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細緻,很到位!」李蘭娟院士肯定列車防疫措施

2020-12-06 澎湃新聞

「很細緻,很到位!」李蘭娟院士肯定列車防疫措施

2020-06-02 0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廣州鐵路 廣州鐵路

5月30日

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15時30分許

G505次列車從北京西站始發前

迎來了一位熟悉的旅客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當天上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抗疫先鋒李蘭娟等28名科技工作者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章。李蘭娟領完獎後,下午,她就匆匆乘坐高鐵趕往武漢。

擔當值乘任務的是廣州局集團公司長沙客運段動一車隊G3男子包乘組。看到電視中報導的抗疫英雄就在眼前,乘務組工作人員特別激動,他們熱情為李蘭娟院士提供服務。

為她遞上一杯熱茶後,考慮到李蘭娟年紀大,列車上空調溫度低,列車工作人員拿來毛毯為她蓋上。徵詢她的口味後,為她準備好不辣的晚餐。

列車長李恆向李蘭娟介紹了車廂內設備設施的使用方法,匯報了高鐵列車在疫情期間所做的工作,拿出一本鐵路列車防疫手冊,請李蘭娟院士指導。

李蘭娟拿著防疫手冊仔細翻看了兩遍,讚許地說:「很細緻!你們的防疫措施做得很到位。」

看到李蘭娟胸前佩戴的獎章,李恆感到很欽佩。李恆曾是一名退伍軍人。他對李院士說,自己當兵時也獲得過部隊頒發的三等功和優秀士兵獎章。李蘭娟親切地說,我這裡還有呢。她拿出一枚剛領到的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展示給大家看,並鼓勵車班年輕人好好幹工作。

受車班邀請,李蘭娟欣然在列車留言本上簽名。

乘車過程中,每當列車工作人員為李蘭娟提供服務時,李蘭娟都會禮貌地說,不好意思,給你們添麻煩了。

20時56分,列車到達武漢,李蘭娟下車前,向列車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列車長李恆激動說:「近距離見到李院士,我真的覺得她特別親切。她是抗疫英雄,幕後醫者,為人和藹可親,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希望她能在列車上好好休息,能為她提供服務,我們感到很榮幸!」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圖:唐小平 楊振宇

