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停止楊永信電擊治網癮 公開信被衛計委轉回臨沂

2020-12-19 搜狐網

  「我本來就是因為不認同臨沂衛計委的做法,才希望通過寫公開信引起國家衛計委重視,從上而下地撥亂反正。沒想到,如今這個『皮球』被輕輕鬆鬆地踢回了原點!」在昨天(12月26日)收到山東省衛計委書面回復後,廣州一名精神科醫生何日輝通過微博「吐槽」。一個多月前,他向國家衛計委反映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癮戒治中心(下簡稱「臨沂網戒中心」)及其責任人楊永信,至今仍存在療法不規範甚至濫用藥物涉嫌犯罪問題,希望有關部門徹查。而山東省衛計委答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規定,該來信轉臨沂市衛計委處理。

  被曝光7年後 楊永信今年又被學員控訴

  從2009年起,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癮戒治中心(下簡稱「臨沂網戒中心」)及其責任人楊永信就以「電擊療法」戒網癮受到質疑。媒體描述稱,被家長或哄或騙送來的孩子,都在這裡的「13號治療室」被強制電擊太陽穴,結果是任何「問題少年」,無論之前多叛逆,多頂撞父母,從屋裡出來就像變了一個人,同時,他們每天三次被強制服用不知名的藥物,也必須遵守半軍事化管理。數十條規則包括「86條法則」,具體到「和家長說想回家」,「吃巧克力」,「坐楊叔凳子」,「上廁所鎖門」,抽象到「嚴重心態問題」,「挑戰楊叔權威」,「執行力不足」等,一旦違反,學員將立即遭受電擊。

  當年7月,國家衛生部(現國家衛計委)發出通知,稱「電擊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尚不確切,暫不宜應用於臨床,要求停止該療法的臨床應用。

  此後臨沂網戒中心一度沉寂。但今年8月,一篇題為《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的文章熱傳網絡,再次將這個被描述為「集中營」的地方帶入公眾視野。多家媒體的跟進報導中仍有學員回憶痛苦經歷。

  比如白雪向《南方都市報》講述,她2015年11月首次接受電擊時,是被7人摁住由銀針穿虎口通電半小時,渾身痛到不能說話,而她因此向母親央求回家後,又被持續電擊15分鐘,出於恐懼她不敢再提要走。

  再如小麥向搜狐公眾號極光介紹,他曾目睹一名初中生小衛在要接受電擊前試圖打碎玻璃跳樓逃跑,最終被綁在行為矯正室的手術床上「電到像死人」:楊永信親自上手,先給小衛左右太陽穴各扎一根針,再往他額頭、下巴各扎一根針,最後在左手手心靠後的肉墊上和中指指甲蓋縫隙裡各扎一根針,均連上導線開動儀器,大約5分鐘後,小衛太陽穴的針旁留下一行鮮血,當近兩個小時的治療結束,「小衛躺在上面就像是一個死人,雙眼空洞無神,嘴角不斷留出口水,對楊永信的話只會說,是,我錯了,楊叔,手上,太陽穴上,拔掉針灸針之後已經是一個黑色的小洞,連血都不流了」,最終他被多人攙扶著離開治療室,臨走還要喊「謝謝楊叔,楊叔辛苦了,楊叔再見。」

  媒體報導稱臨沂網戒中心背後仍有官方背書

  然而經過幾番披露,臨沂網戒中心的生意至今依舊紅火,數百學員仍在那裡接受治療,費用包括,每月固定約6000元和不定額罰款。楊永信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亦介紹治療方法有所變化,2009年網戒中心採用的「電擊療法」屬於 「法無禁止即為可」,而現在的低頻脈衝電子治療儀療法,「實際上就是一個針灸,對針通電,強化針感。」楊永信解釋,現在網戒中心的「電擊工具」叫做低頻脈衝電子治療儀。最大電流十毫安,電壓六伏,頻率七八十。

  《南方都市報》指出,從當地媒體公開報導可見網戒中心有官方背書,如今年1月10日舉辦的臨沂網戒中心成立十周年暨網癮戒治高峰論壇,臨沂市副市長趙愛華出席相關活動;今年4月25日,臨沂市科技局在臨沂網絡成癮戒治中心召開「網癮戒治綜合幹預(教育)模式的研究」科技成果鑑定會,楊永信在會上作項目總結報告。臨沂市科技局、衛計委、精神衛生中心多位領導全程參加鑑定會。據稱該鑑定會的規格之高在臨沂當地非常罕見。楊永信還向《新京報》稱,「我之所以能夠辦下去,這裡政府支持我辦下去,是因為都知道這是一件好事。」

  面對媒體報導,今年8月臨沂市衛計委再次為網戒中心背書,公開回應稱調查後發現網戒中心診療規範,採取的 「低頻脈衝治療」僅是其中一種治療手段,與網絡上熱議的「網癮電擊治療」有根本區別,且該中心採用的「心理行為治療+個性矯治+同步家庭治療+藥物治療」綜合網癮戒治模式成功率達90%以上。

