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逛吃潮汕四城 and 客家梅州

2021-02-08 黃小智子


在我的私人地圖中,廣東是由三大美食連通而成的——講粵語的是廣州順德的諸位粵點海鮮、說潮汕話的是盤踞潮汕大地C位的牛肉火鍋、而客家梅州一帶的梅菜扣肉是講客家話的。


 so  此次廣東汕尾、汕頭、潮州、梅州、揭陽五城之旅,就是去吃。至於逛 ?是為了消食啊。限於篇幅,一城一味 ——


汕尾的茶不是茶

粿是汕頭的常見字

能讓一頭牛更牛的潮州

去梅州就是為梅菜扣肉啊

隆江豬腳飯和揭陽豬腳飯沒宮鬥



           汕尾的茶不是茶          


和熱帶風暴「米克拉」一起登陸汕尾,它去風它的,我們去喝茶。


首選的茶是當地人的首選「擂鹹茶」。


當然,汕尾的茶不是「茶」,更像「羹」。做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一邊擂一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就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便成茶底。我們自行澆上蔬菜丁、黃豆,再撒進大把大把的炒米,就是大名鼎鼎的擂鹹茶了。


圖片 | 汕尾的擂鹹茶,當地人也稱其為「養生茶」。


食這種鹹茶,是傳統汕尾婦女敬客的禮儀。客人一到,即捧上鹹茶一碗、兩碗、三碗、四碗……並且動手動腳,像打架一樣,硬勸你放開肚子食,「茶戰」過程中,客人食得愈多,主人愈高興。


可惜我們汕尾無親朋,享受不到這種「茶戰」樂趣,只能在當地大排檔嘗個稀罕。一口擂鹹茶下肚,但覺茶香藥香緩緩飄到胸口,嘴鼻清冽,的確不是從小在山裡長大的我所能想像的吃食。



食鹹茶後去爬山,汕尾鳳山,粵東媽祖朝拜之地。海拔11米的鳳山頂多20分鐘就能攀頂,其餘的時間可以閒逛山下的汕尾老村,裡面黑黝黝的漆門、深不見底的水井,總讓我想起電視劇《破冰行動》裡儒雅又生猛的林家兄弟。


老村裡的小吃店賣的是「菜茶」。是把炒熟菠菜、包菜、芹菜、茼蒿、青蒜、香菜、荷蘭豆和豆粉絲、豬肉、腊味、蝦米、墨脯、魷脯、鮮蠔、鮮鰻魚、鮮蚶肉等混合盛於碗裡,泡上兼有雞湯、豬骨湯的燒茶之後,再撒上炒米、花生米和胡椒粉等等,20元一份。同村一眾之人邊飲邊嚼、邊扯家常,老闆娘不時殷勤地添上鹹菜、炒米,甚有古意。一問,果然是方圓幾十裡最好的菜茶。食客調侃老闆「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老闆機智回答「敬老愛幼在此睇,不在炒米減與加。」—— 當然,現場沒聽懂艱深的潮汕話,事後查資料才醒悟自己邂逅了老村版的刁德一和阿慶嫂啊。


不只菜茶,老村裡的滷菜、炒米也是寶藏,這種能做幾十年街坊生意、不加盟不開分店、不出圈的當地老店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也就是在汕尾,我們定下此次旅行的飲食原則:不迷信美食紀錄片、不關注網絡排行榜、堅決避開網紅店。一句話,拋棄花裡胡哨、擁抱真材實料。


          粿是汕頭的常見字        


同行的小夥伴也是專業人士,可在汕頭的日子裡我倆都心虛地狂翻字典——「粿」怎麼讀?「粄」怎麼讀?啥意思?


