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集團助力深圳特區加速騰飛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經濟特區深圳迎來了40歲生日。四十年波瀾壯闊,四十年激情澎湃。40年來,中冶集團積極踐行國家戰略,踴躍投身深圳發展建設,參與並見證了深圳從經濟特區,發展到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發展奇蹟,為深圳加速騰飛貢獻了中冶智慧與中冶力量。2019年2月21日,中國五礦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在與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談時表示,中國五礦、中冶集團將與深圳市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共同成就深圳市「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偉大夢想,為特區經濟建設和人民幸福生活作出更大貢獻。王偉中讚譽中國五礦中冶集團在特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創造了不斐的成績,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特區建設先鋒創造多個深圳第一

1980年8月26日,經全國第五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內劃出327.5平方公裡地域設置經濟特區,拉開了深圳特區作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先鋒的序幕。作為新中國最早一支鋼鐵工業建設力量,中冶集團先行先試、敢為人先,第一時間積極投身深圳特區發展建設大潮,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蹟」。

1980年8月底,時任深圳市領導羅昌仁同志致函中國一冶,歡迎中國一冶南下,參加深圳特區的建設。中國一冶篳路藍縷,發揚「拓荒牛」精神,為特區開山修路、七通一平。工期短難度大,二公裡多長的排洪方溝,中國一冶不辱使命,在雨季洪水來臨之前完成任務,為特區建設全面開工創造條件。

1980年,中冶南方前身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受邀作為湖北省第一批支援深圳建設的企業,以牽頭單位和設計標準規範制定者的角色,全面參與深圳特區建設,派駐深圳特區設計工作隊,並成立分支機構紮根深圳。先後完成了第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以及被視作深圳改革開放最顯著標誌的深圳上步區(現福田區)、八卦嶺工業區的規劃設計工作,並設計了被視作特區內外「分界線」的深圳「二線關巡邏路」,以及五十年不過時的城市主幹道深南大道等標誌性市政道路。

1980年,應深圳市政府邀請,中冶建研院從北京抽調技術骨幹與儀器設備,支持組建了深圳市第一個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現深圳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這也是中冶建研院深圳公司的前身。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公司主持完成深圳第一個靜載試驗(德興大廈)、深圳市第一個高應變檢測深圳媽灣電廠H型鋼樁基檢測,以及當時深圳最深基坑怡泰大廈基坑支護設計、施工及監測總承保工程和深圳地區第一個結構檢測鑑定「國貿火災鑑定」項目。

1981年9月,深圳在全國率先引進基建工程招標制度。在深圳第一座高樓、深圳市第一項合資工程、全國第一個公開招投標工程—國際商業大廈招投標過程中,中國一冶以絕對優勢在8家公司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建設過程中,一冶人不僅巧妙攻克了高層樓宇施工材料垂直及水平運輸難題,同時在全國建築行業內率先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最終於1983年4月提前94天保質保量完成了建設任務,並創下「五天一層樓」的建設紀錄,成為「深圳速度」的起點。

1981年9月至1983年6月,中國一冶參與完成了深圳市第一條大道深南大道擴建改造施工任務,工程內容包括道路、雨水、汙水、供水、電訊排管、電纜隧道、煤氣管等。該段道路寬度達50米,建有快車道、慢車道、人行道各2條,道路中間設街心花壇,為當時深圳最寬的一條街道。

1982年8月,中國一冶中標深圳市第一座汙水處理廠蛇口汙水處理廠工程。該工程位於深圳市蛇口工業區六灣邊,由交通部招商局投資興建,包括一座每天能處理2萬噸工業汙水處理廠,1號汙水泵房和續建的2號汙水泵房。1982年9月18日蛇口汙水處理廠破土動工,1983年12月10日竣工。1、2號泵站也分別於1983年11月20日、1984年6月20日竣工。

