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在衛青和霍去病之後,漢武帝為什麼屢戰屢敗

2020-12-19 山鷹YZF

漢武帝時期可謂是大漢王朝的翹楚,他文治武功,開疆拓土,使得大漢國富民強,政通人和,讓大漢立於不敗之地,讓大漢成為一方主宰。說到漢武帝討伐匈奴,功勞當屬衛青霍去病。那麼為什麼在衛青和霍去病過世之後,漢武帝討伐匈奴就沒有成功過,反而全軍覆沒,讓漢武帝不在復出,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沒有驚世的統帥。我們都知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將有必死心,士無偷生念。一個統帥對於一支部隊的重要性,那可是無可比擬的。在衛青和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雖然有李廣利、李陵和趙破奴等將軍,但是他們的才能和軍事上的建樹根本無法與衛青和霍去病相比,沒有軍事上的創新能力,他們討伐匈奴只不過是模仿或者招搬衛青和霍去病用過的戰術戰法,沒有改變變通能力,不敗才怪!

第二:漢朝軍隊的驕殆。我們都知道驕兵必敗哀兵必勝這個道理。在衛青和霍去病時期,漢朝軍隊與匈奴每逢大戰,必然大勝,霍去病封狼居胥更是前所未聞的偉大的勝利,在此之後,漢朝軍隊都以此為榮,認為現在的匈奴戰鬥力不過爾爾,不足為懼,認為匈奴打仗還是老樣子,漢朝軍隊當中形成了一種不好的風氣,兵驕怠勇,文恬武嬉,這樣的軍隊在以後的作戰中能不敗嗎?這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匈奴人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我們知道衛青和霍去病討伐匈奴基本上都是大的勝利,把匈奴人打的無路可走,逼到了絕境,我們都知道絕境求生,絕境能爆發一個人最恐怖的力量,匈奴人這個時候開始痛定思痛,學習漢朝軍隊的戰術戰法,絕境求生,苦撐待變,知恥而後勇,等待時機成熟,你說這樣能不勝利嗎?

綜合以上三點分析,漢朝軍隊以匈奴軍隊的對比,漢朝軍隊正在退步,匈奴軍隊正在知恥後勇,勝負已經很明顯了,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同為漢武帝時期的兩大戰神,為什麼衛青的評價不如霍去病?
    我國古代王朝,若論武功之盛,首推漢唐,漢武帝承繼三代之力,一掃匈奴羞辱之恥,打的漠北無王庭,也打出了漢民族的赫赫威風,這也是我們對強漢念念不忘的原因,當然,漢武帝有功有過,窮兵黷武,國內凋敝也是事實,史家多有爭論,在此不過多贅述,今天我們聊的是武帝時期的帝國雙壁,衛青和霍去病。
  • 歷史上的霍去病是怎麼死的?是死於瘟疫,還是被舅舅衛青害死?
    霍去病,西漢中期名將、軍事家、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與同時代的大將軍衛青並稱霍衛,在漢武帝時期抵禦匈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了漢武帝的果敢決斷以及霍去病和衛青的精明統率,讓西漢很長一段時間不用為抵禦外敵而勞民傷財。如若沒有霍去病這些大將,也就沒有漢朝的一世輝煌了。
  • 為何李廣難封,卻比衛青和霍去病更能得到後世文人的青睞?
    漢武帝時期最有名的將軍,就是李廣和衛青、霍去病甥舅兩人,而他們的命運卻千差萬別。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打了一輩子仗,卻沒能封侯;衛青出身卑賤,靠姐姐衛子夫的關係才有出頭之日,而衛青自己也爭氣,用戰功向世人證明:他不僅僅是漢武帝的小舅子;霍去病更不用說了,短暫的一生,仿佛就是為打匈奴而生,其戰力更是讓匈奴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馬背上的民族,和衛青同為帝國雙璧。
  • 衛青死後,為什麼衛家會被漢武帝誅殺其家族?
