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校師生關係一直是人們熱切討論的焦點。尤其是在大學中,親密的關係並不常見,更多的是互不溝通,比較淡漠。教師授課後急忙走掉,學生下課也不多與老師交流。以至於如今師生之間隔閡越來越深。
這一現狀引起了社會的注意,各大學校紛紛實行教師評分制度,將教師的薪資待遇、各項評比資格等與學生掛鈎,意圖改善如今淡漠的師生關係。可是,這個制度一定是萬無一失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個制度使得一些教師與學生的矛盾更加激化。教師想著自己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授課,而學生們卻背後給自己打D,著實令老師傷心。
更有甚者,因為學生在課上做出一些不尊重課堂,不尊重老師的行為,老師上前制止卻遭到學生的「報復」。可倘若老師為了考評優秀而不制止,這種行為便會泛濫成災,嚴重影響學校風氣。這種情況導致許多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很是矛盾。
註:圖片來源網絡
而我們學生呢?因為這些評定大多關乎於老師的個人利益,並不能把損失放到明面上說,所以會給學生們造成誤會。他們認為自己的評定根本沒有用,學校只是走一個過場,完全不能徹底落實。更加加深了學生對學校的不滿,師生關係愈加惡劣。
但是,教師評分制度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因為學生不是瞎子,真正有才華又有風格的老師,學生都會心甘情願的為他打A。幽默親切也好,嚴格認真也罷,都會得到學生的喜愛。而得到學生優秀評價的老師,上課更加認真。如此周而復始,良性循環。師生關係得到改善。
而老師呢,認真對待每一個評分,審視自己並加以改正,就會發現贏得學生喜愛並不是難事。這樣學術既出色,個人魅力指數又直線上升,校園風氣也因此改善。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總的來說,教師評分制服對於現在呈冷漠趨勢的師生關係,還是有所改善的。畢竟大多數學生都是善良而心軟的,老師大多也是虛心受教的,校園風氣的改善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