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何改變非洲的?令人感動

2020-08-28 小樂TalkShow

非洲之所以窮,是因為長久以來沒有基建、沒有教育、沒有走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後殖民時代,貧窮落後的地區,只有社會主義工業化一條路可以走。

常在世界各地走的朋友,都會發現一件事,全球化+市場經濟這麼多年了,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很多地方的貧富差距似乎並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了。

比如說非洲,你去非洲最窮的國家旅遊,也能看見豪華的別墅,但99%的人還是住著草窩棚;比如說印度,你要去孟買,就會看到天堂地獄並存的風景,隔著一條街,一邊是堪比上海外灘的高樓大廈,一邊是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貧民窟;他們國家的精英和富人,更願意發了財之後立刻移民到發達國家去,而國內絕大多數人,卻在貧窮的深淵中越來越窮?

舉個例子,你去中國最邊遠的山村看一看,對比一下十年前,都會感受到驚人的變化,最起碼的,有了橫穿山脈的公路鐵路,甚至有了高架橋梁,通了了水、電、網,有了手機信號,有的人蓋了新房子,大家手裡有了智慧型手機,很多人家裡還添了彩電、冰箱,雖然不是最新款的,但是他們都有,而且以這一切為紐帶,開始融入現代文明。

但非洲和印度的農村不是這樣的,他們現在和十年前沒有區別,當年住草窩,現在還是住草窩,當年用水桶去十幾裡地之外提水,現在還是如此,沒有公路、鐵路、自來水、輸電和通信網絡。那些歐美白人「慈悲」地報導這一切,他們大學生們來施捨一些衣服食物,教兩句英語,念兩句上帝,還要讚美一番「原生態」的淳樸和善良

一位派駐非洲近十年的五百強企業員工告訴我,在非洲,除了中國人是真心在搞建設,其他的所有NGO組織,都是在表演作秀搞事情,但偏偏普通人很吃那一套。

很多去非洲、印度旅遊的人們會告訴你——哎呀,他們就是懶啊,上午10點鐘上班,下午兩點鐘就下班,當天結了工資,第二天就消失,沒飯吃了才會回來幹活。

其實——這是一種不動腦子的種族主義言論,當年,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國的時候,也是這麼歧視我們那些留著辮子的祖先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也是這麼汙名化窮人的,他們認為,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又懶又笨。那麼,現在的美國人不懶嗎?法國人不懶嗎?中國沒有懶人嗎?為啥他們好歹能吃飽?

但是我認識的去非洲搞建設的華為、中興、中石油、中建員工、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士兵卻告訴我——瞎扯淡呢,都是一樣的人,只是沒有受過教育而已,和咱們一起相處久了,耳濡目染,讀書明理之後,人家會和咱們一樣勤奮。

B站有一部關於中國援建肯亞蒙內鐵路的紀錄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覺得看完之後,所有被種族主義蒙蔽了雙眼的人們,都會放下成見,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那些和中國工程師、工人一起工作的肯亞年輕人,最後在工程結束的時候,都成了這個國家鐵路工程建設和工業化的中流砥柱,你最後看他們的神情,看他們整齊的制服和統一的肢體語言,你會驚奇地發現,雖然膚色不同,但他們的氣質,已經很像我們那些吃苦耐勞、淳樸堅韌的中國工人了。有個肯亞的小夥子回憶道:來自中國的工程師成了他的師父,教他一種材料的配比的時候,由於他操作粗心,師父罵了他,最後告訴他一句話——你要好好學啊,我走了之後,你就是你們國家這個學科的奠基人了,你要知道你身上的責任。

如果援助貧困落後地區的人們,都像這位中國工程師這般無私、努力、國際主義,我相信這個世界終將會實現共產主義,會共同富裕。

蒙內鐵路通車那天,肯亞總統激動地說:」今天,我們為新的工業化的篇章,打下了基礎。「

在肯亞,有4萬多人參與了這個項目的建設工作,其中當地員工佔比超過90%。目前,有超過1500名當地人參與蒙內鐵路的運營。因為蒙內鐵路,他們不僅找到了好工作,而且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蒙內鐵路通車後,貨物運輸時間從原來10多個小時縮短至4個多小時,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鐵路建設拉動了肯亞國內生產總值1.5%甚至2%的增長,更關鍵的是,通過鐵路形成了包括港口在內的全產業鏈發展。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大約有70萬人次乘坐蒙內鐵路的列車。蒙內鐵路貨運服務也得到大幅提升,起初每月可運送22345噸貨物,現在每月可運送213559噸。