1984年11月,中國十九冶中標承建深圳環宇大廈主體工程,大廈結構較為複雜,質量要求很高。十九冶人發揚吃苦耐勞精神,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節假日也不休息,僅用10個半月,主體結構於1986年2月8日完成。工程質量優良,很受好評。

90年代,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深圳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中冶南方相繼承擔了深圳第一個CBD——福田中心區、第一個保稅區——福田保稅區,以及位於深圳東北部的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等多個重要片區的總體規劃及設計。與深南大道並稱為深圳三大主幹道的濱河大道、北環大道,橫貫東西,也是中冶南方的得意之作。

1990年10月,中國一冶承建的深圳市布吉路系統改造工程洪湖立交橋開工建設。該項目作為當時深圳十大重點基礎設施工程之一,包括立交橋、立交幹道、匝道、人行通道、排水箱涵、綜合管網等,是連接文錦、皇崗、布吉等口岸,溝通深圳與內地的重要交通樞紐。1991年10月5日,工程竣工,工程質量達到優良,對於改善該地段交通運行狀況,完善特區投資環境,促進特區政治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大意義。

1991年,深圳市政府為了解決好市民的吃水用水問題,決定投資4億多元人民幣建設東深三期給排水工程,直徑為2.2米—3米的管道製作加工為1000米一個標段。當年9月5日,中國十九冶與甲方籤訂了製作1548噸鋼管的第一標段合同,12月1日生產出了第一根合格鋼管,12月15日開始正常供管,施工質量和進度獲得甲方肯定和信任,三年共中標了7個標段5.2公裡18000噸管道製作安裝任務,而且使港商看中了他們的技能技術,1994年先後承接了香港商人800噸鋼管和2000多噸屋架的加工製作任務。

1992年7月,中國十九冶中標深圳羅芳立交橋,後又中標松林路口人行道。羅芳立交橋施工技術比較複雜,難度較大,十九冶人在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條件下經過頑強努力,於1993年11月建成通車,1995年被評為深圳市優良工程。

1992年12月,中國十九冶中標承接了深圳東寶河橋梁的生產加工製造任務。這是一項較大的工程,施工難度大,工期很緊,甲方要求在1993年6月底建成通車。中國十九冶在施工中創新性地採取了「東西兩線作戰」的措施,即在松崗預製廠的基礎上建立了長安錦廈預製廠,大大提高了橋梁預製進度,使日產達到6根到7根的好成績,於1994年3月15日全部完成製作任務,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1993年10月,中冶長天一舉拿下深圳市「8.5」爆炸廢物安全處置工程的設計任務。項目於1996年10月完工,中冶長天用專業的技術與服務,為深圳市奉獻了國內第一座按國際標準建造的安全填埋場,該工程獲冶金部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填補了我國環境工程領域的一項空白。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樣本城市的基本建設主力軍

2000年以後,深圳著力打造宜居、花園城市,一向走在城市規劃設計最前端的中冶南方,以前瞻的規劃設計理念,實施了大梅沙及後海填海區總體規劃與設計,突破傳統設計規範,或採用「草帽型」的自由式路網格局,或加大路網密度,縮小路口間距,追求路網規劃與自然環境的高度融合,並於國內率先應用海綿城市理念與技術,打造現代城市規劃設計與理念融合創新的兩項力作。其後,又以首創的「綜合設計」模式,實施了深圳寶龍龍湖體育運動公園建設及寶龍片區道路提升改造項目,統籌規劃「路網、水網、綠網、管網、智慧網」等「五張網」,引領著未來城市規劃設計發展新趨勢。

