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我的成功也有我媽媽的一半

2020-12-06 W囍槑

李蘭娟:「我媽媽一直跟著我,我能夠全身心地投到我的事業當中,她也是很偉大的,我的成功有她的一半。」 如果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那父母的教育就是畫筆,鍾南山院士如此,李蘭娟院士也如此。在李蘭娟看來,雖然母親鬥大的字不識一個,但她的人品卻為自己樹立了榜樣。李蘭娟感言「我媽媽一直跟著我,我能夠全身心地投到我的事業當中,她也是很偉大的,我的成功有她的一半。

母親的性格、待人處事的方式、對家裡長輩的態度、對生活的熱愛等等,對於孩子來說有著很大的影響。母親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不僅是生命的延續,也是靈魂的繼承,她孕育了孩子絢麗多彩的未來。母親的形象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母親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情感的傳遞者。母親愛看書的,孩子也喜歡翻書本;母親勤快愛幹活兒的,孩子也跟在後面不消停;母親喜歡打麻將的,孩子對麻將牌最熟悉…

人是複雜的動物,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潛藏著許多神奇的基因。哪怕一次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都會反映出他的家庭、長輩、乃至遠祖的鮮明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僅指智商、天賦,也有家學淵源和道德積澱。如果孩子的父母堅持原則,生性沉穩淵博,那麼孩子就會彬彬有禮,多才多藝;如果父母缺乏原則,自私浮躁任性妄為,那孩子的言行也總會讓人無奈。「熊孩子」多半出自家長們的縱容溺愛中,而好孩子則一定出自家長們的引導教育中。所以有教育專家把孩子比喻為家長的一面鏡子,能照射出家長身上的一切特質和理念。在這個邏輯下,家長的言傳身教,就是賜予孩子最好的教材。

