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底一開業,太原一家「來便所吧」
餐廳便引起了人們的爭議。餐廳內馬桶坐椅,以及以坐便、大馬蹲為造型的盛菜碗碟,還有「黃金便便條」等菜名。外界稱之為「
廁所餐廳」。
然而戲劇性的是,近一個月來,在各種質疑和謾罵聲中,「廁所餐廳」依然門庭若市。然而在不少人看來,這種僅靠噱頭獵取顧客的做法,畢竟不是一種主流文化,很難走得長遠。 A 食客態度兩極化
當網上曝出「山西首家『廁所餐廳』」的消息後,丁小倩就一直想去看看。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對「廁所餐廳」的謾罵鋪天蓋地:「有病了,正常人無法接受啊!」、「有點變態的感覺,假裝在骯髒的廁所裡吃飯,飯還是『屎』,你說這不是自己沒事找難受?最好別去,去多了好賴不分了。」、「現在的人們都怎麼了,審美這麼變態。」、「我想說一個餐館不以自己的飯菜的口味和特色為主,以這種
另類的方法出現,就只能是暫時的新鮮」……
「廁所是用來方便,哪是用來吃飯的,在廁所裡覺得吃飯香是什麼心態?」太原市民竇春華說,去餐廳吃飯,注重的是烹飪技術和營養,其次是一種飲食文化氛圍,而「廁所餐廳」無非就是用一些噱頭來吸引年輕人。
「但獵奇的心態驅使著我,今晚終於見識了『廁所餐廳』,真是吃『屎』也開心!」丁小倩說,「前年和男朋友去廣州遊玩,當時就看到過這樣的 『廁所餐廳』,但男朋友嫌噁心,死活不讓進去。沒想到太原人也如此『前衛』,竟然也開了這麼一家。」
這家餐廳共有上下兩層,行走其間,「廁所元素」歷歷在目。坐椅是馬桶,靠墊呈黃色糞便狀,牆上還懸掛著淋浴器,整個餐廳的裝修均仿照洗手間風格。就連盛飯的盤子也是浴缸、馬桶等各式造型的縮小版。而菜單上「時尚便秘冰激凌」、「土豆粑粑」等菜名,讓人看起來就有點「噁心」。
食客們坐在白色的抽水馬桶上,對著「便便」造型的食物吃得津津有味。一位李姓女孩說,她就是覺得 「比較有意思」,並且「另類,好玩」。
「80後辣媽」龔女士告訴記者:「我對廁所一直沒什麼好感,髒、亂、差似乎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起初同學堅持來這裡吃飯,我還提心弔膽的。但一走進來,卻發現這裡很有創意,充滿了藝術和玩樂氣息,我的注意力全被餐具、裝潢轉移了,覺得很興奮。」
龔女士說,其實「廁所餐廳」本身並無大錯,在眾多的餐飲文化流派中,只是一個不入流細支,可以竭力聲討它,也可以忍不住進去嘗嘗鮮。
在餐廳就餐的兩位在校生武同學和楊同學說,之前她們在別的城市這樣的餐廳就過餐,所以根本不排斥。在她們看來,人的本性都是「不甘寂寞」的,在「廁所」裡享受「便便美食」,感覺不亞於一場狂歡。用她們的話說,這裡比起其他城市的同類餐廳,無論裝修還是器皿、菜餚等,說實話並不是太誇張,還不太另類,還不夠刺激! B 另類帶來的價值
各種謾罵著實讓「廁所餐廳」老闆蘆凡有點無奈,不過用他的逆向思維來講,這也變相地說明受到了關注。受關注了,自然就有正與反的關注,一個企業需要這樣的成長過程。
今年年初,蘆凡就一直琢磨著幹點事情。「考察過許多項目,但都不是太理想。」在蘆凡看來,人們可以沒有別的開銷,但是吃喝是必須的。
「第一次出去考察是偶然,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的。我愛人喜歡美食,喜歡品嘗各種新奇的食品,並且喜歡在網上曬一下自己的生活。」蘆凡說,普通的東西肯定是引不起人們的關注,要麼是昂貴的,要麼是另類的,要麼是有個性的。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考察期間,「便所歡樂主題餐廳」吸引了蘆凡的眼球,這家從臺灣過來的連鎖店形式新穎,很是另類。
「當初也想到過各種爭議、謾罵,但是全國有十幾個這樣的店,做的都非常好,為什麼別人能火,在山西開這樣的店就不行呢?」就是抱著這種執著的想法,蘆凡決定嘗試一下。
其實,蘆凡也考察過「科普餐廳」、「黑暗餐廳」、「監獄餐廳」、「發洩餐廳」等主題類餐廳,但在他看來,這些都不是太另類,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而把廁所和餐飲這兩個對立的元素放在一起,一定能起到反差的效果。」蘆凡說,但必須讓它們合理地融合。
「便所歡樂主題餐廳」昂貴的加盟費用使蘆凡打消了加盟的想法。「主要是菜系不符合山西人口味。」蘆凡說:「不可否認,我們的靈感來源於『便所歡樂主題餐廳』,可實際性的東西,包括菜系、菜名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是創新與修改。」