2003年開始,上海寶冶先後在深圳承接了深圳南方大廈鋼結構工程、深圳新世界商務中心鋼結構工程(2500噸)、深圳市民中心結構工程、深圳市地鐵鋼結構工程、深圳郵電信息樞紐大廈鋼結構工程、羅湖商務大廈鋼結構工程、嘉江新城鋼結構工程、時代財富大廈鋼結構工程、某海軍基地碼頭等工程施工,一舉奠定了中冶集團在深圳市鋼結構領域的重要地位,為深圳市城市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自2007年11月中冶京誠進入深圳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5號線BT項目以來,先後參與了深圳城市軌道交通5號線、5號線前海樞紐改造工程、11號線、8號線、9號線、12號線、20號線、3號線東延等項目監理及諮詢 ,其累計監理合同額超2.3億;同時參與了深圳市寶安區創業路西段改造工程,深汕合作區騰訊雲計算機中心項目管理監理一體化工程,並同步開拓了第三方質量安全評估等。中冶京誠所服務的項目均獲得深圳市、廣東省等獎項,其監管的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5號線和11號線項目分別獲得第十三屆和十七屆詹天佑獎、第2018-2019年度魯班獎;5號線前海灣樞紐改造工程更是深圳前海自貿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工程。

2008年7月,上海寶冶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館項目開工。該項目是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賽場,看臺可容納觀眾17964人,其結構形式為空間折面網格結構,是世界上最新穎的一種結構形式,也是國際上首次應用於大型體育館建築。項目獲2012-2013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2013年第十一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2009年12月,中冶長天以總承包模式建設深圳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工程,該項目年處置危險廢物能力達1萬噸,被國家環境保護部列為「全國危險廢物處置工程建設的焚燒示範工程項目」。2014年7月,項目順利通過各項竣工驗收,其中多項性能考核指標達到甚至優於歐盟環境標準,意味著國內首個採用歐盟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建設的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工程獲得圓滿成功。

2011年8月,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舉行。中國十九冶積極競標,承擔了深圳灣濱海休閒帶ABC橋梁工程、南頭古城改造、南山區登良路街景綜合治理、龍崗大運會自然公園(一期)二標段、福田花卉世界等12項工程建設,為大運會成功舉辦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2011年以來,中冶南方依託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建設了亞洲最大垃圾焚燒發電廠——深圳寶安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處理總量可達整個深圳市垃圾處理總能力的近50%,並將其打造成為深圳垃圾無害化處理教育參觀基地,以實際行動彰顯著「人居和諧」的理念。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中冶力量

進入到新時代以來,深圳前海自貿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賦予了深圳建設世界一流灣區城市的重任,也為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造了新的機遇。中冶集團進一步加大粵港澳大灣區的開發力度,牢牢抓住區位優勢,不斷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為深圳特區的新一輪騰飛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2013年12月,在深港兩地共同見證下,在國家級戰略新區前海,由上海寶冶承建的國內首個深港合作的國際化青年創業社區——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正式啟動。項目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可容納約200家創業企業或團隊入駐,主要支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四大領域創業,助力於打造粵港合作、深港合作新載體。

2014年以來,上海寶冶承建的深圳大學(西麗校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創新基地相繼開工,建成後將對深圳未來人才發展儲備有重大戰略意義。特別是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作為寶冶最大的EPC項目和體量最大的裝配式項目,是深圳政府為加快深圳開放式、國際化高等教育體系建設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保證。

2014年7月,由中國五冶供貨安裝的深圳第一高樓——平安金融中心的塔樓阻尼器開始加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度達600米,總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總共設置了兩部阻尼器設備,對稱放置在高度為113-115層西北角和東南角兩個核心筒內,總重量達1000噸,在地震、強風時,阻尼器能夠吸收並減少大樓晃動幅度,提高建築內部人員舒適度,被稱為超高層建築的「定樓神器」。正是在這對「定樓神器」的護航下,深圳平安金融大廈成功經受住了中心最大風力達15級的超強颱風「山竹」的考驗,完好無損。

2016年,中冶華天積極投身「深圳治水大會戰」,憑藉在水環境綜合整治、水汙染控制與資源化、涉水項目運營管理等領域國內領先的綜合服務能力,先後承接了布吉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EPC+O」、福田排水管網正本清源工程、新洲河流域水環境提升建設工程等項目,遵循「找準汙染源,正本又清源,廠網河一體,建設生態源」的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理念,在溯源截汙、雨汙分流、消黑提質、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多個維度打造行業標杆項目。

