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最美的師生關係是信任與喚醒

2020-12-14 騰訊網

題記:2020年11月8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職業發展部主辦的「職業導師項目3周年暨2020職業導師節」在北大博雅酒店隆重舉行。本文根據職業導師項目發起人、北大王寬誠講席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的現場分享整理。

我一直很期待導師節日子的到來,因為會看到這麼多我們熟悉的職業導師回到北大,這麼多新的MBA同學和導師結對子,同時又有新的導師加入。

每年這個日子,我都會找一個話題和大家做交流,今年我想講講「老師」這件事。

去年夏天,我專門抽時間到希臘和土耳其,這是一次我想向思想者致敬、嚮導師們對話的旅程。在這裡,我想與大家分享這趟旅行中,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老師給我的啟發。

好老師的最大特徵

什麼是「老師」?我的教齡挺長的,我也常常思考:為什麼我如此熱愛當老師?老師是所有職業中最奇特的一個職業,有兩點很有意思:

第一、對教育的信任。老師絕對相信教育能夠改變人。前兩天的一場論壇中,一位企業負責人說,「在企業做的任何一場實踐,都比在商學院課程裡學到的有用。」之前也遇到有企業家說,商學院沒用。我想,他們說商學院沒用的時候,也許沒有搞懂什麼是教育,什麼是「老師」。老師絕對堅信教育的意義。一個老師拿出個人時間去陪伴學生成長,我相信在他的內心當中一定很確信,他的陪伴對學生有幫助。

陳春花教授和學員們在企業做調研

第二、對偶然性的信仰。做老師有教無類。無論遇到誰,老師都相信自己可以把他教好。如果一個老師說,「我很倒黴遇到這樣的學生,倒黴沒有遇到優秀的人」,這就不是在做老師。老師真的不知道自己會遇到誰,但是我相信,如果人能真正理解「老師」的概念,一定會欣賞到這個職業中的美好:無論遇到誰,你們都可以因為相遇,彼此變得更好。這就是老師職業的特點,也是我熱愛做老師的原因。

我在希臘遇到的三位老師,可以佐證我對「老師」這個概念的理解。

蘇格拉底的四個啟發

我們首先到訪雅典學院,我才知道這裡原來是雅典科學院,是希臘的國家科學院,名稱源於古代的柏拉圖學院。知道此雅典學院非彼雅典學院時,我心裡多少有點失望,但是看到蘇格拉底雕像之後,失望瞬間煙消雲散。蘇格拉底是第一位影響我的哲學家。他的「對話」方式讓我學會了辯證地看問題,儘可能多反問自己,尋求不斷提升。

作為一位老師,蘇格拉底從來不教導別人什麼是知識,而是不斷地告訴人們,他們所以為的知識其實都只是假的知識,若不先破除假知識,就不可能擁有真知識。

蘇格拉底解答問題,都是以反問的方式回答,用對話的方式回應。他每天去廣場上和別人對話,遇到的很多人都成為了他的學生,很多人都因為他的發問引發自我反思。人類恰恰就是這樣從外界的回應中來思考自己。

在蘇格拉底身上,我學會了四樣東西:

1. 堅持的意義和價值

有一天,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成為像他一樣學識淵博的學者。蘇格拉底沒有直接作答,而是說:「今天我們做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個人把胳膊儘量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又說:「從今天開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嗎?」所有同學都說可以。

一個月後,有90%的同學堅持下來。一年後,全班只有一個人做得到,這個人就是柏拉圖。

蘇格拉底的學生很多都非常優秀,為什麼只有柏拉圖脫穎而出,就是源于堅持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成就來自運氣、天賦、機緣等各種條件,但蘇格拉底認為,只需要堅持去做就好。懂得了堅持的意義和價值,我也給自己定下一個保持多年的訓練:每天堅持寫三千字。

2. 什麼是「快樂」

有人問柏拉圖:「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樂,可是我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是那麼好呀」。

