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女性健康,是現在很多人都倡導的理念。的確,女性在體質和體格上都稍弱於男性,並且這幾年,更多的女性朋友開始關注女性養生保健了。那麼,我們今天主要來聊一聊,從人體穴位來看,女性有哪些常見病,以及如何預防這些常見病吧。
人體經絡穴位大圖冊
人體的穴位遍布全身,而且每個穴位都很有講究,腰腹部有哪個穴位會痛了,很有可能就是得了某種疾病。
你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症研究機構的調查,這是一種困擾成百上千萬女性的慢性病。很多女性認為生理期疼痛是正常現象,是她們一定要去面對的東西。
而專家的看法是:這是一種危險的謬論。事實上,嚴重到無法通過藥劑或避孕藥降低痛苦的月經疼痛無異於一面代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危險旗幟。這種疾病的起因是子宮內的少量組織(子宮內膜)不知道什麼原因移動到了子宮外面。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移動至今還是一個謎,但是專家相信這種移位是由於經血回流引起的,脫落的子宮內膜朝著錯誤的方向運動,淤塞在盆腔裡而不是通過陰道排出體外。這些薄膜積聚在卵巢、輸卵管以及其他腹部的器官中,引起出血和炎症。這些都會引發疼痛――引起經期劇痛,甚至不孕。
你該做什麼:為了減輕痛苦,醫生會建議你持續性地服用避孕藥來減少你月經的次數,也會給你開一些阿斯匹林和布洛芬。如果這些療法都無效,你可以考慮接受外科手術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
並且,你可以考慮用中醫針灸穴位,曾經也是有過成功案例。
30歲以後女人的養生經
注意防止胎兒畸形:因為孕婦用藥後,藥物可從血漿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由於胎兒器官發育未全,對藥物分解、解毒能力很差,排洩緩慢,再加上發育中的胎兒敏感性強,尤其是妊娠頭三個月胎兒最容易受影響。
在懷孕期間對以下有致畸作用的藥應禁用,如冬眠靈、奮乃靜、苯巴比妥、氯氮卓(利眠寧)、甲丙氨酯(眠爾通)等鎮靜安眠藥,都能引起胎兒畸形;甲氨蝶呤、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環磷醯胺等抗癌藥,也可導致胎兒畸形;己烯雌酚、睪酮、孕酮、可的松等激素類藥,也能致畸。
如己烯雌酚可引起胎兒內臟畸形和腦積水,生殖腺癌,使男胎女性化,使後代永久性不育,口服避孕藥也可引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降糖藥,可導致胎兒多發性畸形,四環素類抗生素,服用後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不但能造成四環素牙,還能抑制胎兒蛋白質合成,使胎兒手指和肢體短小,還能導致先天性白內障甚致死胎。
另外,應用抗過敏的敏克靜,抗癲癇的苯妥英鈉和樸癇酮,抗凝血的雙香豆素和苄丙酮雙香豆素,抗瘧疾藥氯喹,乙胺嘧啶和奎寧,縮瞳藥毛果芸香鹼,擬腎上腺素類藥麻黃素和鼻眼淨,興奮藥咪嗪和苯丙胺等,都可導致胎兒畸形。
瑜伽體式
宮頸炎一般分急性和慢性兩種,而以慢性為多見。慢性宮頸炎常在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宮頸後發生。主要是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厭氧菌等病原體侵入而引起感染。
它的病理形式為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腺體囊腫、宮頸息肉等,而宮頸糜爛是宮頸炎最常見的病變形式,它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宮頸糜爛是指子宮頸表面上的上皮剝脫而見到子宮頸外四周圍的紅色區域,有紅色顆粒狀或乳頭狀隆起,病人主要症狀可有白帶增多,呈黃白色或膿液樣,有時伴有腰酸、下腹隱痛及下墜感,部分有尿頻、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不孕等現象。
寒溼從這幾個穴位進入人體
一、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二、前胸的「羶中穴」
從「羶中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三、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溼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溼」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黴,長蘑菇等。
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溼」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四、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體能下降等症狀。
