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有多「寵信」霍去病?當面殺死朝中大臣都不予追究

2020-12-23 騰訊網

「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遠徵漠北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於《漢書·霍去病傳》,後來封狼居胥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霍去病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封狼居胥」的典故成為流傳至今佳話。

霍去病,作為西漢時期最優秀的軍事家,也是家喻戶曉的大英雄。公元前119年,21歲的他就當上了驃騎將軍,與其舅舅衛青一起獲封「大司馬」,足以看出漢武帝劉徹對他的重視和寵信,當然這其中還有著一個原因,就是他是衛子夫的外甥,而衛子夫是劉徹第二任皇后,有著這樣的關係和能力,劉徹看重霍去病也是必然的。

關於劉徹對霍去病的寵信,還有著幾個比較著名的典故。其中一個是說霍去病在一次西徵匈奴勝利之後,漢武帝親自賞賜了他一壺好酒,一般人獲得這般賞賜,都會將此酒視若珍寶,可霍去病對於此酒卻毫不重視。

在收到賞賜之後,便直接將酒倒進了江中,聲稱要與自己手下的士兵一同享用。這樣的舉措,若非霍去病與劉徹有親戚關係,又確實軍功在身,怕是再大度的皇帝,都會有所不滿的。

不過這還不是霍去病做得最過分的一件事,他做過更瘋狂的一件事是當著漢武帝劉徹的面,將關內侯李敢當場射殺,要知道關內侯雖然地位比著驃騎將軍會差上一些,可也是實打實的朝廷命官,而在古代,決定朝廷命官生殺大權的,只有皇帝一人。

可霍去病就當著皇帝的面殺了李敢,最關鍵的是,劉徹對此並未追究,也沒有對霍去病有任何責罰,只是找了個藉口就將此事搪塞過去了,這樣的「寵信」,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當然,劉徹之所以對霍去病此舉不予追究,除了對霍去病比較寵信之外,還有著另一方面的原因。這裡就得說到李敢的身份了。

李敢不僅僅是關內侯,他還是西漢著名大將李廣的兒子,在一次西徵戰爭中,衛青與霍去病被劉徹任命為主將,李廣為副將,之所以這樣安排,並非李廣能力不及衛青和霍去病,只不過當時李廣已經年過六旬,在那個年代,若非他主動請命,劉徹是絕對不會讓其再上戰場的。

在這次西徵的過程中,衛青帶領部隊從正面衝擊匈奴的軍隊,李廣則負責側翼突襲,或許李廣真的是年事太高,他竟然在側翼行軍的過程中迷路了,儘管衛青驍勇善戰,及時調整了對戰策略,也獲得了此戰的勝利,可因為李廣的失誤,此仗損失遠超預計。

此戰之後,李廣深知自己的責任,主動承擔了所有過錯,只求一死。但是衛青不忍看曾經風光一時的大將軍落得這般下場,所以就求情免去了李廣的死刑,最終劉徹將李廣貶為庶民。這在李廣看來,卻成了對他的侮辱,再加上心中對陣亡將士的愧疚之情,李廣最終選擇了自刎。

李敢得知父親死訊之後,便對衛青懷恨在心,他認為是衛青的原因,使得父親李廣不得善終,於是氣憤之下衝進衛青的府邸,抓著衛青就是一頓暴揍。本來李敢絕對不是大將軍衛青的對手,可是衛青對於李廣的死,也心有愧疚,自始至終沒有還手,若非府中下人攔著,衛青很可能就被李敢給打廢了。

