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這首《秋思》,構思巧妙,千百年來打動許多讀者
關於思秋詩,李白、杜甫、陸遊、白居易都曾留下過美麗的詩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滄桑悽涼,令人聞之腸斷,是歷來寫秋天的名篇。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寫道「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則描寫了邊塞的秋景,大氣磅礴。
唐代詩人張籍,他的一首《秋思》寫作思路與馬致遠、範仲淹不同,這首詩構思巧妙,也成為思秋詩當中的名篇,讀來別有一番風味。張籍是蘇州人,是韓愈的學生,與白居易非常的要好,與王建齊名,被稱為張王樂府。他的詩歌顯得非常的樸素自然,語言平實,但是寓意深刻。因此王安石對他非常的讚賞,說他的詩「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意思是說看上去非常的普通,但是卻有高深的意境,看起來似乎是信手拈來,其實他是花了很大的心血。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洛陽城裡秋風已起,天氣寒冷,我想起在老家的親人是否安好,於是就想要寫一封信給他們,叮囑他們注意身體。匆匆忙忙的寫了很多的話,但是又怕有所遺漏,所以,等帶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我又把信打開了,看看還有沒有沒說的東西。
這首詩,看上去確實很尋常,講述了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那就是給家裡人寫信。全詩只有28個字,卻生動的表現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之情。他沒有寫自己如何如何的思念家人,沒有一個字寫到思念,但是卻從字裡行間都能看出作者對家人的深深的思念。
首句寫洛陽城裡見秋風,秋風起,許多人想到的也許是吃大閘蟹,如何去瀟灑一番,但是作者卻因此惹起鄉愁,想到了老家的親人是否安好,於是,他就起了寫家書的念頭。
寫家書的時候,又是心緒萬千,對家人的種種掛念,心潮澎湃,家書寫的非常長。儘管已經是將所有的念頭都寫進了家書,但還是唯恐有所遺漏,帶信之人將要出發時,又把信打開了。這後兩句可以說是全詩的高潮。通過這一細節,將信封粘上又重新打開看一遍,看看是否還要再加些什麼,可見對家人的思念之深。
這與岑參的《逢入京使》當中的「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細節當中見真情,讓人拍案叫絕。如果不是真情真性,何來如此神來之筆?
雖是一千多年前的作品,但似乎人們還能看到他匆匆忙忙的寫家書,對家人唯恐說不盡的那種焦急的狀態。詩歌不在於如何的直抒胸臆,而在於以細節打動人,張籍的這首《秋思》讓人讀後,對於他的高超的筆法敬佩不已,同時他所表達出的真情厚意,使讀者受到了感染,引起客居他鄉的讀者對家中親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好的詩歌真有如此的效果。這首詩也成為一首感人至深的思鄉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