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

2020-12-16 百家號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

由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近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展覽。本次展覽展出20餘種釉色器物,豐富的釉色種類可謂近年罕見。

黃釉

《通典》注云:「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黃釉為歷朝帝王所推崇的專屬顏色,明清時期對於黃釉瓷器的管理極為嚴格,無論是祭祀還是禮儀制度,都對黃釉瓷器有明確的規定。

明嘉靖 黃釉仰鍾杯高8.1、直徑12.2 釐米。侈口,弧腹,仰鐘形,圓圈足,通體施黃釉,足跟露胎,底以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

紅釉

紅釉是以銅或鐵為著色劑的顏色釉,其分為以銅為著色劑的高溫紅釉和以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紅釉。紅釉裝飾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長沙窯,元代才開始出現純然一色的紅釉瓷器,至明初永樂宣德時期達到頂峰,如宣德寶石紅釉。明中期之後工藝間斷,清康熙時,高溫銅紅釉才在督窯官郎廷極的努力下再次復興,稱「郎窯」。並創燒出了豇豆紅釉等多種高溫銅紅釉品種。

清康熙-雍正 仿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高20、長19.3、寬14釐米。闊頸、鼓腹、瘦底、圈足,一側有流,前伸似鴨嘴狀,另一側有寬帶型曲柄,以臺階狀曲線構成寬邊僧帽式口沿。有圓鈕蓋,一側有小圓系,與壺口後部的小圓系相對,可結繩相連以防壺蓋滑落,所施紅釉乃仿宣德寶石紅釉,底以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

藍釉

祭藍釉是一種含氧化鈷在2%左右的高溫石灰鹼釉,在生坯掛釉後,入窯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高溫釉。明清時期天壇祭祀使用藍釉瓷器,月壇祭祀使用月白釉瓷器。

清乾隆 祭藍釉天球瓶高55.9、寬41.3釐米。天球瓶形,體型碩大,微侈口,粗長頸,圓腹,隱圈足,外壁施祭藍釉,內壁及外底施白釉。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白釉

白釉屬於高溫釉,是選擇含鐵量較少的瓷土,釉料經過加工,使含鐵量降到最少的程度,在潔白的瓷胎上,施以純淨的透明釉,從而燒出白度很高的白釉瓷器。白釉的出現為彩繪與多種色彩的顏色釉瓷器的發展奠定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宣德 白釉暗刻纏枝蓮紋僧帽壺高19.8釐米。闊頸、鼓腹、瘦底、圈足,一側有流,前伸似鴨嘴狀,另一側有寬帶型曲柄,以臺階狀曲線構成寬邊僧帽式口沿。通體及足內均施瑩潤的白釉,腹部暗刻纏枝花卉一周。底刻「大明宣德年制」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

影青釉

影青釉是「青白釉」的俗稱,釉中含有微量鐵(不到1%),在還原焰中燒成,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因青中有白、白中泛青。宋代文獻稱為「青白」。

清雍正 影青釉刻海水蝠紋碗高5.7、直徑11.9釐米。弧壁下斂,底承圈足,通體施影青釉,並以刻劃裝飾。碗心雙圓圈內裝飾一對盤旋空中的蝙蝠,外壁裝飾九隻蝙蝠,中間以三組山石隔開,外壁近足處繪海浪紋,底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

青釉

青釉是一種含鐵量在1-3%左右,經過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呈現青綠色澤的釉,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單色釉。青釉可分為梅子青、豆青、冬青、粉青等,顏色的深淺主要與原料含鐵成分的多少和燒成氣氛有關。

清乾隆 青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繪青花六方套瓶高40.5、寬23釐米。六方形,侈口長頸,折肩弧腹,圈足外撇作臺階狀,通體施青釉。腹部每面均鏤空裝飾纏枝牡丹紋,頸部與口部以蕉葉紋、如意雲頭紋等裝飾。透過鏤空的外壁,可以看到瓶內有一小瓶,以青花裝飾纏枝花卉紋。器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在本次展覽的最後一個章節,特別設置了以3種器型、9種釉色共14件菊瓣盤為主的菊瓣器物專題,以反映清代帝王對於文人雅趣的偏好。根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雍正記事雜錄》曾有關於十二色菊瓣盤的燒造時間有著明確的記載,然而當年燒造的十二色菊瓣盤具體是哪十二色並未留下明文記載。

