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遠徵漠北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於《漢書·霍去病傳》,後來封狼居胥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霍去病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封狼居胥」的典故成為流傳至今佳話。
霍去病,作為西漢時期最優秀的軍事家,也是家喻戶曉的大英雄。公元前119年,21歲的他就當上了驃騎將軍,與其舅舅衛青一起獲封「大司馬」,足以看出漢武帝劉徹對他的重視和寵信,當然這其中還有著一個原因,就是他是衛子夫的外甥,而衛子夫是劉徹第二任皇后,有著這樣的關係和能力,劉徹看重霍去病也是必然的。
關於劉徹對霍去病的寵信,還有著幾個比較著名的典故。其中一個是說霍去病在一次西徵匈奴勝利之後,漢武帝親自賞賜了他一壺好酒,一般人獲得這般賞賜,都會將此酒視若珍寶,可霍去病對於此酒卻毫不重視。
在收到賞賜之後,便直接將酒倒進了江中,聲稱要與自己手下的士兵一同享用。這樣的舉措,若非霍去病與劉徹有親戚關係,又確實軍功在身,怕是再大度的皇帝,都會有所不滿的。
不過這還不是霍去病做得最過分的一件事,他做過更瘋狂的一件事是當著漢武帝劉徹的面,將關內侯李敢當場射殺,要知道關內侯雖然地位比著驃騎將軍會差上一些,可也是實打實的朝廷命官,而在古代,決定朝廷命官生殺大權的,只有皇帝一人。
可霍去病就當著皇帝的面殺了李敢,最關鍵的是,劉徹對此並未追究,也沒有對霍去病有任何責罰,只是找了個藉口就將此事搪塞過去了,這樣的「寵信」,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當然,劉徹之所以對霍去病此舉不予追究,除了對霍去病比較寵信之外,還有著另一方面的原因。這裡就得說到李敢的身份了。
李敢不僅僅是關內侯,他還是西漢著名大將李廣的兒子,在一次西徵戰爭中,衛青與霍去病被劉徹任命為主將,李廣為副將,之所以這樣安排,並非李廣能力不及衛青和霍去病,只不過當時李廣已經年過六旬,在那個年代,若非他主動請命,劉徹是絕對不會讓其再上戰場的。
在這次西徵的過程中,衛青帶領部隊從正面衝擊匈奴的軍隊,李廣則負責側翼突襲,或許李廣真的是年事太高,他竟然在側翼行軍的過程中迷路了,儘管衛青驍勇善戰,及時調整了對戰策略,也獲得了此戰的勝利,可因為李廣的失誤,此仗損失遠超預計。
此戰之後,李廣深知自己的責任,主動承擔了所有過錯,只求一死。但是衛青不忍看曾經風光一時的大將軍落得這般下場,所以就求情免去了李廣的死刑,最終劉徹將李廣貶為庶民。這在李廣看來,卻成了對他的侮辱,再加上心中對陣亡將士的愧疚之情,李廣最終選擇了自刎。
李敢得知父親死訊之後,便對衛青懷恨在心,他認為是衛青的原因,使得父親李廣不得善終,於是氣憤之下衝進衛青的府邸,抓著衛青就是一頓暴揍。本來李敢絕對不是大將軍衛青的對手,可是衛青對於李廣的死,也心有愧疚,自始至終沒有還手,若非府中下人攔著,衛青很可能就被李敢給打廢了。
事後,衛青又百般求情,希望漢武帝不要就此事追究李敢的責任,因此劉徹也就沒有對李敢進行處罰,否則李敢的罪行,即便不是死刑,也絕對難逃牢獄之災。
可是衛青和劉徹不追究了,身為外甥並且正是血氣方剛之年的霍去病,對於此事卻倍感氣憤,於是才有了他借狩獵之名,當著漢武帝劉徹的面將李敢射殺的事情。
所以雖然這件事看上去完全沒有將劉徹放在眼中,劉徹卻能夠明白霍去病此舉的原因,所以才會隨便找了個理由,便將此事搪塞過去了。
也或許正是霍去病這般桀驁不馴的性格,惹得上天嫉妒,最終他只活了24歲,就英年早逝,也是讓人倍感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