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平馬鎮平馬社區:大力發展生態米水稻種植

2020-12-12 騰訊網

在平馬社區生態米水稻種植基地,大片的田地裡許多種植戶正在進行春插工作,不少水田已經插滿了秧苗。

在大片的水田邊,一盞盞如同路燈一般的裝置矗立在田邊。這是示範園為打造高品質生態水稻安裝的誘蟲燈,整個示範園按照連片種植面積一共安裝了45盞。

示範園通過滅蟲燈滅蟲、人工除草、施用生態肥料等方式,確保出產的大米綠色、生態、無汙染,同時也提升大米的口感。

通過綠色種植的生態米,售價達到每公斤12元左右,比普通大米效益要高一倍以上,較高的銷售價格也大大激發了種植戶的積極性。

據了解,平馬社區扶貧產業示範園生態米水稻連片種植面積上半年達到360多畝,涉及的農戶有243戶,其中覆蓋貧困戶82戶,佔比達25%。

記者:陳國海,黃桂蘭

相關焦點

  • 橫縣平馬鎮:「一村一品」見成效 脫貧致富有保障
    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桑蠶種養扶貧示範園 莫海桃攝  眼下,正是橫縣平馬鎮丁村肉鴨扶貧示範園的麻鴨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平馬鎮始終堅持把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關鍵來抓,以每一個行政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社」的產業發展格局為目標,通過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引入農業龍頭企業等方式,整合土地資源,建立種植、養殖示範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一個「一村一品」農業特色產業。
  • 橫縣平馬鎮全部消除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4日電(韋潔 黃桂蘭)產業發展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橫縣平馬鎮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把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的專題調研內容,充分利用上級有關政策和資金,因地制宜引導各村委開拓自身經濟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生態青頭鴨、肉鴨養殖,水肥一體化「雙高」糖料蔗種植等特色優勢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 橫縣平馬-靈山沙坪公路!最新進展來了……
    橫縣平馬至靈山沙坪這條公路 此前環評公告時,我們也有發布過 近日,這條公路又有新消息啦! 廣西交通運輸廳網站顯示 5月12日 橫縣平馬至靈山沙坪(K0+000~K9+000段)的 施工招標中標候選人公示了 官網截圖
  • 廣西南寧橫縣平馬鎮大茶村「第一書記」陶仕興的扶貧情
    「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鄉村娛樂設施從無到有,村委辦公條件大為改善,農民增收有門路……」這是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村民最大的感受。2月21日,記者跟隨大茶村第一書記陶仕興來到大茶村,了解一線扶貧的故事。作為養殖單位,榮隆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談及發展的過程時,也對陶仕興讚不絕口。據該合作社有關負責人張世朝介紹,在建設養殖場之初,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得知情況,陶仕興積極給他們申請扶貧技術資金,很快獲得橫縣扶持發展生態種肉羊養殖基地項目建設資金10萬元。
  • 橫縣:這條二級公路及「飛龍大橋」 ···
    >在平馬至沙坪二級公路這裡,飛龍大橋項目正在建設中,目前看施工進度還是很可以的,期待飛龍大橋早日建成!·1、項目概況本項目位於廣西南寧市橫縣境內,起點樁號為K0+000平馬鎮平馬路口,與國道G324相接,路線主要沿縣道X479走向布線,途經蘇安、良位、平馬鎮,經黃艾屯至鬱江,新建飛龍大橋
  • 橫縣:打通群眾脫貧致富「小康路」
    廣西新聞網橫縣12月11日訊(通訊員 莫海桃 蘇寒梅)交通建設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橫縣按照「精準脫貧、交通先行」的工作思路,加大貧困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題,為當地群眾打通了一條便民路、致富路、小康路,貧困群眾出行條件明顯改善,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是革命老區村,當地村民積極發展桑蠶、肉雞養殖、小龍蝦等種養產業。
  • 橫縣:產業獎補促增收 脫貧致富底氣足
    馬穎文 攝廣西新聞網橫縣8月6日訊(通訊員 蘇寒梅 莫海桃)「今年上半年我種了玉米、花生、水稻,還養了30多隻雞,一共得了3652元的產業獎補,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我對發展種養更有信心了。」8月3日,橫縣平馬鎮大茶村委梅根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蒙美保笑著說。
  • 橫縣:鄉村風景線留住鄉愁印記
    近年來,橫縣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以六景、蓮塘、平馬、校椅為中心,輻射帶動橫州、平朗、巒城、鎮龍、那陽、馬山幾個鄉鎮,打造「康養之旅」「茉莉之旅」兩條「最美鄉村風景線」,在和諧、宜居、幸福、美麗的鄉村畫卷中留住美麗鄉愁印記。
  • 橫縣又喜提3條高速公路!或在平馬、江南、百合設出入口!
    前不久 南寧經橫縣至玉林城際鐵路開工建設的消息, 讓不少橫縣父老鄉親們非常振奮。 高速線路走向大概是:經過青秀區至平朗(與六欽線互通)、平馬、橫州(與鹿欽線互通)、百合、馬山、寨圩(與三北互通)至玉林。與準備修的高鐵基本平行跟隨,屆時,橫縣到南寧45分鐘。 廣西日報官微截圖 ↓↓↓
  • 今日,S101省道橫縣平馬快龍路段大單嘢!
