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不斷加強與各國的密切聯繫,為構建和平發展的世界環境而努力,多年來,中國不斷用實際行動接近這個目標,在非洲,中國援助建立多項基礎設施,為當地百姓帶去了福利;在馬爾地夫,中國建立了詩一般存在的中馬友誼大橋,緊密聯繫了兩國的友誼。
近日,美國新聞網發布了一篇講述印度大橋和中馬友誼橋對馬爾地夫的影響的文章,文章寫道,中馬友誼大橋長達2.1公裡,連綿不斷、蜿蜒而出,給馬爾地夫的交通帶來了許多便利。
印度「眼紅」中國建立的中馬友誼大橋
一直以來,印度在各方面都想與中國爭個高下,在看到中國在馬爾地夫建立起了中馬友誼大橋,多疑的印度當然也不甘示弱,印度為了撫慰其不安的心理,於今年八月份宣布實施一項「一攬子計劃」,在馬爾地夫修建印度的大橋,出資高達五億美元。此舉被外界認為是專門針對中國影響力的計劃。
文章表示,印度建立這座大橋,將長達6.7公裡,將馬爾地夫首都馬累與附近的三個島嶼密切連接起來,其長度、規模、投資金額都遠超中國,是馬爾地夫有史以來最大的民用基礎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報導的這篇文章,接下來沒有再寫關於印度在馬爾地夫修建的任何細節。而對於中馬友誼大橋,該文章倒是花了較多的筆墨描繪。
中馬友誼大橋為馬爾地夫帶去了諸多便利
中馬友誼大橋於2018年竣工,馬爾地夫前總統亞明在開幕式上對中國政府的幫助表達了真誠的謝意,稱該大橋實現了馬爾地夫全體人民的夢想,亞明強調道,該大橋具有裡程碑意義。
2008年,當時在位的總統還是加堯姆,他首次提到要在馬累和機場島之間修建一座往返便利的大橋,因為多年來,來往於兩島之間,人們沒少吃苦頭。在高峰期時,本來只需要20分鐘的車程,光排隊就要花上數個小時,來往很不方便。如今修建了中馬友誼大橋,來往只需要幾分鐘。
據悉,該島是在中國的支持下建立的,共花費兩億美元,其中,中國援助了1.16億美元,剩下的由馬爾地夫政府承擔。
據2017年前後的報導,在馬爾地夫也有不少印度工程,但是印度建設項目好像進展得並不順利,其中中國建築附近的印度工程似乎已停工了很久。
一位工人表示,他曾經是馬累的一名建築工人,如今在胡魯馬累島上開了一家修車鋪,有了中馬友誼大橋後,他每天到馬累進貨非常方便,省了很多時間和金錢。
至於印度對馬爾地夫的執念,美媒解釋稱,因為馬爾地夫位於印度洋的關鍵位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印度過半的對外貿易和能源進口都經由馬爾地夫附近的海上航道,而中國從中東與非洲進口的原油也會通過這些路線。不過,印度承諾在馬爾地夫的橋,連影子都沒見到。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