2016年4月,中國二十冶成功中標深圳市龍崗區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啟動區基礎設施項目,標誌著在一線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市場取得了重大突破。該項目是深圳市基礎設施綜合建設的首例,將建設成領先世界水平的未來生態智慧新城市示範基地。

2016年9月,中國二十冶成功中標深圳市寶安區空港新城啟動區綜合管廊及道路一體化工程項目,這也是全球第一大會展中心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的配套項目。項目團隊充分發揮EPC總承包模式的管理優勢,努力打造高品質、高品牌的高新尖一線城市基礎設施的標杆項目,贏得當地政府與民眾的高度評價和讚譽。

2016年10月,中冶京誠EPC工程總承包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品牌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項目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萬平方米,是深汕特別合作區聚焦產業的先行示範項目,承載了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的重任。作為大灣區東部門戶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龍頭骨幹項目,該項目的建成展現出非凡的「深汕速度」,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2017年4月,被列入國考斷面及黑臭水體整治計劃的深圳市布吉河項目正式拉開序幕,這也是是深圳市首個「EPC+O」項目。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中冶華天項目部頂住了工期緊、任務重、執行難的壓力,攻克了「管線複雜,交通繁忙、疏解困難,拆遷量大,涉鐵點多、暗涵作業裡程長」6大難題,以「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戰時狀態」穩序高效推進消除黑臭、提升景觀、加固河堤、提高行洪能力等河道整治。如今,深圳市布吉河水清、岸綠、景美,「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沿線兩岸的旖旎風景令當地居民交口稱讚,駐足觀賞。

2017年6月,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動建設,中冶賽迪以專業雄厚的實力成為諮詢及技術服務方參與到全球第一大會展中心的建設中。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作為關係深圳未來百年發展大計的標誌性工程,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深圳全力推進先行示範區建設,更好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雙區驅動效應」的具體實踐,在整個建設周期中,賽迪工程諮詢為項目提供項目計劃統籌及總體管理、設計管理、施工準備管理、合同管理、投資管理、現場施工管理、竣工驗收等工程諮詢及技術服務,順利完成這個深圳建市以來最大單體建築。

2017年9月,中國二十冶中標深圳寶龍科技城市政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助力深圳龍崗寶龍傳統工業城華麗蛻變,將寶龍科技城打造為深圳市自主創新示範區輻射粵東北的橋頭堡、作為龍崗區打造東部中心重要的科技產業支撐點、產城融合示範區的典範區,在建設深圳東部中心的目標中肩負著重要使命。截至目前,寶龍項目已基本完成寶龍一路、寶龍三路、南同大道在內的6條道路建設,以及4#人行天橋、5#人行天橋、7#人行天橋的建設也進入到收尾階段,即將投入使用。

2017年12月,中冶天工承建的深圳博物館老館項目正式施工。深圳博物館老館是一座極具改革開放歷史價值的重要文化基地,始建於1984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初創時期興建的「八大文化設施」之一,入選「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歷史性建築」。老館維修改造項目作為深圳市文體惠民工程,社會關注度高且對工程質量安全及進度要求極高,改造完成後將定位為「古代藝術館」,成為深圳古代藝術文物的展示、收藏、研究和教育中心。

2018年3月,中國十九冶中標深圳福田區排水管網正本清源工程(第七期)項目與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第二階段項目。該項目解決了大鵬新區各街道片區內小區水環境汙染問題,提高了大鵬新區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創建排水達標小區的目標。

2018年-2020年,中國十九冶還中標了深圳大空港片區正本清源工程、深業智豐大廈主體施工總承包工程、鹽田區資源化利用環境園項目、福田區排水管網正本清源工程、福田區第七期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項目、深國際華南物流中心一期施工總承包工程項目、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1號樓項目、寶安江碧環保科技創新產業園-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新建項目、匯川技術總部大廈施工總承包項目、光啟未來中心項目施工總承包項目、龍崗河流域上遊雨汙分流項目、詩恩時尚創意廠區項目、龍崗區深圳河流域觀瀾河流域小區排水管網清源改造工程勘察設計施工項目、和順本草廠區工程項目等。