汕頭最常見的字,大概是「粿」—— 一種米製品,根據製作流程、配料不同分成粿條、粿汁、粿角、草粿、水粿、菜粿、炒粿等等,鹹甜皆有,是汕頭小吃的老大。


「粄」也是米製品,是客家人的「粿」。也就是說,汕頭的紅桃粿、粿條、菜粿和客家的紅桃粄、粿粄、菜粄有99.99%的相似度。


而說粵語的「粉」也是一種米製品,其代表作腸粉滋味紛呈、變化萬千。潮汕人也說過,「粉」最早是說潮汕話的哦。


哈哈,作為吃渣的我,粗魯地下個結論:在食米大省廣東,「粿」、「粄」、「粉」就是一家,通曉粵語、潮汕話和客家話。我們遇之吃之,不論血統、出身—— 反正怎麼吃都好吃,哈哈。


吃霸勿噴。


圖片 |上圖是汕頭早餐裡的粥派;下圖是我們選擇的汕頭「粿」派裡的粿汁。


汕頭的傳統早餐是兩大流派:粿和粥。


粥是一碗煮得綿綿的白粥,搭配各式鹹菜、菜脯、烏欖、醃楊桃、橄欖菜和潮汕滷水類,如滷豬腳、滷豬腸鴨腸、滷鵝、滷豆乾等,江湖豪氣又點到為止,相當講究。


在昆明見識過一碗潮汕白粥的氣勢了,所以我們選擇嘗試粿派裡的「粿汁」。


「粿汁」的主角是米漿做的粿角,呈長三角狀,咀嚼帶著一股韌勁。湯底米香濃鬱,加入滷大腸滷肉腐皮等自選調料,滿滿一大碗震驚了推崇「早餐要清淡」的我。


早餐就是痛下殺手的硬葷,豈不是……但,粿汁吃起來並不油膩,秘而不宣的湯底甚至還有鮮甜感,號稱膽囊切除的小夥伴看著剛出鍋的五花肉舌頭都直了:明早再來?


喝完整整一碗湯的我語重心長地回答:弱水三千,憑什麼只取一瓢?



圖片 | 建築極美的汕頭金平老城區,也是當地的美食集中地,最宜邊吃邊逛。


用粿汁開啟元氣早晨後,去逛逛汕頭的金平老城區。這裡的建築、歷史、傳統文化都是汕頭曾經號稱「小香港」的最佳註腳,絕對讓歷史控驚豔。汕頭飲食的老字號也多從這裡發家,所以適宜一邊逛一邊吃。甘草水果、春梅裡鵝肉、蠔烙、羔燒薯芋……什麼沒見過、沒吃過的都嘗嘗,特別是「出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原產地小吃,千萬別錯過。


      能讓一頭牛更牛的潮州       


終於來到潮州拜會牛肉火鍋。


住在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賈望族聚居之地——古城牌坊街,潮汕牛肉火鍋的尖子生們也多在附近。


但是,我們要吃尖子生裡的尖子生——當地人稱頌的牛肉火鍋。它們都扎推潮州郊區官塘,取名也是一個路數:官塘×記,其牛肉來源、烹飪方法相差也不大,這弱水三千裡的一瓢,幾乎就是比拼各家的沙茶醬了。


我們選的是潘記。發圈之後,有吃霸表揚「眼光毒辣,他家的沙茶醬美極。」



圖片 | 吃潮汕牛肉火鍋的順序是「從頭吃到尾「,即從牛舌吃到五花趾,最後用一碗粿條收湯。


潮汕人把牛身上各個部位分割到極致。一頭牛,根據不同的部位,分出了嫩肉、花趾肉、肥牛、雙層肉、吊龍、牛展肉、匙肉、雪花肉等,還將內臟分成牛腩、牛百葉、牛肚、牛舌、胸口油、牛筋等等,剩下的肉則用來做牛肉丸和牛筋丸,而且不同的部位放入火鍋中有不同的時長之分,讓人品味到不同部位不同的肉香,這就是潮汕地區牛肉火鍋的精髓所在。


我們嚴格按照潮汕的規矩吃牛肉火鍋,確實體會到吃霸稱道的「精緻、考究地吃一頭牛」是如何地有潮汕儀式感。


其實,潮州牛肉火鍋用的牛、牛肉都來自於雲南、四川、貴州,因為千裡迢迢而來,甚是珍貴,所以才會有潮汕牛肉火鍋這樣如此細緻考究的吃法:一頭牛從屠宰到餐桌不超過6小時,越新鮮越好,不冷凍,不排酸。


