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一直有一個身之所往的城市。這裡紀念著一段難忘的血腥歷史,也見證了和平永遠是人們心中所追求的,無關種族,無問東西。這裡就是柏林。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本來想乘計程車出行,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決定像一個本地人一樣搭公交,乘火車,坐地鐵,步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了解這座城市,了解這裡的人和生活,發現那段歷史的痕跡。於是一切開始變得熟悉起來,儘管只有短暫的時間。
柏林的交通非常方便,有火車,地鐵,公交巴士,的士等等。火車種類有 InterCity Express、 InterCity、EuroCity 和InterRegio 等,連接著柏林以及歐洲的其他城市。城市的軌道交通主要包括兩個系統:城市鐵路S-Uahn和地鐵U-Uahn兩種。而且這些鐵路和地鐵覆蓋城市的主要景點。乘坐交通工具,可以考慮購買柏林歡迎卡,分48小時,72小時,4,5,6天不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出行計劃選擇。歡迎卡不僅可以乘坐各種公共運輸工具,還可以獲得遊覽景點和購物的折扣,非常方便合適。
穿越菩提樹下大街
這次去柏林,選擇了一家位于波斯坦廣場旁的酒店。波斯坦廣場因二戰後期那次特別的會議在波斯坦召開而得名。這裡曾是夾在柏林圍牆之間的一片荒蕪的空地,後來柏林圍牆倒塌後,這裡建起了高樓大廈,成為柏林新的市中心。
從波斯坦廣場步行到布蘭登堡門也就大約5分鐘的時間,那裡是有名的菩提樹下大街的起點。儘管去時是歐洲的冬天,天氣陰冷,但還是決定從布蘭登堡門出發步行穿越這座城市,一直向東走到柏林電視塔。
布蘭登堡門的北側就是國會大廈,大廈前巨大的廣場層林盡染。 大廈建於1884年,由德國建築師保羅·瓦洛特設計,最早為德意志帝國的議會。二戰中,國會大廈受到了嚴重毀壞。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屋頂,預示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冬季的菩提樹下大街也不失她的風採, 她西起布蘭登堡門,東到馬克思恩格斯廣場。大街兩旁有很多各具特點的古建築。北面有德國歷史博物館、新衛宮、洪堡大學、老圖書館。南面有國家歌劇院。馬克思-恩格斯公園旁邊就是柏林大教堂。漫步在公園中,你會發現這一區域有很多精美的雕塑藝術品,大都是勇士雕像,皇帝雕像,或者英雄人物雕塑,雕塑人物形象豐滿,健康挺拔,極具美感。
氣勢恢宏的柏林大教堂建於1894-1905年,二戰期間,教堂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戰後進行了修復。很多王室成員都長眠於此。
柏林圍牆
一座柏林圍牆,在德國人心中是一段歷史,也是痛苦的記憶。
柏林圍牆始建於1961年,長度約155公裡,目的是阻止東西德之間的往來。柏林圍牆早期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建成,後來又進行了加固。柏林圍牆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89年,柏林圍牆終於倒了,東西德實現了統一。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有一段牆被保留了下來。
現在保留的一段柏林圍牆已經成為東西德人民對那段記憶進行情感宣洩的地方,大量的塗鴉布滿了牆面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吸引著大量的遊客來此參觀,並在牆上添加著他們的心聲。
一個手的印記,一份心的祝福, 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用什麼可以換來和平,沒有戰爭,沒有歧視。。。no more wars, no more walls, a united world together as one !
威廉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Kaiser Wilhelm Gedächtniskirche )建於1891年到1895年,是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為紀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威廉一世而建。風格為羅馬式教堂,在二戰中曾被炸彈摧毀。 教堂位於柏林繁華地段布賴特沙伊德廣場,是柏林有名的二戰遺蹟之一。
站在教堂旁仰望,戰爭的痕跡和現代的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教堂的斑駁深刻記錄著戰爭為人類帶來的創傷。現代化的建築見證著人類多麼努力想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
猶太人紀念碑
為了紀念二戰中全歐洲被屠殺的約六百萬猶太人,德國於2005年建成了猶太人紀念廣場,它由2711座水泥柱構成。這是德國政府歷時16年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在緊鄰布蘭登堡門的市中心黃金地段建造了這座紀念猶太人的墓地。
遠遠望去,灰色的石碑如同一片石林。漫步其中,又像一座迷宮,讓遊客不由得迷失方向。建造這座紀念廣場的決定,是值得稱頌的。只有勇於承認歷史的錯誤,才能保證將來走向正確的方向。
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經歷那場戰爭的人們已經不在人世或者已經年邁,但戰爭為人類留下的痕跡仍然如此深刻。讓人覺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是多麼重要。
穿越一座城市,仿佛穿越了一段歷史。那段歷史,必讓人們更加渴望和珍惜現在的和平!
我是 ,分享旅途見聞,願你喜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