柏拉圖替老師回答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一個人的快樂其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按照中國文化來講,就是「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你是否擁有快樂、善良、美好的面容,其實跟你內心是否快樂和善良有關係;你是否身處好的環境裡,也由你自己內心營造。這是蘇格拉底給我的第二個幫助。

3. 什麼是「自我發現」

蘇格拉底臨死前,希望有人能夠傳承他的思想,就吩咐助手去尋找這個人。助手非常努力地找,但是一直無果,直到蘇格拉底馬上要離開人世都沒有找到。助手非常痛苦地對他說:「我真的很抱歉,沒有辦法找到那個人。」

蘇格拉底回答:「失望的是我,說對不起的卻是你」。「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恰恰在於要對自己有信心,要知道怎麼去發現自己。我們常常忽略本身所擁有的東西,這正是蘇格拉底想告訴我們的。

4. 學會持續提升品行

蘇格拉底被判死刑時,他的學生和朋友都想幫他逃跑。他本可以逃走,但他依然選擇接受,並自願喝下毒藥身亡。蘇格拉底認為逃跑有悖於自己所秉持的哲學信仰,他願意將持續的努力、品行的完善,最終都回歸到對知識和哲學的信仰上。

臨終前他安慰朋友們說:「你們所埋葬的只是我的軀體,今後你當一如既往,按照你們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蘇格拉底至今影響著人類,尤其是人類的善根。

蘇格拉底生前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天他突然得到神諭,說「沒有人比他更有智慧。」蘇格拉底聽到這個神諭時,並不確定和明白。他決定去找最有智慧的人,以檢驗神諭。

他先去找到那些以智慧聞名的人,結果發現他們只是自以為有智慧;他又去找那些很有專業能力的人,發現他們因為自己在專業領域的智慧,自以為也一樣懂其他領域,其實不懂。

在這個過程中,蘇格拉底慢慢發現,好像沒有這樣一個最有智慧的人,他也不認為自己比他們更有智慧。最後,他終於明白神諭的含義:正是因為他承認自己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無知,承認「只有神才是真正智慧的」,所以「沒有人比他更有智慧。」由此也有了刻在德爾菲神廟門楣上的那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

亞里斯多德:優秀是一種習慣

接著我們來到亞里斯多德創辦的呂克昂學園。

在教育方面,亞里斯多德堅持兩件事:一是訓練身體,二是科學研究。他認為:「是每天反覆做的事情造就了我們,然後你會發現,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一個人想要優秀,核心在於能不能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沒有那麼篤定,也是因為沒有養成這個習慣。

亞里斯多德還強調,知識必須應用,如果不能運用知識,知識的價值就沒有被呈現出來。他不認為老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完成了任務,還必須要讓教育學生有能力運用知識。

亞里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影響了世界版圖,讓人類進入「希臘化時代」。當亞歷山大問亞里斯多德追求什麼時,亞里斯多德回答說:「什麼是中庸之道呢?就是在魯莽與懦弱之間的勇敢。我們應該追求這樣的東西。」

亞里斯多德追求平衡、自製與約束,而且必須是非常嚴謹的、簡樸的生活。在這種訓練下,亞里斯多德的學生都擁有非常強的自我約束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柏拉圖:用靈魂思考

最後到了柏拉圖學園,它就在一片平民住宅之中,柏拉圖像也立在其間。柏拉圖學園其實就是一個公園,非常簡樸。

柏拉圖讓我理解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應當是怎樣的關係。他認為老師跟學生之間,學生一定要保持獨立思考,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他還說,「如果我們欲獲得純粹知識,我們必須擺脫軀體並用靈魂來沉思。」他主張必須用靈魂思考。

關於柏拉圖,我有以下幾點分享。

1. 洞穴寓言,生動闡明人類困境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講述了非常有名的洞穴寓言:在一個洞穴的深處,囚犯們面對一堵牆,被鎖鏈束縛而且不能回頭。他們的影子投在牆上。最初囚犯們都把影子當成了真實。當其中一個囚犯被解除鎖鏈,他知道了影子的真實源頭,並知道被騙了。他又被帶到洞穴外,當看到洞外的陽光時,他發現洞穴中所有的約束實際上都是假象。這個囚犯回洞穴後,告訴其他囚犯真相。然而其他囚犯都認為他是錯的,他愚蠢透頂。

這就是柏拉圖講的人類困境。今天的數字時代,困境給我們帶來的衝擊會更大:

什麼叫做囚徒和自由人?