也不知道怎麼做到的?用的是雲川貴的牛,但潮州牛肉火鍋的價格卻比雲川貴的牛肉火鍋便宜至少一半。


圖片 | 潮州古城牌坊街,也是當地美食集中地。牛肉丸、牛肉粥等是代表性的特色小吃。


晚上回到古城牌坊街,潮州手打牛肉丸的尖子生倒是都在這一帶。最適宜買一碗蘿蔔牛丸湯,一邊吃一邊閒逛潮州古城古民居的精華——「猷、灶、義、興、甲」五條巷。這五條街巷呈並列狀一字排開,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南宋以來,這裡就是潮州仕宦商賈聚居之地。清末更吸引了許多潮州府富商大賈來這裡建屋造園,使這裡的建築、民風民俗積澱下濃鬱的商賈情調。甲第巷由於宅院最為豪華氣派,於是有了「甲第」之名。其中「大夫第」、「資政第」、「儒林第」頗為大氣的匾額,足可顯示出當年大屋主人的榮耀家史和高貴地位。


宵夜去喝碗牛肉菜脯粥,然後到廣濟橋上吹吹風、看看夜遊韓江的健將後,睡夢中向韓愈大人行個禮吧。


    去梅州就是為梅菜扣肉啊     


梅州不屬於潮汕地區,是客家四州(廣東惠州、廣東梅州、江西贛州和福建汀州)之一。因為交通方便,且有梅菜扣肉這個客家菜CP,也讓我們聞香而至。


梅菜扣肉的精華在於梅菜,而且必須用客家人的青菜醃製。它的選料很關鍵,原材料青菜不能老不能嫩,太嫩的話做出來會很爛,筷子夾不起來。其晾曬技術也很講究,太幹的話會嚼勁大、不夠幹的話又會出現一種酸味,所以,客家青菜變成梅菜的整個過程都講求恰到好處。


圖片 |說起梅州就會聯想梅菜扣肉。


豬肉是肥膩的,而梅菜卻是清寡的,這兩者相結合簡直妙不可言。梅菜扣肉肥而不膩,全靠梅菜的功勞。


不過,梅菜扣肉的「梅」不是梅州的「梅」,而是惠州民間傳說中神仙姐姐的姓氏。至今,同為客家州的惠州生產的青菜仍是製作梅菜最好的原材料。「梅菜扣肉」是客家傳統名菜,而梅州被譽為「世界客都」,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所以說「梅菜扣肉就是梅州客家菜」也沒有錯。


如果說梅菜扣肉是梅州菜會有爭議,那麼鹽焗雞可是正統的、出自梅州的客家菜。它是梅州長樂的一個商人無意中把雞放在鹽上燒烤,發現味美至極後廣為流傳的。廣東菜裡的「鹽焗」系列都要對梅州鹽焗雞鞠躬叫聲「祖爺爺好」的。


廣東各大菜系各大流派的認祖歸宗真是一門艱深複雜的邏輯理綜題,好在無論怎樣都好吃,偶爾解解題,雖然無法判斷對錯,也是一種樂趣。


圖片 |上圖,醃面配及第湯是梅州最典型的早餐。下圖是讓我們驚豔的釀豆腐。


醃面配及第湯是梅州最典型的早餐。就像潮汕牛肉火鍋是精細地吃牛一樣,及第湯是相對精細地吃豬。三元及第湯就是一碗湯有三種不同部位的豬肉,五元及第湯就有五種……全部部位都有的稱之為「全豬湯」。一碗麵趁熱吃光、然後再喝光一碗及第湯,就是梅州人的美好清晨。


梅州的客家公園、客天下景區都是客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吃完醃面及第湯去逛逛其間客家圍龍屋、了解葉帥身前身後歷史風雲故事,都能把當年歷史書本上的知識內化成自己內心的獨立判斷。


所以,我們是奔著梅菜扣肉去梅州的,卻對梅州當地大排檔上的石生燉排骨還有嫩似雞蛋的釀豆腐相見恨晚…… 旅行就是會冷不丁地讓你明白生活是會突然拐彎的。是誰說的?多讀書多見識多想想,就是為了看到豐功偉績之下的屍山血海還能安枕入眠。