蒙內鐵路,是個很好的援非標本,但實際上能夠做到這樣的,並不多見。因為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已經被歐美資本主義主導了上百年,那些貧窮落後的地區,本就是歐美的殖民地,非洲被稱作是法國的後花園,也有很多地方是美國人的勢力範圍。那些當地的非洲人,耳濡目染的都是白人的富裕和強大。

殖民主義遺禍萬年,很多地區的土著黑人們被他們打怕了,剝削慘了,早就失去了自信和堅強,他們畏懼、依賴、甚至是諂媚西方國家。而資本主義娛樂文化的興起,又給了他們幻覺,比如法國在非洲發掘幾個足球苗子,NBA在非洲發掘幾個籃球明星,這就給他們帶來了希望。而這些成名、富裕的非洲人,往往急於擺脫自己的原生民族,加入到宗主國去,成為上層精英,你指望他們先富帶動後富,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印度的精英們,他們個人的知識和修養一點都不差,甚至可以成為世界頂級的軟體工程師,甚至可以入主微軟的這樣的超級科技公司。但他們骨子裡不把自己再看作是印度人了,他們也不會回到自己的國家,去幫助更多的人民。

那些貧窮的地區越來越窮,是因為殖民主義殘留的社會達爾文思想還在作祟。

中國人援建扶貧的這些個方法,太慢了,太幸苦了,他們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但從基建、教育做起,才是工業化的必由之路。

辦過企業、開過工廠的人都知道,你想要在一個地方辦廠,總得有工業用地吧?總得有高效的基層行政體系幫你審批吧?總得有平整的道路、通電、通水、通網吧?總得有公路、鐵路、港口可以運輸材料和產品吧?總得有認識26個字母、阿拉伯數字、能寫會算、接受過基本的技能培訓的工人吧?你沒有這一切,怎麼辦廠?怎麼搞企業?沒有基建和教育,工業化就是空中樓閣。

自由派經濟學家只會告訴你市場決定一切,卻不會告訴你,市場是個嫌貧愛富的婊子,她不會看上一無所有的國家和地區。西方殖民非洲數百年,輸出了基督教,輸出了普世價值,掠奪了原料和勞動力,卻沒有輸出他們的基建、教育和工業化,以至於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還是只能靠賣資源為生。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醜化中國在非洲的建設,稱之為」新殖民主義「,但明智的非洲人已經看出,中國的道路,是落後地區富強的唯一道路,加納領導人就曾在聯大會議上駁斥了美國人的謬論。

我們必須讓我們的人民接受教育和培訓,這些我們正在做。我們必須解決基建赤字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傳統方法是不行的。我們正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與非洲許多國家一樣,加納正在與中國加強關係,以幫助解決我們的部分基建赤字。」
「當年,是西方帝國主義把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今天,那個西方帝國主義的前受害者,正向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國家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貸款,不僅用於建設鐵路,還建設高速公路、港口、發電廠和其他基礎設施以及許多商業。」
「我們,加納,必須建設道路、橋梁、鐵路、港口、學校、醫院,我們必須創造就業機會,以保持年輕人的參與。對我們來說,很明顯,我們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的發展軌跡是行不通的。我們正在嘗試另一個(發展道路)。」

在非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睜開雙眼,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真理正在通過實踐的證明,到底是誰導致了非洲的貧窮?

在我們國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的基建投入,經常有人發牢騷,說國家為什麼要投入那麼多在邊遠地區修鐵路、修大橋、穿隧道、修公路、建基站,甚至在群山之間架橋梁,在高原凍土上建鐵路?有些沒有腦子的人甚至說——那些地方窮,就讓他窮下去罷了,幹嘛要這麼折騰啊?

這些人啊,實在是又蠢又壞,如果中國也學西方、學印度,學非洲某些國家,對落後地區不聞不問,對窮人放任不管,把貧困地區當作垃圾場,我們和當年的民國還有什麼區別?我們還哪來的工業化?哪來的世界第一工業國?我們有怎麼會有國家電網、中鐵、華為這樣了不起的企業?沒有全國範圍內暢通無阻的交通,沒有覆蓋全國的通信網絡,沒有廣大受過基礎教育的勞動力,哪來繁榮的市場經濟?我們要消滅貧窮,而不是消滅窮人

對貧困落後的地區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美其名曰保護多元文化,保護原生態,那是自私和偽善,那才是在消滅窮人。

很多人都被美國現代的」普世價值「忽悠瘸了,認為對落後地區要保護其文明,尊重文化差異,其實意思就是不管人家的未來發展,繼續搞殖民地經濟,把所謂的文化當作原始人標本來欣賞。然而美國自己走的卻不是這一條路,他們曾經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你們翻一翻《美國通史》,美國為什麼打獨立戰爭?要打南北戰爭?為什麼搞西進運動?美國建國後修了多少公路、鐵路?開了多少工廠?使用了多少勞動力?

