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純淨的單色釉瓷器:只應天上有,人間絕此一品

2020-12-16 中國收藏雜誌

對於色彩,中國古代文人藝匠在運用上一貫對單色格外青睞。純淨的色彩象徵高潔素雅、絕世獨一,正符合古人對高節之志的追求。千百年的儒道觀念最終累積成只應天上有、人間絕此一品的藝術精粹。於繪畫上,墨分五色、青山綠水都是文人貴族對色彩審美極致的表達。而於瓷器上,北宋的天青汝釉如世外清潭般絕塵出神。在經過了元明時期各種瓷器種類的發展之後,到了清代,單色釉瓷器的燒造又達到了空前盛況。清雍正時,粉青、胭脂水、檸檬黃……更是將單一釉色發展至多樣化的極致。

清康熙豇豆紅釉七件(組)

這一組康熙豇豆紅瓷器是由瑞士玫茵堂收藏的。該組中包括了豇豆紅釉鏜鑼洗、豇豆紅釉萊菔尊、豇豆紅釉太白尊、豇豆紅釉印盒、豇豆紅釉菊瓣瓶、豇豆紅釉蘋果尊、豇豆紅釉柳葉瓶。康熙豇豆紅是很難湊成一套的,因為有幾個品種存世非常少,能湊成這麼一組十分不易。由於是藏家慢慢搜集而來的,所以這7件的顏色會有一些差異。豇豆紅瓷器往往因其色調淡雅宜人、造型輕靈秀美而博得藏家的傾心。

從這組收藏也足見藏家的眼光和口味都十分獨到。

明永樂龍泉青釉葵口折沿荔枝花卉紋大盤

直徑47.3釐米,此盤葵口,平折沿,淺腹,圈足,平底。通體施龍泉青釉,釉面肥腴,盤心刻荔枝花卉紋,內壁及外底刻劃花卉紋。外底內有一圈規矩的環形露胎,系明代龍泉窯官器典型的裝燒方法。

龍泉的品種還是延續過去「南青北白」的傳統,到了明初龍泉制瓷的風格受到伊斯蘭文化影響,與原來的龍泉瓷器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時期沿襲了龍泉燒造的技術,但裝飾手法改變不少。超大規格的瓷盤也是為迎合當時市場需求而燒制的。

清乾隆青釉浮雕葫蘆紋葫蘆瓶

高31.3釐米,寬30釐米,該瓶呈葫蘆形,直口,短頸,隱圈足。通體施青釉,浮雕葫蘆藤蔓紋,寓意「子孫萬代」。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代官窯瓷器圖案必須是有吉祥寓意的,這個葫蘆瓶上面的葫蘆紋採用浮雕的手法來裝飾,如此繁複的裝飾在單色釉中不算多見,這一老派瓷器精品恐怕更能迎合講究口彩藏家的口味。

清乾隆青釉刻夔龍紋瓶

高38釐米,寬26.7釐米,這件夔龍紋瓶盤口、粗頸、豐肩、鼓腹、圓圈足。通體施青釉,器身刻夔龍紋。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該瓶夔龍紋比一般看到的同類器物顯得張力更大,同樣的紋飾如果在青花器物上的視覺效果會稍弱。此瓶是香港船王趙從衍的舊藏,器型、色釉、紋飾雕刻得都那麼完美,讓人心動不已。趙從衍、仇焱之、胡惠春等大家的單色釉收藏,堪為市場中單色釉的重器。同樣的東西,經過他們的收藏後會比正常市場價高一倍,足見名家遞藏的市場號召力。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10月刊《一覽無遺 不容半點瑕疵》作者:趙玉國

