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村:傳統古村寨,「梨」興氣象新

2020-08-29 永州新聞網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趙志高 通訊員 祝繼冠 陳珊

金秋8月,漫步靖州渠陽鎮林源村,入目即是景。青石板路,小橋流水,千年古井,風雨橋,荷花池,古民居……徜徉其間,處處令人流連忘返。

林源村是中國傳統古村,地處靖州排牙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山腳下,盛產金秋梨。近年來,每年有數萬遊客前來梨園享古韻,讓林源村這個古寨變得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去年3月,該村還舉辦了首屆梨花節,吸引了湘、黔、貴等地上萬名遊客走進古寨品味歷史,觀賞梨花。

8月20日清晨,記者驅車剛到村口,便見20多個村民在林源村水果市場忙於銷售金秋梨,零售每公斤6元左右,批發每公斤約3元。多臺大貨車正在排隊等待進山裝梨。

「金秋梨是村民脫貧致富的『金果果』。」村黨支部書記陸清和樂呵呵地說,村裡2014年開始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金秋梨產業,目前種植面積達3400畝,已帶動350戶1600人增收,人均增收約1.5萬元。2016年,整村提前脫貧出列。

順著寬敞的水泥路,記者來到林源村金秋梨基地。貧困戶羅貴平和眾多村民,正在基地歡快地摘梨。村民們有的站在地上,有的站在凳子上,羅貴平則高高地站在人形梯子上。只見他一手提著籃子,一隻手不停地將一個個碗大的金黃色梨子小心翼翼地放入籃中,臉上燦爛如花。

羅貴平興奮地說,他家種植金秋梨20畝,每年可創收8萬元以上。今年已賣掉1萬多公斤,收入近5萬元。

一眨眼功夫,梨子裝滿籮筐。力壯的男村民便把梨子一擔擔挑到大卡車旁,分揀、打包、裝車、外運。跟著大人來玩耍的小朋友,個個喜笑顏開,每人捧著一個梨作死地啃,汁水瞬間從嘴角直流出來。

在裝車現場,水果經銷商孫述明一邊用手機拍攝裝車發貨的場景,一邊「吆喝」:「大家要買得,趕緊下單!一周內,林源村的金秋梨將賣脫銷。」

孫述明是林源村3組村民,對村裡的情況很了解。他笑著告訴記者,因林源村的梨子品質好,皮薄、肉嫩、水分足,甜味適中,在湖南和周邊地區名氣很大,每年梨子不愁銷路。許多村民靠梨子發財,不僅改造了舊居,還在城裡買了房和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7月15日開始,孫述明幾乎每天早上6時便帶領上百村民上山採摘金秋梨,然後將一車車梨子發往廣州、南寧、合肥、貴陽等地,一天至少發貨5萬公斤。

中午時分,忙了一上午的村民們個個滿頭大汗,肚子也開始咕咕叫起來。此時,靖州喜樂購電商公司負責人李巧華帶著「網紅」,來古寨裡做直播帶貨活動,為金秋梨代言。她說,縣裡剛舉辦首屆金秋梨節,近百名電商都在拼命地叫賣靖州的金秋梨。他們公司已幫林源村賣掉10萬公斤。

「我與林源村一見鍾情。這裡不但民居極富特色,而且風景優美,農特產生態環保。」來自長沙的遊客陳淑華說,近3年,她每年都要來村裡小住一段,現在,越來越多遊人前來休閒觀光。