基建搞好了,教育普及了,信息傳播了,商品流通了,工業在當地紮根了,現代文明才會真正進入當地,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才是真正的扶貧。終有一天,這些脫貧的地區和國家,同樣會正向反哺整個現代文明。

一個人、少數人變得富有了,超越階層了,那不算消滅貧窮,只有大家都能有飯吃,有書讀,有工作,那才是消滅貧窮。

世界大同,才是人類最崇高的奮鬥目標啊。

更多好文,歡迎點個關注收看

文來源:申鵬

相關焦點

  • 中國鐵路,改變非洲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94-中國鐵路改變非洲作者:冷夜寒星從工程營建到「全套輸出」坦贊鐵路只是中國鐵路建設邁進非洲的第一步,隨著之後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明確經濟體制改革方向、國民生產總值有了大幅度增長後,21世紀初,我國的鐵路建設團隊以新的姿態、技術和面貌再次步入非洲市場
  • 美媒稱非洲人興高採烈搭上「中國列車」:中國改變非洲
    這條線路將改變我們兩國的社會和經濟面貌。」這是非洲第一條電氣化跨國鐵路。報導稱,但當天最大的明星或許是中國。中國設計了該鐵路系統、提供了列車,並輸入了在6年時間內規劃和修建這條鐵路線所需的數百名工程師。而大約40億美元的建設費用呢?中資銀行提供了幾乎所有的資金。在國內建造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之後,中國正把其驚人的資源和專業技術帶給世界。
  • 在非洲,用代碼改變世界的「中國碼農」
    在兩個時差下工作已經持續了三個年頭,兩年以來,這款軟體的市場獲得快速的發展,有500多家旅行社,300多家地接社,80多家車公司把伴旅作為管理系統,除此之外,還有3000多位個人定製師活躍在上面,用戶來自三十多個國家,除中國的旅行社之外,其它用戶主要是新興趣的象非洲,中歐,南美等近年興起的旅行目的地國家。
  • 法媒:中國在非洲的良好聲譽經久不衰,令人驚訝
    法國《非洲報告》雜誌網站9月12日文章,原題:令人意外,中國在非洲的良好聲譽經久不衰 自5年前權威的輿論研究機構「非洲晴雨表」就非洲民眾對中國在非洲大陸的活動進行調查以來,大多數(非洲)國家對中國人的正面看法要麼保持不變,要麼逐漸上升。
  • 英媒:非洲獎學金項目 改變中國在非形象
    恒生銀行在非洲設置的優秀服務獎學金項目英國《衛報》7月5日文章,原題:改變中國在非形象你肯定看到過以下新聞標題:中國傾銷廉價假貨、偷走工作機會,中國將再次殖民我們。其中一些論點有時是正確的。但是,形象不關乎事實,而關乎感覺。
  • 失敗了幾百年的非洲,西方越援助越窮,中國式扶貧能改變什麼?
    人類文明一步一步走向繁榮,非洲大陸始終停滯不前,西方越援助越窮,中國扶貧政策的到來卻為非洲人民帶來異樣光彩,原因為何?中國式扶貧又能改變什麼?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非洲是一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大陸,這片土地十分適合各類農作物的種植,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用「富饒」來形容非洲大地一點都不為過。令人無奈的是,非洲幾百年任人宰割的原因卻正是因為富饒。
  • 25歲非洲女孩來中國打工,語言不通卻嫁給43歲河南農工,生活如何
    ——羅蘭婚姻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好的婚姻會是可以讓人成為最好的自己,而壞的婚姻是可以讓人感覺到生活的壓抑,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的,人們的對於婚姻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那些不幸福的婚姻,已經沒有人去堅持了,他們都選擇去勇敢放棄這段婚姻,遇到自己真心喜歡的人也會去大膽追求,25歲非洲女孩只有一人來中國打工,語言不同卻嫁給了
  • 湘津情·心聲丨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收穫敬佩與感動
    編者按:一個是非洲東南部的美麗國度,一個是中國中部的魚米之鄉,多年來,跨越萬水千山,「湘津」情誼不斷升華,歷久彌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與辛巴威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應對疫情,詮釋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
  • 中國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改變了我們非洲的生活
    中國人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中國人改變了我們非洲的生活現如今,隨著我國旅遊業的高速發展,外出旅遊已然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了。旅遊能夠帶來的好處有很多,無論是在國內旅遊,感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還是到國外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非洲大媽學做中國傳統美食,成品令人哭笑不得,確定沒弄錯?
    而對於外國人來說,學習中國美食的製作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非洲大媽在學習做中國傳統美食的時候,看到成品的時候可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餃子味滿人間,歷史來源已久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們,逢年過節的必備食物,在國內大江南北地區都能吃到餃子這一食物。餃子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中國人的餃子最早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中6位都是軍人,他們的故事令人淚目
