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 秋思

2020-12-25 一起學詩詞xn

張籍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約766-830),字文昌,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少年時遷居和州鳥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進士及第,元和初任太常寺太祝,後轉國子監助教,調任秘書郎。長慶初為國子博士,又任水部員外郎,轉主客郎中。官終國子司業。因此世稱張水部、張司業。他的詩有的擬古樂府,有的是自創的新樂府,多寫民生疾苦,注重風雅比興。張籍是元白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與王建齊名,二人均擅長樂府,故稱「張王樂府」。

鑑賞:此詩題為「秋思」,寫了常見的秋日寄家書的情節。然而詩人善於捕捉細節,融情於景於事的能力超凡,在短短數句中,真切地表達了濃濃的鄉思,感動了古往今來的許多人,道出了他們深藏於心,卻無以表達的思鄉之情。

首句寫「見秋風」,語出新奇。也許是秋風吹落了滿枝黃葉,也許是秋風吹走了天上的大雁,也許是秋風吹來了故鄉的泥沙,詩人此刻忽然懷念起故鄉,想要把心中所想寫成一封家書,寄給遠方的親人,以解相思之苦。此處用了比興的手法,感物緣情,內涵豐富,耐人尋味。

次句「意萬重」生動地表現出了詩人雖然有千言萬語,但提筆之際,情思翻湧,所有的愁情思緒一下湧上心頭,不知從何寫起,想要鋪紙揮毫的詩人突然停住了,也許眼裡閃動著淚花。此句以三字虛寫情態,筆法高妙。

後兩句刻畫了託人寄信、臨行拆封的場景。因為行人的匆匆,剛才也是匆匆落筆,詩人心中思緒萬千,一氣貫之,似乎已經說完要說的了。然而眼見行人上路,忽然想到也許信裡遺漏了重要的內容,於是急忙催促行人下馬,拆開信封重新審閱。這一忙亂而又細膩的場景,把詩人牽纏不斷的鄉思表現得淋滴盡致。

