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權村出土大鐵疙瘩,它不僅是重要文物,上面還刻著秦始皇的詔書

2020-12-26 歷史店

小編一提到文物,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一些珍珠、瑪瑙、翡翠和金銀等寶貝,可是在山東煙臺博物館內卻陳列著一個不一樣的寶貝,這個寶貝看起來似乎並不值錢,它只是一個大鐵疙瘩。但為何偏偏它又能在眾多珍寶中佔據一席之地呢?它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真相?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3年5月,山東省威海市文登縣蔄山公社新權村的幾個村民,起了個大早,駕著驢車扛著工具來到了後山。由於其中一位村民要翻蓋房屋,這幾個人便在後山取土,一鍬一鍬的扔在車上。本想著趕緊幹完,回頭還要去生產隊賺工分,可沒想到,就在馬車快要裝滿土的時候,一個村民的鐵鍬突然碰到了個「硬傢伙」。這是個啥東西?幾個人帶著疑問趕緊加快了鏟土的節奏。

沒過一會兒,一個大鐵疙瘩,被幾個人合力抬了上來。只見這個大鐵疙瘩足有五六十斤重,呈「小山」狀,頂端還有一個鐵環鼻,鏽跡斑斑的鐵塊上依稀還能看到字跡,可惜,幾個人沒有太多的文化,讀了半天硬是一個字都不認識。幾個人二話不說,乾脆將這個大鐵疙瘩抬到車上運回了生產隊,讓生產隊長拿主意。生產隊長還算念過幾年書,看到上面的字跡才知道原來這並不是簡體字,而是古代的繁體字。他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一件古董,於是他馬上打電話聯繫了當地的文物局。

文物局的領導接到這個消息後,馬上重視起來,開始組成專家組,前往進行調查。當專家組來到生產隊的時候,一些村民還在圍著這個大鐵疙瘩指指點點。專家們分開眾人後,就開始研究這個造型極為單調的大鐵疙瘩,可是這個大鐵疙瘩長得太沒有特點了,基本沒有可以讓專家們找到它來路的線索。而且上面的字跡,也是模糊不清,看來只有將其運回文物局,再做進一步的研究了。

這個大鐵疙瘩被運回文物局後,工作人員馬上對其進行了專業的清理,隨著鐵鏽被逐漸擦拭掉後,鐵疙瘩上的字跡也逐漸清晰了起來。經過古文字專家的專業解讀,最終將它身上所有的字跡全部辨識出來,其內容大概是:「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經過專家的進一步研究,這個大鐵疙瘩背景還真的不簡單,這是2000年前秦朝的古物,它叫作「權」。「權」,其實就是桿秤的秤砣,桿秤是根據槓桿原理而產生的衡器,其中的秤砣叫做「權」,秤桿叫做「衡」,「權衡」一詞也是由此而產生的。這件後來被山東博物館收藏的「鐵權」,就是秦始皇時期國內變革意義深遠的產物之一。

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天子無法控制諸侯勢力的增長,最後導致了當時分裂的戰亂局面。百年的紛爭,各自的發展,讓戰國七雄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除文字語言不同外,六國的度量衡(長度單位,重量單位等)也各不相同,故而六國無論是從文化,經濟等方面,溝通、交易起來都是難上加難。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國專門制定了統一度量衡的制度,廢除原六國的計量單位,而改用秦國原有的計量單位。在頒布此項制度時,都會在衡器上刻有這道詔書,以昭告天下。此項舉措不僅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讓國家稅收快速走向統一,更給秦國的中央集權提供了有力保障。

