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漢武帝時期的兩大戰神,為什麼衛青的評價不如霍去病?

2020-12-18 白龍讀史

我國古代王朝,若論武功之盛,首推漢唐,漢武帝承繼三代之力,一掃匈奴羞辱之恥,打的漠北無王庭,也打出了漢民族的赫赫威風,這也是我們對強漢念念不忘的原因,當然,漢武帝有功有過,窮兵黷武,國內凋敝也是事實,史家多有爭論,在此不過多贅述,今天我們聊的是武帝時期的帝國雙壁,衛青和霍去病。

劇照

愛好歷史的朋友,對這兩位應該都有大致的了解,也知道一個現象,那就是衛青在後世的評價中,遠遠不如霍去病,具體原因,見仁見智,咱們今天就聊聊這個問題,衛青的出身,想必知道的人很多,一開始不過是平陽公主府上的騎奴,因為姐姐被漢武帝看中後,又被陳阿嬌謀害,才被調進宮中當侍衛。

也是在當侍衛的時候,漢武帝才慢慢發現衛青的才能,並且有意的培養,但衛青的成名之戰,武帝還是相當謹慎的,其餘幾路大軍全是名臣宿將,但結局很尷尬,只有衛青一路有勝績,直接封侯,之後的幾次大型會戰,也是每戰必勝,官至大將軍,大司馬,榮耀萬丈,風頭無倆。

劇照

霍去病的出身跟舅舅衛青差不多,也是私生子,然後呢,也是一戰成名,發揚光大了衛青的騎兵迂迴戰術,穿插的更深,迂迴的更大,戰績也更耀眼,將星升起之後,更是成為了武帝制衡衛青的存在,乃至最後一戰中,武帝讓衛青給霍去病打下手,封狼居胥,光耀千古,活脫脫一個橫刀立馬的少年英雄。

劇照

那麼究竟為什麼在後世,衛青的評價差霍去病那麼多呢?

首先是出身,雖然兩個出身差不多,但不要忘了,霍去病小時候,衛青是侍衛,衛子夫也進了宮,後來衛子夫封后,衛青上位,霍去病的成長環境可是大為不同,實質是一個貴族子弟,且從小聰穎好動,性情飛揚,在他的身上,武帝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要知道,武帝可也是個任性的直男啊。

在者是明面上的戰績,霍去病一共殺敵11萬多,衛青五萬多,所以就以此為憑,說衛青不如霍去病,這裡需要說一下,衛青和霍去病的軍事方針不同,衛青為帥,都是大兵團作戰,講究的是繳獲和摧毀敵人的資源,比如燒掉牧場,擄掠戰馬牛羊等,霍去病講究的是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意思就是只拿人頭,其餘不管,在我看來,衛青乃是帥才,眼光在戰略層次,霍去病是將才,眼光在戰術層次,這才是區別。

然後就是形象了,衛青因為出身卑微,所以知道下層人的痛苦,所以為人低調,跟士兵同甘共苦,乍居高位,也是戰戰兢兢,因為他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武帝所賜,從未有忤逆之舉,這些舉動被說成是明哲保身,奴性十足,連太史公司馬遷對他的人品評價,都很不堪。

霍去病就不一樣了,天縱之才,性情飛揚,又有武帝喜愛,想幹嘛就幹嘛,匈奴未平,何以家為,在儒家看來,這是立言的功德,擅殺李敢,是為舅不平,更重要的是,本身戰功卓著,封狼居胥,成為古代武將最高的榮耀,所以在儒家的評價,壓過衛青,也在情理之中。

再然後,恐怕就是對死者的緬懷了,霍去病在自己人生最高峰的時候,英年早逝,國人惋惜了千年,換來的就是對他的不斷完美化,可他固然值得我們崇拜和緬懷,卻不是貶低衛青的藉口,不管怎麼說,衛青的軍功不假,才能不假,不能因為外戚的身份和出身,或者對皇帝的一位效忠,就肆意的抹黑。