    在這些感動我們的人中,有的和我們一樣,是個普通人,有的呢,有著比較特殊的職業。本月18日,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正式召開,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我們看見了許許多多熟悉的名字:程開甲、王繼才、馬旭、杜富國等。他們的事跡令人感動,他們的故事令人淚目。而且這其中有6位都是軍人。
  • 嫁到非洲的中國女孩都怎樣呢?這一點讓她們苦不堪言,卻無法改變
    大家知道在我國廣州居住著幾十萬的黑人,在國內中國男人娶一個非洲姑娘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很多非洲人都希望可以在中國得到更好的發展。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中國人也紛紛到了非洲去尋求更好的發展,很多人就會很奇怪,非洲這樣貧窮的地區為何國人都要過去呢?其實,非洲的資源很豐富,而且當地也正在努力發展,在這裡充滿了商機,很多中國人來到這裡,都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不僅富裕了自己的生活,也給非洲帶了極大的發展,而且很多人都在這邊成家立業。
  • BBC紀錄片《中國人要來了》 非洲人民如何看待中國的融入
    前幾天,觀察者小編整理了BBC的一部紀錄片《中國人是如何愚弄世界的》,講述了以武漢為代表的中國經濟奇蹟,卻稱其為「中國例外論」,引起了網友的熱評。而早在2011年,BBC曾做過一個紀錄片《中國人要來了》,探究了中國在全球影響的擴大,並討論了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如果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強國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 兒童文學如何感動今天的孩子?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動?曹文軒認為,今天的孩子與昨天的孩子,甚至於明天的孩子相比,都只能是一樣的,而不會有根本性的不同。感動他們的東西無非就是生死離別,遊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才直接影響到思維取向,觀察生活的態度,體驗生活的方式,乃至人們到底如何來理解「文學」。著名作家曹文軒先生的作品甚豐。
  • 揭秘:小藍企鵝如何擺脫滅絕結局,跨越物種的守護令人感動
    小藍企鵝如何擺脫滅絕結局的呢?原來是一位農場主提議讓自己的牧羊犬來驅趕赤狐,這位驅狐能手也不負眾望,只要它在的地方赤狐就不敢襲擊,在牧羊犬的守護下,十幾年來小藍企鵝已經脫離了瀕危處境,甚至還被拍成了叫企鵝小守護的電影。
  • 中國小夥去非洲旅遊,鼓起勇氣進入酒吧,裡面的場景令人意外
    中國小夥去非洲旅遊,鼓起勇氣進入酒吧,裡面的場景令人意外,我們都知道非洲國家最富有的地方是南非,所以一般他們去旅行也一定會去南非,因為南非的經濟發展的在當地比較好,好玩的東西也比較多。
  • 嫁到非洲的中國女性生活如何?驢友:還是中國男人靠譜
    嫁到非洲的中國女性生活如何?驢友:還是中國男人靠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密切了。再加上如今的交通非常的便捷很多的人都會選擇外出工作,或者去到其他地方旅行。如今在中國你經常會看到很多的外國人的蹤影。
  • 科普:非洲豬瘟如何傳向全球和來到中國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2018年8月以來,中國多地出現非洲豬瘟疫情,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感染家豬和野豬引起的一種傳染病,這種病毒「名副其實」誕生於非洲,它如何傳向全球,又是如何來到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最早出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 中國小夥去非洲旅遊很受當地女孩歡迎,非洲姑娘渴望嫁給中國男人
    其中非洲大陸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於是很多人到非洲去旅遊,體驗一下當地的生活。在非洲的衣索比亞,這裡的女孩都十分崇拜中國男人,只要有中國遊客到這裡,女孩們都會一個個排隊歡迎。而衣索比亞的女性對中國男人的印象大多比較好,他們覺得中國男人有責任感,很幽默,懂得照顧女人,所以來到這裡旅遊的男性遊客特別受女孩子歡迎,而且很多非洲姑娘都希望嫁到中國去,因為她們覺得只要嫁到中國後就可以快速擺脫貧窮了,在中國就能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 專訪:中國城市交通發展經驗應被帶到非洲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奈洛比3月14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小鵬「中國在城市交通發展領域好的經驗和智慧,應被帶到非洲,為非洲人民服務。」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在14日舉行的「非洲清潔出行周」開幕式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