相關焦點

  • 湖北一州將古村寨搬進了圖書裡,紀遊美圖指南於一書,好看又適用
    近些年來,隨著交通瓶頸的打破,恩施旅遊事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中國旅遊新發現」。承載著「山、水、洞、情」等眾多獨特的旅遊資源,湖北恩施州的傳統村落更是獨具特色和魅力。文林攝截止2019年底,恩施州已有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8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81個中國傳統村落、10個全國文明村、6個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等,幾乎佔據湖北全省「半壁江山」。恩施州提出了打造「四大產業集群」的目標,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位居「四大產業集群」之首,這些傳統村落、古村寨是民族文化大州的堅實載體,更是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的寶貴資源和產業底蘊。
  • 恩施州將古村寨搬進了圖書裡,美文美圖指南三件套,好看又適用
    近些年來,隨著交通瓶頸的打破,恩施旅遊事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中國旅遊新發現」。承載著「山、水、洞、情」等眾多獨特的旅遊資源,湖北恩施州的傳統村落更是獨具特色和魅力。文林攝截止2019年底,恩施州已有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8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81個中國傳統村落、10個全國文明村、6個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等,幾乎佔據湖北全省「半壁江山」。恩施州提出了打造「四大產業集群」的目標,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位居「四大產業集群」之首,這些傳統村落、古村寨是民族文化大州的堅實載體,更是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的寶貴資源和產業底蘊。
  • 延吉市太興村五鳳村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記者從延吉市民宗局了解到,日前,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村、小營鎮五鳳村被正式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太興美麗鄉村項目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分為A區和B區。其中,A區包括民宿體驗區、改建民房區和商業區。民宿體驗區共建28棟,這些民宿樣式獨特、風貌古樸,將朝鮮族住宅中的火炕、廚房、屋頂、煙囪等具有民族風情特點的傳統設計結合在一起。
  • 為什麼拉祜族村寨中會有古茶園?
    ▲茶園是孩子的遊樂場在勐庫東西半山,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越靠近村寨,樹越大,茶樹大小以村落為中心分布。養護得最好的也是村寨周邊,走出周邊,養護力度就稍弱一些。但接著,我們又發現,無論是東半山,還是西半山,村寨茶園最好的村寨,又集中在拉祜族村寨,比如東半山的小村,在幾個漢族村寨包圍中,但其他漢族村寨都沒有像小村這樣的村內茶園。
  • [尋訪古村寨(鎮)]商貿名鎮白楊坪
    白楊坪集鎮距市區40公裡,沿209國道兩旁建房的新街,是鄉政府、鄉直機關和集貿市場、商鋪所在地,新街下面的老街,地處山間平地之中,現為居民、學校、小商鋪及原鄉直機關所在地,傳統商鋪、天井式庭院房屋、廟宇遺址、石板古街道、古交通要道等文化遺存,尚能感受到昔日繁華的商業名鎮風貌。白楊坪因地處古今交通要道,因商業而興,因商業而盛。
  • 到貴州旅遊,除了黃果樹和梵淨山,這4個生態古村寨也不容錯過
    貴州當地有很多古村寨,保留了難得的傳統特色,如果你要尋找國內最淳樸的古村落,到貴州絕對沒有錯。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推薦幾個貴州人氣最高的生態古村寨。NO.1,妥樂村寨妥樂村最早建設於明朝時期,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傳說當年朱元璋的大將傅友德徵討雲貴,他的部隊就在貴州盤縣境內開始屯墾,並在這裡代代生活。
  • 遊走貴州,一定要打卡這些古樸清幽的古村寨!
    楓香革家寨楓香革寨位於貴州黃平縣城東南30公裡重興鄉,是革家人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個自然村寨。在楓香革寨,古色古香的木結構房屋鱗次櫛比,杉木、秀竹遍布房前屋後,鬱鬱蔥蔥的楓香樹幾乎與革家的歷史一樣古老,成了革家人繁衍生息的見證,楓香革寨由此而得名。
  • 去貴州古村寨,找尋設計的源頭與新生
    這一次,我們長途跋涉於黔東南數座縣城,驚訝又欣喜地發現,這片土地上還延續著古老和諧的農耕文明,而外來與本土各種力量競相探索今日鄉村發展的新模式,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理想生活尋找新可能。村寨前後皆有森林,自然環境優美,村口有兩座風雨橋,五座鼓樓散布於木質民居之間。
  • 梨雨花海浪漫無匹,百萬雪梨花開神奇,高原梨鄉金川等你
    為抗擊新冠疫情,舉國上下居家隔離,這種被時空折磨和嚮往自由、盼望春天的痛苦終於在陽春三月迎來了轉機,階段性勝利的取得使人們還可以趕在春的尾巴奔赴幾場花事。喜鵲鬧枝迎客到,百萬雪梨齊怒放。身處川西高原邊緣的阿壩州金川縣,正在以一場浪漫無匹的梨雨花海等待人們的光臨。青山本是不老客,因雪多情而白頭!