原標題:《「很細緻,很到位!」李蘭娟院士肯定列車防疫措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當「最美女神」李蘭娟院士來到晉江市醫院……
    她就是被譽為「最美女神」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李蘭娟院士了解晉江市醫院新院規劃晉江市醫院供圖李蘭娟院士與晉江市醫院領導班子座談交流晉江市醫院供圖李蘭娟院士充分肯定遷建項目成效。
  • ...在李蘭娟院士的帶領下,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別管那些謠言,您是值得尊敬的人——致敬李蘭娟在「新型肺炎」肆虐之際,許多人十分關注鍾南山院士發表的言論,但除了鍾老,還有一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老人,也值得我們尊敬——李蘭娟。2月1日,在李蘭娟院士的帶領下,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 李蘭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研究肺炎疫苗、親赴武漢、建議封城、怒斥謠言……在這場疫情暴發後,「李蘭娟」這個名字再次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已逾七旬的女院士雖看上去斯斯文文,卻有著令人佩服的果敢與堅毅。     李蘭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疫情肆虐的日子裡,73歲的她每一天都在跟時間賽跑,竭盡全力搶救病人、控制疫情。
  • 兒子眼裡的李蘭娟院士
    同一天,《李蘭娟院士帶隊出發馳援武漢》的新聞被無數人轉發。抗疫之戰打響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被網友稱呼為「李奶奶」的李蘭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疑問,我們專訪了李蘭娟院士的兒子鄭傑先生,希望從他的視角裡,閱讀到一些關於李院士的別樣片段。
  • 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
    這支1010人的大部隊,由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三批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四批醫療隊、浙江省援漢防疫組、浙江省支援荊門前方指揮部等隊伍組成。李蘭娟院士團隊由11人組成,包含感染病學、重症醫學、院感、護理等領域專業人員,在漢指導疫情防控59天。2月2日團隊抵漢後,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 隔離休整的李蘭娟院士在幹什麼?
    今天中午,樹蘭醫療集團鄭傑總裁、樹蘭(杭州)醫院葉再元院長、吳章穆書記以及醫院全體領導班子成員、部分科室負責人,帶著慰問品前往李蘭娟院士援鄂醫療隊的隔離休整點,探望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樹蘭(杭州)醫院第一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醫療隊由李蘭娟院士帶隊,從 2 月 1 日起出發馳援武漢直至 3 月 31 日返杭。
  •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武漢疫情爆發後,李蘭娟臨危受命、率兵出徵,在除夕夜趕路,奔往疫情一線。 這也是繼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後,她再次備戰在防疫最前線。因為疫情工作忙碌,所有有時候她的午餐時間有限,只能簡單吃幾口餃子來應付。
  • 李蘭娟院士帶隊抵達武漢,將在這家醫院展開工作
    據央視新聞,今天凌晨4:40,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一行5人抵達湖北武漢。稍作休息後,她將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展開工作。此前報導:昨天(2月1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一行5人,從浙江杭州出發,馳援武漢。臨行前,李蘭娟院士的團隊在杭州樹蘭醫院舉行了簡單的出徵儀式。
  • 李蘭娟院士欣喜合影,來自淄博的ta「不普通」
    「沒想到,沒想到李蘭娟院士喜歡這隻『搪瓷杯』!」11月17日上午,記者在華光國瓷藝術中心展廳採訪何巖時,他連說兩個沒想到。這隻普通的「搪瓷杯」,在何巖心裡有特別的意義。這些抗疫主題產品中,就有向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致敬的「搪瓷杯」。這隻杯子跨越千裡這隻「搪瓷杯」並非真正的搪瓷杯,只是採用了搪瓷杯造型的陶瓷杯。本來,這隻杯子只是陳列在華光國瓷藝術中心展廳裡的展品,幾天前,李蘭娟院士的一位朋友來到展廳,看到了它。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來濟南了!對於濟南的防疫工作,她這樣評價
    說到濟南,李蘭娟院士表示,濟南的疫情防控做得很好,目前已經著力推進復工復產,她強調說,目前濟南是很安全的!▲7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副院長傅煜冰及相關高級顧問專家到樹蘭(濟南)國際醫院項目調研。
  • 關注| 貴陽這家餐飲企業要請李蘭娟院士品嘗貴州「酸湯魚」
    關注 | 貴陽這家餐飲企業要請李蘭娟院士品嘗貴州「酸湯魚」 2020-04-03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從初中差點輟學的貧家女孩,到如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說:「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很多人。」圖為李蘭娟院士在工作室。(均資料照片)圖為李蘭娟看望病人。  防治H7N9禽流感戰役,讓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被更多的人熟悉。作為我國傳染病學領域傑出的領軍人物,李蘭娟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已經40年,她是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創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曾獲得重大突破。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 跨行當院士的李蘭娟,背後不僅有支持她的媽媽,還有一路保送大學的...
    文/山山 一場空前絕後的世界疫情,讓我們認識了中國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鍾南山,另一位就是李蘭娟,與出身名門醫學世家的鐘老不同,李蘭娟院士出身貧寒,從鄉村代課老師,到收入了了的「赤腳醫生」,最終成長為傳染病學的醫學泰鬥,傾聽著李院士的描述,我們仿佛被代入了她那看似平淡、實則不凡的一生。
  • 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傳染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苗)李蘭娟的日程安排精確到了分鐘,坐診、科研、行政、講座、接待來訪……71歲的年紀,在這位中國傳染病界的領軍人身上似乎看不出痕跡
  • 李蘭娟院士:沒有好的底牌,她是如何完美逆襲的
    憑藉一股拼勁, 雖然吃了不少苦,但相對同齡人來說,李蘭娟院士無疑也是幸運的。我的角色是醫生那時候大學是包分配的,李蘭娟大學畢業後,本有機會做浙江醫科大學的團委書記,這個崗位是正處級幹部。一畢業就是處級幹部,應該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事吧。
  • 李蘭娟院士來濟調研樹蘭(濟南)國際醫院項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培樂7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副院長傅煜冰及相關高級顧問專家到樹蘭(濟南)國際醫院項目調研。李蘭娟院士一行來到項目建設現場,實地調研了工程進度,詳細詢問了現場質量把控情況,並在會議室聽取了關於項目定位、具體規劃、服務功能和建設進展的匯報。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鍾南山和李蘭娟兩位院士出席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2020年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前不久在北京飯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熱心於醫療公益的醫師們齊聚一堂。在本次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中的經歷和經驗,並從救治和防控兩方面對當前的抗疫防疫工作獻言獻策。
  • 「防疫」北京時間7月8日,國內疫情迎來新拐點,鍾南山李蘭娟發出提醒
    此次出現回彈,在北京地區體現較為明顯,不過在發現這個現象後,工作人員就已經將防控措施迅速有效地落實到位了,所以也讓人們看到了好消息,那麼當下國內的疫情形勢如何呢?更新至北京時間7月8日,全國新增確診21例,新增無症狀6例,新增境外輸入7例,就從這三個方面的數據來看,還有一個消息是值得關注的,那便是全國本土新增確診為0例,通過這樣一個好消息的出現,也體現著國內的疫情形勢迎來了新拐點,因為本土確診的出現,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現如今實現了本土確診零新增,並且已經保持這個現象連續2天的時間,體現著大家的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真相究竟是什麼?
    2020年2月4日,李蘭娟院士所率的科研團隊公布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重大科研成果——「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這兩種藥物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能起到抑制作用,而且效果不錯。在這疫情越發嚴峻的時期,這則消息無疑給全國人民打了一劑強心劑。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院士,73歲再戰一線
    原創 薺麥青青 十點人物誌文 | 薺麥青青編輯 | 楊宇「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樹蘭醫院副院長湯靈玲說道。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早在1月18日,李蘭娟就同84歲的鐘南山院士等人一起奔赴了武漢 。在做完深入調查後,李蘭娟和鍾南山又火速趕往北京,參加國務院常務會議,向國家進行匯報。在20日下午的記者會上,李蘭娟就提出了「武漢應該採取『不進不出'措施」的建議。她的建議讓不少人為之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