原文作者:木子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11月刊《顏色的「釉」惑—大樸尚簡之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歡迎關注【收藏家】百家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焦點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這種除自身釉色外不假其他任何色彩裝飾的瓷器,被稱為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古往今來,單色釉屬於一種高階的審美,更是跨越年代的極簡美學。 以文人審美來看,宋代瓷器因自然而不造作的特點成為高峰。但從材料和技術的成熟度來看,明清時期的單色釉,則形成了另一次發展契機。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它在宋元時的創燒已經蔚為大觀,明清時期官窯出品的精煉單色釉瓷更是臻於頂峰,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境界。明清單色釉瓷的精湛技藝,成就了它在拍場上的屢創新高。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縱然僅純淨一色,卻不輸「濃抹淡妝」,這就是單色釉。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是對自然美的最佳體現。是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的最佳組合。單色釉的美,美得純真,美得清澈,美得亮麗,美得沁人肺腑。單色釉是中華瓷藝最高藝術成就的表現。是歷史最悠久的,最受人歡迎的瓷器。在國際收藏市場上,單色釉符合極簡主義和色塊理論等西方現代美學對形狀和顏色的純粹追求,在海外收藏家中廣受迎。
  • 元明清瓷—單色釉
    除此之外,白釉,黃釉,紅釉等也保持著一定的穩定勢頭。單色釉瓷器以其純美的釉色,讓人們在彩繪瓷器欣賞之餘,多了一分寧靜的感受。逾受廣大藏友追捧的單色釉也充分說明了目前世界審美的變化。  2017年11月29日 香港佳士得 暫得樓藏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 (Lot 2854)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帶你走進中國瓷器之鄉
    在中國古代近三千年的瓷器生產史上,單色釉瓷器不僅是出現最早的釉色品種,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佔據著瓷器生產主流的地位。這種除自身釉色外不假其他任何色彩裝飾的瓷器,被稱為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古往今來,單色釉屬於一種高階的審美,更是跨越年代的極簡美學。
  • 藝事播報 江山迤邐 人間形色--正觀堂十七世紀單色釉特展推薦
    正觀堂一向以藝術性與美學高度作為鑑藏標準,這個主題展醞釀已久,通過細緻的觀察與十分耐心的尋覓,我逐漸蒐集到這一組35件美輪美奐的十七世紀單色釉瓷器,它們大多來自上個世紀歐美大藏家的舊藏,出處顯赫,無論釉色與造型,都是極為罕見的作品,屬於非常個人的偏愛與執著,也是上世紀老一輩歐美中國瓷器收藏大家們藝術品味的集中體現,這個展覽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此類專題特展,對研究轉變期景德鎮瓷器藝術的成就,提供了另一個不同的視角與觀點
  • 精品單色釉瓷器價格:茶葉末釉炫紋淨瓶
    明代生產的單色釉瓷器。單色釉也稱「一色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如釉中含有一定量的鐵,經窯火燒成後呈青色,即為青釉瓷器;含有一定量的銅,經窯火燒成後呈紅色,即為紅釉瓷器。
  • 寧波煜柏拍賣:明代單色釉瓷器的幾個典型作品
    明代生產的單色釉瓷器。單色釉也稱「一色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如釉中含有一定量的鐵,經窯火燒成後呈青色,即為青釉瓷器;含有一定量的銅,經窯火燒成後呈紅色,即為紅釉瓷器。
  • 素雅純淨的單色釉瓷器:只應天上有,人間絕此一品
    對於色彩,中國古代文人藝匠在運用上一貫對單色格外青睞。純淨的色彩象徵高潔素雅、絕世獨一,正符合古人對高節之志的追求。千百年的儒道觀念最終累積成只應天上有、人間絕此一品的藝術精粹。於繪畫上,墨分五色、青山綠水都是文人貴族對色彩審美極致的表達。
  • 單色釉瓷器的境界,總有你想不到的美
    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顏色釉。黑釉主要呈色劑為氧化鐵及少量或微量的錳、鈷、銅、鉻等氧化著色劑。黑釉釉料為石灰釉和石灰鹼釉兩大類。 黑釉瓷器出現於東漢中、晚期,但當時的釉色為深褐綠色乃至黑色,釉層也薄厚不均,常有蠟淚痕,並在器表的底凹處聚集著很厚的釉層。 早期燒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東晉時期浙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
