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本地老饕強推!這條路上竟然藏著這麼多美味老店,好多人都不知道!

2021-02-27 廈門旅遊年卡

今天年卡君要向大家介紹一條只有老廈門才知道的街道,這條街道上有許多呀好呷的老店。這些老店經受住了歲月的考驗,留下的都是本地的回頭客,一起來探一探這條禾祥東路上的美食吧!


禾祥東這條路只有一公裡多,但不論是白天,亦或者夜晚,這條路上總是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賦予這條路周圍的片區人氣。一間間店面排列過去仿佛一望就能知道有什麼,但是在深巷小道裡穿梭,卻能發現很多隱藏老店。

它不像思北,有許多廈門老字號的傳統美食,讓遊客到廈必定要打卡,更多的是居民、學生長年累月對附近美食的探索保留下來的「倖存者」。

豐富的店鋪不斷更替,淘汰至今,能保留十年以上的必定是有實力的店,因為這些店裝載的不僅是美食,還有許多人的回憶。

本期將選取禾祥東路方圓一公裡當中的實力老店,片區涵蓋凱旋廣場、金榜、文灶等熱鬧片區。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在這個日益更替的片區內,繁華中保留有的老饕愛去的隱秘小店

地址:禾祥東路23號之一102(A)店面

電話:13400730553

營業時間:09:30~次日凌晨1:00

人均:20元

推薦:沙茶麵加鯊魚羹、福袋、大腸

提及沙茶麵很多人腦中會蹦出很多家店,但對於亞強沙茶麵來說,它更像是一個熟客之間的暗號,遊客還未涉入的一塊淨土。

過去亞強沙茶麵還只是個流動的攤販,只在晚上隔壁服飾店打烊後才可出來擺攤,所以它也曾被稱為是暗黑美食界的傳奇。從老闆娘的口中了解到,禾祥東這附近過去有繁華的夜場文化,所以在沿街會有熱鬧的各種小吃攤販。擺攤擺了十二年的他們,見證了這條街的變遷。

隨著周邊大環境的不斷改變,老闆也及時調整開起了店鋪。店鋪的經營增加了成本,但並沒有改變老闆對食材的堅持。

這麼多年來,老闆堅持用複雜的工序來延續湯頭的風味,他們的湯頭與馬來西亞南洋口味相近,比較濃鬱,但卻不像其他沙茶麵吃多了會上火口渴。

老闆說他們的花生不用油炸,所以新湯出來是沒有油的,純粹靠自然植物不斷熬煮後逼出來的油。而醬料是在反覆翻炒中去掉花生外層的膜,才能保留有花生的香氣。

  鯊魚肉羹  

店內的招牌加料是鯊魚肉羹,咬一口就知道不同於一般肉羹的Q彈,更多的是魚肉紮實的口感,但卻不會有腥味。老闆買來新鮮的魚肉自己醃製,有時還可以從肉羹中吃出魚翅,這是真鯊魚肉羹才有的。「我們不會作假,作假對我們來說更難更麻煩」老闆娘這樸實無華的話道出了他們對選材的真誠。

  福袋  

另一個店內的特色是福袋,這也是老闆自製的,用豆皮與葫蘆絲包裹住豐富的魚籽,有不同於超市冷凍產品的鮮香,能吃出滿滿的誠意。

兩位年過六十的夫婦,用心經營著這小小的店鋪,也許已經錯過了昔日夜場的繁華與熱鬧,但對食材的堅持與廈門人的腳踏實地的個性,讓他們收穫了一批批忠實的老客人。「有的人一下飛機就來報到,臨走前也要來吃一碗沙茶再走」,一碗沙茶麵承載著不僅是老闆二十多年的堅持,還保留著一群人對廈門的熱愛。

