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山
一場空前絕後的世界疫情,讓我們認識了中國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鍾南山,另一位就是李蘭娟,與出身名門醫學世家的鐘老不同,李蘭娟院士出身貧寒,從鄉村代課老師,到收入了了的「赤腳醫生」,最終成長為傳染病學的醫學泰鬥,傾聽著李院士的描述,我們仿佛被代入了她那看似平淡、實則不凡的一生。
近期李蘭娟院士做客某節目,讓我們更加細緻的了解了這位醫學界的傳奇人物,看完採訪視頻,不僅有感動,更多的則是敬佩。
年少的李蘭娟家境貧寒,但是她本人非常爭氣,中考是以優異的成績考進杭州第一中學(現在的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高中畢業後,李蘭娟被安排到鄉裡做一名代課老師,在當老師的期間,她看見周圍的老人腰酸背痛,便自學針灸和一些知識,併到省中醫院實習針灸,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醫學知識。後來國家要辦農村合作醫療,李蘭娟面臨兩個選擇,一是一個月有24元工資的教師,另一個是一個月不會超過3塊錢的赤腳醫生。
她選擇了讓所有人都不理解的赤腳醫生,因為一來可以學知識,二來能夠為鄉親們的健康做點貢獻,實現自己的價值。
為此,她還親自上山採草藥,晾曬研磨,村民生病了就給大家吃草藥,節省了一大筆費用。
雖然放棄了「豐厚的報酬」,她也迎來了自己生命的轉折,後來因為出色的業務能力,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繼續深造。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後,李蘭娟又做出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選擇,她從人人羨慕的熱門「金眼科」,轉到了具有危險性的「冷門」傳染科,因為能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但在李蘭娟勇敢選擇的背後是支持她的「文盲」媽媽,李蘭娟說媽媽一直以來就喜歡助人為樂,即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會與人計較,也正是在母親耳濡目染的教育下,李蘭娟的人品也是如此。後來隨著李蘭娟工作逐漸忙碌起來,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是母親幫著打理,李蘭娟自己也坦言,自己從未做過一頓飯,家裡的家務都是母親一人全包。而李蘭娟的兩個兒子也因為夫妻二人無瑕照顧,孩子的照顧也都交給了姥姥。
而孩子們也都知道父母工作繁忙,所以在學業上也都是自己完成,從不讓李蘭娟操心。雖然李蘭娟沒有時間教育孩子的學習,但對於孩子的品格要求還是非常高的。大兒子也是十分爭氣,高中和大學都是保送。
為人女兒,李蘭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孝順早亡的父親,更沒有讓母親享受到兒女繞膝的老年生活,為人妻子,李蘭娟沒有為丈夫做過一頓飯,所有節日也都是在忙碌的科研中度過。為人母親,李蘭娟陪伴孩子的日子更是少之又少,以至於兩個孩子和姥姥更親。但作為醫生,李蘭娟當之無愧。正如網友形容李蘭娟院士一般:她不是院士,不是醫生,而是全國人民的希望,是名副其實的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