事後,衛青又百般求情,希望漢武帝不要就此事追究李敢的責任,因此劉徹也就沒有對李敢進行處罰,否則李敢的罪行,即便不是死刑,也絕對難逃牢獄之災。

可是衛青和劉徹不追究了,身為外甥並且正是血氣方剛之年的霍去病,對於此事卻倍感氣憤,於是才有了他借狩獵之名,當著漢武帝劉徹的面將李敢射殺的事情。

所以雖然這件事看上去完全沒有將劉徹放在眼中,劉徹卻能夠明白霍去病此舉的原因,所以才會隨便找了個理由,便將此事搪塞過去了。

也或許正是霍去病這般桀驁不馴的性格,惹得上天嫉妒,最終他只活了24歲,就英年早逝,也是讓人倍感唏噓。

相關焦點

  • 千古一帝也有護短的時候,漢武帝放過有罪奶媽,貶了上書的大臣
    千古一帝也有護短的時候,漢武帝放過有罪奶媽,貶了上書的大臣說起來我國古代那些有名的皇帝,很多人都會想到秦朝的秦始皇,漢朝的漢高祖和漢武帝,唐朝的唐太宗等等,這些皇帝要麼非常善於治理國家要麼實現了國家的富強,要麼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要麼實現了邊境的和平
  • 漢武帝賞賜十車酒肉,為何霍去病寧願讓它爛掉,也不願分給士卒?
    至於他的父親霍仲孺則更為不堪,因為他是私自勾引衛奴兒與自己苟合,且在衛奴兒懷孕後還不肯承認她的身份,導致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幸虧衛家三女衛子夫被漢武帝寵信,不然霍去病此生恐怕只能成為一介奴僕而已)。言歸正傳,接下來是筆者個人整理的一些,關於霍去病為何不願與士卒分享酒肉的原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 分析霍去病的三大爭議,共同了解冠軍侯的傳奇人生
    可以說,霍去病的這一舉動,不僅直接改變了霍光的一生,也直接影響了西漢中後期的走勢,間接帶來了後世的「宣帝中興」。(2)寡言少語,毅然自信。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曾經想教霍去病孫子和吳起的兵法,他回答說:「戰爭只看戰略,不必盡學古代兵法。」
  • 漢武帝時設立的內外朝制度,對西漢後期的影響有哪些?
    從積極影響上來看:「內外朝制度」的設立將一批有才幹的大臣集中在皇帝身邊,達到了「以中御外」、「尊君抑臣」的目的,加強了君主專制,增強了中央對各地方以及國家各機關的控制。(2)、籠絡有才之士:內朝官員的組成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天子賓客,他們主要是文人近臣,比如說當時的朱買臣、嚴助等,另一類是文武百官中皇帝的心腹,比如說當時的大司馬衛青、鏢騎將軍霍去病等人。可以說這些人是皇帝在滿朝文武中所選擇的最有才能的一批人。他們的政治見解代表了當時朝政的最高水平。
  • 霍去病官封冠軍侯並不是沒有道理
    到了漢朝時期,因為國力等原因,雖然漢高祖劉邦也對匈奴進行過討伐,但都收效甚微。直到後來漢武帝時期,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才再次對匈奴用兵,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在這些帶兵將領中,有一個可謂是光芒萬丈,他就是冠軍侯——霍去病。
  • 歷史上在衛青和霍去病之後,漢武帝為什麼屢戰屢敗
    漢武帝時期可謂是大漢王朝的翹楚,他文治武功,開疆拓土,使得大漢國富民強,政通人和,讓大漢立於不敗之地,讓大漢成為一方主宰。說到漢武帝討伐匈奴,功勞當屬衛青霍去病。那麼為什麼在衛青和霍去病過世之後,漢武帝討伐匈奴就沒有成功過,反而全軍覆沒,讓漢武帝不在復出,這是什麼原因呢?
  • 漢武帝慧眼識金,啟用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十七歲,他得到了被漢武帝召入宮中做侍中的機會。這個被千萬人夢寐以求的好職位,霍去病卻一點都不喜歡,他的理想是血戰疆場、建功立業。於是霍去病便主動請纓加入軍中,在舅舅衛青手下做了票姚校尉,如果一定要跟現代的軍隊編制對比一下的話,霍去病的這個職務大概相當於旅長。
  • 漢武帝賞賜數十車酒肉,霍去病為何寧願讓肉臭掉也不分享給士兵?
    霍去病做的沒錯。《史記》中為什麼還要當糗事記載?是司馬遷故意黑霍去病一把,出口惡氣。 霍去病部在第二次河西之戰中孤軍深入,奇襲渾邪王與休屠王大軍,打得匈奴毫無招架之力,最終河西走廊被漢朝收復,霍去病因此名垂青史。
  • 霍去病兩戰攻下河西,漢武帝為4重鎮起大氣名字,中國至今仍受益
    談到漢王朝對甘肅河西的開發,人們往往注意設郡、移民實邊、屯田及邊防設施的建設,而對霍去病領導的河西之戰卻注意不夠。其實,霍去病領導進行的河西之戰,是漢王朝開發河西的先決條件。河西地區位於黃河以西,南面是祁連山,北面是蒙古高原的戈壁邊緣,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狹長地帶。
  • 霍去病攻下4座重鎮,漢武帝分別取4個大氣名字,中國至今還在受益
    在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同時,匈奴也達到了全盛的狀態,由此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大戰是不可避免的。在漠南之戰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衛青與漢武帝的小心翼翼:三次發兵都是十萬大軍,但都是點到為止的試探。漠南之戰結束之後,衛青將軍並未得到預料中的獎賞,反而是使得漢武帝發現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巨星——霍去病。霍去病的打法與衛青明顯不同,當然,這或許與他二人的年齡與閱歷有關,也與漢武帝對整體戰局的把控有關。衛青不僅僅擔任過大將軍,他之前還擔任了「太中大夫」這一官職,並且在任的十年期間與漢武帝等人商議了許多重大政策。
