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福州市區有這麼一套「網紅」房源,各家中介都在發,這套134㎡的毛坯房位於金山的融信大衛城,報價278萬,算下來單價2萬出頭一點。按說如今福州市中心地段都有單價低於2萬的豪裝電梯房,金山單價2萬其實也說不上多便宜,似乎是沒什麼好提。
但實際上,通過對二手房價的長期觀察匯總,我們知道今年以來在閩江北主城區房價持續下跌的背景下,金山房價已顯得十分虛高,甚至此時安居客上還顯示融信大衛城的掛牌均價逼近3萬,掛牌價和實際成交行情之間的偏離度越來越大。
一邊是掛牌價和成交價差距甚大,另一邊是同小區的不同房源價差巨大。在這種強烈反差之下,就使得這套本應是正常報價的房源,變得看起來似乎十分低廉。不過相對金山新盤售價來說,這套2萬出頭的單價確實更加合理一些,不知掏出278萬在榕心映月能買幾個平方?
融信大衛城是一個超級大盤,分為A區和B區,這麼大的小區掛牌出售的二手房源自然不少。觀察具體房源我們發現,融信大衛城的高層住宅有的開價3萬以上,有的開價2.5萬以下,再對比上述這套單價2萬的房源,該小區單價相差超過1萬。
雖說報價高的是高層精裝房,報價低的是低層毛坯房,但是價差離譜到這個地步,顯然不是什么正常現象。況且這套房源位於架空2層並帶有一個露臺。儘管是低層,可若是交給開發商來賣,這種帶有大量「贈送面積」的房子,恐怕賣得要比中高層還貴。
融信大衛城的第一本預售證取得於2009年11月30日,交房已經七八年。翻閱各大中介網站,我們卻發現該小區掛牌出售的毛坯房比精裝房還多。這便是金山片區多年房地產大開發下的真實寫照,投資炒房佔比過高,使得交房多年空置率仍居高不下。
以往我們談及某個片區、某個小區入住率高低的時候,都喜歡說晚上去看看燈光就知道。但實際上,觀察二手房源是毛坯居多還是精裝居多,這也是一個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的有效渠道。試想,就連融信大衛城這種位於金山上佳位置的樓盤都是這樣,那些地段更偏僻的小區就更不必說了。倘若金山這種近郊板塊房子都遠沒住滿,可想而知比金山更加偏僻的地方會是怎樣。福州一點也不缺房,多年積壓下來的存量住房,以當前剛需剩餘購買力,只怕有心買房,無力接盤。
從二手房網籤數據來看,融信大衛城的離譜價差恰恰反映了如今大戶型二手房面臨的尷尬現狀。這個小區除了別墅之外,普通高層住宅以130㎡以上大戶型為主。在十年前房價較低,居民存款充裕,工資收入上升,老百姓錢包較鼓的年代,這些總價一百多萬的大戶型有的是人買得起。而在十年之後,這些房子的「紙面價格」翻了兩三倍,卻陷入「有價無市」的尷尬境地。看上去資產價格十分美好,變不了現就只是泡沫而已。
十年前房價較低居民存款充裕,那時開發的大戶型產品十分暢銷。此後幾年房價暴漲,總價太高銷售不易,商品房的戶型設計也越來越緊湊。如今在二手房市場上,成交量最大的是70-110㎡面積段,130㎡以上的大戶型成交量很少,總價越高買得起的人越少,想要出手越發不易,更何況金山並非市中心地段,教育資源也一般。正是因為大戶型高總價的房子很難賣掉,所以有誠意賣房的房東就會幹乾脆脆大幅降價,使得降價房源和高價房源之間形成鮮明反差。事實上,隨著葛嶼新苑已辦證房源數量開始增多並且明年還會越來越多,這時候周邊小區的房東們的確是要抓緊賣房子了。
通過這種同小區單價相差一萬多的怪現象,購房人由此更能看清市場真相:同小區大量房源掛牌出售,報價低的才有可能成交,放低姿態的賣方才有誠意;而那些看起來價格很高,實際上掛再久也無法成交的房源,哪怕房子是真的,但賣方的誠意是假的,我們完全可以也理所應當將它們視為假房源。今年以來樓市形勢和房價趨勢已經十分明朗,大家看房時如果遇到價差過大的亂象,都能運用這個原則判斷房源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