此詩選取了日常的片斷,但描寫細緻,以淡語寫濃情,別有風致。此詩情真意摯,境界渾成,堪稱「七絕之絕境」。

相關焦點

  • 秋思(張籍)
    [詩詞古文]秋思(張籍)(本文約290個字)秋思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 秋思 唐 張籍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張籍的作品,此詩描寫的是宦遊在外的詩人,面對秋天的景物寫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及行動細節,真切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家人的深切懷念。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想要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1作者/秦緒林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一枚黃葉打著旋兒飄落到腳下張文昌俯身撿拾起來踱步到書窗前的菊花旁窗外 洛陽城的街道上正落葉繽紛
  • 張籍的這首《秋思》,構思巧妙,千百年來打動許多讀者
    張籍的這首《秋思》,構思巧妙,千百年來打動許多讀者關於思秋詩,李白、杜甫、陸遊、白居易都曾留下過美麗的詩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滄桑悽涼,令人聞之腸斷,是歷來寫秋天的名篇。
  • 張籍的《秋思》有何獨到之處?該怎樣理解?
    《秋思》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簡單易懂。看似尋常最奇崛這首詩寫的是最平常不過的小事,以家書為題材也很常見,但經過張籍這樣的高手加工,便生出無窮的妙境。這首詩乍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奇,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正如王安石對張籍之詩的評價:「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 張籍的這首《秋思》,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有唯美的秋色還有悲傷
    尤其是裡面的張籍,更是成為了他最得意的弟子,兩個人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由於張籍覺得韓愈賞識,最終也是成為了一代偉大的文學大家和詩人,也是寫過了許多經典的詩作。那筆者今天則要向大家推薦張籍一首經典的詩作《秋思》,這首詩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很陌生,其實這也是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整首詩描寫得極為悽美,也很是傷感,裡面不僅有唯美的秋公,同時還有悲痛的感傷之懷,所以對於這樣的作品,那自然也是不容錯過,自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秋思》張籍
    這首《秋思》寓情於事,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以下三句是描寫作書前、作書後的心理活動。作書前是「意萬重」,作書後是「復恐說不盡」。「臨發開封」這個細節把「復恐說不盡」的心態表現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見秋風而思故裡,便託人捎信。
  • 唐詩鑑賞:張籍《秋思》,精煉通俗,情真意切,不愧是思鄉佳作!
    中唐詩人張籍的《秋思》,就屬於這種題材的佳作。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洛陽城裡看見秋風。詩的第一句有些出人意料,為什麼不寫作「洛陽城裡起秋風」?妙就妙在這個「見」字上。
  • 漢隸書寫唐朝詩人張籍詩一首:秋思(附簡析)
    書寫者、簡析者/肖連成秋思作者張籍.唐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 躊躇只因相思切 ——張籍《秋思》賞析
    ——張籍《秋思》又是一年秋風起,難盡遊子相思意。秋天因風冷氣清,是勾起思鄉之情的季節,也是令人惆悵傷感的季節。唐代詩人張籍的這首《秋思》就是抒發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和親人深切思念的詩。張籍的祖籍也在吳郡,因為官而居住在洛陽,寫作此詩時,他的心境也許同晉代的張翰相似,但由於種種原因,他不能掛印歸田,只能用家書來承載感情。
  • 張籍的一首《秋思》,只有28個字,卻寫出了最深的思鄉之情
    古代人傷春悲秋,關於秋天似乎都帶著稍許的悲傷,秋思也就有了淡淡的憂傷。中唐詩人張籍也寫過一首《秋思》,這首詩只有28個字,卻小巧精闢,算是秋思長卷中的精品。《秋思》 唐·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1作者/秦緒林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一枚黃葉打著旋兒飄落到腳下張文昌俯身撿拾起來踱步到書窗前的菊花旁窗外 洛陽城的街道上正落葉繽紛
  • 張籍的這首《秋思》,構思巧妙,千百年來打動許多讀者
    張籍的這首《秋思》,構思巧妙,千百年來打動許多讀者關於思秋詩,李白、杜甫、陸遊、白居易都曾留下過美麗的詩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滄桑悽涼,令人聞之腸斷,是歷來寫秋天的名篇。
  • 詩詞鑑賞於細微處見真情讀張籍《秋思》
    張籍,唐代詩人,生於公元766年,卒於公元830年,當時正處於中唐時期。張籍是與韓愈齊名的詩人,因做過水部員外郎的官,世稱「張水部」。韓愈的名作《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即是寫給他的。當時另一位詩人朱慶餘也寫過一首《閨意獻張水部》,也是寫給張籍的詩。
  • 張籍十大經典語錄,深濃情意,感人肺腑
    張籍字文昌,唐和州人,世稱張司業、張水部,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野老歌》等。1. 草堂不閉石床靜,葉間墜露聲重重。
  • 張籍的這首《秋思》,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有唯美的秋色還有悲傷
    尤其是裡面的張籍,更是成為了他最得意的弟子,兩個人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由於張籍覺得韓愈賞識,最終也是成為了一代偉大的文學大家和詩人,也是寫過了許多經典的詩作。那筆者今天則要向大家推薦張籍一首經典的詩作《秋思》,這首詩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很陌生,其實這也是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整首詩描寫得極為悽美,也很是傷感,裡面不僅有唯美的秋公,同時還有悲痛的感傷之懷,所以對於這樣的作品,那自然也是不容錯過,自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秋風惹人思鄉,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語言樸素而感人至深
    這一年的秋天,陣陣秋風吹起,他揮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秋思》。秋景秋思作者:張籍(唐代)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秋水閱讀這首七言絕句《秋思》,從標題上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情感之作,但是通讀這首詩歌,卻發現這卻是一首敘事之作。
  • 見秋風,思家人,張籍一首秋思說出遠行人心聲,最後兩句無人超越
    千年前的一場秋風喚起張籍對親人的思念,他寫下了一封家書,希望在家書中寫下所有的感情。他給這首詩命名為《秋思》。秋思唐代: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張籍是吳郡人,創作此詩時客居洛陽。正是秋天,秋風勾起了他獨在異鄉的悽涼,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於是創作了這首詩。洛陽城颳起秋風,涼風陣陣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萬千思緒,便想寫封書信表達對家人思念。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有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 日常與邊塞相輝映,豪邁與柔情俱存,十三首張籍詩詞讓你領略才情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野老歌》等。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
  • 張籍的一首鄉愁詩,王安石讀了稱讚不已,如今已被選入語文課本中
    在中唐詩壇上,有一位叫張籍的詩人,他寫下了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絕句《秋思》,這首將情感寄寓在敘事當中,詩作描寫的是詩人寄家書時的內心活動和行動細節。張籍藉助富含日常生活的情景,用真切細膩的情感傳達出了離家在外的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