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裳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2020年的內地音樂市場,那絕對是線上付費音樂作品發行成為市場主流,越來越多的歌手開始選擇主攻數位音樂專輯市場。
近日,有網友統計了2020年內地音樂市場數字專輯銷量前40位的榜單,其中肖戰的《光點》仍佔據了榜單的第一名,銷售額達到了1.19億,後面九位分別為張藝興的《蓮》、華晨宇的《新世界》、周杰倫的《Mojito》、黃明昊《18》、陳立農《格格不入》、鹿晗《Volume.3》、吳亦凡《TESTING》、宋茜《VICTORIA》、阿雲嘎《不朽的THEART》。
01前3位專輯銷量將近兩億,創華語樂壇最高紀錄
據悉,截至到2020年八月份,內娛歌手數字專輯銷量已經突破了三億,吳亦凡之前的前八名數字專輯銷量均破千萬,前三名肖戰、張藝興和華晨宇的專輯銷量總額就將近兩億,創造了到目前為止華語樂壇的最高紀錄。
肖戰的單曲《光點》是2020年四月份開始在音樂平臺發售的,上線僅僅四天,購買量就達到了3000萬+,銷售額就突破了1億。
而張藝興的《蓮》是在六月份發布的,因為MV製作精良廣受好評,以近5000萬的銷售額位居第二,第三位是華晨宇的《新世界NEW WORLD》,從四月份上線開始到現在已經累計了3300萬+的銷量。
2020年內娛明星專輯銷量的成績可謂是空前絕後,但不管是肖戰還是張藝興的歌曲,與位居數字專輯銷量榜單第四位的周杰倫那首《Mojito》相比,在全網的討論熱度和傳唱度都要低得多。如果不是因為銷售量帶來的話題,很多人都可能不會留意到他們的歌。
02驚人的銷量背後,粉絲的狂熱購買行為引熱議
數字媒體時代,聽眾付費聽一首歌曲不再是得到一張實體的CD,更像是獲得了音樂平臺上這首歌曲的「收聽權」,「付費聽歌」或許是對當下這種數字專輯形式最好的表達。
而數字專輯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聽眾想要重複購買的方式更加便捷,不需要再把專輯搬回家,在線即可下單購買成百上千張專輯。
就拿銷量排名第一的肖戰那首《光點》來說,在某音樂平臺上這首歌曲還有一個專輯購買的數量排行榜,由粉絲自發組成的各種工會、小團體組成團購買,其中前三名的「肖戰粉絲後援會」、「保險槓」、「肖戰·WeFollow氪金Bot」就分別購買了超1690萬、680萬和72萬次該單曲,三者銷量就佔據了《光點》總銷量的70%,而排在第一名的「肖戰粉絲後援會」中,按照購買次數排名的話,第一名個人就買了97315張。
面對這些驚人的銷售數據,除了讚嘆之外,也有另一種聲音出現,這麼漂亮的數據背後,可能都是粉絲們組團狂熱購買、反覆購買的結果。
「至少幾百張保底」、「現在不是量力而行的時候」、「學生黨也要上百張起步」,一時之間這些引導粉絲購買的口號在網上甚囂塵上,也成為了大家對粉絲狂熱追星、低齡粉絲過度消費的有力證明,引起大眾熱議。
03粉絲經濟時代,「數據為王」的現象何時休?
近幾年內娛的粉絲也逐漸被韓娛圈所同化,相信大家都見過追星最常見的三大行為:控評、反黑、堆數據。
尤其是自己偶像有新作品上線的時候,粉絲們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開始瘋狂操作,而這麼做的原因也是想偶像的作品表現看起來更亮眼,展現出在市場上更受歡迎的一面。
但是通過這種重複購買而堆砌起來的專輯銷量數字真的有意義嗎?
每次粉絲創造的銷售神話,都在等著下一個偶像的粉絲用更大的代價去打破,而在這種你追我趕的遊戲裡,得到虛假狂歡的似乎只有粉絲本人,偶像的作品並沒有真正進入到大眾的視野,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銷量奇蹟,對於大眾來說意義不大,很少會有路人去了解這個偶像的作品,也不會去了解偶像本人。
因此,當我們再次回顧這個榜單的時候,帶來的更多的思考應該是在粉絲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偶像作品「數據為王」的現象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對於偶像明星來說,流量巔峰期來得快也去得快,當紅永遠只有那麼幾年,這是一個始終不變的定理,而在當紅的那幾年努力挖掘自身的優勢資源,留下幾個口碑、市場反響都叫好的誠意之作,才是偶像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