2018年5月,中冶天工中標深圳前海灣片區正本清源工程。項目建成後將徹底實現雨汙分流,從源頭上治癒水汙染頑疾,改善前海灣片區水環境質量。中冶天工把「進度」作為最重要的標尺,把「質量」作為最根本的要求,把正本清源項目樹立成為了深圳市寶安區水環境治理的典型,完成了一項具有民生意義的工程。

2018年5月,中冶賽迪憑藉雄厚的諮詢實力中標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二期)、深圳市人民醫院龍華分院改擴建工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改擴建工程(一期)、深圳市口腔醫院新建工程、深圳市鵬安醫院新建工程等5家醫院群的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項目。建設過程中,賽迪人不僅巧妙攻克著地方狹窄改造施工難度係數大等難題,同時引入獨具特色的全過程工程諮詢管理模式,與深圳市建築工務署攜手共同探索具有特區特色的先行示範的建設模式。

2018年12月,中冶長天從全國33家大型綜合設計院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全國民政系統投資建設的首批康復及臨終關懷醫院——深圳市康復中心A院區改造工程和深圳市康復中心B院區建設工程。該工程是深圳市瞄準公共服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和「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新願景,以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強力推進的深圳民政「9+3」重大民生項目。

2019年1月,中國二十冶中標深圳梅觀高速清湖南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項目,該項目是國內首條啟動市政化改造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國首個將綜合管廊和高速公路全面應用結合的工程項目。項目將打造深圳南北中軸線上第一條含地下雙側綜合管廊城市快速公路,也是深圳市首個打通全生命周期BIM設計的項目。項目還將引入海綿城市、智慧交通概念,改造後的梅觀高速有望成為深圳中軸線上的「深南大道」。

2019年7月,中國二十二冶中標深圳市重點民生工程——深圳紅木山水廠二期工程。該水廠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化理念,實現多方數據統一採集與分析,實現信息化和精細化運營管理,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深圳市龍華區供水量不足問題,提升水廠供水水質安全保障能力。

2019年8月,中冶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的科技研發總部基地——前海中冶科技大廈項目開工奠基。前海中冶科技大廈由中冶集團房地產板塊核心企業中冶置業實施開發,致力於建設成為前海科技研發高地,重新定義科技辦公新標杆。項目所在的桂灣片區定位為金融核心商務區,交通便捷,景觀資源優越。

2019年9月,中冶華南牽頭聯合中國二十冶、上海隧道成功中標深圳市科苑大道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及地鐵13號線共建綜合管廊工程項目。項目位於深圳市南區山高科技產業聚集區域,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創新引擎的重要基礎設施保障之一,是深圳第一條複合功能的超長地下空間,實現了地下行走空間與地鐵車站的無縫銜接。該項目的中標標誌著中冶集團成為深圳地鐵選定的六家央企戰略合作夥伴之一。

2019年11月,中國二冶承建大梅沙村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項目總建築面積約97000平方米,整村約273棟樓。改造內容包括管綜、機電、景觀、綠化、燈光、牆體等,改造既解決了城中村內的強電、弱電的管線布置和排水排汙的管道設置,又提升了全時段的景觀綠化、燈光效果,既按綜合整治要求提升了項目的安全等各方面要求,又從景觀協調等方面進一步提升了大梅沙濱海藝術文旅小鎮的品位,現已成為城中村中新的「網紅」打卡點。

2019年11月,中冶城投成功中標深圳市16號線共建管廊項目。該項目是深圳市首次採用「地鐵+管廊」統一路由、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同步共建模式,是落實「先行示範城市基礎設施」的對地下空間一次性充分科學合理的利用的偉大創舉。本項目建成後對提升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水平、增強區域綜合承載能力、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將更大程度的推進平安深圳、法治深圳、科技深圳、美麗深圳的建設。