進店牆上就有店家推薦的菜單,第一次到店內如果不知道吃什麼可以直接挑選一款品嘗。

如果想要回家也能煮出店內沙茶麵的口味,可以購買老闆自製的茶湯茶醬,一份可以煮五到六碗,也可以用來燙火鍋做沙茶湯底,用冷水滾開加入高湯即可。

地址:金榜凱旋菜市場後門第二個滷味攤

電話:13860424276

營業時間:08:00-12:30 15:30-19:00(食材賣完提前收攤)

人均:25元

推薦:豬舌、鹽水脆腸、鹽水魷魚、滷牛肉、豬皮 

為了找尋菜市場內隱藏的滷味,作為廈門人的我第一次踏入凱旋菜市場,天花板上、牆壁上都鋪滿了與菜市場風格完全不同的有趣的插畫,這也讓我對這個神秘的菜市場產生了興趣。在市場往裡走第二個滷味攤就是這次的目的地,黃色的招牌與很顯眼的大字「文灶滷牛肉.眼鏡滷味」一下就能被發現。

滷味攤小小的,但卻擺滿了豐富的滷味,不管是肉類的豬舌、豬腳、豬皮、牛肉、雞腿,還是脆腸、魷魚,再到素菜類的竹筍腐竹、滷豆腐,該有的滷味都能找到。

剛到攤位只有老闆娘在打理,還很疑惑眼睛滷味的由來。後來戴著眼鏡出現的老闆解除了心中的疑惑。這對夫妻做滷味已經快三十年,從最早文灶市場開始,到03年文灶市場被拆後搬到現在的位置,生意一直都很好。

為了給客人準備最新鮮的食材,每天早上三點老闆就會早起,用大骨頭和鴨子熬煮的高湯搭配中藥一起製作出獨特的滷汁,「很多人說滷汁越煮越有味,但我們堅持每天換新的滷汁和食材」,這是老闆執著的堅持,也正因此客人每天都絡繹不絕。

  豬舌頭  

老闆介紹到,他們的豬舌頭都是一年大的山豬,口感會比市面上三個月的豬舌頭來得更有嚼勁。豬舌頭的滷汁偏甜,但很入味,老闆為了迎合廈門人偏淡的口味特別不斷改良,所以吃起來不會像一般的滷味那樣重口。

  鹽水脆腸  

而他們的鹽水脆腸果然像它的名字那樣,十分脆且有口感,搭配著不算濃鬱的蒜味很適合當下酒菜。

值得一提的是老闆特別推薦的蘸醬,加了蒜蓉卻不會很嗆,醬料甘甜,搭配豬舌、牛肉、脆腸等都很加分。而辣油看起來普通,但蘸料試吃後卻很驚豔,辣度不算太辣,似乎是加了胡椒後讓辣油更香了,能吃辣的都可以試試。

在與老闆交談中,有位奶奶主動與我搭話,「他們的滷味真的很好吃,我買了很多年」,所以老闆夫妻二十多年的堅持,換來顧客的主動推薦,應該也是值得的。

菜市場的插畫很值得花時間來欣賞一下,如果懶得出門,在家也可以通過外賣軟體點他們家的滷味。

地址:文屏3號之111號店面

電話:13400669017

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人均:20元

推薦:魚豆腐、肥牛過橋米線

潘家過橋米線不管從店的裝修再到店名,看似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它的特別就在於另一個稱號「一中的食堂」。

店裡的位置不算少,兩層樓的位置卻總是在飯點座無虛席,甚至還要排隊。即使排隊也難以阻擋一中學子對它的熱情,許多人畢業後還會來這裡懷念一下。

雖然人多,但上菜卻十分快,每個上菜的人手腳都很麻利,從樓上廚房將還滾燙的鍋送到你面前只需十來分鐘。湯底是用大骨和老母雞熬煮而成,讓人忍不住搭配著米線一碗接一碗的舀來喝。而店內最常點的加料就是魚豆腐和肥牛,一大份米線與加料,就算是男生也能吃飽。

