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哥財經
日本自1968年起,經濟總量就開始壓了德國一頭。
2010年,當時曾穩居世界第二的日本,被中國反超,順位移動成了世界第三,德國經濟排名全球第四,卻一直沒辦法超過日本。
2018年,德國GDP是4.00萬億美元,日本則4.97萬億美元。
然而,德國經濟總量卻一直穩居歐洲第一,更是被稱之為歐洲的第一強國。在工業和技術等方面都十分的雄厚,例如精密機械製造、液晶、化學工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汽車製造,保時捷、奔馳和寶馬等汽車都出自德國。
反觀日本近20年來的經濟,日本從1998年以來,其中有5年的GDP增速出現了負增長。如果把這20年間的GDP增長率平均起來,日本的年GDP平均增長為0.87%,還不到1%。日本的經濟基本可以說是停滯了。日本經濟增長徘徊不前,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
如此一對比,作為歐洲經濟第一,且擁有雄厚的工業實力的德國,為何經濟總量卻一直排在日本後面?
事實上,雖然德國已經統一了30年,但經濟真正開始走向正軌並發展起來,其實是從2006年開始,德國的GDP總量才能以4%左右的增速增長。
在德國1980年實現統一的第二年,東部地區的經濟就出現了倒退,生產總值下降了30%,直到2006年才得以好轉。東部經濟落後難以快速解決,導致國家總體經濟低迷。即使在現在看來,德國的東西部仍經濟不平衡,這在很大程度上託了德國經濟的「後腿」。
雖然德國的工業實力雄厚,但日本也不差,甚至可以說還要略勝一籌。日本這二十年來的經濟增長雖說基本停滯,但其實日本只是把很大一部分產業和企業轉移到了其他國家,轉而更加專注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對比德國以工業立國,金融業的收益來得更快更多,日本的GDP自然也會比德國多。
當然,日本人口多,達1.2億人口,而德國只有8293萬人,只有日本的69%,人口多創造的經濟也就更多了。
不過,以德國目前的經濟增速來看,德國也在慢慢地縮小與日本的差距,德國利用15年的時間使其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在未來也許有可能超越日本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