蘆凡的「廁所餐廳」是「簡西餐」風格,消費的人群定位於情侶、閨蜜,人均消費四五十元。「當時想的比較保守,怕人們不知道,顧客少,還做了好幾套營銷方案,但是根本沒用過。」蘆凡說,20個餐桌,60個座位,每天翻兩次臺,接待200人左右,比預想超出了40%,現在有從晉中、陽泉等周邊城市趕過來的。
但各種謾罵的接踵而來,起初讓蘆凡也有點不太適應,而隨著上客率的增加,蘆凡又感到無比的欣慰,畢竟這樣的謾罵起到了效應,說明人們在關注著他的餐廳。
「我的餐廳主要針對 『80後』、『90後』和『00後』人群,而這些人都喜歡在網上曬一下自己的生活。很多人來了就拍照,拍了就會通過微信、微博、QQ等方式傳播出去。」蘆凡說,這就是一種廣告宣傳,這就是另類帶來的價值。 C 靠噱頭很難走遠
正如蘆凡所說,「廁所餐廳」是一位臺灣人在蹲廁所看日本漫畫機器娃娃時,受到啟發而萌生的一個有悖常規的想法。目前在香港、臺灣、深圳、廈門、佛山等地開設有分店。
「餐飲業一直是市場競爭最充分、較量最激烈的地方,如何創新與突破,是餐飲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棘手問題。」蘆凡說,一個餐廳能否生意興隆,完全靠的是經營特色和服務水平。
晉韻樓大酒店總經理杭偉洲說,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尋求刺激、奇異、搞怪的東西,「廁所餐廳」抓住了年輕人的獵奇心理,而年紀大點的人肯定排斥、反感。
在杭偉洲看來,「廁所餐廳」只是一種經營形式,是在方式上的一種改變。目前餐飲市場消費人群各有不同,這種形式的改變,有可能是曇花一現。但作為一種新、奇、特,尋求刺激的另類餐廳,時間長了,食客肯定會感到視覺疲勞,流行過去也就那麼回事了,它不像「傳統的」、「中式的」、「現代的」、「歐式的」餐廳裝修的生命力強,也不像這些餐廳具有飲食文化,或者具有地域文化等。
「把廁所和餐廳放在一塊,其實就是一種碰撞,只能說是標新立異,迎合一些年輕人。」山西省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馮守瑞說,不能簡單地判定「對」與「錯」,只能說是另類。
「如何在眾多的餐廳當中,能儘快地把自己提升出來,『廁所餐廳』的招數可謂與眾不同。」山西大學廣告系主任韓志強說,從廣告層面上講,「廁所餐廳」有差異性,它把「吃、喝、拉、撒」加到了一起,將這些不同的元素,或者是毫不相干的元素進行了重新組合,形成一種視覺和感覺上的衝擊,進而引起人們的獵奇心。
「美食有『色、香、味、養、形、器』六大元素,『廁所餐廳』的創意,只是用了一個逆向思維,表現在了 『器』上。」山西品牌策劃專家晁連生認為,要想把「廁所餐廳」做好,給「廁所餐廳」真正賦予文化,需要在「深化」、「細化」、「雅化」和「廣化」上做文章,把它做成「廁所文明」的演變過程,進而提升人們的精神素養。而現在的「廁所餐廳」只能說是一種稀缺之物,並未體現出「廁所」與「餐廳」相結合的 「文化」。這種反文明很難讓人適應,靠一時的噱頭很難走得長遠。
蘆凡也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不過他算過一筆帳,按太原市400萬人口計算,「80後」、「90後」、「00後」消費群體至少佔到30%,也就是100萬人,如果10個人裡有一個願意來「廁所餐廳」嘗試,照目前的接待水平,僅靠「懸念與獵奇」也能支撐兩三年。而在此之後,要想再走得長遠,就需要品牌來支撐,在服務上、菜品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商報記者 張志峰
漫畫/趙長安 記者手記
「吃『屎』去吧」,原本是一句罵人話,在這裡卻變成了請客吃飯。
當「廁所餐廳」作為一種另類飲食文化粉墨登場後,立即就引來了一陣評頭論足,有人褒揚、有人謾罵,有人說它是譁眾取寵。但不論人們怎麼評說,商家看重的是利益,根本不在乎「文明」,畢竟還有人在追捧著。
雖然「吃屎」噱頭可用,也阻擋不了「吃『屎』去吧」,但它終究不可能成為主流。有一點不容否認,即便「怪異的東西」讓人獵奇,但它來得容易去得也更快,因此從長遠來看,玩「差異化」和「獵奇性」經營並非長久之事,只有把心思轉移到提升菜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才是正道,否則到頭來除了沒賺到錢,還落下個「傷風敗俗」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