相關焦點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單色釉,又被稱為「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話題已經說到了單色釉。老張不由的想一句古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單色釉可以說是瓷器中的:大家閨秀。本文老張就帶您走進了解單色釉,起源發展與幾次高潮的演變。另一個角度講一個從白到黑的那麼一個演變過程。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在中國古代近三千年的瓷器生產史上,單色釉瓷器不僅是出現最早的釉色品種,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佔據著瓷器生產主流的地位。這種除自身釉色外不假其他任何色彩裝飾的瓷器,被稱為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古往今來,單色釉屬於一種高階的審美,更是跨越年代的極簡美學。 以文人審美來看,宋代瓷器因自然而不造作的特點成為高峰。但從材料和技術的成熟度來看,明清時期的單色釉,則形成了另一次發展契機。
  •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由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近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展覽。有圓鈕蓋,一側有小圓系,與壺口後部的小圓系相對,可結繩相連以防壺蓋滑落,所施紅釉乃仿宣德寶石紅釉,底以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藍釉祭藍釉是一種含氧化鈷在2%左右的高溫石灰鹼釉,在生坯掛釉後,入窯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高溫釉。明清時期天壇祭祀使用藍釉瓷器,月壇祭祀使用月白釉瓷器。
  • 精品單色釉瓷器價格:茶葉末釉炫紋淨瓶
    明代生產的單色釉瓷器。單色釉也稱「一色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如釉中含有一定量的鐵,經窯火燒成後呈青色,即為青釉瓷器;含有一定量的銅,經窯火燒成後呈紅色,即為紅釉瓷器。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帶你走進中國瓷器之鄉
    在中國古代近三千年的瓷器生產史上,單色釉瓷器不僅是出現最早的釉色品種,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佔據著瓷器生產主流的地位。這種除自身釉色外不假其他任何色彩裝飾的瓷器,被稱為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古往今來,單色釉屬於一種高階的審美,更是跨越年代的極簡美學。
  • 寧波煜柏拍賣:明代單色釉瓷器的幾個典型作品
    明代生產的單色釉瓷器。單色釉也稱「一色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如釉中含有一定量的鐵,經窯火燒成後呈青色,即為青釉瓷器;含有一定量的銅,經窯火燒成後呈紅色,即為紅釉瓷器。
  • 藝事播報 江山迤邐 人間形色--正觀堂十七世紀單色釉特展推薦
    康熙二十年(1681年),臧應選奉旨駐鎮督燒御瓷,宣告了清代御窯廠的重啟。被譽為「開國大造」的臧窯器,「土埴膩,質瑩薄,諸色兼備,有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四種猶佳。其澆黃、澆紫、澆綠、吹紅、吹青者亦美。迨後有唐窯猶仿其釉色」。這是《景德鎮陶錄》中對臧窯器的讚美,可見諸色色釉瓷才是臧窯器的最大成就。
  • 單色釉瓷器的境界,總有你想不到的美
    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不同的釉有不同的顏色,釉的顏色就稱為釉色 。瓷器的釉彩開始比較單一,隨著瓷業的發展與科技進步,由開始的一種釉彩的素瓷發展到多種釉彩的彩瓷,詳細區分名稱很多。 顏色釉的分類
  • 元明清瓷—單色釉
    單色釉近年來在市場上的拍賣價格有一定起伏,隨著人們對其認知程度的逐漸加深,成交價格也持續走高,當然這指的是一些特定的品類。2017年6月佳士得香港春拍中,一件雍正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便以1.4億港幣的天價成交。除此之外,白釉,黃釉,紅釉等也保持著一定的穩定勢頭。單色釉瓷器以其純美的釉色,讓人們在彩繪瓷器欣賞之餘,多了一分寧靜的感受。