  • 2017年,他花1.4054億拍下雍正單色釉瓷器,卻成了一場笑話
    一說起中國最古老的瓷器,很多人都會想到青瓷和白瓷。青瓷和白瓷是中國人最早掌握的瓷器,它們都是單色釉瓷器。此後,中國人一直對這種色彩純粹的瓷器情有獨鍾,此後雖然又出現了釉裡紅、青花瓷、琺瑯、粉彩等不同風格的瓷器,人們對單色釉瓷器的執著依然如故。
  • 以朱為貴:紅釉瓷器圖鑑
    在百花齊放的中國瓷器史上,有這麼一種特別的存在。它不與青花爭藍白輝映,也不與鈞瓷奪繁複繽紛。縱然全身純淨一色,但自有一派「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氣度。它就是單色釉。追溯尋源,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顧名思義通體僅一種釉色的瓷器。單色釉瓷器與彩釉瓷器相比,它所具有的不靡不浮顯得渾然天成,其中分為紅釉、黃釉、藍釉、青釉、白釉、古銅釉。今天奉上紅釉發展時期中的銅紅釉以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
  • 六件瓷器帶你領略古代鬥彩與一道釉之美
    「一道釉」即是「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如我們常見的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等。一道釉與鬥彩相比少了彩繪,因而對瓷器的整體美感高度要求更嚴格。雖然顏色單一,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對「天然去雕飾」這一美學的經典詮釋。
  • 清早期 —— 顏色釉瓷器(高清圖)
    具體到瓷器造型,康熙的瓷器器型往往不像雍正以後那樣中規中矩,比例得當,多通過超出常規比例的形體組合來體現稚拙的力量感,如本書展品3油錘瓶、展品19蒜頭瓶、展品29大口梅瓶、展品30搖鈴尊等。這也體現了清代景德鎮窯場初創時期在器型等方面的大膽嘗試。康熙時期很多創新的器型並不為後朝所延續,所以康熙朝有很多獨步一時的特殊器型。
  • 「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澎湃新聞獲悉,在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之際,「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12月28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共遴選元明清御用瓷器128件/套,囊括傳世完整器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等,旨在以獨特多變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展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用龍紋瓷器風範及龍紋的變遷。
  • 那些美國頂級藏家收藏的明清瓷器,一起來開眼界
    在早期的捐贈品中,中國明清瓷器佔據了主要地位,且尤以彩瓷與單色釉瓷最為引人注目,這也映射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主流收藏圈開始盛行的東方審美情趣,並延續了大半個世紀。可以說,中國明清瓷器成為那個年代美國頂級藏家十分熱衷的品類之一。
  • 高古瓷為何敗給了明清瓷器
    最近幾年,瓷雜在各大拍賣中佔據的比重越來越大,拍品創造的歷史記錄也越來越多,但是有個現象一直以來困擾著不少藏家,那就是和明清瓷器相比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陶瓷在拍賣中始終不溫不火。為此,不少藏家表示,高古瓷遲早迎來春天,但這個時間是多久,十年還是二十年。高古瓷究竟是穩中有升還是處在了價值窪地?
  • 湖南首屆明清官窯瓷器展在長開展 明代永樂年間青花瓷亮相
    華聲在線4月9日訊(記者 蔣俊 通訊員 金帥) 8日,湖南首屆明清官窯瓷器展暨劉惠浦書法雅鑑會在長沙漁人碼頭且藝莊藝術中心舉行。此次展出的藏品包括明代永樂年間至清代宣統年間的官窯瓷器60餘件,其中還有難得一見的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和清代乾隆青花"纏枝蓮賞瓶"。 據展會負責人蕭鑫介紹,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系且藝莊藝術中心旗下珍品,價值300餘萬,為永樂官窯瓷器的經典之作。"
  • 《玄色之美》——歷代黑釉瓷器大匯集
    原標題:《玄色之美》——歷代黑釉瓷器大匯集 《玄色之美》參展方包括深圳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考古研究所、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婺源博物館及上海高悟樓、九硯山房、觀葉樓、廣州紅苒精舍、暫得樓、深圳寶光藝術等多十多家公私收藏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