  醫生上書國家衛計委求重視 復函稱仍應聯繫地方

  廣州精神衛生專業執業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何日輝看到臨沂市衛計委的回應也坐不住了。除發起「打倒楊永信」話題,以及多次抨擊臨沂網戒中心之外,他還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封寫給國家衛計委的公開信。

  信中說,楊永信和臨沂網戒中心的制度和方法根本不符合醫學基本倫理和醫療規範,從精神心理角度上,本質是利用電擊「酷刑」給所謂「問題少年」製造痛苦和恐懼,從而絕對服從,此外,給青少年濫用精神科藥物涉嫌犯罪。因此懇請相關部門依法徹查網戒中心,如發現違法,必須追究楊永信責任,並要求該中心作出整改甚至關停。

  11月中旬,何日輝將公開信列印,用EMS寄往國家衛計委。一個多月後,他收到答覆,有蓋章的山東省衛計委群眾來信來訪回復單稱,「已收到來信,根據按2005年修訂的《信訪條例》及『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有關規定,現已轉臨沂市衛計委,請直接與該單位聯繫。」

  這讓何日輝難以接受,他在微博「吐槽」:「我本來就是因為不認同臨沂衛計委的做法,才希望通過寫公開信引起國家衛計委重視,從上而下地撥亂反正。沒想到,如今這個『皮球』被輕輕鬆鬆地踢回了原點!」今天(12月27日)上午,他也向極光表示,自己的公開信被當成信訪處理,覺得「很搞笑」。

  「網癮屬不屬於精神疾病,怎麼個治療方法,這些學界也還沒定論,但我這不是學術之爭,也不是針對楊永信,第一他治療不規範,第二這已經不是治療了,是違法犯罪,可能涉及故意傷害,所以我想通過這個信引起國家衛計委的重視,希望他們了解真相,楊永信也只是一個問題,背後精神心理領域管理亂象,網癮診治應該規範化。」

  截至18時,何日輝尚未接到臨沂市衛計委方面的回應。極光多次撥打臨沂市衛計委宣傳科也電話無人接聽。17時許,山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證實,該單位向何日輝發出回復單的同時,也向臨沂市衛計委發出答覆信訪人的要求。而關於何日輝反映臨沂網戒中心的問題,臨沂方面暫時還未回復。

  本文來源:搜狐公眾號極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news.sohu.com true 極光 http://news.sohu.com/20161227/n477088384.shtml report 2837 「我本來就是因為不認同臨沂衛計委的做法,才希望通過寫公開信引起國家衛計委重視,從上而下地撥亂反正。沒想到,如今這個『皮球』被輕輕鬆鬆地踢