什麼叫做感覺和理性?

什麼叫做世界的投影和世界的本相?

什麼叫做謬誤和真理?

什麼叫做眾人和哲人?

柏拉圖告訴我們善良是可見世界的光源。正如柏拉圖而言,在可知世界中最後看見的乃是善的理念,一旦我們看見了它,就可創造美好和正確的事物。善的理念是可見世界的光源。

2. 學生必備兩項訓練:體育和數學

柏拉圖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兩項訓練,體育和數學。

為什麼一定要有體育訓練?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必須為城邦而戰。每個人既是公民,也是士兵,必須要有強壯的身體。在那裡,人們通過認識你的身體,來認識你的社會地位。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健美程度和運動力量,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有身份的人。

為什麼要強調數學?柏拉圖學園門楣上銘刻了:「不習幾何者不得入內」。古希臘的幾何其實是4門課:算術、幾何、音樂、天文。我不由得想起孔子概括的「六藝」,《周禮·保氏》中寫道,「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那個時代對人的培養觀念是,人要懂事物的內在機理,需要追求抽象的證據,探索事物的原因和理由,從一個定理發展到另一個定理。

柏拉圖學園最獨特的意義是,它連接著三位最偉大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後歷史上所有的哲學家們,在一定意義上,都是他們的學生。

我們今天討論的所有學院的概念起點都是柏拉圖學園,我們所理解「老師」的概念起點也是柏拉圖學園。

寫在最後:核心是喚醒自己

老師和學生之間非常重要的一個紐帶,就是傳承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要求。如果你能夠真正地去做一個老師,你就在傳承人類的智慧,提供真正的內在對話和喚醒的可能性。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話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自己,都能明智。任何一位學生,在面對導師時,我相信你能從導師那裡折射回來看到自己;任何一位導師,在遇到學生的時候,也一定要相信你其實是在回看自己。師生關係的核心價值就是喚醒彼此的那個自己。

我們今天所有問題的起源,都可以回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老師身上。他們所奠定的對普遍性的認識、對人內在善的理解,以及人對自己的真正認知,幫助我們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本文來源:春暖花開微信公眾號

關於職業導師項目

北大國發院MBA職業導師項目是由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老師發起的一項公益項目,為每名MBA學生匹配一對一職業導師,旨在「讓現在最優秀的人遇到未來最優秀的人」,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思維高度、深入了解行業及商業環境、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為未來做好規劃和準備,建立教學以外的師徒關係,伴隨MBA學生人生成長,激發雙方更大能量。目前,項目聘請導師已超過二百位,其中一半以上為北大國發院EMBA和MBA校友,其他為國發院夥伴公司的首席人力資源官或業務部門資深負責人,包括幾位外籍導師。

