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一架架飛機起降的轟鳴聲中,多臺挖掘機同時揮臂作業,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東四西四指廊基礎工程破土動工,標誌著巨無霸項目——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
東四、西四指廊:T1、T2「合體」,國內最大單體航站樓
作為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率先開工的項目,T2東四、西四指廊基礎工程意義重大。目前,T1、T2是兩座獨立的航站樓,東西兩側均為停靠飛機的指廊。其中,T1兩側各建成了一至三共6條指廊,T2兩側則有五和六共4條指廊。空缺的T2東四、西四指廊及連廊工程,將在本期擴建中實施。未來,東西兩側合共12條指廊。
東四、西四指廊基礎工程施工單位中建三局的項目負責人馮磊介紹:「項目建築總面積為143952.40平方米,其中東四指廊85699.29平方米,西四指廊58253.11平方米。」為什麼對稱的兩條指廊佔地空間基本一致,但建築面積卻有明顯差別?記者了解到,這是因為東四定位為國際指廊,流程安排上需要多一層,以滿足國際進出港及中轉的需要。
「項目建成後,T1、T2將連為一體,成為國內最大的單體航站樓,面積達130萬平方米。根據計劃,該項目的基礎工程將於明年6月底完工。」馮磊說。「合體」後,機場的運營調度更靈活,在兩座航站樓之間中轉的旅客,將比目前出去搭3號線或穿梭巴再重新安檢託運便捷得多。
規劃兩條捷運系統,乘客不會「走斷腿」
「國內最大」會不會走斷腿?畢竟T1、T2分別由兩座地鐵站接駁,相距約1公裡。「我們不建議步行,為此已經規劃了捷運系統連接T1和T2,讓乘客出行更省時省力。」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合體後的T1、T2,東西兩側各6條指廊,根據已於日前啟動招標的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捷運系統設計,未來計劃分別建兩條捷運:東區捷運主要服務國際進出港及中轉的旅客,西區捷運則服務國內流程的旅客,對應地,東側指廊主要(記者註:不是全部)為國際區,西側指廊則全部都是國內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記者 賈政 李天研(除署名外)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