  • 被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活化石」的韓城市党家村
    党家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因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個哨樓,及廟宇、戲臺、文星閣、看家樓、泌陽堡、節孝碑等古建築,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寶」。党家村古建築群作為山陝古民居的典型傑出代表,於2008年3月28日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12月9日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荔波16個村寨被列為全州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名錄
    黔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保護發展名錄發布了荔波有16個村寨將被重點保護與發展快看看有你們的村寨嗎荔波縣民族特色村寨保護發展名錄黎明關水族鄉堯古村(一級):中國傳統村落代表文化特徵:布依族傳統民俗、節慶文化,有古造紙作坊遺址
  • 曲靖又一村寨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思茅區雲仙彝族鄉桃子樹村委會芒牛村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者鐵村委會勐簸村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糯福鄉南段村委會龍竹棚老寨村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芒景村委會翁哇村臨滄鳳慶縣詩禮鄉古墨村委會平村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刻不容緩支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護中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舉措。
  • 古色古韻古梨鄉之凌霄閣
    陽信置縣2000多年,許多名勝古蹟至今尚存,歷代許多名人值得點讚,為讓人們從古文化的角度了解陽信,陽信縣廣播電視臺聯合縣史志辦、檔案局推出官方微信系列報導--古色古韻古梨鄉
  • 這座完全用石頭堆砌起來的特色古村寨,就在昆明附近!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昆明紛擾的塵世和躁動不安的心總是讓我們對清淡恬靜的隱士之地心馳神往很多人遊過了大觀樓、翠湖看遍了石林的鬼斧神工卻沒發現寂隱於石林縣圭山鎮的糯黑古村寨房屋前懸掛的大紅燈籠和金黃玉米讓古色古香的村落顯得一派喜慶和熱鬧by JX吉小蝦糯黑村用石頭築成自己的歷史歲月殘痕、歷史遺蹟全都砌進了石縫by 竹韻古香
  • 走進福泉市仙橋鄉麒麟山苗族村寨「麒麟寨」
    麒麟山苗寨西臨清水江,背倚蛤蚌河,2017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以前的麒麟山苗寨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窮落後村寨,現在的苗寨乾淨、寧靜、精緻。麒麟山全寨68戶28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8戶,近年來,福泉市仙橋鄉黨委團結帶領苗族群眾圍繞新農村建設,「五改」、「五化」、「五引導」、「五教育」,對村寨進行改造,村寨面貌煥然一新,村民過上了乾淨衛生的生活,一改往日的貧窮落後,實現了苗寨振興,奏響脫貧攻堅新時代的最強音。
  • 重慶苗族古村寨十年保護開發的「舊俗新顏」
    (中國減貧故事)重慶苗族古村寨十年保護開發的「舊俗新顏」中新社重慶11月14日電 題:重慶苗族古村寨十年保護開發的「舊俗新顏」作者 羅永皓 張燕52歲的苗族人羅萬祿回鄉創業已有十年。期間,他親歷家鄉從封閉落後的苗族小山村發展成獨具苗族文化特色的鄉村旅遊勝地,見證了「變」與「不變」。
  • 房價寸土寸金的深圳,山林中竟然隱藏著古村寨遺址,讓人感到意外
    以上是大家廣為熟知的七娘山,其實七娘山深處還隱藏著好幾處鮮為人知的古村寨遺址,下面讓我來為大家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古村寨大概的衛星地圖位置曾經的古村寨已經無人問津,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在東莞謝崗鎮的銀瓶山也有一處約500年歷史的古村寨
  • 驚蟄:吃梨風俗緣何而來?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
  • 「煙臺蘋果,萊陽梨」,萊陽梨憑什麼出名?
    萊陽梨原名叫做仕梨,萊陽梨是在1998年由萊陽果樹站註冊的商標名稱,嚴格來說,萊陽梨並不是梨的品種,而是一個地域的概念。因此,萊陽產的梨並不都是「萊陽梨」,在而五龍河沿岸,因所處位置的特殊性,才能產出最正宗的萊陽梨。
  • 山陽大梨發起京東眾籌,千年古梨樹饋贈「福果」
    山東國新視點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發起了千年梨園「山陽大梨」的「福果」眾籌項目成功登錄京東眾籌平臺。山陽大梨是山東昌邑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也是農產品(000061)地理標誌產品,其甜美爽脆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在當地獲得極高的讚譽。據悉,參與眾籌的山陽大梨均產自當地千年梨園的古梨樹,歷經千百年歲月沉澱依然花繁葉茂、碩果纍纍、澤養後人,如此彌足珍貴的饋贈,被當地人稱為「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