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這首《秋思》,構思巧妙,千百年來打動許多讀者

2020-12-25 雨村說詩詞

張籍的這首《秋思》,構思巧妙,千百年來打動許多讀者

關於思秋詩,李白、杜甫、陸遊、白居易都曾留下過美麗的詩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滄桑悽涼,令人聞之腸斷,是歷來寫秋天的名篇。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寫道「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則描寫了邊塞的秋景,大氣磅礴。

唐代詩人張籍,他的一首《秋思》寫作思路與馬致遠、範仲淹不同,這首詩構思巧妙,也成為思秋詩當中的名篇,讀來別有一番風味。張籍是蘇州人,是韓愈的學生,與白居易非常的要好,與王建齊名,被稱為張王樂府。他的詩歌顯得非常的樸素自然,語言平實,但是寓意深刻。因此王安石對他非常的讚賞,說他的詩「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意思是說看上去非常的普通,但是卻有高深的意境,看起來似乎是信手拈來,其實他是花了很大的心血。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洛陽城裡秋風已起,天氣寒冷,我想起在老家的親人是否安好,於是就想要寫一封信給他們,叮囑他們注意身體。匆匆忙忙的寫了很多的話,但是又怕有所遺漏,所以,等帶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我又把信打開了,看看還有沒有沒說的東西。

這首詩,看上去確實很尋常,講述了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那就是給家裡人寫信。全詩只有28個字,卻生動的表現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之情。他沒有寫自己如何如何的思念家人,沒有一個字寫到思念,但是卻從字裡行間都能看出作者對家人的深深的思念。

首句寫洛陽城裡見秋風,秋風起,許多人想到的也許是吃大閘蟹,如何去瀟灑一番,但是作者卻因此惹起鄉愁,想到了老家的親人是否安好,於是,他就起了寫家書的念頭。

寫家書的時候,又是心緒萬千,對家人的種種掛念,心潮澎湃,家書寫的非常長。儘管已經是將所有的念頭都寫進了家書,但還是唯恐有所遺漏,帶信之人將要出發時,又把信打開了。這後兩句可以說是全詩的高潮。通過這一細節,將信封粘上又重新打開看一遍,看看是否還要再加些什麼,可見對家人的思念之深。

這與岑參的《逢入京使》當中的「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細節當中見真情,讓人拍案叫絕。如果不是真情真性,何來如此神來之筆?

雖是一千多年前的作品,但似乎人們還能看到他匆匆忙忙的寫家書,對家人唯恐說不盡的那種焦急的狀態。詩歌不在於如何的直抒胸臆,而在於以細節打動人,張籍的這首《秋思》讓人讀後,對於他的高超的筆法敬佩不已,同時他所表達出的真情厚意,使讀者受到了感染,引起客居他鄉的讀者對家中親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好的詩歌真有如此的效果。這首詩也成為一首感人至深的思鄉經典之作。