圖片 | 上圖是客家公園歷史館,下圖是葉劍英元帥年輕時就讀的學校。



   隆江豬腳飯和揭陽豬腳飯沒宮鬥  


在全國呈現出雨後春筍般的隆江豬腳飯,正是源自廣東省揭陽市隆江鎮,也是正宗的潮汕風味。


出發之前曾聽一老饕指點迷津「廣東最好吃的豬腳飯是揭陽的。雖然隆江鎮隸屬揭陽市,但隆江豬腳飯和揭陽豬腳飯還是各有各的位份。」


走到揭陽街頭才發現,這裡少有直接掛揭陽或隆江豬腳飯招牌的,一般都是合計豬腳飯、烏弟豬腳飯、新河豬腳飯之類的,問老闆是揭陽派還是隆江派,老闆往往答「都一樣」。


因為吃完飯打算去揭陽進賢門閒逛,所以優先選擇就近的、人多的、店老的、看上去好吃的豬腳飯店。果然,抬上桌的豬腳飯色澤油亮,有筋有肉,肥瘦相間,吃起來口感Q彈。特地多要一點滷水做研究,再問老闆是揭陽派還是隆江派?老闆憨厚笑笑,自家老人配的料,說不清是哪裡的。


看來,隆江豬腳飯和揭陽豬腳飯並沒有搞什麼宮鬥,外人想多了。


圖片 |隆江(揭陽)豬腳飯和進賢門一樣,都是當地的標誌。


隆江(揭陽)豬腳飯份量十足,我們四個人點了兩客,就已經吃得肚皮圓鼓鼓。閒逛揭陽的標誌性建築——進賢門樓整整兩圈,居然再也沒想吃其它,真是創下本次旅行的意外紀錄。


揭陽進賢門始建於明朝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歷史悠久,更是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相傳在唐宋時期,這一片出過7個有名的賢士,他們認為這個地方適合建造城門,便刻了一塊寫有「進賢門」的石匾埋在地下。到了明朝時期,這裡又出了7名賢士,他們選定在這個地方修建一座城門,結果挖出了當年的那塊石匾,從此便有了這座非一般的「進賢門」。


作為本次旅行的終點,我們隆重地穿過進賢門,以示圓滿。


圖片 | 進賢門尤以夜景出色。想應景傳說的話,約齊7個人一起穿過城門。


第二天從揭陽飛昆明。看到簡陋的飛機餐,我不由勃然大怒、恨恨地推到一邊,無限悽婉地回憶這一路上邂逅的美食……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就此別過。


關於吃吃喝喝的旅行還有—— 詳讀請戳藍字

秋分到楚雄吃飯

跟著電視劇在東北吃吃喝喝

一個咖啡館就能霸佔一個城市的名聲

吃點東西也要思考人生 (四篇)