2020年初,中冶京誠在復工防疫的緊要時期,有序推動深汕美麗鄉村項目復工復產,建築方案與景觀設計團隊在確保項目安全、優質、如期履約情況下實現駐場設計。疫情沒有阻止京誠設計師們的進度,中冶京誠在復工第一時間派出設計師常駐項目現場,調研勘察了多達三十幾個村莊。在項目進度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五月底完成了項目方案設計並在多個標段設計方案評選中拔得頭籌。目前改造施工已經有序進行中。

2020年1月,中冶賽迪臨危受命,擔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應急院區項目的全過程工程諮詢方,在設計、採購、施工、費控、防疫等方面累計提出建設諮詢意見一千餘條,其中在建築、醫療工藝、暖通、給排水、電氣等方面提出了四百餘條設計諮詢意見,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階段性成果,全方位優化了施工工序與工程實際效果,20天建成了一座完備的應急醫院。共創「深圳速度」與「深圳質量」,賽迪為實現深圳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抗疫目標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2020年4月至5月,中國十七冶中標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蠔鄉公園新建工程Ⅱ標段施工總承包工程,該項目地處寶安區四條河湧匯集地,是茅洲河、截流河、蠔鄉河、蠔鄉湖串聯成帶的重要節點,作為深圳市市區重點治水工程,同時也是區重大民生工程,該項目將被打造成深圳治水範例和網紅打卡點,對寶安區治水提質、環境提升、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7月,中國十九冶中標深圳市龍華區世紀廣場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和橫坑濱水公園EPC工程總承包項目。該項目是深圳市龍華區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提升城區形象、完善城區功能,為周邊市民打造宜居宜業、綠色環保的現代化都市生活環境,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城區管理服務水平,進而提升周邊民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2020年8月,上海寶冶承建的深圳蓮塘口岸項目正式開通啟用。項目建設始於深港的深入聯結,落成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關鍵節點,是承擔中國香港與深圳東部、惠州及粵東、贛南、閩南的過境貨運兼客運的綜合性口岸,列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等重要計劃,是粵港澳強化跨境交通聯繫的三大重磅基建之一。

