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德國統一已30年,為何GDP仍比不過日本?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九哥財經

日本自1968年起,經濟總量就開始壓了德國一頭。

2010年,當時曾穩居世界第二的日本,被中國反超,順位移動成了世界第三,德國經濟排名全球第四,卻一直沒辦法超過日本。

2018年,德國GDP是4.00萬億美元,日本則4.97萬億美元。

然而,德國經濟總量卻一直穩居歐洲第一,更是被稱之為歐洲的第一強國。在工業和技術等方面都十分的雄厚,例如精密機械製造、液晶、化學工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汽車製造,保時捷、奔馳和寶馬等汽車都出自德國。

反觀日本近20年來的經濟,日本從1998年以來,其中有5年的GDP增速出現了負增長。如果把這20年間的GDP增長率平均起來,日本的年GDP平均增長為0.87%,還不到1%。日本的經濟基本可以說是停滯了。日本經濟增長徘徊不前,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

如此一對比,作為歐洲經濟第一,且擁有雄厚的工業實力的德國,為何經濟總量卻一直排在日本後面?

事實上,雖然德國已經統一了30年,但經濟真正開始走向正軌並發展起來,其實是從2006年開始,德國的GDP總量才能以4%左右的增速增長。

在德國1980年實現統一的第二年,東部地區的經濟就出現了倒退,生產總值下降了30%,直到2006年才得以好轉。東部經濟落後難以快速解決,導致國家總體經濟低迷。即使在現在看來,德國的東西部仍經濟不平衡,這在很大程度上託了德國經濟的「後腿」。

雖然德國的工業實力雄厚,但日本也不差,甚至可以說還要略勝一籌。日本這二十年來的經濟增長雖說基本停滯,但其實日本只是把很大一部分產業和企業轉移到了其他國家,轉而更加專注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對比德國以工業立國,金融業的收益來得更快更多,日本的GDP自然也會比德國多。

當然,日本人口多,達1.2億人口,而德國只有8293萬人,只有日本的69%,人口多創造的經濟也就更多了。

不過,以德國目前的經濟增速來看,德國也在慢慢地縮小與日本的差距,德國利用15年的時間使其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在未來也許有可能超越日本也說不定。

