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係#開學季,新的學期開始了,師生之間的「鬥智鬥勇」大戲已然拉開帷幕。師生之間怎樣相處更為和諧?筆者在這裡談談自己的看法:
師生之間的關係大致就這麼三種:其一叫「服從」,其二叫「認同」,其三叫「同化」。
1、所謂「服從」,是指教師憑藉學校規章制度,讓學生無條件地服從教師的安排,否則就要受到懲罰。這是最低水平的教學,這種師生關係是最不能令人滿意的關係。
2、所謂「認同」,是指教師憑藉自己淵博的學識和人格的魅力,使學生像崇拜球星一樣崇拜我們的教師。這樣的教師當然是不錯的教師,大多數學校校長最喜歡的也就是這樣的教師。但是,從教育最終的目的來說,這樣的教育教學和這樣的師生關係,對發展學生的智力來說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一位美國校長曾經這樣評價中國的學生:「他們基礎知識紮實,學習特別勤奮,但是,只能回答教師的問題,而且,這些答案幾乎就是教師課堂上所講的,或者,就是課本上所寫的。這樣的學生是很少有創造力的。最有創造力的是那些在課堂上經常提出問題的學生。創造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它不可能在書本中找到現成的答案。」
3、所謂「同化」,是指教師和學生形成一種平等對話的、民主協商的、教學相長的關係。傳統的教育把學生當作知識接受的容器,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關係是講與聽的關係,是知識傳授與知識接受的關係,是教師講什麼,學生做什麼的關係。
在這種關係下,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大量事實表明:人的創造精神有賴於他們的主體性與能動性的發展。
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這種扭曲的師生關係嚴重地壓抑了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因而,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就要改變這種師生關係。變教師為學生的學習負責、學生被迫學習的師生關係為:
(1)師生之間的平等關係。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以教師對學生的信任為基礎,師生彼此平等相待,坦率而真誠地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2)師生之間的對話關係。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中,教師的任務不再是簡單地、機械地傳遞知識,也不僅是資料的提供者,而是學生發展過程的嚮導,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對話,噢醒學生學習的意識。
(3)師生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如何與人合作。在這種關係下,師生之間相互友愛,愉快合作。
在課堂上,教師熱情耐心的鼓勵,循循善誘,恰到好處的點撥,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地發揮;甚至是那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為了解答疑難問題、為了探索人生真理而激烈爭辯的場面,都無不滲透著師生之間真摯的友誼。
在那裡,我們所看到的是,學生人人善於思考,富有創造性,人人都有很高的自覺性和很強的自學能力,人人都有組織才能和交際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
小結:師生關係的根本改變,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與人際交往能力;對於教師不是無事可做,而是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老師,同學們,新的學期裡,你們會怎樣相處呢?
(作者:耿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