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127屆廣交會正式拉開序幕。與往屆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本屆廣交會採用「雲」開幕。首次嘗試「直播」,廣交會的前期做了大量的展商指導工作,同時也將整個展區進行了劃分,根據產品不同,分為16個大類50個展區,精準對接海外採購商。
那麼,同樣是首次與海外採購商通過直播方式對接的中國企業,又是如何評價這次「新體驗」呢?
01一場線上廣交會,一次群嘲與狂歡。
有著「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它的成功舉辦與否也是中國會展業今年的發展風向標。
在這場10*24小時的全天候直播的線上廣交會中,雖然有的企業開播後獲得過萬的點讚數量,也有企業開幕當天就籤下20多筆訂單。
但,首次線上直播帶貨,對多數B2B外貿企業來說,真的是太「南」了!眾多參展商也表現出了各自的焦慮,僅進行幾天,網上遍地吐槽。
開播後大家都在自嗨,在線觀看的外商卻寥寥無幾。
「沒有一個客戶,只有同行來窺視」
更有廣交會參與者反饋官網卡頓、企業直播間進不去的情況。
從根本沒詢盤、到客戶留言無法跟進、再到即時聊天系統的崩潰、聯繫不上客服,作為第一屆線上廣交會,目前好像連及格分都沒有拿到。
02公眾對失敗者的嘲諷,遠比對成功者的膜拜來的洶湧。
這場疫情倒逼下的「雲上廣交會」,從籌備到開幕,不到半年。
5個網上展區,2.5萬家參展企業,180萬件出口商品,8000多場直播同步進行。VR展廳、雲直播、短視頻……參展商在第127屆廣交會官網用新技術、新方式,來展示新產品。
全新的形式,註定了首屆線上廣交會的萬人矚目。但主辦方倉促的準備加上還不是很成熟的其他條件,似乎註定了這種形式的「線上廣交會」會飽受質疑與吐槽。
而媒體的狂歡,就像撒在線上廣交會上吐槽傷口上的辣椒麵和孜然。
各路自媒體將槽點1,2,3 ... 一一羅列,基於事實之外,一味去否定製造輿論,終歸有譁眾取寵,不負責任之嫌。
03雖然有不足的地方,廣交會難道就一無是處了嗎?
基於動態思維去考慮商業問題,彌足重要,但埋怨和吐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場具有超前瞻性的線上廣交會,我們應該從更高的維度去解讀。
首先,廣交會不是To C的展銷會,是B2B的對外貿易展會。疫情加速海外營銷線上化、數位化,在全球展會,紛紛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的時候,中國「第一大展」——廣交會決定搬上雲端,在線迎接全球來客,可以說,疫情當中橫空出世的線上廣交會,對國家產業,甚至對中國軟實力提升都有重大意義。
對國家的商業體系來說,一場展會能從國內國外帶來大量訂單,新技術新產品由此得到推廣落地。
拓展新客戶的同時,也能建立中外貿易的橋梁,讓中國的產品走出去創收,讓世界的產品引進來競爭。
如果展會被疫情阻斷,那麼世界貿易就會雪上加霜,引發失業、倒閉的蝴蝶效應。
中國首次將廣交會搬到網上來,無疑傳承了展會的意義,保證了世界貿易之橋的暢通。
其次,疫情是創新的催化劑,外貿B2B獲客方式逐漸網際網路化、線上化,外貿企業逐漸通過線上開展業務外貿企業海外營銷線上化,未來外貿形勢仍有許多不確定性,自主創新是最好的應對之道。廣交會首次嘗試線上化,以變馭變,這是順應趨勢,自主創新的「求生」之舉。
最後,線上廣交會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開大門,暢渠道,最大程度打破時空界限,最大程度發揮平臺作用,以全新的姿勢走向世界。
作為線上B2B的一次革命和一次嘗試,這無疑是值得肯定和讚許的。
04布局線上渠道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接觸新事物總會付出一定的試錯成本。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與其說這次徹底線上化的廣交會是出於疫情倒逼,不如說是多年來廣交會數位化建設水到渠成的結果,布局線上渠道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在疫情發生以前,其實已經有很多外貿企業已經在布局線上線下結合的O2O展會方案,因為線上化有其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
而且直播帶貨模式在國內已經很成熟,Facebook和YouTube等社媒在海外也發展不錯,特別是抖音的出海更是讓大家看到了視頻化的重要性。
因此中國外貿企業不要在現有的模式裡,接觸新事物總會付出一定的試錯成本,但如果不跟隨市場形勢去拓寬新渠道,那麼將來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而現在可以預見、甚至正在發生的事情是,有一批外貿企業會在這場疫情危機中死去,尤其是那些管理基礎差、線上營銷能力弱的企業。
這對所有外貿人來說無異於敲響了一次警鐘,也倒逼外貿企業進行轉型升級,苦練內功。從這次危機中我們可以看到,疫情不僅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重構商業模式,同時也會改變全球供應結構與成本結構。
05數位化是基本生存能力,做好當下即是未來。
邱吉爾說: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
在這場疫情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在線和數位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企業因為數位化基礎做得比較好,在疫情期間展現出極強的韌性。
所以,數位化一定能為企業在快速變化的市場搶奪戰略性先機提供幫助。
線上展會也被稱為數字展會,其本質,就是對人貨場的再一次創新組合。
不過不是簡單地對傳統會展的延伸及發展,而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及算法,對會展產業鏈中的各個實體等構建的一個數位化的展示空間,從而形成以客戶或觀眾為核心,精益敏捷的供應鏈的一種新的商業形態。
在線與數位化已經不是你要不要做的問題,它成為了一個必選項。數位化在今天是一個基本生存的能力,需要我們把它變成自己的機會。
當然,數位化不是一次行動,而是一個過程,它始於認知,形成於策略,固化於能力。
會展行業的「人」,是要招攬的參展商、觀眾,利用大數據、用全營銷,實際上是可以根據人群畫像,來精準定位參展商以及希望觸達的潛在消費者,更精準地傳遞信息。
對於「貨」,可以利用數據測算出,在某個細分領域裡客戶最感興趣的貨,並根據這樣的客戶需求來組織貨品,實現更好的一個效果。
對於「場」,用數位化的技術把場所進行改造升級,讓每一個人不僅在線下有非常好的體驗,同時可以在線上突破時空限制,體會到這種沉浸式、式線上會展的魅力。
所以,不論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從業者,都應該開始考慮企業或個人的數位化轉型了。
最後,祝福並希望廣交會成功舉辦。然後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服務商都做新的嘗試,推出更多新的產品和形式,服務廣大的B端客戶,做好當下即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