它最後被定名為秦嵌銅詔版鐵權,它的出土,不僅讓史學界了解到,秦朝統一六國後的政治制度變革,也讓後人對秦朝一統,治理天下的決心,感到由衷的敬佩。誰也想不到,這塊粗糙的大鐵疙瘩,竟是精緻的衡量用具,想一想,它在秦朝一統天下後,所產生的巨大作用,真是讓人激賞不已。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1981年,上海博物館從著名收藏家龔心釗的後人手中收購了一件文物。為此,上博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儀式,而且這件文物也被列為該館的三大館藏國寶之一。它就是著名的戰國商鞅方升,如果不了解的人,一定會感覺很奇怪,這件外形酷似建築工地上鏟子的古怪東西,怎麼又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 永城南山漢墓出土神秘銅鍾,上面還刻著九個字,揭露當時一個秘密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浩瀚的古籍和精美的文物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文物專家清理古墓時,經常會發現各朝各代的珍貴文物,在清理永城南山一號漢墓時,專家們發現一個「神秘」銅鍾,而銅鍾上還刻著九個字,當專家將文字內容揭秘後,卻意外發現當時的一個秘密,而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呢?
  • 秦皇陵銅仙鶴出土,不僅破解陪葬坑的秘密,還揭示了另外兩個謎團
    「鶴」在我國文化中有較為崇高的地位,特別是丹頂鶴,它象徵著吉祥和長壽。在很多神話故事中,鶴都是作為仙禽出現,地位僅次於鳳凰。在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內,文物專家們發現一隻銅仙鶴,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隻銅仙鶴不僅破解陪葬坑的秘密,還揭示了兩個難解的謎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鎮原縣博物館線上展覽|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是1976年4月鎮原縣城關鎮富坪村一農民修莊時出土,然後被廢舊門市收購,偶爾被鎮原縣博物館職工在廢舊門市發現,以0.80元收回館藏,彌足珍貴。該詔版長11.1釐米,寬8.3釐米,厚0.2釐米,重150克,其上陰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原文為: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謙(嫌)疑者,皆明壹之。共五行四十字,字體為秦篆,青銅鑄造,字跡清晰,線條纖細,筆畫方折是因為刀刻所致。
  • 菜園挖出南宋夫妻合葬墓,出土一雙女鞋,上面卻刻著別的女人名字
    而這東西,吳天才一個農民自然是不懂鑑賞,翌日一大早便抱著其中一部分前往工商銀行給會看文物的朋友,幫忙鑑定一番。這朋友倒是挺「仗義」,拿起文物仔細研究一番後,感覺來頭不小,問清緣由,忙勸說吳天才上報當地文物局,說不定下面墓室有更大玄機,吳天才一尋思自己也不能獨吞文化遺產,那就報吧。
  • 秦始皇陵出土的劍介紹 秦始皇陵博物館的介紹
    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座皇陵遺址,由於秦始皇陵中除了地宮建築之外還有很多的陪葬品,所以它還是一座寶庫。史書記載,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每一件都是奇珍異寶。目前我國已經挖掘的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中除了兵馬俑還有一些青銅器皿,在眾多的青銅物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秦始皇陵中的青銅劍。在秦始皇陵的挖掘過程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柄青銅劍,經過研究分析發現這柄青銅劍是由銅鋅合金製成,並含有微量的,鋁,鐵,鋅等十多種金屬元素。
  • 劉勝墓出土神秘銅盆,上面刻著「醫工」2個字,專家:醫療器具
    還記得考古隊在滿城漢墓中都發現了哪些寶貝嗎?共計有1萬多件,像什麼金器、銀器、玉器、銅器、陶器、石器、絲織品、鐵器等等,而且還有許多的國家一級文物,比如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金縷玉衣等等。
  • 你心中的秦始皇是什麼「人設」?專制、勞模、單眼皮、怕死
    原創 楊曉萌 雅昌藝術網作為華夏兒女,每個人心中都活著一個秦始皇。在諸多影視、文學、野史上,秦始皇殘虐、冷酷、睿智、心硬如鐵、妄求長生不老……歷史上真正的秦始皇可比這個複雜多了。你心中的秦始皇是什麼「人設」?
  • 泰安市於莊東南遺址出土一個大口尊,上面有個圖案,竟有八種解讀
    文物是人類已經消失的文明的體現。千百年來,人們通過不斷被發現的文物,了解了我們祖先,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故事,修正了一個又一個我們曾經的迷茫和錯誤的認知。可是,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能轉化成一把打開歷史的鑰匙。有這樣一件文物,它上面的圖案,竟然有八種讓人「眼花繚亂」的解讀。