帝國雙壁,雙子將星,創造了漢民族的輝煌,且霍去病對這個舅舅也打心眼裡敬重,不然也不會殺掉隨自己南徵北戰多年的李敢,後人緬懷、學習兩位英雄即可,不必過多計較,兩人故去之後,武帝再也拽不起來,之後遠徵,乏善可陳,實為憾事。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在衛青和霍去病之後,漢武帝為什麼屢戰屢敗
    漢武帝時期可謂是大漢王朝的翹楚,他文治武功,開疆拓土,使得大漢國富民強,政通人和,讓大漢立於不敗之地,讓大漢成為一方主宰。說到漢武帝討伐匈奴,功勞當屬衛青霍去病。那麼為什麼在衛青和霍去病過世之後,漢武帝討伐匈奴就沒有成功過,反而全軍覆沒,讓漢武帝不在復出,這是什麼原因呢?
  • 為何李廣難封,卻比衛青和霍去病更能得到後世文人的青睞?
    漢武帝時期最有名的將軍,就是李廣和衛青、霍去病甥舅兩人,而他們的命運卻千差萬別。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打了一輩子仗,卻沒能封侯;衛青出身卑賤,靠姐姐衛子夫的關係才有出頭之日,而衛青自己也爭氣,用戰功向世人證明:他不僅僅是漢武帝的小舅子;霍去病更不用說了,短暫的一生,仿佛就是為打匈奴而生,其戰力更是讓匈奴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馬背上的民族,和衛青同為帝國雙璧。
  • 衛青死後,為什麼衛家會被漢武帝誅殺其家族?
    漢武帝時期,衛家絕對是最有權勢的家族,而衛家的支柱無疑就是朝廷中的衛青,但是為什麼在衛青死後,衛家卻被遭受極大的打擊呢? 之後的衛青更是多次出擊匈奴,並取得大勝,官至大將軍,所有兒子全部封侯,此時衛青最小的兒子還在襁褓之中,最著名的漠北之戰更是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之後十幾年的再無力南下,而漢武帝最後為衛青和霍去病加封大司馬,衛青也再受封長平侯。此時的衛家權勢達到鼎盛。
  • 衛青功勞遠勝霍去病,為何給後人的感覺霍去病知名度明顯高於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他的姐姐正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不過,他的官職並不是靠他皇后姐姐裙帶關係混來的,而是真正從戰場上拼殺回來的。他第一次出徵時候就用奇襲的方式贏得了龍城之戰,開啟了與匈奴對戰中反敗為勝的先河。擅長以戰養戰的方式去帶兵,總是敢深入敵軍腹地。品性方面,他雖身為軍隊之將官至大將軍,但從不立私威。
  • 衛子夫衛青霍去病之間是什麼關係?說出來你會驚嘆衛氏家族
    是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原是平陽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謳者,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歌姬,後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臨幸了她,在平陽公主的奏請下,把她帶入宮中。初封為夫人(夫人是僅次皇后的嬪妃,被封之時,竇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劉據,被立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
  • 戰神霍去病,十七歲封冠軍侯!二十二歲封狼居胥!
    因此,霍去病在年幼之時便接受貴族教育,他善於騎射,通讀兵法,也沒有沾染世家子弟驕奢淫逸,貪圖享樂的惡習,而是一心想著誅盡匈奴,安定邊塞,深受漢武帝的喜愛。初露鋒芒元朔六年,霍去病十七歲,這是他第一次隨舅舅衛青上戰場。
  • 漢武帝不像劉邦那樣殺功臣?看看漢武帝時期功臣的結局就明白了
    但漢武帝之所以又這些突出成績,除了他的雄才大略,還離不開鼎力幫助他的文臣武將!漢武帝是怎麼對待他的這些功臣呢?下面我們詳細看一看!第一:竇嬰。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他最大的功勞是在漢景帝時期平定了「七國之亂」,因功被封為魏其侯。漢武帝繼位後,竇嬰一度被任命為丞相,幫助漢武帝推行新政。
  • 歷史上的霍去病是怎麼死的?是死於瘟疫,還是被舅舅衛青害死?
    霍去病,西漢中期名將、軍事家、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與同時代的大將軍衛青並稱霍衛,在漢武帝時期抵禦匈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了漢武帝的果敢決斷以及霍去病和衛青的精明統率,讓西漢很長一段時間不用為抵禦外敵而勞民傷財。如若沒有霍去病這些大將,也就沒有漢朝的一世輝煌了。
  • 呂思勉對衛青、霍去病評價很低,卻還是有所保留,現在啥都沒有了
    究其原因,其一、武帝輕舉寡慮,喜怒任性,用人以私,試中國之國力,為之大耗,實功不言其罪也。其二、匈奴人口不敵漢之一郡,昔日代國北有強胡之敵,內連中國之兵,然尚得養老長幼,種樹以時,匈奴不輕侵也。然武帝用兵匈奴,至於海內疲憊,而匈奴卒不可滅者,實為無能之至。其三、當時之匈奴,實可不大煩兵力而服,即謂不然,而徵伐之際,能動用信臣宿將,其所耗費,必可大減。
  •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都歌頌李廣而不是衛霍?
