動來振興真正的川菜。」
  • 川菜就是麻辣?新東方告訴你:完全錯誤!
    你想得太天真了,這幾個經典的川菜,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是非常考驗廚師水平的,沒幾年自真功夫,根本不行!其實答案,並不是某一種味道,而是川菜那獨一無二的調味。那些那些麻辣的菜,在川菜之中,只佔相當小的一部分。隨便翻開一本傳統的川菜譜,你就會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菜,是一點辣椒也不加。
  • 從經典川菜「魚香肉絲」的興衰縱橫談老川菜何去何從!
    其中一個原因不是老川菜不好,而是現在的廚師都急功近利,基本功不紮實,出來就跑江湖,學了幾個江湖菜打天下,美其名曰重口味江湖菜,大家一窩蜂的都朝這個方向發展,很自然她就會有市場了。另一個原因是我開店也是為了掙錢,畢竟店要活下來更重要,要是我一味的為了堅守老川菜的情結,執拗的固守老川菜,那麼至少在短期內我是無法承受不賺錢的壓力呀!
  • 十位頂尖川菜大師:川菜走入麻辣誤區 廚藝已斷代
    史正良的離去,是中國餐飲文化業的巨大損失,更是川菜文化發展史上最令人扼腕的一筆。就在同一天,中國烹飪大師、川菜特一級廚師梁長元在成都招收弟子,川菜文化有了新的傳承人。現場來了很多中國烹飪大師及川菜名家,包括王開發、蔣學雲、繆青元、陳舜全、陳伯明、胡先華、盧朝華、黃佑仁、董繼篤等。現在一提到川菜就說麻和辣,川菜廚師做菜也是不管啥子菜都要加海椒、加花椒和蔥花。
  • 6大經典川菜,全部都是不辣的,網友:誤會了很多年
    川菜在全國各地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川菜都是非常辣的,可是你知道嗎?其實很多川菜並不辣。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6大經典川菜,它們全部都是不辣的,不少網友看後表示:誤會了很多年。
  • 在家裡也能做川菜,麻婆豆腐一出鍋,經典川菜的味道就出來了!
    在眾多的菜系當中,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尤其喜歡川菜。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做兩道川菜吧。川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從發展開始就獲得了很多的人的關注,更是在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傳承之後,得到了很多食客的讚賞。其實真正的好菜不在於它有多麼複雜的烹煮方式,而是你能夠在淳樸當中也吃到一絲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