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的香妃園。
九龍泉效果圖。
喀什老城。
一帶一路
盤點2015喀什旅遊,值得令人們點讚的項目還有很多。6月24日,喀什召開「一帶一路」喀什噶爾老城旅遊峰會,來自國家旅遊局、自治區旅遊局的領導,全國旅遊行業的專家,知名企業家歡聚一堂,暢談旅遊發展,無疑,是對喀什的鼓勵和鞭策。
喀什「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是中國最西端的一座城市,東望塔裡木盆地,西倚帕米爾高原。早在2100餘年前,這裡是絲綢之路中國段內南、北兩道在西端的總匯點,是中國對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樞紐與門戶之地。千百年來,喀什一直是天山以南著名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喀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景觀眾多,民族色彩濃鬱,是南疆最重要的旅遊地區,有著「不到喀什就不算到過新疆」之說。這一切,決定了旅遊業是這塊土地上現代服務業中最有條件率先崛起的產業。
對於喀什而言,近年來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要像抓工業化城鎮化那樣抓旅遊」的認識,「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深入角落,深入人心。深入實施旅遊強區、強市戰略,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主體相結合,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突出民族風情,挖掘文化元素,整合旅遊資源,打響「絲路風情、醉美喀什」品牌。把喀什打造成特色突出、設施完備、環境優美、服務優良、交通便捷的絲綢之路文化和民族風情國際旅遊集散中心,表達出了地市兩級領導層面的決心。喀什市集全民之智、凝全民之心、聚全民之力,一城人擰成一股繩,大力發展旅遊業。如今的喀什土地,「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道水」,但「山已不是那座山」,「水已不是那道水」。人們常說「觀念一變天地寬」,喀什旅遊的蝶變,印證著這句話的正確性。
喀什打造「一帶一路」旅遊集聚區的另一碩果,是「尋夢絲綢之路,醉美喀什噶爾」的口號進一步叫響境內外,佔領了旅遊宣傳和營銷的制高點,成為中國旅遊版圖上的知名品牌。在剛剛過去的「上海·喀什文化宣傳周」上,從論壇到主題歌舞晚會,從紙媒到新媒體,均打出了這一響亮的名片。這也是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後,喀什在全國,乃至絲綢之路沿線世界各國、各地,第一個提出來的。
喀什發展旅遊業抓鐵有痕、踏石留印。2015年,他們在老城景區新打造13條特色街巷,完成總投資15億元;按照「沿路、沿河、沿節點」的整治要求,全面改造提升老城區28個片區外的14個重要路段和節點,完成投資5億元;完成了高臺民居外部整治,九龍泉及護坡建設,香妃故裡主體工程,盤橐城內部遊覽體系等一批知名景區景點建設;豐富「吃住行遊購娛」要素,開發旅遊新產品,發展旅遊新業態,培育旅遊新熱點……喀什市發展旅遊的磅礴氣勢「奔騰急,萬馬戰猶酣」,四面幹勁沖天,八方風生水起。
抓旅遊,喀什上下一心,形成了旅遊強區強市建設中的「喀什模式」。地區將旅遊業納入六大產業集群,市上將發展旅遊列為一號工程,給了鄉鎮、街道壓力,激發出你爭我趕、奮力爭先的熱情。地委領導既多次深入旅遊一線調研,又在全國各地、各種場合為喀什旅遊「站臺」、「吆喝」,榜樣的力量無窮。地市兩級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旅遊工作,旨在加強頂層設計。喀什市開展旅遊工作專項督查,堅持每月或每半月召開現場會,目的是檢閱真抓實幹,反對坐而論道。喀什噶爾老城創5A級景區管委員會的成立,加強了責任、協調、合作,避免了塞責、推諉、敷衍,意在為決策部署的落實到位「保駕護航」。
在打造「一帶一路」旅遊集聚區建設中,喀什人確實「蠻拼的」,其做法引起了自治區和國家有關部委的關注。但我們深知,前面還要爬坡過坎,還有意想不到的困難。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旅遊業如何加快軟體和硬體質量的提升,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隨著喀什進入「千裡江陵一日還」的航空國際直達時代的到來,面對「距離已不是問題」,如何把「走馬觀花」變為「下馬住店」,開展體驗式、訪客式等深度遊?隨著網絡的覆蓋、手機的普及,如何利用新技術、新載體,有效地宣傳喀什形象、展示旅遊資源?值此「一帶一路」喀什噶爾老城旅遊峰會召開,我們期待著對這些困惑「問診」、「把脈」、「開處方」,更好地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
喀什旅遊,世界獨有。在打造「一帶一路」旅遊集聚區建設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小勝不可大喜,「行百裡者半九十」,前有標兵,後有追兵,我們務必保持謙虛謹慎,務必更加鬥志昂揚,在新的起點上不懈努力。
(來源:古城喀什)
(責編:周茹芸、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