吃渣和吃霸的烏石之旅

原來這是一盤愛搶戲的白肉

春風十裡不如吃進嘴裡


~ end ~

都看到這裡啦,麻煩點一下「在看」吧

本文文字、圖片原創

請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吃好 梅州:客家尋味
    梅州人也吃辣,但僅止於在席上設辣椒碟蘸食。指天椒裡放了大量蒜蓉,調以酸醋,味道並不刺激。即使是在廣東省境內,惠州、河源一代的客家「東江菜」也與梅州有所不同。按照中國菜譜的認定:「廣東菜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三部分組成。」但梅州人並不買帳。陳鋼文「被行內尊稱為『菜頭』——客家菜的頭頭」。他1975年開始正式學廚。
  • 【梅州發布】到梅州必吃的客家美食!
    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和潮菜相比,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鹹、熟」,而這又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吃貨們,下面就跟隨小編去尋找遍布整個梅州的美食吧。鹽焗雞,是廣東客家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其來歷亦版本甚多,其中以梅州長樂(今五華)商販鹽醃肥雞為甚:相傳從前梅州長樂(今五華)有一個商人,為人謙恭誠實,遊走於嶺南各地,以販賣日雜食品為生。
  • 盤點廣東美食廣州菜客家菜潮汕菜,你吃過幾樣?
    廣東,最大的特點全國人民都知道的特點,會吃,敢吃,能吃,把「吃」已經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那麼,在廣東的美食究竟有多少?分為幾種?主要口味是? 其實在廣東有分為三大民系,也就有三大文化,我們要說的就是飲食文化。
  • 這些代表梅州的客家美食,你吃過幾種
    這些代表梅州的客家美食,你吃過幾種開鍋肉丸說到開鍋肉丸,要數梅縣區丙村鎮的最正宗。這些代表梅州的客家美食,你吃過幾種大田柿花柿花其實就是柿餅,是柿科植物柿的果實經加工而成的餅狀食品。這些代表梅州的客家美食,你吃過幾種紅菌豆腐頭在梅州平遠縣仁居鎮有這麼一種美食,它憑藉自身的「實力」斬獲無數國家級、省級榮譽,成為眾人熟知的梅州美食名片,它造就了「十大南粵廚王」,許多客家菜師傅都為把它做得更好而努力
  • 從潮汕吃到梅州!粵東地區80種地道美食你千萬別錯過!
    從語種上看,河源和梅州還有汕尾部分地方講的是↓↓↓客家話潮州、揭陽、汕頭和汕尾部分地方講的是↓↓↓潮汕話說起粵東,小編不得不說這裡的美食,我們先從「潮汕」開始吧~▲圖:螞蜂窩@勿忘心安介紹完潮汕美食,我們在看看河源和梅州的美食特色!這些地道的河源美食,你吃了幾種?
  • 鮀城——隨性逛吃逛吃
    鮀城/鮀島, 汕頭 的別稱, 鮀(tuo)指生活在 淡水 中的小型魚類,也用於地名。點兵點將,點到哪就是哪,點到 金平 區小公園這塊,鮀城的老城區。。。大巴到 汕頭 汽車總站( 金平 區),車站附近是服裝批發市場,正值春節,人流量車流量也是夠夠的,不過不影響豆腐妹妹逛吃逛吃的heart。一出車站,手機導航開始,車站到小公園1.8公裡左右,開始腿兒去啦。。
  • 廣州到客家菜之鄉吃吃吃hin方便
    從廣州坐高鐵到梅州預計最快3.5小時就能到達廣州吃貨也可以坐高鐵去吃吃吃啦!梅州終於通高鐵啦梅汕高鐵全長122.43公裡,時速250公裡。建成初期開行客車36對,途經梅州、揭陽、潮州,全線設7個車站,自北向南依次為梅州西、畲江北、建橋、豐順東、揭陽北、揭陽潮汕機場和潮汕站(接軌站)。
  • 客家美食知多少?你吃過哪些特色客家美食?
    客家美食在廣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韶關,惠州這幾個城市為主,與粵菜,潮汕菜並稱為廣東的三大菜系!客家美食之釀豆腐釀豆腐算是客家菜中比較經典的一道客家美食之粉蒸大肉客家美食之手打豬肉丸韭菜加少許豬肉餡,可當主食吃的一道菜客家美食之菜包
  • 藏在梅州老城裡的小吃一樣不能錯過! | 國慶吃吃吃
    "豬腸糕"是客家的傳統零食,是由糯米、糖、香料特製而成,口感清香可口,柔軟有嚼性,好吃不粘膩。外形似豬腸而得名。「菊花糕」,糕如菊花,質地軟韌,香甜可口。菊花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問世,至今盛產不衰。在梅州人眼中,菊花糕是喚起童年記憶的一份吃食。無論早中晚,客家人用最簡單、新鮮的食材,總能煮出留住你的美味。
  • 舌尖上的廣東之梅州篇!各種客家美食吃個夠~(^3^)
    1,傳說中的醃面,只有梅州才有的東西,梅州的特色早餐,現在外出的人每次回家一定要吃的東西之一。
  • 「世界客都之鄉」——梅州,感受濃厚的客家文化,吃上一碗醃面!