相關焦點

  • 日本被美國制裁後,經濟停滯不前,為啥GDP依然高居第二長達20年
    然而日本經濟停滯了20多年,卻依然高居世界各國經濟排行的榜首。 不過日本忘記了,他們是美國人一手帶大的,美國沒有就沒有日本的今天,而日本的很多命脈還掌握在美國手中。1985年美國和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等5個國家在紐約的廣場飯店籤訂了協議,後世將該協議稱為「廣場協議」。協議籤訂之後美元大幅貶值,日本的經濟泡沫最終爆炸,他們陷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時期,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 日本經濟停滯近30年,為什麼可以「穩穩」排在世界第三名?
    日本經濟停滯近30年,為什麼可以」穩穩「排在世界第三名?近幾年的發展中,各國的發展速度都比較快,特別是我們中國,不僅取得了6.8%的增速,在2018年更是取得了90.03萬億元人民幣的成績,也一躍超過日本,排在世界第二。
  • 日本經濟30年不增長,為何德法英還趕不上?
    來源:不執著財經最近,有網友提問,日本經濟已經停滯30年不增長了,為什麼到現在,德法英等西方國家再也沒有超越過它,而且最接近日本GDP的德國,GDP規模還相差一大截。2018年,日本GDP為4.97萬億美元,德國的GDP是3.99萬億美元。
  • 日本經濟停滯了30年,為何西方發達國家依舊無法超越?
    日本,從1990年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0年。在這30年當中,除了我國超越了日本,再也沒有國家超越日本,這到底是為什麼? 雖然日本經濟沒增長,但是其他國家增速也很差。
  • 停滯20年的日本住宅多優秀?
    來源:中房案例中心 談及日本的房地產,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經濟停滯、房價腰斬」那些血淋淋的教訓。 但日本經濟停滯的20年,卻誕生了一種副產品——「工匠精神」,整個社會不再追求「龐、大、快」,而是專攻「精、巧、細」。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日本住宅產品,有許多細節讓人不得不服,或許在如今的行業趨勢下,只有這樣的產品才真正是未來的總趨勢。
  • 日本經濟30年不增長,為何歐洲發達國家還是沒能超越呢?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出現房產泡沫之後,日本經歷了長達30年的停滯不前。比如下圖是過去幾十年日本以美元計價的GDP走勢。按理來說日本經濟已經停滯了30年,西方其他國家應該有很大的機會超過日本才對,但從其他西方國家的實際表現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日本經濟停滯了幾十年,但是很多西方國家跟日本的經濟差距仍然比較大。下圖是2018年全球一些主要國家的GDP排名情況。
  • 日本經濟已經停滯三十年,為什麼還萎靡不振?
    安倍的離去宣告了安倍經濟學的破產,也宣告了日本政府企圖把日本經濟帶出低迷的努力再次失敗。 日本經濟陷入停滯直接原因:政府的連續失策 許多人把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的原因歸結於美國強迫日本籤訂《廣場協議》,其實這是不對的。
  • 一張地圖讀懂世界經濟格局
    德國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2019年GDP總量為3.85萬億美元,增速為0.6%,創近5年來新低。英國其GDP總量為2.83萬億美元,已被印度趕超,印度與德國的差距已縮減至萬億美元左右,根據印度近幾年的GDP增速,今後超過德國也不是問題。
  • 2016中國gdp總量:中美gdp數據分析:2030超美國!
    中國城市gdp:長沙gdp有望201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   2016中國城市gdp:中部6到2050年,新興市場(E7)的經濟總量將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G7隻佔全球經濟總量的約20%;中國坐頭把交椅,德國的表現也還不差。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2月8日報導,經濟諮詢公司普華永道(PwC)的最新報告總共對世界上32個最大的經濟體進行了比較和預測,其經濟總量目前佔全球經濟總量的85%。
  • 越南統一後20年經濟發展停滯,1997年西貢街景甚至不如1975年
    1997年的西貢是越南最大城市,當時已經被統一的西貢已改名為胡志明市。但由於統一後越南經濟不當,西貢1997年的城市面貌與1975年南越時期別無二致,整個城市顯得陳舊破爛不堪,整體停滯發展了20年。圖為1997年時期西貢的城市劇院區域。
  • 日本經歷了消失的三十年,經濟停滯,但這些成績必須重視
    而資金不斷流入日本市場, 使得日元不斷地升值,但資金進入市場也需要流通才能實現價值,最終他們將目光盯上了房地產而日本政府為了促進資金流通,也以各種手段引誘他們買房,買房的人越多房價也升得越快,最終形成了天價樓市甚至當時曾出現,相隔一天房子就漲了幾十萬的情況,所以當投機者將錢大量投入房地產,但沒有繼續出現接盤的人最終也使得這個泡沫破裂,從此也開始了日本長達30年的經濟停滯期,也被很多人稱
  • 3年暢想:股市破6124,GDP超美國,房價30%+臺灣統一
    我試著重新暢想未來3年經濟社會重大變化,感覺有4個點比較值得關注:1、未來3年(到2022年底),全國房價平均漲幅,很可能是30%+!(世界平均漲幅,可能超過50%。)2、股市上證突破6124,13年以上時間修復歷史,再創造一個更大的泡沫。
  • 2020年日本GDP預計為4.9萬億美元,與1994年相當
    近期,多家日本媒體對2020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做了展望——經濟總量將由2019年的略微超過5萬億美元,下滑至4.9萬億美元左右。同時,日本的人均GDP也將由「去年的略微超過4萬美元,降至3.9萬美元左右」。
  • 日本GDP長期停滯不前,為何還是發達國家?
    最近,有網友提問,既然日本經濟衰退了20多年,為何日本還是發達國家?其實,日本經濟總量在1994年首先超過500萬億日元,但到了2017年,依舊徘徊在500萬億至550萬億之間的水平,23年間僅增長了8.8%。若以美元計算,日本經濟還出現了輕微的下滑。
  • 比日本高明?同樣籤了《廣場協議》,德國為何沒有「失去20年」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籤署廣場協議之後不久,日本就開始陷入"失去的20年"中,而德、英、法等國卻變得越來越繁榮。其中,與日本同為製造業和出口大國的德國,甚至還一躍成為歐盟的"一把手",這令人開始好奇:為何同樣籤署了廣場協議,德國卻沒有"失去20年"呢?分析認為,這主要有以下3大原因。
  • 停滯不前近三十年?日本經濟到底怎麼了?
    日本經濟的確是停滯不前近三十年,2019年日本GDP達5.0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即便如此,德國、法國、英國的GDP也沒有超越日本,這說明這些歐洲國家自身經濟增速也並不理想。不過,日本的GDP在2011年被中國GDP超越,中國GDP排名世界第二,而日本GDP只能退居世界第三位置。即使這樣子,日本人均收入也要達到3萬美元。但是,日本國民似乎沒有受到上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影響,生活的質量沒有降低。這主要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對海外進行了大規模投資,日本海外投資規模有10萬億,每年能為日本帶來3萬億的投資回報。
  • 德國日本兩國經濟名列世界前茅,幾十年來為何至今無法超越美國
    為何美國總統歐巴馬可以這麼放豪言壯語?畢竟全球而言,德國、日本等這些資本主義強國,無論工業實力,還是人均GDP都不亞於美國,但任憑德國、日本等國使出全身各種招式,就是無法超越美國?1776年北美十三州建國總面積大約80多萬平方公裡,總人口不過200萬,到1898年美國吞併夏威夷群島,美國疆域面積已經超過900萬平方公裡,是原本美國建國之初十幾倍!廣袤無垠國土面積為美國崛起提供奠基石!
  • 2021年的日本經濟:高股價下的長期停滯
    2021年的日本,不管菅義偉內閣能否維持到9月任期終了,超發貨幣依舊是經濟上的主要政策。而這必將推升股價的進一步提升。 至於經濟政策,菅內閣的數字經濟、設立數字廳等等並不能給日本帶來新的變革,經濟發展的停滯同樣是日本的最重要特點。
  • 失去的30年,日本追回來了?
    二、日本,真的失去30年?日股的回暖,是否意味著日本已經擺脫了「失去的30年」?那就要先弄懂一個問題,日本真的失去了30年嗎?1.失去的20年中高速增長的優衣庫在低增長的經濟周期中這類企業還有很多。這30年,日本的經濟總量雖然沒有增長,但經濟存量的內部結構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完成了一次「適者生存」的大洗牌。4.老齡化倒逼技術革新的30年就連致命傷老齡化也在倒逼日本技術革新。
  • 日本的GDP雖然停漲,卻在世界第三穩居了10年,還能再穩居10年嗎
    目前GDPP排名世界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日本。日本的GDP雖然跟前兩名相差比較大,但在第三的位置還是比較穩。即便日本的經濟在過去20多年幾乎都處於停滯狀態,可這些年除了我國之外,就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超過它,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