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難及芙蓉名號多 三教調和蓮花意象深
傳說
百花難及芙蓉名號多
蓮花是中國人最為熟悉喜愛的花卉之一,寄託著無數美好祝願和想像,以它為題的作品數不勝數,而它的別稱雅號競有近百種之多,鮮有植物可與之相比。
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中這樣解釋:「荷,莢蕖。其莖茄,其葉蓮,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藥,菂中薏。」陸機《詩疏》中說: 「其莖為荷。其花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蕖。其實蓮,蓮之皮青裏白。」古時「茄」常與「荷」相通,李時珍說「茄音加,加於蔤上也」,也就是說稱「荷」的原因在於其細莖立在藕上頂著圓葉的負重形象(雖然那不是莖而是葉柄),而「蓮」是指果實,即蓮篷這部分,李時珍解釋為「蓮者連也,花實相連而出也」。
而「芙蓉」的名字始見於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飄飄欲仙的形象呼之欲出,李時珍又解釋「芙蓉,敷布容豔之意」,而未開花時的「菡萏」,則是「函合未發之意」。
三教調和蓮花意象深
蓮花的仙氣不僅使它被稱為「凌波仙子」 「水宮仙子」,還被喻為水中靈芝,稱為「水芝」 「澤芝」。晉代葛洪《爾雅圖贊·芙蓉》中說:「伯陽是食,饗比靈期」,「伯陽」是指老子,葛洪認為老子享高壽的原因就是常食蓮藕。南北朝時隨著道教成熟,蓮花已是「道瑞」,成為道教的象徵之一。而另一方面,在佛教發展的進程中,蓮花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傳說祖出世時便站在蓮花上,覺悟成道後觀樹經行,一步一蓮花,一步一輪迴。後來所有佛像都以蓮花為座,蓮花成了佛座,蓮蕊須也被稱為「佛座須」。有意思的是,儒家也不缺少對蓮花的喜愛,詩詞歌賦吟詠無數,尤其是宋代大儒周敦頤著《愛蓮說》讚頌蓮花出汙泥而不染後, 「花中君子」的名號便被廣為傳誦。為儒釋道三教同時推崇,花中尊崇已無出其右,還有傳說曾在昭潭現三神女於蓮花中各談三教教義, 「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本是一家人」,蓮花更成了三教調和的使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了非常重要而炫目的位置。
藥 蓮子(種子)
性 平
味 甘 澀
歸 脾經 腎經 心經
功 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
主 用於脾虛洩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
應用
全株各部分均可入藥,荷花能散瘀止血、去溼消風;蓮子能養心補脾、益腎澀糟;蓮衣能收澀止血;蓮子心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腎、澀精止血;蓮房能化瘀止血;蓮須能清心益腎、澀精止血;荷葉能清暑化溼、升發清陽、涼血止血;荷葉蒂能解暑祛溼、止血安胎;荷梗能解暑清熱、理氣化溼;藕能清熱生津、涼血、散瘀、止血;藕節能收斂止血、化瘀。
注意: 由於蓮的品種繁多,不同品種的不同部位,其藥效可能略有差異。
荷花粥,炸荷花
荷花粥:摘取新鮮荷花瓣和蓮須(花蕊)。焙乾研成細末20克,小米適量。將荷瓣、蓮須與小米一起煮成粥,每日服用1-2次。此粥可清心涼血,防治失眠,養顏美容,延緩衰老。
炸荷花:荷花3 朵,雞蛋2個,麵粉適量,糖桂花10 克。荷花去雜洗淨,掰成瓣。將雞蛋、麵粉加水調和成糊狀,花瓣掛上面糊入油鍋炸至金黃酥脆,撈出瀝油,撒上糖桂花即成。也可在兩片花瓣問包夾豆沙餡再掛糊油炸。此菜可養心安神,清暑降濁。
荷葉糯米鳮
鮮荷葉1張,雞腿2個,蓮子、香菇、糯米、豌豆、臘腸適量。將荷葉洗淨入沸水燙一下。泡發香菇、糯米和蓮子。雞腿去骨,用))背拍松、切小塊,用蠔油、生抽、酒釀和鹽醃漬片刻。把荷葉鋪在盤子上,先鋪一層糯米,放入雞肉和香菇,再鋪一層糯米和豌豆,最後撒一層蓮子和臘腸,用荷葉包裹,上蒸籠大火蒸30分鐘即成。
蓮子棗仁桂圓湯
去芯蓮子 20個( 3-4人份),桂圓肉10個,酸棗仁9 克。全部材料洗淨,稍浸泡後,一起放進砂煲,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煲至蓮子軟化,加入少許冰糖煮至融化即可。
此湯養心、寧神、益智、養顏、解暑,特別適宜夏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