要說它家的過橋米線特別在哪,這也許吃的就是一種情懷,對學生時代的懷念,就像這鍋,滿滿的食材如同滿滿的回憶,每個普通的食材凝聚在鍋中,卻帶給你不一樣的滋味。所以也難怪老闆說,「我們家沒什麼特別之處,就是開了十一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清華北大學子」。

如果怕人多要等位,可以避開學生下課時間點。湯底有分辣度,也可選擇不辣,要提前跟老闆說。加料可依據個人喜好隨意添加,也可參考菜單。

地址:廈禾路851號英才商廈陽光VISA2樓 

電話:0592-5811359

營業時間:09:00-22:00

人均:20-30元

推薦:石鍋飯、海苔餅、烤肉

如果說潘家過橋米線是一中學子的食堂,那麼韓聚園就是曾經廈大學子的飯館。

老闆1995年就開始做韓國料理,那時候還開在廈大一條街。後來廈大一條街拆了,也就搬到文灶這裡,從06年到現在也過去了十多年,地點變了,不變的是老闆對韓食的不斷鑽研。

與一般對韓食老闆的印象不同,老闆是個地地道道的廈門本地人,一開始也是因為在日料已盛行的廈門,老闆想開闢一條新道,所以開始他的韓食鑽研。「一開始也什麼都不會,請韓國師傅來,大家都接受不了,只能自己世界各地去買韓料書,自己慢慢學習改良」。店裡的每道菜都是老闆自己照著書和去韓國摸索後,一次次的改良後才出現在菜單中。

  石鍋拌飯  

石鍋拌飯是韓食中必點的菜色了,這家店的飯不會像其他料理店一塊一塊的飯粒過硬,所以醬料很好拌開,飯蒸的軟糯剛好,但也還保留著鍋巴脆脆的口感。

  五花肉  

烤肉是烤好後之間上桌,肉被烤的油脂都溢出來了,但包上剛好一口大小的生菜和黃瓜蘸醬後,卻不覺得油膩,清爽的蔬菜搭配五花肉恰到好處。

  海苔餅  

海苔餅的海苔被烤的很酥脆,一口咬下去滿嘴的海苔香,裡面包了肉和胡蘿蔔,層次豐富,是店內招牌的熱門菜色。

正如老闆所說,韓國菜品種不多,只有透過菜品的不斷開發改進,才能研發出適合中國人口味的特色韓食,造就一間小小的餐廳20多年絡繹不絕的生意。

店內的位置很少,只有四桌,如果飯點需要排隊,介意的可以避開飯點。小店的位置難找,在大樓的二樓,如果走錯方向,只要繞一圈還是能找到的。

地址:思明區 金榜西路8號-124店面

電話:0592-5800472

營業時間:8:30-19:30

人均:15元

推薦:拌麵、扁食、韭菜盒、芋包

榜西扁食民正如他的名字,隱秘在金榜西路,在湖濱南路與禾祥西路之間,與這兩條路的車水馬龍不同,這裡顯得格外的幽靜,周邊住宅多,一排店鋪基本都是餐飲,是個很適合生活的小道。

藍色的招牌讓店鋪在一條餐飲店中很顯眼,聽說是個開了二十多年的老店,但走進看到嶄新的灶臺與對老店的印象不大一致,老闆看起來也不像是個老手藝人。

跟老闆聊了以後才知道,這家店是他的丈人傳下來的,從扁食民夫妻兩傳到了他們的女兒與女婿手中。扁食民阿伯的手藝從他爺爺手上就開始傳承,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而他的老婆過去是廈門好清香的廚師,曾靠著一顆肉粽獲得了新加坡的皇后獎。與這些歷史沉澱與榮譽比起來,老闆與老闆娘願意在時至今日傳承父母的手藝更顯得難得可貴。新人與新手藝靠著扁食民夫妻的不斷協助,讓古早味能夠得以延續。

  韭菜盒  

  