    王維說:「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直言道,你衛青能打勝仗一是靠了皇帝,二是靠了運氣。李廣比你強得多,沒有立下功勳只是時運不濟而已!王大詩人這麼說當然有失偏頗的,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李廣的推崇。王勃也曾經感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衛青功勞巨大,死後卻被漢武帝滅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並且他還是一個很賢明的皇帝,可以說漢朝在他的手上發揮出了十分大的實力,讓它周邊一些國家勢力都不敢輕易的來侵犯漢朝。在漢武帝在位的時期裡,他能夠徹底解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關鍵還是靠兩個很厲害的大將軍,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很熟悉的霍去病將軍,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衛青大將軍。
  • 作為西漢名將,衛青戰功赫赫,為何反遭後世人抨擊
    導語 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將軍,長平侯:衛青,與李廣,霍去病同是抗擊匈奴的名將。 衛青字仲卿,他出身於漢武帝時期平陽侯曹壽(他娶了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騎奴。
  • 漢朝大將軍衛青我們應該怎樣的評價?
    這是衛青命運的一大轉折點。衛子夫有了身孕,引起了陳皇后的嫉妒。陳皇后是漢武帝姑姑館陶長公主劉嫖的女兒,與漢武帝成親後,被立為皇后,但是無子,知道衛子夫懷孕後妒忌衛子夫。館陶大長公主為了給女兒出氣,意圖謀害衛青。她抓到衛青,準備處死。衛青的好友公孫敖聽到了消息,馬上召集了幾名壯士,趕往搶救,把衛青從死亡的邊緣奪了回來。
  • 漢武帝有多「寵信」霍去病?當面殺死朝中大臣都不予追究
    霍去病,作為西漢時期最優秀的軍事家,也是家喻戶曉的大英雄。公元前119年,21歲的他就當上了驃騎將軍,與其舅舅衛青一起獲封「大司馬」,足以看出漢武帝劉徹對他的重視和寵信,當然這其中還有著一個原因,就是他是衛子夫的外甥,而衛子夫是劉徹第二任皇后,有著這樣的關係和能力,劉徹看重霍去病也是必然的。 關於劉徹對霍去病的寵信,還有著幾個比較著名的典故。
  • 歷史上對李廣的評價,本來遠高於衛青霍去病,為什麼現在反過來了
    而和他一起迷路的右將軍趙食其被軍事法庭審判後,以貽誤軍機罪被判死刑,趙食其不敢反抗,乃忍氣吞聲,交錢買命,免死為庶人。而漢武帝此後再也沒有起用他。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在人們心中;有的人活著,但他跟死也沒啥區別了。
  • 分析霍去病的三大爭議,共同了解冠軍侯的傳奇人生
    上面我們提到,霍去病因擅長騎馬射箭,深受漢武帝的喜愛,在18歲的年紀就擔任侍中,並被任命為票姚校尉,兩次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徵塞外,殺敵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國和當戶、單于祖父和叔父等重要人物,因此被封為冠軍侯。
  • 竇憲破匈奴,名氣上為何不如霍去病和衛青?史書為何不多加推廣?
    導語:東漢百餘年,也出了個『大英雄』,竇憲憑一己之力,擊潰北匈奴。有趣的是,如此大功績,如此大貢獻,竟沒能得到史學家的稱讚,為何?為何霍去病、衛青可以得到史學家的稱讚,竇憲卻出了問題?竇憲不得民心還是此次破北匈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讓我們一起揭開歷史的迷霧,細細的窺探下吧。
  • 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是如何把彪悍的匈奴攆到「貝加爾湖的」?
    漢朝皇帝們一方面大力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充盈武庫,注重馬政,積極擴充軍隊,為解決匈奴之患做了大量的準備。經歷文景兩朝,漢朝逐漸擁有反擊匈奴的底氣,至漢武帝時,開始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暴斃?
    霍去病是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千古戰神,他的短暫一生猶如流星般瞬時劃亮浩瀚無垠的歷史夜空,這位在短短七年時間裡,以兩齣定襄、三徵河西、直搗漠北的青年民族英雄,卻打得叫縱橫天下的匈奴人神經錯亂、大小便失禁,甚至匈奴人驚恐地直呼:「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 甘肅酒泉為什麼叫「酒泉」?源於當年霍去病的經典故事
    於是,就給這個地方起名為「酒泉」。其實,關於「酒泉」的由來,還有一個恢弘大氣、氣壯山河的故事。漢代建立時,酒泉這個地方還屬於匈奴,漢武帝時期,匈奴時常騷擾,讓西北邊境的百姓苦不堪言,漢武帝雄才大略,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便派衛青與霍去病率軍前去徵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