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物的誕生意味著舊事物的消亡。」這是規律的總結,其實新舊事物的交替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有時間長度的,我們不能將其當作一個靜態的件去理解。只能說雙方在傾軋博弈間,終究會有一方退場,經不住時間考驗的東西,那不是新事物,只是時代的一次試錯。
最近,人民日報對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一次隔空喊話吸引了人們的視線,「要將目光放在科技的星空,不要低頭撿6便士……」話裡話外,都在暗示他們不應該過多地插足人們的日常採買,那麼,作為供貨商的油糧集團就是正義的一方嗎?
油糧食品供應商抱團,社區團購平臺受到衝擊,兩邊沒有正義的一方。「多多導購」和「美團優選」等購物APP的響應很迅速,立即下調補貼政策,市場物價得以回歸原本價格,也讓抱團取暖的供貨商們鬆了一口氣。
這場較量中,對峙的雙方,一邊是背後站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社區團購平臺,一邊是食品銷售鏈中的上遊廠家。我們來分別研究他們的動機是什麼。社區團購:燒錢補貼,低價銷售,逼迫曾經的菜市場退出競爭,競爭對手倒了,物價回調,掌握全部消費者的渠道,就能向供貨商的價格施壓,將購買成本壓到極致,至於銷售,反正沒有對手,隨便定價。
供貨商們當然要反擊,曾經在產業鏈中,由於組織力的優勢,面對銷售散戶時供貨商有較大的話語權,他們說漲價就漲價,說降價就降價,除了國家幹擾的情況,對定價有較大自主權,現在下遊的散戶如果消失,那麼他面對的將是整合了銷售渠道的社區團購平臺,定價自主權就會受損。
兩方的行為都有一個一致性,無非是為了定價權鬥爭,而社區購的行為更是赤裸裸的資本壟斷,還好我們有國家市場的調控,不會讓這些平臺為所欲為,消費者應當更加理性,不要被哪方煽動情緒,其實角力的雙方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說的什麼漂亮話都當不得真,在國家出臺更詳細的規定前,沒必要下場站隊,讓子彈飛一會,也是一種智慧。屏幕前的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