相關焦點

  • 師生之間3種關係,哪一種更好?老師建議:保持這種關係更有利
    師生之間怎樣相處更為和諧?這是最低水平的教學,這種師生關係是最不能令人滿意的關係。2、所謂「認同」,是指教師憑藉自己淵博的學識和人格的魅力,使學生像崇拜球星一樣崇拜我們的教師。在這種關係下,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大量事實表明:人的創造精神有賴於他們的主體性與能動性的發展。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這種扭曲的師生關係嚴重地壓抑了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因而,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就要改變這種師生關係。
  • 雅斯特酒店許良對陳春花老師 《2020年經營關鍵詞》-讀後感
    雅斯特酒店許良對陳春花老師 《2020年經營關鍵詞》-讀後感 來源:財訊網 • 2020-08-13 09:52:22
  • 貝殼找房2020年新居住大會舉行,陳春花暢談企業戰略邏輯
    在長達三年的研究過程中,陳春花發現,社會生產從工業化時代步入數位化時代,企業戰略也隨之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企業必須要重新定義戰略空間和發展邏輯。當企業具備這種能力和優勢時,其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就會被釋放出來,以開放協同去尋求良好的發展,真正幫助到所有的合作夥伴。」陳春花說。  在這一點上,平臺模式的貝殼找房展現出了天然的優勢。在開放賦能的基礎上,貝殼找房設立了ACN合作網絡。
  • 蘇州嘉湖閣訴訟案引爭議 法官與律師是師生關係
    嘉湖閣的業主們表示在一場行政訴訟官司的審理中,法院的一些做法讓他們有理由質疑第三人代理律師與合議庭成員存在的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可能影響公正審判。快報記者 楊明奇  [緣起]  博客曝「第三方律師和法官是師生」  「這樣判決公正性能讓人信服嗎?」
  • 跟誰學輔導老師以親身經歷講述,最舒服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
    師生關係是教育行業的一個永恆話題。現如今,社會各界都在倡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怎樣的師生關係才算是和諧呢?即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上是民主的,在相處氛圍上是和諧的。而在跟誰學中,和諧的、舒服的師生關係則有很多。16、7歲的小卿,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也是叛逆自我的時候。
  • 最好的時光,最好的我們|《老師好》中的師生關係和教育
    相比於現在的是師生劇,這部以1985年為背景的《老師好》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衝擊,電影沒有用到很多高難度的技巧,簡單的白描手法,真摯細膩的展示了那個時代師生的相處模式。八十年代的師生關係背景,新時代的學生特點,衝突中,更加生動的表達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 同濟大學師生喚醒千年前瑪雅黃金飛行器
    師生喚醒千年前瑪雅黃金飛行器。公元500-800年,在南美哥倫比亞地區出現過一段人類文明,史稱古瑪雅文明。近年來,考古學家在瑪雅遺址中發掘出一些古瑪雅王族所用的黃金垂飾。這些遺物長約150mm,寬約125mm。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了。
  • 陳春花:打造數位化時代的組織能力
    本次大會邀請了數位化時代理論創新引領者陳春花、天圖資本CEO馮衛東等來自管理界、投資界、餐飲界、設計界、大數據各個領域的20位超強導師,深入探討了「品牌進化」的相關議題。大會組織了大咖獨立演講、高峰對話、白皮書發布、中國餐飲「紅鷹獎」頒獎盛典、品牌展覽等多個特色環節,吸引了眾多知名餐企品牌創始人、投資人、產業鏈專業人士、行業專家及1000餘位餐飲精英參會。
  • 孔子曾與冉求斷絕「師生關係」 因其為軍閥斂財
    原標題:孔子曾與冉求斷絕「師生關係」 因其為軍閥斂財 在古代,「師門」是非常神聖之所在,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是很親近的,但是,歷史上也有老師與學生,或者學生與老師斷絕「師生關係」的個別特例。  、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赫赫有名,但是,他的學生們卻曾經與他斷絕「師生關係」。
  • ——陳春花教授在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上的...
    陳春花老師舉例自己之前在農業企業當總裁時,也遇到過不止一次養殖領域疫情的危機,雖然當時的危機不像今天這麼大,但處理的方式是有相通性的,就是如何在危中尋機,如何在困難的情況下找到新的可能性,關鍵就是怎樣調整認知。對於如何極速調整認知,就此,陳春花老師提出五點重要建議:1.學會與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共處。核心是改變自己。
  • 大學城模式下的師生關係如何更新
