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俞奶奶今年99歲了,記憶常常斷片,72歲的兒子吳先生和愛人照顧她已力不從心。吳先生在上海看了多家養老院後,決定把她送到上海閔行區北橋老年福利院來。他說這裡的照護人員耐心、細心,照顧得比家裡好得多,還經常有各種活動,母親在這裡過得很開心。
截至2019年初,像俞奶奶母子這樣的60歲以上上海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佔戶籍總人口的34.4%。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俞奶奶這樣的認知障礙(失智)老年人群也在不斷擴大。根據國際經驗估算,上海認知障礙老年人約有20萬,這是按60歲以上人群4%估算的,80歲以上人群可達11%。
認知障礙老年人照護的專業性、複雜性和高強度,為患病老人及其所在家庭帶來了巨大壓力。吳先生說,老人如果晚上不肯睡,他就得陪著,第二天早上,自己的血壓馬上就上去了。像吳先生一樣的家庭對專業化、社會化的認知障礙照護服務需求日益迫切。
閔行區北橋老年福利院是上海首家專業認知障礙照護機構,「區級公建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模式」的標杆項目,由閔行區民政局投資建設,華康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優先保障長期護理保險評估等級四級以上的閔行區戶籍長者入住,養護對象均為認知障礙老人。
據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介紹,《上海市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本市「十三五」期間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滬府辦〔2016〕70號)明確: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的專業照護水平,重點發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專業照護、康復服務。
葛健介紹說,認知障礙與失能雖有重疊,但從預防、幹預到照護都有完全不同的路徑,給認知障礙老人照護工作帶來新的挑戰。上海雖然在認知障礙照護實踐方面已起步,但相對於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仍任重道遠。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明確將認知障礙老年照護作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點內容,全力予以推進。
近年來,在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程中,上海民政等部門深入社區、深入基層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在此基礎上,上海聚集多方資源,著力建立健全針對認知障礙老人的照護服務體系,及時回應社會痛點和群眾需求。
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
上海從2018年起,連續將「改造1000張認知障礙照料床位」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針對認知障礙(失智)老人身心特點和照護需求,在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機構或社區長者照護之家)中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
2018年,上海市民政局、財政局出臺了《認知障礙照護床位設置工作方案(試行)》,明確了床位的設置要求、服務要求,以及系列扶持政策。
2019年,上海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深化養老服務實施方案(2019-2022年)》(滬府規〔2019〕26號),將加強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作為26個主要任務之一,上海市民政局印發了《關於在養老服務中加強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聚焦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的剛性需求,加大力度,加快發展,著力加強老年認知障礙社區幹預、機構照護、社會宣教等工作,營造關注、關心、關愛認知障礙老年人的社會環境,提升上海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水平,推動上海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下一步上海還將編制認知障礙照護服務規範。
2018年至2019年,上海全市共改造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679張,連續兩年超額完成上海市政府每年改造1000張的實事項目指標。葛健說,「為加快推進這項服務,滿足社會需求,2020年,這一實事項目指標翻倍,將改造建設2000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到2022年,上海將完成8000張標準化認知障礙照護床位的改造。」
北橋老年福利院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改建,2019年5月開始試運營,目前收住85位認知障礙長者。華康健康集團CEO王東峰介紹說,福利院設有7個認知障礙照護單元,按照實事項目要求,通過居家式、小單元的空間布局重構,為認知障礙老年人營造家庭式住養環境,提供針對認知障礙老人的日常生活照護、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精神支持、社會交往等專業性、針對性、有尊嚴的服務。
目前,上海已出現了一批像北橋老年福利院這樣提供專業服務的認知障礙照護機構,如上海市第三社會福利院設置了全市首個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銀康、佰仁堂等養老機構和福苑、愛照護等長者照護之家設立了認知障礙照護專區,收住認知障礙老年人,提供專業機構照護。
「服務環境」「服務模式」是關鍵
在一個叫「五好家庭」的照護單元裡,10餘位老人圍坐在客廳的桌前,有幾位還坐著輪椅,他們在唱歌做遊戲,俞奶奶也坐在他們中間,不時玩上一會。吳先生說,在家裡的時候沒人陪她玩,在這裡照護人員對她很好,她能和更多的人交流,看著比在家裡開心。
王東峰說,北橋老年福利院為長者提供雙人間、三人間、四人間等多種房型選擇,目前已住滿,排隊預約入住的人還有很多。北橋老年福利院秉持「延緩病情發展、緩解精神行為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的照護目標,建立多維度照護需求評估體系,制定個性化照護方案,倡導「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承認認知障礙長者的價值、人格和獨特性,重視長者,弱化病症。
據了解,上海對認知障礙照護機構有明確運營要求。在認知障礙照護服務中,「服務環境」與「服務模式」是關鍵兩點,相輔相成,需要整合協同才能發揮更大作用。為此,上海要求養老機構在開展認知障礙照護服務時,既要在硬體上符合基本的設置要求,強調單元式格局,也要在運營上建立針對認知障礙老人的專門服務模式。
上海還針對老年認知障礙照護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探索,部分區和街鎮依託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開展認知障礙照護的實踐探索;一批專業的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機構業已活躍在社區;在醫療領域加強了對認知障礙的專業診斷和治療;2019年9月,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啟動了上海首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共28個街道(鎮)被列為試點單位。
試點內容涵蓋了老年認知障礙社區服務的全方位、全流程,主要包括:老年認知障礙健康教育;老年認知障礙風險測評;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早期篩查、早期幹預;對老年認知障礙家庭給予支持;為認知障礙老年人提供資源連結;建立形成社區支持的長效機制。
通過試點,上海將為認知障礙老年人提供涵蓋社區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幹預、家庭支持、資源連結等的全流程服務;為認知障礙老年人及其家庭構建全方位的關懷網絡;在全社會營造關注、關懷、關愛認知障礙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會氛圍。
照片說明:老人們圍坐在客廳裡唱歌做遊戲。本報記者 沈則瑾攝
(經濟日報記者沈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