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一天,我和家裡人坐客輪到珠海東澳島遊玩。船緩緩駛出香洲港,不一會兒便來到了伶仃洋上。我坐在窗邊,盡情地欣賞著這浩瀚無際的大海。忽然,前方隱隱約約出現了一條長長的「絲帶」,遠遠望去,又像一條盤旋的巨龍。媽媽告訴我,這就是港珠澳大橋。
我頓時興奮起來。港珠澳大橋,我又一次見到了你,與上次坐車從橋上經過不同,這次我們要從橋底下穿過去呢。
客輪離「絲帶」越來越近,速度漸漸慢了下來,大橋也愈發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只見橋的一邊有三個像帆船一樣的高塔,另一邊有兩個大大的中國結,壯觀極了。當船從橋底緩緩駛過時,我伸長脖子、屏住呼吸,雙眼緊緊盯住橋墩,生怕輪船一不小心碰到了大橋。當船穩穩地駛離大橋時,我深深地鬆了一口氣,開心極了。
媽媽說,港珠澳大橋連接著香港、澳門和珠海,全長55公裡,歷時9年建成,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也是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世界「超級工程」,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奇蹟。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中國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在挑戰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級難題,再一次展現了中國的崛起和富強。
鄒昕珏在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做小小志願者。(來源:黃豔冰供圖)
我一邊聽著,一邊陷入了沉思,越發好奇起來:到底這麼長的橋是怎樣建造的呢?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媽媽手機上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搜索,靜靜地觀看了紀錄片《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原來,港珠澳大橋由橋、島、隧三部分組成,其中6.7公裡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難度特別大、技術也非常複雜。在最終接頭安裝的時候,經歷了兩次失敗,第三次歷經17個小時終於對接成功,偏差僅有17釐米。但是,總工程師林鳴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決定再進行調整,最終安裝成功後偏差僅有0.8毫米和2.6毫米,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創造了又一個世界奇蹟!
祖國真是太偉大了,中國工程師太厲害了。我心想,要是我能像他們那樣該有多好啊。不過,我也不賴哦,我從小就有個園丁夢,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傳授知識,培養棟梁之材,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名片,今天我們以它為榮,明天,我們以新時代的自己為榮。
【作者:廣東省中山市實驗小學五(5)班 鄒昕珏;指導老師:黃豔冰】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暨曉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