    也有人說,學生在學校裡,應該和同學、老師、周邊環境、周邊行業,有體驗、互動、人脈關係建設,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大學生活,也為將來進入社會做準備。    其實,大學城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師生關係,而是學生對大學認同感和親密度的降低。而師生關係的更新,交流平臺建設,需要教學雙方共同的探索。
  • 陳春花談華為:真正強大的企業身上,一定有英雄主義色彩
    鈦媒體註:「2020正和島創變者年會」於上周在江西南昌舉行,北大國發院教授、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陳春花教授就「超越和共生」分享自己的分析。 就「為什麼一定要超越和改革」這個問題,陳春花教授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變化所致:首先是這個世界不一樣。
  • 陳春花:晉祠之於晉商的遐想
    那天正是晉祠最美的傍晚,水母坐在甕上,成為世人關於愛的最美記憶。 晉祠的傲骨不僅僅是它的俊秀和悠久,還因為它有更廣大的寬容胸懷。(本文完) 註:本文節選自陳春花老師書籍《在蒼茫中點燈》
  • 地大附中師生唱響最美校歌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趙衛紅、團委書記劉傑和音樂教師歐陽帆,帶領學校合唱團成員走進鳳凰衛視北京總部「鳳凰中心」, 參與《尋找最美校歌》的MV錄製。經過多次聯排,校歌MV拍攝順利完成,完美地體現了地大附中「自信、自律、自主、自強」的校訓內涵,展現了師生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錄製節目組高度評價地大附中的校歌立意高遠,內涵豐富,韻味悠長,富有藝術感染力和鮮明的時代特色,讓人感受到師生們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充滿青春活力的現代氣息,催人奮進。
  • 大學實行的教師評分制度,對師生關係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高校師生關係一直是人們熱切討論的焦點。尤其是在大學中,親密的關係並不常見,更多的是互不溝通,比較淡漠。教師授課後急忙走掉,學生下課也不多與老師交流。以至於如今師生之間隔閡越來越深。這一現狀引起了社會的注意,各大學校紛紛實行教師評分制度,將教師的薪資待遇、各項評比資格等與學生掛鈎,意圖改善如今淡漠的師生關係。可是,這個制度一定是萬無一失的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個制度使得一些教師與學生的矛盾更加激化。教師想著自己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授課,而學生們卻背後給自己打D,著實令老師傷心。
  • 中青報:屢禁不絕的謝師宴反映了怎樣的師生關係
    原標題:屢禁不絕的謝師宴反映了怎樣的師生關係要形成對教師有償補課和違規收受禮品的「善治」,關鍵還是要建立能切實維護學生權利的辦學制度。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治理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自查工作的通知》。
  • 媒體: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怎麼樣 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原標題: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師,教書育人;生,尊師重道。師生,特別是導師和研究生,應該是一種互信、傳承、教學相長的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師生關係扭曲蒙垢的現象。美國高校師生關係也存在灰色地帶和諸多問題,但總體而言,講求公私分明、人格平等。這種師生關係不僅約定俗成,而且受到制度保障。當教授 不使喚學生幹私事迄今已培養出26名教授弟子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陽教授是太陽能電池行業聞名遐邇的「學術大牛」。
  • 田野營報告 | 駕校師生關係中的「權利遊戲」
    軍在這個故事之後評論道:「(學員跟教練的關係)就像是用錢買了一樣東西,這個東西是我的。大不了就不學了。不會很畏懼教練,但是會怕老師。老師批評我,我就會想老師會不會告訴家長,會不會記過處分等等。駕校大不了就重新換一個教練,大不了就不學了,在社會上出錢就是老大。」軍的話質疑了教練與學員之間的「師生關係」。而這種質疑與教練所承擔的角色有關。
  • 陳春花:如果不能增值,服務便沒有體現真正的價值
    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體驗經濟時代,企業都要成為服務型企業,這是價值增值的必然選擇。然而,我們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服務模式,在服務上屢屢犯錯。殊不知服務與產品之間不是一個相互提升價值的關係,而是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兩者不是互補關係,而是平行關係。產品的價值須由產品自己來解決,服務的價值須由服務自己來解決。因此,服務能夠帶來的應該是一個增值的部分,如果服務沒有增值,服務就沒有意義。
  • 周啟文:師生互毆,誰之過?
    原標題:周啟文:師生互毆,誰之過?  記者19日從河南省潢川縣教育局了解到,該縣彭店中學17日下午發生一起教師與學生肢體衝突事件,在課堂上一名男教師與女學生大打出手。相關視頻經網站披露後,引發網民關注。目前涉事教師已被責令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