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卷,前人留下的瑰寶不計其數。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如此,歷史博物館、歷史研究院等就成為後人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主要來處之一。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省博物館……從蘭州大學走出的諸多校友,正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為中國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努力著。本期推送,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從蘭大走出的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的部分傑出校友——
(按照入學年份)
樊志民,現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館長。蘭州大學歷史系1977級校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研究以西北與秦漢農業史見長,在中華飲食文化、農業開發與環境史、農業文化交流史方面皆有深入研究。
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華農業文明通史》、陝西省軟科學類重點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外農業文化交流研究》、中央直屬高校科技創新重點項目《中國傳統農業的原創性發明與貢獻研究》等課題。出版《秦農業歷史研究》、《問稼軒農史文集》、《中國農業通史戰國秦漢卷》(主編)等專著。
王春法,現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主編。蘭州大學81級歷史系校友,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
先後在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工作,曾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作訪問學者。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室學術秘書(副局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國際室主任,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主持工作)、部長、機關黨委書記。2011年5月任中國科協常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其間:2016年2月-6月任中央第七巡視組副組長)。
李國強,現任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蘭州大學歷史系81級校友。
曾任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等職。主要學術方向是中國海疆問題、"一帶一路"研究。主持和參與完成各類課題60餘項,出版3部專著,先後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重要報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王旭東,現故宮博物院院長,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1986年—1990年就讀於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獲學士學位;1995年考入蘭州大學地質系,獲碩士學位;1999年考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地質工程博士學位;2003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1991年開始在敦煌研究院從事壁畫及土遺址保護,曾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合作出版專著3部,獲國家及省部級獎10項,並獲文化部優秀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甘肅省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獲技術專利4項,申請技術專利5項,完成國家及行業技術標準5項。
班睿,現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1979年12月出生,甘肅文縣人。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文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
2002年起先後就職於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資料信息中心。現任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分管陳列展覽部、網絡中心、信息資料中心以及文物數位化保護和宣傳等工作。甘肅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博物館展覽策劃,中國古代金屬器、玉器以及佛教造像研究、鑑定。
無論是隔著長安街,一南一北守護祖國文物的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還是在各大歷史博物館致力於文物、歷史研究的其他優秀校友,他們都肩負起了歷史賦予的使命,不忘"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精神,為祖國的發展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