相關焦點

  • 電擊怎樣拯救網癮少年|大象公會
    楊教授的電擊療法是從哪裡引進的?為什麼精神病治療會採用這種手段?文|陶禹廷 王叉叉提起電擊,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沉迷網絡不能自拔的青少年,和滿臉慈愛的楊教授。在當代中國,電擊似乎能包治一切精神疾病和精神領域的「疾病」,不僅可以戒斷網癮,還被一些機構拿來矯正抽菸、喝酒、晚婚、同性戀等。
  • 雷電法王楊永信的徹底終結?臨沂網戒中心終於確認關閉
    1962年生人的楊永信,曾被稱為「全國戒網癮專家」,擁有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作為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在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擔任主任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原本幾乎並不為人所知的楊永信和網戒中心,卻因為2008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戰網魔》,搖身一變成為了一群盲目家長心中的「救世主」。
  • 王者榮耀也被防沉迷,而陶宏開楊永信這些名字你還記得嗎?
    放大網路遊戲的危害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複雜的社會現象歸咎於一個原因,使那些面對自己的孩子不知所措的父母,自以為找到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戒除網癮。陶宏開無意中利用和迎合了這一心理。2012年,一向反對網路遊戲的陶教授代言了網路遊戲《亮劍2》。如果說陶宏開是 理論上放大網癮的危害,那麼楊永信則是「戒網癮」的實踐人。
  • 10年來國人戒網癮用電擊,外媒用了5個字評價
    事實上,這不是遊戲第一次和"精神病"沾上關係,早些年,國內就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磁爆步兵",他就是楊永信——他聲稱網癮就是精神病,還發明了一套"電擊治療法"簡單來嗶就是,在人的頭上接上電極,按下開關,用電擊來"戒治網癮"。
  • 原來國外的老爸是這麼對待沉迷遊戲的兒子的,僅次於楊永信的電擊
    原來國外的老爸是這麼對待沉迷遊戲的兒子的,僅次於楊永信的電擊 2020-12-12
  • 網癮:一種正在被製造的精神病
    不久,很多專家和學者在進行嚴肅的學術研究時都引用了戈德堡的「網癮」概念,並把他視為最早研究「網癮」的先鋒人物。更具有諷刺性的是,有一些組織與網站也把戈德堡的這篇文章作為依據,要求《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正式收錄「網癮」作為一精神疾病分類。這一連串荒唐事讓戈德堡哭笑不得,他澄清說:「我並不認為真的存在『網癮』這種精神病,人們可以痴迷於任何事情,把這種痴迷當作一種疾病是錯誤的。」
  • 野營漂流瑜伽 14500美元45天美國人治網癮
    野營漂流、瑜伽冥想、精油按摩、餵食動物14500美元45天,看美國人怎樣治網癮這是位於美國華盛頓州Fall City郊區的一棟兩層樓民居
  • 瑜伽冥想、精油按摩 看美國人怎樣治網癮
    如果不是樓房主人主動提起,你絕不可能把這個布置溫馨、裝修精緻的美式別墅與網癮治療中心聯繫在一起。  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全國網絡成癮學術研討會上,美國西雅圖網絡成癮治療中心的海拉瑞·卡什博士向與會的中國專家展示了自己工作的地方——reSTART網癮治療中心。  「你們用什麼方法治網癮?」「一個療程多長時間?收多少錢?」「用不用藥物?」
  • 魔獸世界奇葩薩滿ID大盤點 「戰地醫師楊永信」了解一下?
    戰地醫師 雷霆楊永信   閃電之力是薩滿常用來進行暴力輸出的元素之力,因而也是輸出專精的薩滿標誌性的技能;然而精通元素之力的薩滿可並不僅僅只會利用雷霆打輸出哦
  • 揭秘學員在戒網癮學校「地獄之行」 治療管理亟待規範
    戒網癮學校治療和管理亟待規範 專家提示用藥要慎重,暴力要杜絕談起在網戒中心的那段經歷,小張顯得煩躁不安,每每欲言又止。小張是山東臨沂人,今年23歲。山東某戒網癮學校因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被停止有關辦學行為。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像小張這樣有戒網癮經歷的人不在少數。
  • 當年因玩遊戲被送去電擊的人,現在都怎樣了?網友:RNG打職業了
    有位網友問,還記得當年那些因為玩遊戲而北送去電擊的人嗎?現在都怎樣了?在遊戲君個人看來,如果將網癮當作一種病吧,我覺得也是心病!當年那些被送去點擊的朋友,只能說是一個錯誤的時間裡,發生了一個錯誤的「看病」方式...
  • 被楊永信改造的孩子們(五):不要太關注錘子本身
    當然,他們並不感激楊永信。曾經的恐懼因為時間的流失慢慢消逝,但他們都沒有忘記那種感覺。 以下為採訪實錄: 觸樂:能談談電擊治療儀的事情嗎? 觸:很多人都提到,進入「網癮中心」後需要先接受電擊,然後出來向父母認錯,你們也經歷過這些嗎? 王:不是。我們當時是有一天,專門,那是星期幾啊,晚上下課之後,周二還是周四,集體去治療室,今天該治療的和新來的做治療,因為我當時來的就是周二和周四,我剛來,沒鬧也沒幹嘛,沒有當場就做。
  • 網癮戰爭作者性感玉米:我們並非玩物喪志
    在他們看來,遊戲玩家是被社會和網癮戒治機構「妖魔化」的「弱勢群體」,《網癮戰爭》是弱者的呼聲。   《網癮戰爭》在虛擬世界裡完勝。主角們為了玩資料片《巫妖王之怒》而戰鬥,反派角色是一家網癮戒治中心的楊教授,以「網癮是一種病」作為理由,對主人公實施打擊。 然而,視頻如此火爆,其賣點已經不在於「惡搞」。很多網友表示,這部影片讓他們「很有共鳴」,「道出了心中的憋屈」。 影片中的臺詞被廣為轉載。比如,「沒錯,我們沉迷了,可我們沉迷的不是遊戲,而是那份遊戲給我們的那種歸屬感。」
  • 致臨沂商城商戶聯防聯控抗擊疫情的公開信
    致臨沂商城商戶聯防聯控抗擊疫情的公開信 2020-01-30 1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時空]網癮「治」孩子還是「治」家長?
    [東方時空]網癮「治」孩子還是「治」家長? 我們就對正在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癮治療中心的70名網癮少年做了一個調查:  你覺得自己和父母的關係總體上是怎麼樣的?
  • 細數元氣騎士中的玩梗武器 網癮少年網癮少女居然是對他的諷刺
    這次是兩把武器——網癮少年、網癮少女。當年楊永信楊院長叱吒風雲,一座豫章書院鎮壓全國網癮少年、網癮少女,一把電療椅使得無數桀驁青年最終痛哭流涕,使得所有網癮少年的家長奉之若神,真可謂是人渣魁首、敗類模範。涼屋也截取其中精華為他做了兩把武器——網癮少年、網癮少女。
  • 打人要打臉 教你怎麼同「戒網癮專家」鬥
    四、打人要打臉 罵人要揭短 最後一點就是我們的「網癮專家」了。這些專家們的謊言罄竹難書、動機極其可疑、道德面具虛偽透頂。和前面不同,我覺得對待他們我們可以憤怒。這是因為這些騙人的網癮專家和我們前面說的各種問題不一樣,是我們有機會憑藉自己的力量來解決的,是有機會出氣的。當然,熱血並不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