相關焦點

  • 媽媽的人品和為人到底多重要?李蘭娟院士說:我的成功有媽媽一半
    看到上海電視臺一段採訪李蘭娟院士的視頻,很有感悟。視頻中,李蘭娟院士這樣說:我媽媽,我認為也是很偉大的。我媽媽鬥大的字不認識,是個文盲。解放以前生活也很苦,根本不可能讀書的。我媽媽的為人人品,給我樹立了榜樣。
  • 工作忙從不做家務,兒子升學一路保送,李蘭娟教育經打了誰的臉?
    李蘭娟很坦率:「我們兩個人都沒時間做家務,家務勞動原來全是我媽媽一個人包了,我家裡東西放在哪裡,我也不知道。」最難能可貴的是什麼呢?鄭樹森和李蘭娟工作都很忙,無暇顧及孩子,但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依然沒有荒廢,兩個兒子學習成績都很優秀,幾乎不用大人操心。
  • 邋遢媽媽養不出出息娃?李蘭娟院士從不做家務,但不影響孩子優秀
    但是偶爾來小住的婆婆就不樂意了,婆婆認為小秦只在家帶孩子不工作,家裡這麼亂還不收拾,還指著小秦說:有你這麼邋遢的媽媽,孩子能自律、有出息嗎?我一個老婆子,家裡收拾得都比你乾淨。對於婆婆的指責,小秦很是委屈但又很擔憂:邋遢的媽媽真的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律嗎?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直到解放初土地改革後,家裡分到了田地條件才慢慢好轉,李蘭娟也有了機會讀書。但即使如此,她的求學之路也不順暢,全憑助學金讀完了初中和高中。出身農村的李蘭娟分外關注那裡的醫療狀況,她在杭州高級中學讀書期間,就到省中醫院學了一手好針灸。「上山下鄉」後,她一邊當老師一邊為當地鄉親們打針灸。
  • 鄭樹森接機李蘭娟:疫情之下,我被這對院士夫婦的愛情甜哭了
    儘管我們在這場疫情中,已經見證了許多以「生命」為主題的動人愛情故事,但面對此情此景,仍舊有人說: 這對院士夫妻,讓我看到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這已經不是鄭樹森第一次來接李蘭娟回家了。
  • 李蘭娟返杭,丈夫冒雨接機:這對院士夫妻,讓我看到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而馳援武漢已近兩個月的李蘭娟院士,也在3月31日結束了在武漢的工作,返回杭州。李蘭娟院士返杭,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新浪微博這無比漫長的兩個月,是從肅冬到春天的跨度,是生與死的淬鍊與考驗。「目前來看,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這次,我親自參加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這個經歷我終身難忘。」
  • 李蘭娟:國家有需要 我隨時出發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接過兩項沉甸甸的榮譽——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9月17日,李蘭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在這場抗疫大戰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每一個人。」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能繼續讀書讓李蘭娟對學習倍加珍惜和努力,中考時,她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了省重點高中——杭州第一中學(現在的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50年前的一幕讓她至今難以忘懷:「開學前,媽媽拿出了家裡僅有的5元錢讓我帶到省城去讀書。我先到紹興第一初級中學拿了行李,再到杭州,5元錢已剩下不多了。當同學們都為去新學校高興得不得了時,我卻為學費發愁——剩下的錢根本不夠付學費,報到、註冊都成了問題。
  • 跨行當院士的李蘭娟,背後不僅有支持她的媽媽,還有一路保送大學的...
    文/山山 一場空前絕後的世界疫情,讓我們認識了中國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鍾南山,另一位就是李蘭娟,與出身名門醫學世家的鐘老不同,李蘭娟院士出身貧寒,從鄉村代課老師,到收入了了的「赤腳醫生」,最終成長為傳染病學的醫學泰鬥,傾聽著李院士的描述,我們仿佛被代入了她那看似平淡、實則不凡的一生。
  • 李蘭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我沒有什麼好休息的
    3月23日上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舉行感恩林種樹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參加了這場活動。視頻截圖活動現場,李蘭娟院士在回應記者希望她能多休息一下的請求時表示,能夠為抗擊疫情,能夠為挽救病人生命做出一點貢獻這是最大的快樂,「我覺得沒有什麼好休息的,現在武漢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還有那麼多危重的病人,而且我覺得我們國家現在的形勢還是非常嚴峻的,因為國際上那麼多國家的疫情不斷上升,國外輸入的風險越來越大,我非常擔心,(希望)國外的輸入不要導致我們國家第二次疫情
  • 李蘭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來武漢後,李蘭娟院士的日程每天都滿滿的,如此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對於73歲的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她說,「我這次來的目的就是降低病死率,病人能康復,社會就不會恐慌。」    這並不是李蘭娟第一次站在防疫最前線。
  • 李蘭娟院士「浙普」連線美國專家!我似乎明白了鄭強教授的意思!
    前幾天,我們的「抗疫英雄」李蘭娟院士接受美國方面的邀請,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為美國專家們講解了,中國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所採取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措施!而李蘭娟院士的全程「浙普」更是引起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
  • 李蘭娟院士:國家形勢依舊嚴峻,我沒有什麼好休息的
    3月23日上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舉行感恩林種樹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參加了這場活動,活動現場,李蘭娟院士在回應記者希望她能多休息一下的請求時表示,能夠為抗擊疫情,能夠為挽救病人生命做出一點貢獻這是最大的快樂,「我覺得沒有什麼好休息的,現在武漢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 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從「赤腳醫生」到院士,率領團隊成功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李蘭娟在幾十年中的個人奮鬥,是浙江乃至全國醫療行業飛速發展的縮影。  創建李氏人工肝系統  開闢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  要當醫生這個願望,在高中畢業後就深深印在李蘭娟的骨子裡。
  • 李蘭娟的5本影像日誌
    最近網上出現一篇署名李蘭娟院士的文章《李蘭娟提醒:北京新冠疫情,可能將全面大爆發》。6月17日,針對這篇文章,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向記者表示,這篇文章的內容根本不出自她本人,她從未表述過這樣的觀點,文章的觀點也和她本人的觀點不相符。
  • 兒子眼裡的李蘭娟院士
    如果說我是總團長,那可能還是不稱職的,我只能做到我力所能及的事。」常不在家的她其實為家裡犧牲很多「李蘭娟不在家。」外婆音色洪亮。這樣的片段常常浮現於鄭傑的童年記憶。誕生於雙院士家庭,鄭傑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陪伴。「我基本上是由外婆帶大的。」他說。
  • 李蘭娟回家了 機坪上那些「穿過人海的牽手」……
    李蘭娟的愛人鄭樹森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來機場接機李蘭娟並不知道。在鄭樹森的陪伴下,李蘭娟笑著對在場所有人說:「大家都安全地回來了,我們與武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時時刻刻掛念著武漢。」 緊接著她又說:「下一步我們還有艱巨的任務,我們武漢還有病人需要繼續治療。我們更要防止境外的輸入,防止疫情的再一次傳播,所以我們的任務還是十分繁重。」
  • 馳援武漢 | 李蘭娟院士再出發 樹蘭醫院緊急醫療隊今日出發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除李蘭娟院士外,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成員包括:感染科專家湯靈玲副院長,感染科副主任朱夢飛主任,重症監護室張園園護士長,人工肝專科護士劉元春護師等。
  • 四個多月三進武漢 李蘭娟:當醫生就是給患者健康
    從這裡我得到啟發,能不能像腎臟透析那樣,進行血液淨化?1986年,我申請到了3000元青年科研基金,專攻人工肝支持系統。  高淵:到哪一年基本研製成功?  李蘭娟:研究花了整整十年,把急性、亞急性重症肝炎肝衰竭的病死率從88.1%降到21.1%,1996年通過專家鑑定。這是一個重大突破,1997年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73歲李蘭娟再赴武漢:從沒考慮過什麼時候回家
    杜絕外人進入武漢,可她自己卻率團隊兩次馳援武漢,李蘭娟本人表示:因為比較緊急,我今天下午就出發,現在也做好了長期在武漢奮戰的準備,與那邊的醫務人員共同奮鬥,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至於什麼時候回來我自己還沒有考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