    漢武帝時期,衛家絕對是最有權勢的家族,而衛家的支柱無疑就是朝廷中的衛青,但是為什麼在衛青死後,衛家卻被遭受極大的打擊呢? 之後的衛青更是多次出擊匈奴,並取得大勝,官至大將軍,所有兒子全部封侯,此時衛青最小的兒子還在襁褓之中,最著名的漠北之戰更是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之後十幾年的再無力南下,而漢武帝最後為衛青和霍去病加封大司馬,衛青也再受封長平侯。此時的衛家權勢達到鼎盛。
  • 衛青功勞遠勝霍去病,為何給後人的感覺霍去病知名度明顯高於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他的姐姐正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不過,他的官職並不是靠他皇后姐姐裙帶關係混來的,而是真正從戰場上拼殺回來的。他第一次出徵時候就用奇襲的方式贏得了龍城之戰,開啟了與匈奴對戰中反敗為勝的先河。擅長以戰養戰的方式去帶兵,總是敢深入敵軍腹地。品性方面,他雖身為軍隊之將官至大將軍,但從不立私威。
  • 衛子夫衛青霍去病之間是什麼關係?說出來你會驚嘆衛氏家族
    徵和三年(前90年),江充等人製造的巫蠱案牽連到太子,太子劉據被迫起兵反抗,兵敗自殺,衛子夫因牽扯在內、不能自明而自殺。這就是衛子夫的一生。做了38年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皇后。接下來,我們必須知道衛子夫的母親,也就是衛青的母親,實際上他們的共同的母親是衛媼。'媼'是老婦的意思。'衛媼'就是衛家老太太的意思。
  • 歷史上衛青死後,漢武帝為什麼誅殺了其整個家族?原因很現實!
    歷史上衛青死後,漢武帝為什麼誅殺了其整個家族?原因很現實! 公元前139年,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受寵入宮,皇后陳阿妖擔心自己失寵,有意遷怒衛青,準備殺其洩憤,幸虧公孫敖出手相求,衛青逃過一劫。漢武帝知道後非常生氣,立即召見了衛青,出於保護封衛青為建章監,並隨侍左右。
  • 為什麼衛青、霍去病被請出歷史課本?教育部門:不再是民族英雄
    這些年語文課本的編寫者發生變化,相應的一些文章也被踢出語文課本,先是《出師表》被人們從課本之中刪除,現在又輪到了霍去病和嶽飛。是這篇文章太難,還是說這這些人物都是過去式了,我們不再需要他們。是這種歷史題材不再值得我們去學習,還是說動蕩之下的和平年代,已經麻木了人們的思維。
  • 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是如何把彪悍的匈奴攆到「貝加爾湖的」?
    霍去病 衛青、霍去病這對「帝國雙璧」,在接下來的漠北之戰中,更是徹底打垮匈奴單于伊稚斜。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調集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騎兵,兵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發,尋找殲滅匈奴的時機。同時組織步兵數十萬,以及數以萬計的馬匹來保障作戰的成功。
  • 漢武帝有多「寵信」霍去病?當面殺死朝中大臣都不予追究
    公元前119年,21歲的他就當上了驃騎將軍,與其舅舅衛青一起獲封「大司馬」,足以看出漢武帝劉徹對他的重視和寵信,當然這其中還有著一個原因,就是他是衛子夫的外甥,而衛子夫是劉徹第二任皇后,有著這樣的關係和能力,劉徹看重霍去病也是必然的。 關於劉徹對霍去病的寵信,還有著幾個比較著名的典故。
  • 衛青功勞巨大,死後卻被漢武帝滅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不過在今天我們並不打算說劉邦這個人,我們要說的,是漢朝歷史上另一個特別著名的皇帝,他在位的時期,漢朝解除了整個國家最大的敵人,那就是匈奴。那麼這個人大家也就都能猜得到了,他就是漢武帝劉徹。我們說漢武帝這個皇帝可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在位的時候,一鼓作氣直接消滅了困擾了漢朝一個又一個時代的匈奴,他作風果斷,性格雷厲風行。
  • 呂思勉對衛青、霍去病評價很低,卻還是有所保留,現在啥都沒有了
    對於漢武帝不用信臣宿將,專用裙帶人物衛青、霍去病,呂思勉先生激憤無比地舉例說明:元狩四年,漠北大戰,漢馬出塞十四萬,歸來不及三萬,損失極慘重。李陵五千步卒出塞,敗亡時尚餘三千人,戰損比比漠北大戰還低。可見漠北大戰衛霍嚴重瀆職,不恤士卒。若李廣將兵,士兵當不至喪亡至此。對於衛青的怯懦無能,呂思勉先生說:《史記》言衛青僅以和柔子媚於上。
  • 為什麼相對於衛青來說,大家更喜歡霍去病,天妒英才是主要原因
    這在歷史的缺失對於世人來說是一種遺憾,他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青年英雄,要知道他在死的時候年僅23歲,正是創下豐功偉績之後意氣風發的年紀。漢武帝為了紀念他的死亡,將他的墳墓修建成了祁連山的模樣。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探望他的人知道,就是這個英雄,當年在祁連山將匈奴人趕出了國土!