剛到店時就看到老闆正在油炸韭菜盒,趕巧碰上剛出爐的鮮貨,忍不住點了一個試吃。剛炸出來的表皮十分酥脆,咬開后里面是滿滿的配料,香菇、韭菜、豆乾、肉和筍等,和表皮酥脆截然不同,內陷吃起來更加溼潤,豐富的口感讓人忍不住冒著熱氣也一口接一口。

  芋包  

芋包是每次去吳再添必點的菜,買扁食的時候正巧看到老闆從蒸箱中拿出熱騰騰的芋包,於是也點了一個來品嘗。和吳再添相比,扁食民家的芋包味道更重一些,口感也比較紮實,搭配的酸蘿蔔也很解膩。所以雖然價格貴了一倍,可是一口也能吃出價值所在。

一門好手藝在如今要學習並不難,但願意在物慾橫流的年代遵照古法手藝,保持老味道的純粹實屬不易。這也正是這間小小店鋪吸引一代又一代顧客的原因,老手藝人的堅持與新手藝人的堅守值得每一個客人的一次次光顧。

店內的扁食可以外帶回家再煮,還有許多菜色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

禾祥東路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不僅有這些老店,還有許多新穎的餐廳、咖啡店和小吃。吃累了可以到附近的金榜公園逛逛,聽老人話仙(聊天)、泡泡茶爬爬山。片區內還有熱鬧繁華的羅賓森購物廣場世貿商城滿足消費需求。

你還知道廈門哪些地道的美食?