2020年 187期·331篇

內容來源/集團黨群工作部

在這裡

「美好中冶」 第1191期·3541篇與您相遇

做冶金建設國家隊

基本建設主力軍

新興產業領跑者

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

原標題:《中冶集團助力深圳特區加速騰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海航集團金鵬航空深圳助力深圳特區交通樞紐建設
    2010年4月,海航集團金鵬航空深圳分公司獲民航局批准成立,自此金鵬航空紮根上海、深圳中國兩大經濟中心,通過航空客貨運輸、航空維修等業務,將自身的發展融入深圳的建設發展戰略,助力深圳特區交通樞紐建設。立足深圳,穩步拓展航線網絡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歷史機遇下,金鵬深圳分公司正緊緊抓住重大機遇,全力投身深圳特區交通樞紐項目建設。
  • 特區40年|從灘涂到國際航空樞紐,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助特區騰飛
    而40年前,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原址還是一片灘涂。僅近30年時間,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便一路發展壯大,和京、滬、穗的樞紐機場一同躋身大陸空港的第一集團,實現了與深圳特區發展的「比翼齊飛」。連通世界的國際航線極大便利了城市居民的商旅出行,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對外開放水平,給這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時光倒流40年,特區初建時,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意識到,深圳要「建一個自己的機場」。國務院也很支持,在1981年一份文件中建議:特區的機場、海港、鐵路、電信等企事業單位,應允許引進外資,由特區自營或中外合營,自負盈虧。
  • 中冶集團與香港公司和解
    央企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冶集團」)去年9月25日被香港遠東鋁質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遠東鋁質」)呈請清盤。在香港高等法院舉行兩次聆訊後,近日中冶集團終與遠東鋁質達成和解,央企被清盤的「鬧劇」總算畫上句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於去年即向中冶集團發出查詢,但一直沒有得到回應。
  • 京基集團巨幅幕牆告白深圳致敬特區成立40周年
    早在一周前,一場「七夕土味情話」徵集活動就在京基集團微信、抖音等官方宣傳平臺熱烈開展起來,向市民徵集今年七夕想對心中那個TA的情話。24日,從市民投來的數千條情話中,京基挑選出了3條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展示在京基100大廈的南北幕牆立面,從441.8米的高度向全深圳告白,方式可謂是強勢又溫情。
  • 深圳特區40年 | 融入世界同成長——招商局助力深圳聯通世界、走向...
    40年來,深圳不辱使命,成為中國與世界對接的最重要窗口,目前深圳外貿出口總額連續27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深圳在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與深圳同成長的招商局集團發揮自身在港口、航運、物流方面的傳統優勢,助力深圳聯通世界、走向世界。
  • 國維集團助力珠海特區經濟再騰飛:好萊塢商業廣場5年免租!
    我交租國維集團旗下珠海好萊塢商業廣場拱北臨街金鋪,5年超長免租期開啟致富徵途!輕鬆圓你創業夢!如此規模、核心地段的商鋪價值不可估量,為激發疫情之後珠海城市經濟活力,國維中央廣場項目首期——好萊塢商業廣場推出5年免租超特惠招商政策,獻禮特區成立40周年,助力珠海經濟發展再騰飛!
  • 中冶天工集團在安徽宿州開展「國企頂梁柱」專題宣傳活動
    為大力加強品牌項目建設,努力實現中冶集團年度營銷目標,確保為實現中國五礦「三步走、兩翻番」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中冶集團黨委宣傳部策劃開展「國企頂梁柱」專題宣傳活動。11月27日,中冶天工集團黨委宣傳部、市場部主辦的「國企頂梁柱——不負韶華再出發 助力安徽共發展」活動在中冶天工集團承建的安徽宿州宿馬園區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園項目圓滿舉行。宿馬現代產業園區是宿州、馬鞍山兩市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安徽省委、省政府振興皖北戰略,以提高宿州市的經濟發展質量和加速轉型升級為中心,依託京滬高鐵宿州東站規劃建設的一個現代產業園區。
  • 國文清視察中冶集團承建的北京冬奧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
    在「聚焦中冶主業,建設美好中冶」的發展徵程中,上海寶冶承擔了先鋒隊和先行者的作用,並發揮獨佔鰲頭的核心技術優勢,用實際行動和實踐成果詮釋了中冶集團「做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發展戰略,錘鍊並打造了當之無愧的國家隊、王牌軍和領跑者形象。
  • 深圳航空:打造特區亮麗的空中名片
    作為誕生、發展於經濟特區的航空公司,深航多年來用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實現與特區發展的「比翼齊飛」,架起深圳連接世界的「空中橋梁」,書寫民航發展史上的「深圳奇蹟」。深航秉承著敢為天下先的特區精神,在特區沃土上成長壯大,將「任何時候,自然體貼」的服務理念深入廣大旅客心中,努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亮麗空中名片。
  • 中冶集團築夢「一帶一路」嶄新徵途