  • 霍去病攻下河西走廊,漢武帝親自為4座城命名,我國至今從中獲益
    古往今來,世人總愛將 「秦皇漢武」 放在一起作比,的確這兩位帝王都為中國的版圖擴張立下了功勞。在秦朝的基礎上,漢武帝又將中國的領土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而在佔據西域的過程中,搶先佔領的河西地區又是起到了重要的「過渡」作用。
  •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暴斃?
    也就是說,根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對霍去病奢靡生活的描述,顯然仕途上如日中天深得漢武帝寵信的霍去病,無論是在物質生活還是醫療條件上遠遠高出當時漢朝人的普遍水平。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面對漢武帝的打壓,霍去病不願看到甥舅決裂,為此,他不惜冒著武將幹涉皇室家事的政治風險,公然上書漢武帝請求封立三王。
  • 同為漢武帝時期的兩大戰神,為什麼衛青的評價不如霍去病?
    我國古代王朝,若論武功之盛,首推漢唐,漢武帝承繼三代之力,一掃匈奴羞辱之恥,打的漠北無王庭,也打出了漢民族的赫赫威風,這也是我們對強漢念念不忘的原因,當然,漢武帝有功有過,窮兵黷武,國內凋敝也是事實,史家多有爭論,在此不過多贅述,今天我們聊的是武帝時期的帝國雙壁,衛青和霍去病。
  • 霍去病墓有多霸氣?有件石雕叫馬踏匈奴
    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傳》有記載:"冢象祁連山",我們可以看出漢武帝對霍去病的重視,那麼耗工費時的大項目,漢武帝就這樣為了霍去病的赫赫功績以及震懾匈奴命眾工匠完成了,並取得了顯著效果。霍去病的墓被當地人俗稱為"石嶺子"。據悉可知,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長101.5米,南寬56.70米,北寬58.40米,高18.38米,佔地面積5841.33平方米,封土62961.24立方米。
  • 漢武帝損失4萬匹駿馬,讓霍去病打下1塊飛地,華夏兩千年至今受惠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書中,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我們生活的東亞,是一個安寧的農耕文明發源地。西邊的青藏高原;北邊的內蒙古高原;南邊的雲貴高原;與東邊的汪洋大海。
  • 汲黯懟漢武帝,為什麼漢武帝還重用他呢
    因為汲黯在漢武帝做太子時就是太子洗馬,因此漢武帝登基後,當然是要重用他身邊的人,而且此時的漢武帝很年輕,要倚重大臣來幫他坐穩江山。 如果一個大臣攀附權貴,那麼可能這個人是個小人,或者他並沒有什麼才能,這樣的人也幫不到漢武帝。汲黯正好是一個不畏權貴的人,他為什麼會不畏權貴呢?
  • 活了23歲的戰神霍去病到底有多厲害?6年時間成就封狼居胥
    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18歲的霍去病為驃姚校尉,率領800騎兵,在茫茫大漠裡奔馳數百裡,孤軍深入奇襲匈奴,此戰霍去病斬敵2000多人,殺匈奴單于的國相及叔叔,漢武帝封他為「冠軍侯」,並贊他勇冠三軍。公元前121年河西大戰,20歲霍去病被封為鏢騎將軍,率領1萬騎兵出擊匈奴,越過烏戾山渡黃河,六天時間縱橫兩千裡,終在皋蘭山與集結的匈奴短兵相接,殺死折蘭王,斬首盧胡王,此戰霍去病收復了整個河西走廊。但真正使得霍去病披上傳奇色彩的是「河西受降事件」。渾邪、休塗二王將投漢的消息傳至長安,漢武帝喜出望外,但是也擔心匈奴人中途變卦,於是派霍去病前去受降。
  • 漢武帝時期的酷吏,張湯自裁屈死,牽連多人以死殺人
    張湯是漢武帝最寵信的大臣,擔任御史大夫,用法嚴厲。張湯從小就喜歡斷案,父親死後就子承父業擔任長安吏。後來張湯當了廷尉後知道漢武帝喜歡儒家學說,斷案的時候就會依附儒家觀點,而且對於諸侯謀反的幾件案子都能窮追到底,所以深受漢武帝寵信。
  • 解密漢武帝的茂陵:隨葬品應有盡有,盜墓賊嚮往的天堂
    三十年後,漢武帝太始元年,&34;,幾十年過去,又有一些地頭蛇、有錢人崛起了,把他們也搬到茂陵,就像割韭菜一樣,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割一次。為了鼓勵更多人前往茂陵邑工作、生活,漢武帝還推出了優待政策:&34;,每家每戶送錢送地,來了都是茂陵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茂陵邑逐漸崛起為一線城市,《漢書》說:&34;,有二十七萬人在那裡定居,比長安縣的人口還要多出幾萬。
  • 霍去病攻下4座重鎮,漢武帝取了4個大氣名字,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說起來河西走廊的這五個城市,是和漢武帝有著分不開的聯繫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下這個問題。漢和匈奴之間的矛盾,一直都時隱時現,直到劉徹繼位之後,才正式開始了對抗匈奴的戰爭。事情發生在劉徹成為皇帝的第四年,當時匈奴殺了月氏王,月氏國不得不進行西遷。於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漢和月氏國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抗匈奴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