  • 英國挖出1600年前文物,上面刻著五個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
    經過成千上萬年的演變,人類的文明逐漸進步,而過去的文化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失,我們只能靠著文物去窺探曾經燦爛的文化。因此很多人都說,文物就是文化的物質載體。當年,英國挖出了1600年前的壁畫,全世界僅有3塊,而旁邊的石塊上卻刻著5個漢字。
  • 新鮮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是什麼樣子?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臨潼縣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全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
  • 秦始皇陵兵馬俑如何修復?文物「醫生」揭秘背後故事
    他讀初中時,震驚世界的秦始皇陵銅車馬被發現,父親帶著他去了發掘現場,那也是劉江衛和兵馬俑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19歲那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公開招聘,劉江衛過五關斬六將,成為館內一名工作人員,並於3年後進入文物修復部門工作。起先,他是個十足的門外漢,需要從一點一滴學起。
  • 秦始皇陵出土的五大國寶文物,最後一件連考古專家都不敢相信!
    【秦始皇陵出土的五大國寶文物,最後一件連考古專家都不敢相信!】1、青銅鳧雁,而比青銅鳧雁更為厲害的是金鳧雁,三國時期,張善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金雁,他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秦始皇陵墓。這用黃金製作的「鳧雁」,就是價值連城的黃金鳧雁。
  • 四川出土一個銅勺,刻著三個怪圖案,專家說:這是失傳巴蜀圖語
    歷史上僅認為巴蜀古國只是一個蠻夷的部落,以至於直到建國前,人們還相信著「蜀無禮樂,無文字」的說法。可是,在四川出土的一個銅勺,上面卻刻著一種已經失傳的語言。銅勺上到底刻了什麼?它真的是巴蜀古國的文字嗎?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秦始皇銅車馬,你知道上面的傘有多逆天嗎?拆開就是兵器!
    秦始皇帶著他永生的夢想被埋葬在大量的寶藏中,其中兵馬俑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而最豪華的是巨大的青銅車馬,最令人驚嘆的一定是青銅車馬上的青銅傘,因為它的設計真的精緻到了極點。我們先來看看銅車馬的全貌,目前,秦陵青銅車馬的出土有兩種方式。前面一個叫高車後面一個叫車安。兩輛大型車馬被埋在土坑裡就散了。
  • 河北石家莊臺西商代遺址,出土青銅器3000多件,創七項世界之最
    眾所周知,河北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歷了數千年的積澱,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是名副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河北古稱「冀州」,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就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公元前15世紀,商王祖乙遷都邢臺,經歷了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和南庚,大約130多年。
  •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盔甲,需用顯微鏡觀看,專家:這是人類奇蹟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驪山北麓。修建秦始皇陵歷時39年,根據歷史記載,在秦陵周圍分布著眾多的陪葬坑和墓葬,目前已被發掘的有400多處,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兵馬俑坑。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沒被挖掘?只因重要一點,並非由於始皇霸氣話語
    然而,秦始皇除了一統天下以外,還做了一件讓人們永遠無法忘懷的事--修建秦王陵墓。秦王陵墓早在1974年就被人發現,而人們一直不敢對它進行真正的挖掘。這是為何?秦始皇曾說:在我死後我將化作龍魂鎮守子孫後代的江山。有些相對迷信的人就會以為。秦始皇會派陰兵駐守陵墓。一般人進去相當於找死。那麼,秦始皇陵不被開掘的原因真正是這個嗎?答案肯定是不是這個。這種迷信的說法當然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