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來分享哦~

相關焦點

  • 深藏在廈門同益碼頭邊上,23年老店帶來崇武海味,老饕都懂
    廈門人喜歡吃海鮮,然而其實廈門的很多海鮮來自周邊的東山、崇武,那邊的天然良港更是孕育美味的好地方。廈門有家「崇武人酒家」,老饕們應該都不陌生,開業至今已經有23個年頭,在最初郵輪城邊上的小店到東渡同益碼頭邊上,從一家小店到後來的3層樓酒樓,本地人都愛來。一樓海鮮池,都是來自崇武的新鮮海味,價位也實在。
  • 青島老饕私藏老店(上),這才是吃貨的ZUI愛~
    經久不衰的美味老店很多,老饕更是不少這些經得起吃的老店,今天先來一波!進店必點小宴(35元一份),可以吃到四種口味(牛肉、蝦仁、海鮮和三鮮)的鍋貼!想當年老謝是開在馬路邊上的那種,推著車子,不定期出攤,每次想吃都要排一個馬路的隊。但儘管如此,每一位夜貓子心心念念的只有老謝家。想想在寒冷的秋冬季節,來上一碗野餛飩,擼上一把串,簡直爽翻了。
  • 跟著老饕到廈門百年老街巡司頂,吃一餐當地特色的海鮮大排檔
    跟著老饕到廈門百年老街巡司頂,吃一餐當地特色的海鮮大排檔,花費不多,卻真正嘗到老廈門的味道。廈門人說的「廈門港」,大致沿襲於清代,如今指的是東到廈門大學,南面臨海,西北至鴻山一帶。當年鄭成功曾在演武亭練兵,玉沙坡頂澳仔訓練水師。
  • 一家只有廈門老饕才知道的餐廳,天天排隊可能也吃不到哦
    警備區右則面的白鷺路上,一條向上的斜坡上去,20M左右就左手邊就看到這家老店,真是鬧市中的一片安靜的地方,在中山路附近穿街走巷子晃蕩這麼多年,竟不知道這裡竟有這麼一個排檔,顯然生意是做街坊鄰居的,特價菜價格頗誘人。十元十幾元的都有,且量還蠻多。服務員都蠻熱情的。滿滿一桌的菜,除了大快朵頤外什麼都不用去想。
  • 廈門地圖丨中山路的隱藏美味
    本地居民逛街,中山路是無需思慮的首選;外來遊客觀光,中山路是無法錯過的一程。大路兩旁美食雲集,各地小吃琳琅滿目,商家吆喝此起彼伏。然而真正的廈門老味道,卻不張揚於其中,而是守著附近老街深巷的小角落,有著各自的熱鬧與喧囂。
  • 廈門有條本地人才知道的美食街,200米長有400年歷史,味道很正宗
    除了特色美食,很多城市也有自己不止一條的美食街,裡面除了賣當地特色小吃,還包括了天南海北的美食,有些地方更是以美食出名吸引到很多人來遊玩。而說到中國小吃最多的地方,是不是很多人會想到廈門?不得不說,廈門的小吃真是琳琅滿目到讓人吃不過來。
  • 5元一碗,思北路上這家古早味老店,廈門人從小吃到大...
    ///////////////////////////「一碗花生湯,一個炸棗
  • 這條老舊的街巷中,竟然藏著這麼多好吃又難找的老店!
    圖/洛克、木木、城味兒、網絡 文.責編/洛克用「酒香不怕巷子深」來形容西安街巷中的美食,簡直再貼切不過了,這些動輒開了幾十年的「老破小」,才是最接近生活的味道~玄風橋,一個聽起來像是武俠小說中會出現的地方,而現在這條看似普通的街巷裡卻並沒有
  • 廈門老饕推薦!人均30+吃遍廈門地道美味小吃!
    說到廈門的名小吃,同安封肉不得不提。很多人看它的外形都會被嚇到,這麼肥的肉吃起來一定很膩吧?其實不然,它不但一點也不膩,還非常下飯好吃!聰輝家的同安封肉,在廈門小有名氣,很多本地的老饕都喜歡去他們家吃,價格也很實惠,人均30+就可以飽餐一頓。在他們家,超級大的一份封肉也不過38元,感覺物價回到了十年前。聰輝同安封肉位於中山路裡的大元路附近,在老劇場隔壁,找到它需要花一點時間,但絕對是值得的。
  • 26年的老店,只有老廈門人才知曉,油條面線糊超好吃,整盆才38元
    大家都說廈門是個包容的城市,什麼樣的餐廳都有,特別是這幾年,很多一線的連鎖品牌都入駐了廈門。但是,依然有很多老店,幾十年如一日,好的口碑讓人們總是忘不了。蓮嶽路的這家老字號,從1993年至今,已經開了26年,廈門的本地老饕都知曉。
  • 在27年的老店吃水煮魔鬼魚,魚肉贊味道好,還可以吃魚不吐魚骨頭
    廈門的海鮮大排檔有很多,但十年老店卻不多見,20年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好食來大排檔,就是一家開了27年「鳳毛麟角」的老店,單單在湖濱南路工商局這個位置上就開了17年,做的排檔菜偏傳統,很多老廈門都回來,其中薑母鴨、滷麵、砂鍋熗魚等一直深受本地老饕的喜愛。餐廳的主用餐區在二樓,堂食區連著包間,偏中式的裝修,敞亮大氣,入店的感覺挺好。一樓設有兩個檔口,一是活鮮冰鮮展示的點菜區,明碼標價。
