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徐
桂林,簡稱「桂」,別稱「八桂」,是國家批准唯一的國際旅遊城市和廣西三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旅遊組織向全球首推的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全國老工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國面向歐亞、連接東協的區域性文化旅遊重要國際化城市和「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直屬中央軍委桂林聯勤保障中心駐地。春秋戰國時期,桂林屬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徵服百越,在嶺南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桂林是個適合一年四季遊玩的地方。這裡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翠綠挺拔的山巒,滿眼的蔥蘢,都是一種無法複製的美。崎嶇聳立的群山,蜿蜒流淌的灕江,環繞的煙雲加之散射的光縷,一張照片就是一首詩。第31屆香港國際旅遊展上,桂林興安靈渠斬獲「境外遊客最想去的內地的旅遊目的地」!不僅擊敗數百家國內景區,而且還是廣西唯一獲得此獎的景區。桂林人傑地靈,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來介紹一下出現在近代史上的幾個貴桂林名人!
劉福姚:廣西最後一個狀元
廣西一共有13位狀元,最後一位是劉福姚。劉福姚生於1864年,卒年不詳,原名福堯,字伯棠,一字伯崇,號忍庵,一號守勤,桂林臨桂人,是晚清時聞名全國的臨桂詞派的重要成員。幼年勤懇好學,智力過人,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應群邑之試,屢冠其曹,施以第一人獲售」。十五年(1889年)考取內閣中書。十八年(1892年)參加進士試,主考翁同龢看到他出類拔萃的詩文中流露出一種嶄新的思緒,甚為喜愛,向光緒帝推薦,獲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成為廣西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慈禧太后嚴厲鎮壓維新分子,翁同龢被革職看管:劉福姚也受到冷遇和歧視,僅在文化教育方面做些瑣碎的工作。庚子之難時,北京被八國聯軍攻陷,許多達官顯宦、財閥巨賈狼狽西逃,而劉福姚留居京城。在晚清多難之秋,劉福姚深感國事日非,報國無門,懷著滿腔憤懣,以填詞打發日子。他與浙江吳興名詞人朱祖謀、臨掛名詞人王鵬運合作了《庚子秋詞》,以抒發愛國抗敵之情,被譽為「反侵略文學」,為時人所樂誦。
張聲洋:上甘嶺戰鬥英雄
張聲洋,1931年出生於溶江鎮五甲村。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9歲喪母,父親張家順以砍柴賣和給地主打短工的收入來養活全家4口人, 生活貧困。1946年,張聲洋在家境貧困的條件下就讀溶江中心小學。畢業後,國民黨地方政府抓其哥張聲超當壯丁,張聲洋替哥哥當壯丁參加了國民黨青年軍。此後,張聲洋1949年隨隊伍起義,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後,1950年美軍侵朝戰爭爆發,張聲洋踴躍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十五軍四十四師130團2營6連任通訊員。1952年,在參加上甘嶺戰鬥中機智靈活,作戰英勇,連續苦戰70多個晝夜沒下火線。10月的一天,為完成連-交給的送信任務,在通過敵人-線時,中彈犧牲。
李天佑:開國上將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生於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坡寨。家境的貧寒,使李天佑在小小年紀便產生了離家出走找出路的念頭。1928年6月,李天佑在桂林報名加入了北伐軍將領李明瑞的部隊當勤務兵。1929年10月,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後,李天佑果斷地投向共產黨,同年參加百色起義。隨後,在反圍剿戰鬥,在長徵路上,在抗日戰爭時期都取得輝煌戰績。他是人民解放軍王牌軍38軍的首任軍長,在東北戰場,李天佑重現虎威,人稱其為「四野虎將」,稱其部為「勁旅」,戰功赫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李天佑就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指揮肅清國民黨餘部和剿匪地鬥爭。先後任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九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9月因病在北京逝世,年僅56歲。
梁漱溟:中國最後一個大儒
梁漱溟1893出生於北京,原名煥鼎,字壽銘,桂林人,歷任南北統一內閣司法總長秘書、廣州政治分會建設委員會主席、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常委、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等職。是享譽國內外的學者、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中國最後一個大儒」。發表過大量有影響的著作。
不是因為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大儒」、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也不是因為他僅有中學文憑,卻被蔡元培聘為北大哲學教授;更不是因為他出身名門,父親梁濟為國殉道而驚動天下。是因為他是中國知識分子中難得一見的「知行合一」的思想者,縱觀梁先生一生,他從不自昧,絕不苟且,始終求索思想,而又知行合一。梁先生,他當得起「士大夫」這樣的身份。
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並取得可以借鑑的經驗。一生著述頗豐,存有《中國文化要義》、《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唯識述義》、《中國人》、《讀書與做人》與《人心與人生》等。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