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民來說,種植莊稼的時候防蟲防害是很重要的,畢竟被害蟲侵襲過的農作物收成往往不好。早些年田地裡常見的豆青蟲就很招人厭惡,這些蟲子依附在大豆、綠豆等豆類農作物上,雖說在幼蟲時期不會對植株造成影響,但如果不及時去除,發展成成蟲以後破壞力就很大了。
豆青蟲遍及我國大江南北,給農業生產造成影響,為了杜絕危害,農民們往往會在幼蟲時期就開始捕捉。人們有的用剪刀剪下,也有的靠化學藥品噴灑,想盡各種辦法滅蟲。然而這幾年, 農村裡卻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有人特意來到農民家中收購豆青蟲,還開到了一斤上百元的價格,引得不少農民朋友紛紛手動抓蟲,變廢為寶增加一筆額外的收入。
不過這個現象也讓人感到很不解,這種外觀看起來讓人很嫌棄的蟲子,商人們收去到底幹啥用?知道答案以後許多人都無法接受,原來這種蟲子居然可以吃!據說豆青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它的身體裡蛋白質總含量佔據了六成,還含有多種營養素和胺基酸,簡直比大魚大肉還要滋補。
豆青蟲的營養價值被發現以後,坊間開始流行吃蟲子,人們開始發明出它的各種做法。最為經典的就是油炸了,將豆青蟲洗淨瀝乾以後放入油鍋裡炸至金黃色。這種做法吃起來口感酥脆香氣四溢,很受吃貨的喜愛。有的人還會用它煎煮、爆炒,甚至包餃子的都有,小小一根蟲子被發明了多種做法,且越來越受歡迎,市場價格也持續走高。
有些地方的野生豆青蟲在大飯店裡出現以後價格一斤高達幾百元,即使是這樣還常常供不應求,畢竟靠人工捕捉豆青蟲數量還是比較少的。正因為看到了其中的市場價值,也有一些農民朋友開始轉換思路,專門種植豆類農作物培育豆青蟲,並從中發家致富。
現如今我國的豆青蟲養殖基地主要集中在江蘇灌雲,這裡的豆蟲養殖面積已經達到了上萬畝。據養殖戶介紹,每畝地一季可以產180斤左右的蟲子,而收購價基本可以保持在120元以上,每畝淨利潤上萬元。有的養殖大戶每年都可以收入幾十萬元,這裡的農民靠這些小蟲子實實在在的走上了致富路。
隨著灌雲豆青蟲養殖的知名度提升,這裡也出了一道全國聞名的特色菜,那就是「豆丹」。這道菜做工繁瑣且很考驗製作技巧,先要將蟲子放水裡泡死,再用擀麵杖將蟲子體內的內臟擠壓出來最後剩下白色的肉。這些豆丹經過大廚們的巧手烹飪或爆炒或做湯最終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在旺季一斤買到八百元,甚至連國外的遊客都會慕名前來。在這裡不得不感慨,能將害蟲變成寶物,也只有我國的廣大吃貨才做得到了!不知道你是否敢吃豆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