    說在梅州,你們想到的肯定就是客家了,對,在梅州客家文化非常的豐富,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梅州這裡關於客家文化的點點滴滴,以及一些好吃的食物。梅州有很多景點,像客天下,中國客家博物館,雁南飛茶田度假村…首先我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客家博物館,梅州有世界客都之稱,因此中國客家博物館就坐落於梅州了,中國客家博物館是不用錢的,可以免費參觀,值得提醒的是周一都是閉館的。所以周一就不要來這裡參觀。整個博物館非常的大,建築面積約有1.2平方米。
  • 潮汕遊記:潮汕除了吃吃吃,還有什麼?
    清明節假期,和男朋友去了潮汕。 去潮汕算是一個比較突然的決定。
  • 這個春節,讓孩子宅家吃不膩的8道梅州客家美食
    也正是因為在資源受限的條件下,在歷時十幾天的閉關生活後,每天家公家婆將菜端上餐桌,依然會立馬迎來四個熊孩子們的哄搶,這讓安昕媽媽不得不感嘆家婆這塊「老薑」的辛辣。愛吃醃面的小客家妹安昕媽媽上一篇《這個春節,帶孩子深度領略客都梅州最地道的8道小食》(內附家常做法)裡介紹過,回到梅州,醃面一直都是全家人早餐的第一選擇。
  • 好吃的梅州客家傳統特色小吃,你都吃過了嗎?
    客家醃面,是梅州客家一道特色風味小吃。客家人對客家醃面的喜愛那已經是很難形容了。在客家人中幾乎早餐,夜宵都是以它為主,再配上一份客家地道肉丸湯或是瘦肉艾草湯,那就是一絕。其實,除了這客家醃面外,還有這些好吃的梅州客家傳統特色小吃,你都吃過了嗎?
  • 傳統客家美食,你吃過哪些?
    自古民以食為天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今天丸子妹就帶大家看看來自客家的傳統美食,快來看看你吃過哪個?梅州醃面+三及第湯醃面對於梅州這座城市真的算是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很多人會對自己的朋友說:來梅城我請你吃醃面!梅城人的早餐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它們,或許吃醃面已經成為一份情感和習慣。
  • 梅州客家的「粄」文化
    戰亂年代的離亂與早期客居山區的艱苦,塑造了客家人吃苦耐勞的樸實性格,也塑造了梅州等客家地區以「粄」為特色的客家飲食文化特色。       梅州等客家地區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客居粵北山區的梅州客家人開墾山間荒地,在平原種植水稻、山區種植雜糧。每逢上山下地勞作,往往離開家便是一天,在嶺南炎熱的天氣下,米飯不易攜帶與保存。
  • 梅州客家人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那麼,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梅州的客家人都會怎麼過呢?其實客家人過冬至的習俗很多但總結起來——一個字:吃!兩個字:猛吃!三個字:吃吃吃!關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客家人大部分都是吃湯圓噠~因為在梅州,冬至有三樣東西必吃,那就是羊肉、湯圓、糯米燜飯。
  • 我想去松江大學城逛吃逛吃了
    小松昨天去逛了逛,發現文匯路四期門口「三大金剛」來一碗、壹日叄食和Friends茶餐廳櫻花廣場「老字號」翔仔好味館還有巷子面、濤哥梅乾菜扣肉餅花園餐廳、川菜映像……這些大家熟悉的店,都還在!來一碗開在大學城四期文匯路的盡頭不大的門面,每到飯點人氣都很旺
  • 除夕年夜飯,梅州客家人會吃這些菜,你全吃過了嗎?
    另外梅州客家人還要準備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梅州人的年夜飯十分注重菜式的齊全,包括葷菜、素菜、粄食和酒。菜餚視各家經濟情況而不同,一般都會有魚肉雞鴨等。除夕年夜飯,梅州客家人會吃這些菜,你全吃過了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1、雞肉在梅州客家人地區,雞肉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
  • 梅州有這4種客家特色美食,你吃過嗎?
    在梅州的特色菜有鹽焗雞、釀豆腐和梅菜扣肉、客家醃面等特色美食。第一道特色美食:鹽焗雞鹽焗雞不但在中國非常出名在海外華人聚集區也特別出名,用嫩雞作原料,將雞宰殺,除去內臟,洗淨、晾乾、不切碎。然後把整隻雞用竹製草紙包好,放在炒過的熱鹽中用炆火燜熟。鹽焗雞的特點是肉嫩、味香、清潤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