五、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溼關節炎等症狀。
女人有個不老穴 常常按摩終身不易變老
中午11點,按揉三陰交穴健脾胃
三陰交是脾經的經穴,每天中午11點,脾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能把身體裡面的溼氣、濁氣等排出去,強健脾胃,無溼氣擾亂,可減少溼疹、蕁麻疹、過敏等疾病的發生;另外,對女性白帶過多,子宮下垂等,都有恢復作用。
晚上5-7點,按揉三陰交穴補腎氣
人體有任脈、督脈、衝脈三條經脈的經氣都起於子宮和卵巢。每天傍晚5-7點時,按摩兩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可以促進這三條經脈的暢通,堅持按摩可保養子宮和卵巢,能改善腎氣,只要堅持一個月你就會發現體質明顯有提升。
晚上9-11點,按揉三陰交穴暢三焦
三焦是人體運行元氣,主血脈,若想保證血液滋潤各臟腑,可每晚上9-11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腿三陰交穴各15-20分鐘,能通氣血,治月經不調;也可結實肌肉和皮膚,祛皺之時,保持彈性皮膚,堅持按摩方可見效。
三陰交穴位按摩手法
三陰交穴位於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把手橫放,大約第四個手指的位置。按摩時大拇指垂直按在三陰交穴上,另四根手指握住外踝,有節奏的一緊一松的按摩,有陣陣酸脹麻感時,便是按摩到位,也可以用經絡敲打或艾灸代替手部按摩。
7大穴位按摩治不孕
照海穴
照海穴在內髁尖正下方凹陷處。現代常用於治療尿道炎、腎炎、神經衰弱、癲癇、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湧泉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四指橫放即為三寸)。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氣海穴
氣海穴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溼理氣的作用。
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血海穴
血海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膝蓋上方。對其按摩或針灸可治療痛經、蕁麻疹、產婦酸痛等症,女士午飯前按摩還可幫助祛除面部雀斑。
膝關節上的血海穴,踝關節上的三陰交穴,踝關節旁邊的復溜穴、照海穴,足底的湧泉穴,下腹部的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等穴位,自己用食指在這些穴位上點按,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可促進女性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功能的改善,有益於卵巢的保養。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此穴對於婦症甚有療效,舉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三陰交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治療;又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復溜穴
復溜穴在足內踝尖與跟腱後緣之間中點向上約三橫指處。按摩復溜穴對女性下焦冷、痛經、手腳浮腫有效。
常按這3個穴位可以丟掉化妝品
陽白穴
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環,是氣色變好。對於蠟黃的皮膚,效果還是不錯的。
按摩方法:陽白穴位於眉毛的中間往上一寸(即一個大拇指的橫指位置)。與絲竹空穴一樣,陽白穴的按摩方法也是用雙手食指(或中指)按壓,每次按100~200次,每天可以重複按多次。
瞳子髎穴
睡眠不好、經常熬夜的女人們肯定對這一圈黑青色的皮膚深惡痛絕。多多按壓面部的瞳子髎這個穴位,其實就可以防止眼部的色素沉著,從而減輕或預防我們的和眼圈的形成。
按摩方法:瞳子髎位於面部,目外眥(外眼角)外側0.5寸的凹陷中。經常指壓此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防止眼部色素沉著,並可以去除眼角皺紋用雙手食指(或中指)按壓或輕揉。
絲竹空穴
穴位所在的經脈剛好是在眼周,因此多揉按絲竹空穴能夠較好的調整眼周的循環,促進周圍的氣血疏通,達到祛魚尾紋的效果。
按摩方法:這個穴位位於我們眉梢的凹陷處,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用雙手食指津貼絲竹空穴揉按,每次按100~200次,用時大約為一分鐘。每天可以重複按多次。
結語:雖然現在很多人更重視西醫,但其實很多疾病通過中醫就可以根治的。像很多的女性疾病,其實用不著打針吃藥掛水,學會自己按摩穴位,就能很有效的預防甚至治療各種疾病,今天和大家分享了這些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