相關焦點

  • 張籍 秋思
    張籍 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約766-830),字文昌,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少年時遷居和州鳥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進士及第,元和初任太常寺太祝,後轉國子監助教,調任秘書郎。長慶初為國子博士,又任水部員外郎,轉主客郎中。官終國子司業。因此世稱張水部、張司業。他的詩有的擬古樂府,有的是自創的新樂府,多寫民生疾苦,注重風雅比興。
  • 張籍的這首《秋思》,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有唯美的秋色還有悲傷
    尤其是裡面的張籍,更是成為了他最得意的弟子,兩個人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由於張籍覺得韓愈賞識,最終也是成為了一代偉大的文學大家和詩人,也是寫過了許多經典的詩作。那筆者今天則要向大家推薦張籍一首經典的詩作《秋思》,這首詩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很陌生,其實這也是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整首詩描寫得極為悽美,也很是傷感,裡面不僅有唯美的秋公,同時還有悲痛的感傷之懷,所以對於這樣的作品,那自然也是不容錯過,自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秋思(張籍)
    [詩詞古文]秋思(張籍)(本文約290個字)秋思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春風能開二月花,秋風來了萬物殺,風還是那個風,季節變了,性情也就跟著變了。我不得命駕而歸,那就讓朋友和這封信代我走一趟吧。沒有聯通,沒有騰訊,所有的囑咐都要儘量在這封信裡說完。
  • 秋思 唐 張籍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張籍的作品,此詩描寫的是宦遊在外的詩人,面對秋天的景物寫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及行動細節,真切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家人的深切懷念。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想要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 張籍的《秋思》有何獨到之處?該怎樣理解?
    《秋思》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簡單易懂。看似尋常最奇崛這首詩寫的是最平常不過的小事,以家書為題材也很常見,但經過張籍這樣的高手加工,便生出無窮的妙境。這首詩乍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奇,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正如王安石對張籍之詩的評價:「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
    請秋風捎去一封家書----張籍《秋思》詩意1作者/秦緒林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一枚黃葉打著旋兒飄落到腳下張文昌俯身撿拾起來踱步到書窗前的菊花旁窗外 洛陽城的街道上正落葉繽紛
  • 張籍的這首詩,短短八句話,用想像中的景色抒發了對好友的思念
    談到張籍的詩,大家最熟知莫過於他的那首《秋思》了。看著洛陽城裡的秋風四起,心頭間萬千的思緒,想提筆寫封書信為家人報平安,可是寫好的書信在就要寄出的時刻匆忙慌亂的檢查,就是這極盡平常的動作,便刻畫了濃濃的鄉愁。今天給大家分享他的另一首詩寄給好友劉禹錫的詩《寄和州劉使君》。
  • 唐詩鑑賞:張籍《秋思》,精煉通俗,情真意切,不愧是思鄉佳作!
    絕句這種近體詩,在盛唐時期,以寫景抒情為主,意境高遠、浪漫;發展到中唐時期,韓愈、白居易等寫實派開始創作敘事為主的絕句,選日常片斷或小事入詩,生活氣息很濃,雖然少了許多雄渾壯麗的意境,但也別有情趣。敘事性的絕句,因篇幅所限,只有短短四句,幾十個字,所以一要語言簡練,二要提煉重點。
  • 張籍的一首鄉愁詩,王安石讀了稱讚不已,如今已被選入語文課本中
    在中唐詩壇上,有一位叫張籍的詩人,他寫下了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絕句《秋思》,這首將情感寄寓在敘事當中,詩作描寫的是詩人寄家書時的內心活動和行動細節。張籍藉助富含日常生活的情景,用真切細膩的情感傳達出了離家在外的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 漢隸書寫唐朝詩人張籍詩一首:秋思(附簡析)
    書寫者、簡析者/肖連成秋思作者張籍.唐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簡析:這是一首書寫鄉愁的經典之作。起句,由秋風引出寫家書的原因,著一「見」字,把個秋風描寫得活靈活現。秋風本只可聞,可感,而不可見,但作者這一「見」,是見到了秋的蕭瑟、肅殺之象,這個時候對家鄉的思念是更加迫切了。於是,便引出了承句「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心理活動;想寫些什麼呢?真的是要寫的太多了啊。
  • 日常與邊塞相輝映,豪邁與柔情俱存,十三首張籍詩詞讓你領略才情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野老歌》等。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
  • 張籍十大經典語錄,深濃情意,感人肺腑
    賞析:這句話出自《別離曲》。男子漢大丈夫,生下來就應當做一番大的事業,怎麼可以虛度青春,無所作為呢?4.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賞析:這句話出自唐·張籍《沒蕃故人》。想要去祭拜你,可是卻懷疑你是否還在。我們遠隔天涯,想念著你。這句話是詩人對已逝親友的哀悼之詞。
  • 曹丕的一首雜詩,構思巧妙,不事雕琢,不愧為建安才子
    詩經中經常用比興手法表達詩人的內心想法,比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李白的詩中也採用過這種手法,比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還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曹丕的作品中也採用了比興手法,讀來令人啟迪深刻。曹丕,字子桓,三國時著名文學家,魏武帝曹操的次子。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
  • 五首描寫中秋節的古詩詞,每一首都是上乘之作,千百年來久經不衰
    千百年來,有關中秋節的風俗習慣不勝枚舉,比如吃月餅,喝桂花酒,另外少不了拜月、賞月的閒情雅趣。 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五首,每一首都是上乘之作,千百年來經久不衰。 《一剪梅·中秋元月》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 漁家傲秋思賞析 漁家傲秋思全詩賞析
    《漁家傲·秋思》是範仲淹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的情調是悲壯的,感情是熱烈的,使人讀了之後感到十分振奮。說到這裡,大家一定對這首詞充滿了好奇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賞析】《天淨沙 · 秋思》馬致遠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澹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 這首詩的結尾兩句,蘊含了多少錯過與遺憾
    作者: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
  • 3首關於秋天的唐詩,3首唐詩,卻有3種韻味,讀一次就會愛上
    這3首關於秋天的唐詩,卻讀出3種韻味,相信讀一次就會愛上。所謂「春華秋實」,秋天的山野那是一片秋果纍纍,色彩斑斕。遠在千年之前的杜牧,就曾目睹了清秋的絢爛,一首《山行》寫出了秋色的韻味。山行唐 . 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吃詩灰的張籍:他人生經過的那些不幸,最終成就了他的作品
    吃灰的詩人,跟著偶像走現實主義風格張籍很喜歡杜甫,甚至於可以用迷戀來形容,相傳有一天清晨,張籍的朋友上門拜訪他,但是剛走進他家大門之後被嚇了一跳,因為他看見張籍正在把一本書一頁頁撕下來點燃,然後把燒過後的紙灰收集到碗裡,拌上水和蜂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 【古代文學賞析】《天淨沙 · 秋思》馬致遠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澹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