  • 竇憲破匈奴,名氣上為何不如霍去病和衛青?史書為何不多加推廣?
    為何霍去病、衛青可以得到史學家的稱讚,竇憲卻出了問題?竇憲不得民心還是此次破北匈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讓我們一起揭開歷史的迷霧,細細的窺探下吧。燕然勒石的雄起大家都知道,霍去病在率領部隊進擊敵軍的時候,曾經在一塊大石頭上刻了自己的名字。這樣的一種壯舉,被後代的絕大多數大將軍所效仿。無論是唐宋還是明清時期,總會有大將軍攻克的某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點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刻上自己的戰績。
  • 【時評】網遊的燈紅酒綠之下,更不能忘衛青霍去病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評論員 項向榮中華文明太燦爛,歷史上有太多著名的人物,我們很難把每一個人都寫上,但重要節點的重要人物是一定要寫的。擦亮歷史的鏡子,我們才能走向更光明的未來。網遊的燈紅酒綠之下,更不能忘衛青霍去病。
  • 霍去病攻下4座重鎮,漢武帝分別取4個大氣名字,中國至今還在受益
    公元前123年,年僅17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跟隨大將衛青出徵漠南匈奴。霍去病初戰便告捷,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戰爭藝術,以800人斬獲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了相國、官員以及單于的祖父和叔父等人。戰功赫赫,勇冠三軍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在2年之後便指揮了漢朝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大戰——河西之戰。
  • 漢武帝不像劉邦那樣殺功臣?看看漢武帝時期功臣的結局就明白了
    但是要說起中國歷史上最愛殺功臣的皇帝,估計大家馬上就會想起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們兩人的汙點也永遠刻錄在青史上了。但是有一位皇帝也殺功臣,卻鮮為人知,他不像劉邦、朱元璋那樣明目張胆地殺功臣,但是他有一招比劉朱二人更狠、更隱蔽!他是誰呢?他就是漢朝的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正所謂「秦皇漢武」,說的就是他!
  •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都歌頌李廣而不是衛霍?
    更是將李廣推上了神壇,以後凡是國家戰事不利,文人墨客們就會想起李廣。為什麼李廣會這麼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李廣剽悍勇武,個人軍事素養極高,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隨後依舊回到自己陣地上,讓大家解下馬鞍。匈奴人懷疑有伏兵,到了晚上主動撤退了。2、被俘虜後單槍匹馬殺了出來元光六年,驍騎將軍李廣率軍1萬從雁門出兵討伐匈奴,結果遭遇匈奴主力,兵敗被俘。之後他搶了一個匈奴騎兵的戰馬和弓箭,在數百匈奴精騎的追擊下回身射殺了許多匈奴兵,最後成功逃脫。
  • 歷史上對李廣的評價,本來遠高於衛青霍去病,為什麼現在反過來了
    而和他一起迷路的右將軍趙食其被軍事法庭審判後,以貽誤軍機罪被判死刑,趙食其不敢反抗,乃忍氣吞聲,交錢買命,免死為庶人。而漢武帝此後再也沒有起用他。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在人們心中;有的人活著,但他跟死也沒啥區別了。
  • 甘肅酒泉為什麼叫「酒泉」?源於當年霍去病的經典故事
    那麼,這個地方為什麼要叫「酒泉」呢?普遍的說法,是在酒泉城的地下發現了一汪泉水,取水飲之若美酒,故取名酒泉。詩仙李白曾有詩云:「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醒來之後,這個人才發現自己是醉倒的,感嘆說:「天下美酒,不如此泉!」於是,就給這個地方起名為「酒泉」。其實,關於「酒泉」的由來,還有一個恢弘大氣、氣壯山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