    來源:@微友報料 微友報料:S101省道橫縣平馬快龍路段麵包車撞貨車(視頻裡顯示:一輛麵包車撞上一輛貨車,麵包車車頭損壞嚴重,車門損壞,麵包車周邊散落一些青菜等東西) 【免責聲明:以上報料內容,僅代表報料微友的個人觀點
  • 橫縣平馬鎮獨石村:推廣種植改良桑樹 促進鄉村振興
    走進平馬鎮蘇安村委獨石村,隨處可見成片的桑園,田間地頭綠意盎然,桑果掛滿枝頭。   村民莫芝田在自家桑田裡採收成熟的桑果   莫芝田告訴記者,他種植的桑樹是從廣東引進的改良品種,這種桑樹桑葉寬大,方便農戶採桑養蠶,而所結的果實飽滿大個
  • 「好一朵橫縣茉莉花」帶動橫縣大發展
    在工業產業發展方面,橫縣目前正在推進六景工業園區擴能提質增效,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推動建材、造紙及紙製品、化工、電力能源、茉莉花加工、現代農林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一區三園」工業發展格局,奮力打造邕寧蒲廟—青秀伶俐—橫縣六景—賓陽黎塘先進位造業產業帶的「橫縣增長極」。
  • 橫縣產業獎補引導特色產業增收
    本報橫縣訊 「今年上半年我種了玉米、花生、水稻,還養了30多隻雞,共獲得3652元的產業獎補。」近日,橫縣平馬鎮大茶村委梅根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蒙美保說。今年以來,橫縣用準用活扶貧產業「以獎代補」政策,量體裁衣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積極推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該縣及時組織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進村入戶宣傳,鼓勵和引導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家禽、家畜、特色水果、甘蔗、花生、甜玉米等種養產業。通過採取「以獎代補」「先種養後補貼」等方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的產業給予適當的補貼。
  • 橫縣:「千企扶千村」助推脫貧攻堅
    近年來,橫縣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參與開展「千企扶千村」暨「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有效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立足資源優勢,利用「龍頭企業+特色產業+貧困村+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村屯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取得良好成效。
  • 不得了,橫縣又火了!
    鹿寨至欽州港公路(橫縣至欽州港段)據廣西交通運輸廳公示內容可知,鹿寨至欽州港公路(橫縣至欽州港段)工程項目位於南寧市橫縣、欽州市欽南區、靈山縣境內,項目起於橫縣平馬鎮平馬路口,終於新福鎮,接省道S512(原省道S103)。
  • 廣西橫縣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橫縣服務中心開業。黃汝德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21日電(蘇寒梅)3月18日一大早,廣西橫縣四排嶺鴻運茉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英芬就帶著社員忙著把客戶在淘寶店定下的10000棵茉莉花苗進行整理、裝車和發運。
  • 西夏墅東南村:傳統水稻種植的「新花樣」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南到海南島,北至黑龍江均有種植。端午期間,長江中下遊水稻移栽拉開帷幕。日前,走進田園小鎮西夏墅,在東南村感受傳統水稻種植的「新花樣」。   有機軟米 名揚常州  東南村是西夏墅鎮唯一保留傳統農業耕種的村,目前有水稻面積2000多畝。2013年成立東南農機合作社和有機稻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常州市新北區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有機稻米合作社,創立了「夏墅」牌有機稻米。  東南村離鎮區核心帶較遠,村內工業企業較少,村級經濟十分薄弱。農村的根本立足點就是農業,而農業想要走得遠,走得穩,就應該走有機生態的道路。
  • 廣西橫縣「17歲盲女媽媽」及其兩名子女獲解救
    新華網南寧10月10日電(記者張捷、覃星星)近日,網絡上有關廣西橫縣一名「17歲盲女媽媽」多次被性侵產下一對子女之事引起各界關注。
  • 橫縣茉莉花產業蓬勃發展
    一朵朵清新雋永的茉莉花,撐起的不僅是茉莉花產業,更帶動了橫縣電子商務、先進設備製造、農副產業加工、文化旅遊等產業的快速發展。  橫縣茉莉花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  橫縣種植茉莉花有六七百年歷史,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今,橫縣成為全國茉莉花的核心產區,其茉莉花產量佔全國的80%,全世界的60%,俗稱「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來自廣西橫縣」。以往橫縣茉莉花產量雖多,但多是提供原材料、為其他企業代加工,缺少知名品牌,也沒有形成大產業鏈。
  • 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放養小龍蝦 助力脫貧
    平馬鎮大茶村經過考察調研,結合本地實際,今年把發展小龍蝦放養作為村集體經濟產業,並將以此帶動貧困戶發展養殖,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大茶村的小龍蝦養殖基地位於大山之中,小龍蝦養殖的池塘就在山坳中。大茶村黨總支部書記蒙德劍告訴記者,選擇小龍蝦養殖作為村集體經濟產業,主要考慮到小龍蝦養殖管理上需要的勞動力較少,適合帶動缺少勞動力的貧困戶發展。目前,先以村集體經濟的形式進行養殖,待養殖技術成熟後,再帶動農戶分養,以減少農戶養殖的風險。記者:陳國海,黃桂蘭——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