  • 以朱為貴:紅釉瓷器圖鑑
    在百花齊放的中國瓷器史上,有這麼一種特別的存在。它不與青花爭藍白輝映,也不與鈞瓷奪繁複繽紛。縱然全身純淨一色,但自有一派「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氣度。它就是單色釉。追溯尋源,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顧名思義通體僅一種釉色的瓷器。單色釉瓷器與彩釉瓷器相比,它所具有的不靡不浮顯得渾然天成,其中分為紅釉、黃釉、藍釉、青釉、白釉、古銅釉。今天奉上紅釉發展時期中的銅紅釉以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
  • 2017年,他花1.4054億拍下雍正單色釉瓷器,卻成了一場笑話
    一說起中國最古老的瓷器,很多人都會想到青瓷和白瓷。青瓷和白瓷是中國人最早掌握的瓷器,它們都是單色釉瓷器。此後,中國人一直對這種色彩純粹的瓷器情有獨鍾,此後雖然又出現了釉裡紅、青花瓷、琺瑯、粉彩等不同風格的瓷器,人們對單色釉瓷器的執著依然如故。
  • 六件瓷器帶你領略古代鬥彩與一道釉之美
    「一道釉」即是「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如我們常見的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等。一道釉與鬥彩相比少了彩繪,因而對瓷器的整體美感高度要求更嚴格。雖然顏色單一,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對「天然去雕飾」這一美學的經典詮釋。
  • 中國美色在瓷器,這些瓷器顏色,你知道都是怎麼來的嗎?
    單色釉的誕生史,是歷代工匠的高超技術與藝術的發展史,也飽含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不同的藝術追求。單色釉的純淨、厚薄、冷暖,窯變時的變幻莫測,偶爾有如風鈴般清脆、令人愉悅的微小開片聲音,都給人帶來無窮的美的享受與遐想。 青釉 青釉,中國瓷器最早的顏色釉,施青釉的瓷器稱為青瓷。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清代鹹有人知道的釉下彩瓷器,釉裡三色瓷器
    清代康熙時期創燒了一種釉下彩瓷器,這種瓷器通常有青花、釉裡紅、豆青三種顏色,有時也會添加白粉色,這就是釉裡三色瓷器,這種瓷器只在康熙朝燒造得比較多,然後雍正早期燒造過,以後就沒有燒造了,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顏色釉瓷器,但是這一種創新,對藝術的追求。
  • 清早期 —— 顏色釉瓷器(高清圖)
    清雍正 霽紅釉窯變碗 高8釐米,口徑18.3釐米,足徑8.3釐米 霽紅釉瓷器燒造非常困難,氛圍及火候稍有不當即會出現灰暗、燒失、偏色等瑕疵。其中一些雖燒造不夠完美但顏色變化仍頗有情趣者,常常被作為霽紅的窯變品種而保留,並由於其稀少,竟乃至身價倍增,甚至進獻給皇帝。
  • 此景只應天上有:由寶鏡變換而來的人間仙境
    西王母娘娘有兩個花容月貌的女兒,誰也難辨姐妹倆究竟誰更美麗。在一次蟠桃盛會上,太白金星掏出寶鏡說,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誰更美。小女兒先接過鏡子一照,便羞澀地遞給了姐姐。姐姐對著鏡子左顧右盼,越看越覺得自己漂亮。這時,寶鏡說話了:「我看,還是妹妹更漂亮。」
  • 元代藍色釉瓷器有幾種
    元代生活在大草原是上崇拜藍天白雲,同時遼闊的草原和藍天給蒙古人寬廣的胸懷,他們喜歡的顏色跟中原人也不一樣,比如喜歡藍色,通過元青花就知道了,其實除了知名的元青花,元代還有其它藍釉瓷器,元代的藍釉瓷器分為三類:「藍釉」、「藍釉堆白」和「藍釉描金」。
  • 故宮收藏瓷器,鮮紅釉葵花式洗,明宣德鮮紅釉瓷器中的珍品
    口沿與腹壁花瓣出筋處因高溫燒成時,釉層熔融垂流,露出潔白的胎色,與器身的紅釉形成鮮明的對比,相映生輝。外底施白釉。無款。景德鎮高溫銅紅釉瓷器始燒於元代晚期,至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燒造技術漸趨成熟。永、宣鮮紅釉瓷器的特點是釉層肥潤,呈色鮮豔,釉面多泛橘皮紋。口沿露白,形成整齊的白邊,俗稱「燈草口」造型以碗、盤最為多見,其他有洗、僧帽壺、滷壺、梅瓶、水仙盆、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