  • 這條附近的小路才是真正的美食天堂,老饕才知道!
    可只有真正的老饕才知道要去哪「淘寶」,真正的老廣美食就在一個拐彎的距離...多寶路東接寶華路,西連如意坊直街,「多寶」是由清朝太子少保陳華熙起名。具有濃厚的西關風情,最重要這裡還隱藏著很多老店,吃遍這條路等同於吃遍大半個廣州!
  • 從無名小攤到排隊地標,這20家老店把90%廈門人的回憶都留住了!
    老思西雖不比八市來得人聲鼎沸和出名,但說到這條路上藏著的美食,老饕們心裡的地圖就自動定位好了。| 思西雞蛋漢堡 |99%廈門人都知道的局口拌麵也在這裡,在30多年前,它還是新南軒旁的巷子裡的無名小攤,後來1985年老城改造就搬來了局口街,就此扎了根。
  • 廈門這條路上不僅美女多,天然美風景也無人工雕飾,來就對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條線路雖長,卻一路都是風景的環島路,你去了就知道,這條路上究竟藏著多少美女!從廈門大學到前埔的一段海岸,長約9公裡,稱為黃金海岸線,是集旅遊、觀光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海濱綠色長廊。在環島路向大海的一邊,有「鼓浪嶼之波」、「大海冥想曲」、「大櫓訴說」、「馬拉松雕塑」等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圍繞著大海這個中心,表現出廈門市勃勃生機。
  • 廈門最出名的步行街,竟然只是條小吃街?
    廈門曾厝垵就是這樣一處因美食小吃而出名的街道。若是有人問起,廈門有哪些步行街,可能許多人會脫口而出「曾厝垵」。所以,我的廈門之旅第一站就是曾厝垵。儘管事先我並不知道,只是在網上拖著廈門地圖查看時,突然發現廈門大門旁邊、海岸邊有這麼一處似乎是景點的地方。
  • 深藏廈門的6條美食路線,吃過3條的算我輸!
    帶著南洋風範的廈門,不僅囊括了閩地山水的各種風味小吃,也不乏各類特色美食。而鹹魚君要送你的,是一份專注於廈門的吃貨指南,六條吃遍廈門的美食路線。這不僅適用於到廈門旅遊的吃貨們,也同樣值得本地人收藏!人生短暫,有什麼比吃遍一個城市大街小巷的美食更讓人旋轉!跳躍!不停歇呢!
  • 廈門人都不清楚的同安美味,這些美味你吃過幾個?
    你們都知道,那個叫同安的地方有很多好吃的~鹽鴨、滿煎糕、炸雞腿...說到同安,真的是每次都是心痒痒,總也吃不夠,逛不完。同安像一個未被開發的寶藏,每一次的覓食,都有不錯的新發現。1.廚娘地址:鳳山路工商銀行對面超級物美價廉的小飯店,上菜的分量都很足,便宜又大份。雖然店裡有提供幾道川湘菜,實際上還是以同安本地的土菜為主打。鴨血燒田雞是他們家辣系菜品最裂牆推薦的一款,辣味十足,鴨血滑嫩,田雞入味,超級贊哦!
  • 彌勒這裡竟然藏著個「民族藝術品展覽館」,99%的人都不知道...
    彌勒這裡竟然藏著個「民族藝術品展覽館」,99%的人都不知道...那麼光彩奪目已然成為了整條街最靚麗的風景線想知道是哪裡嗎?質量保證沒話說這一針一線縫下去的都是各族兒女滿滿的情懷每一件都堪稱藝術品進到每家店鋪都可以看到店主在認真細緻的製作服裝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阿細服飾
  • 六十年歷史的燒鵝老店 各位到港的老饕不要錯過哦
    說到真真正正出色的燒鵝,市區一定以甘氏為尊,雖然早幾年因為家族糾紛鬧上法庭,其後甚至分家,但這幾家甘氏字號的燒鵝出品仍然美味。只不過,如果講到經典,必定首推「深井裕記」。又是第一間市區分店,而且才開業四個月不到,門口有相當多人排隊等位,即使筆者已經訂了位,還是等了15分鐘才獲安排入座。
  • 遊客才去廈門,福建當地老饕都愛去漳州,想知道為什麼嗎?
    但漳州的關鍵詞可不只是女排,當國慶期間的廈門鼓浪嶼因為坑爹被吐槽上熱搜,真正懂玩愛吃的人,卻穿過廈門的人山人海,去到一水之隔的漳州。在大家熟悉的閩南三兄弟中,泉州是家底殷實的老大,廈門是集萬千寵愛的老么,而漳州總被夾在當中,沉穩內斂卻常常被人忽略。時代的節奏越來越快,漳州卻略顯笨拙地按照自己的節奏,不著急,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