    這對中冶集團來講,都是非常難得的機遇,也更加堅定了中冶集團做強做大海外業務的信心和決心。  「察勢者智,順勢者贏,馭勢者獨步天下。」中冶集團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作為集團對外承包工程發展的增長點和驅動力,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不斷從集團層面強化戰略部署,強勢拓展中冶國際版圖。
  • 梁振英:深圳河以南可建「特區中的特區」
    深港之間的邊境禁區南都訊記者康殷發自香港深圳和香港相隔一段狹長的深圳河。深圳河的這邊高樓林立,深圳河那邊山巒起伏。候任特首梁振英近日接受東方日報採訪時指出,深圳河以南28平方公裡的土地可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地盡其用發展經濟,內地人和外國人均可免籤證進入。未來香港發展中心在西北面香港與深圳接壤的邊境禁區,以往扮演著防範走私、偷渡等緩衝地帶的角色,但隨著香港與內地融合,邊境禁區的政治敏感性陸續降低。香港政壇的有識之士,早就盯上了這片土地,認為是香港的一個增長點。
  • 《惠陽地區助力深圳特區建立史錄》出版
    原標題:《惠陽地區助力深圳特區建立史錄》出版   深圳特區的成立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裡程碑。35年前,在深圳特區建立的過程中,惠州市的前身——— 惠陽地區發揮了怎樣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惠州人都感興趣。記者昨日獲悉,由市委黨史研究室徵研編輯的《惠陽地區助力深圳特區建立史錄》(以下簡稱「《史錄》」),已於近期正式出版發行。
  • 「國企頂梁柱 快速進行時」 中國二十冶梅觀高速項目全面加速建設
    「國企頂梁柱 快速進行時」 中國二十冶梅觀高速項目全面加速建設 2020-07-16 0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區40周年 佳兆業與深圳共同邁向時代新裡程
    特區崛起與騰飛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即將邁入新世紀前夕,深圳在「三來一補」的政策激勵下,已與香港形成了「前店後廠」的轉口貿易模式。當時經濟特區設立長達20年時間裡,香港帶動了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湧入深圳,以經濟特區等珠三角城市作為粗放加工製造業的生產基地,讓深圳快速走向了工業化。
  • 深圳特區40周年,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再獲殊榮
    深圳特區40周年,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再獲殊榮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開幕大會上,「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40人」評選結果正式揭曉,「研祥」品牌創建人,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憑藉致力於提升傳統產業智能化水平,率領研祥打造出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種計算機品牌
  • 文旅央企助力深圳不斷提升文化認同感
    華僑城集團,伴隨特區一路成長,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深圳歡樂港灣獻禮特區40周年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圳深諳這一發展要義,40年來,經濟騰飛、科技領先的同時,文化產業也在同步積澱。
  • 珠海因窮思變 設立特區實現騰飛
    珠海人在困苦中謀求變革,設立經濟特區,這讓珠海從昔日一個經濟落後的邊陲小縣,一躍成為新型花園城市。鳳凰衛視9月14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珠海因窮思變設立特區實現騰飛」,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在中國的經濟特區裡,珠海也是先驅者,不過它的歷程比深圳更加坎坷。
  • 深圳前海:「特區中的特區」 究竟獨特在哪?
    央廣網深圳5月8日消息(記者孫冰潔)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掛牌成立前海蛇口自貿區3年來,深圳前海這塊15平方公裡的土地從一張白紙開始,如今已成為我國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區域,再次讓世人見識了改革開放的深圳速度。滄海變桑田,這片有「特區中的特區」之稱的土地,究竟獨特在哪?
  • 張孟星一行調研中冶子企業在深項目
    、中國中冶總裁張孟星分別赴深圳前海中冶科技大廈項目、深圳市科苑大道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及地鐵13號線共建綜合管廊項目調研,召開現場座談會並對項目後續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張孟星表示,深圳前海中冶科技大廈項目是中冶集團響應中國五礦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千億內部市場戰略部署的重要實踐,也是樹立中冶品牌形象的重要抓手,對中冶紮根粵港澳大灣區、輻射華南具有重大意義,中冶各參建子企業要齊心協力,確保項目順利推進。針對項目後續工作,張孟星提出三點具體要求:一要協同作戰、形成合力。
  • 打造深圳北 科技創新名片---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尉心 楊明銘 通訊員 何麗平)昨天,以「融合+創新——科技靈動文化」為主題,文博會錦繡科學園專項活動點在錦繡科學園開幕。 此外,依託中新合作資源,園區特邀新加坡星橋騰飛集團及新加坡資訊通信投資私人有限公司等,通過圖片展覽、多媒體視頻等形式,全方位解析新加坡科技文化的創新發展成果和經驗,以及中新交流合作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