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池穴(脖子後正中大筋兩旁髮際邊往上0.5寸的凹窩處)
主治頭部疾病,如頭痛、感冒、頭暈、眼花、頸椎病、高血壓、失眠、神經衰弱等。如果經常針灸風池穴,可以擴張血管,軟化腦動脈血管使腦部供氧、供血充足,治療腦動脈硬化效果非常好,還可以治療交感神經紊亂(手腳麻木)和副交感神經引起的失眠。
2、合谷穴(五指併攏,大拇指與食指肉脊最高處)
中醫針灸口訣:「面口合谷收」主治面部疾病,如小孩近視、耳鳴、牙痛、發熱、神經衰弱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療,還有鼻炎、咽炎、並且還有美容作用。
3、腎腧穴(肚臍正對後面脊椎旁開兩橫指)
主治各種腰痛,如寒溼性腰痛、腰肌勞損、腎虛、腰椎增生、腰椎間盤突出以及扭傷引起的各種腰痛。經常針灸腎俞穴,可以加強腎臟功能,緩解腎臟功能的衰退,治療泌尿系統的疾病效果也非常好。
4、足三裡穴(長壽穴,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下摸到一凸起高骨,在高骨下三橫指處,脛骨外緣一橫指)
中醫上講「常針足三裡,勝吃老母雞」,長針此穴可加強大腸、小腸對鈣的吸收,能協調各個臟腑器官的運轉功能,幾乎全身的慢性疾病都可以用此穴進行治療,對各種腸胃疾病有很明顯的治療作用。
5、湧泉穴(腳趾併攏彎曲,有一人字形交叉處的凹窩處)
此穴主降一切,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經常針灸此穴,可輔助使三高控制到正常值,中醫上講「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所以此穴也可以加強腎臟功能,屬於「足少陰腎經」。
6、內關穴(正坐仰掌,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
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和心臟在一條經絡上,中醫上講「外通內關,內達心臟」,主治心臟血管疾病。對心臟有調節作用,如心悸、心律不齊、神經衰弱、陣發性早搏、可以寬胸提氣,可以治療胸悶失眠等症狀(輕刺激)。
7、三陰交(從內腳踝直上四橫指,脛骨後緣)
三陰交穴又被稱為女性的「美容穴」此穴主治一切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症等,調節內分泌,改善機體功能,恢復皮膚彈性和光澤。
8、曲池穴(手肘彎曲成60度,外側,本穴在肘橫紋盡頭靠近骨邊緣處)
此穴為人體五大降壓點之一,經常針灸此穴,可以軟化血管,為中醫輔助治療高血壓的一個特效穴位。另外對上肢癱、上肢麻木均有效,為強壯穴之一。
9、天樞穴(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肚臍兩側)
天樞穴正好對應腸道,所以可以治療便秘、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脹等,還對月經不調、痛經有效。
10、太衝穴(大腳趾與二腳趾的指縫起向上兩橫指處)
屬於「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為人體第一大消肝氣穴,對於治療乳腺增生、慢性肝炎、脂肪肝等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