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縣黃泥鎮六合村羊耳組村民終於圓了修路夢

2020-12-17 湖南24小時

「感謝共產黨,感謝駐村工作隊,感謝黃泥鎮及村支兩委,讓我們這山窩窩裡也有這麼好的路走,真是圓了我們山裡人多年的公路夢呀」,羊耳組村民曹海金看著這條嶄新的水泥路,一口氣連說了三個感謝。

2020年6月28日,六合村牛屎坳上至羊耳組公路硬化工程順利完工了。一條寬3.5米,長1.368公裡的水泥公路,順著山坡,蜿蜒而下,直達山腳下的羊耳組。

六合村位於黃泥鎮東南部,由原六合村和耒頭村於2016年4月合併而成,全村有21個村民小組,494戶,1997人,轄區面積26.6平方公裡,該村屬丹霞地貌,山勢壁立陡峭,眼見耳聽,近在咫尺,繞到對面卻要花費半天的功夫,真是「隔山跑死馬呀!」。村民除因病、因殘致貧外,最主要的障礙就是交通困難,基礎設施薄弱,被定為省級貧困村。羊耳組屬於六合村,地處耒頭嶺,30多戶人家,102人。前後都是山,村民外出,貨物進出只能靠肩扛手提,爬嶺過坳的要走3個多鐘頭。因為交通不便給小孩上學和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的困難,所以修建硬化這條通往外界的公路成了村民多年的夢想。

要想「圓夢」最大的困難便是資金問題,為了解決資金缺口難題,工作隊和村幹部多次深入羊耳組入戶了解情況,晚上進山召集村民開會,「修這條路,概算總投入要突破50萬,村裡把它列為扶貧項目,除縣裡投入30萬元扶貧資金,還有20萬元的缺口,大家想想怎麼辦?」村支書在組民會議上說。是呀,光有積極性還不夠,大家陷入了沉思。為了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前後開了十多次會,聽取村民意見和建議,反覆討論如何解決資金缺口問題。「不能全依靠上級資金,修路是方便我們自己出行,缺口資金我們自己籌資」,成了會議上大家的共識。在村支書曹小平的帶頭下,村民都克服困難,群策群力捐款修路,那些已經常年居住在城裡少有回村的村民,認為自己的根是羊耳的,聽到家鄉修路的消息後,積極投入捐款,村民曹定軍在縣城以出租摩託車為生,但他仍然慷慨捐款2萬元,就連那些外嫁的女兒也紛紛回娘家,為家鄉修路捐款。眾人拾柴火焰高,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共籌到資金18.2萬元,資金缺口問題終於解決了。

萬事俱備,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審時度勢,搶抓有利天氣,按項目施工的具體要求,根據「四議兩公開」的辦事程序,很快完成了工程的招投標,工程於2020年6月13日順利動工。

現場圖片

現場圖片

【來源:縣扶貧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鎮」起風雲」永興縣黃泥鎮的冰糖橙將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柑橘...
    小橙故事多,請你來做客永興縣黃泥鎮的冰糖橙將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柑橘名片近日,永興縣黃泥鎮,王禮榮到自家果園查看將要成熟的 冰糖橙。圖/記者李柯夫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裡是永興縣黃泥鎮湧水村的萬畝冰糖橙標準化示範基地。「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座座山丘,種的全部是冰糖橙。」站在山頂,永興縣黃泥鎮黨委副書記陳智勇說,基地建設規模3萬畝,總投資9000萬元,按照「生態、安全、高效、優質」的標準化生產。年產量達5萬餘噸,產值逾3億元,直接解決2000餘勞動力就業。
  • 村民籌資政府撥款 欲圓老人「出村夢」
    村民籌資政府撥款 欲圓老人「出村夢」 qz.fjsen.com 2013-05-16 09:22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正在堆砌的路基讓村民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他們將有一條好路可以出行。
  • 【決勝全面小康】齊心協力共圓何家兄弟「修路建房夢」
    【決勝全面小康】齊心協力共圓何家兄弟「修路建房夢」 2020-12-09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格裡拉修路記——夢一直都在
    香格裡拉修路記——夢一直都在 2015-01-20 08:37: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香格裡拉1月20日電 題:香格裡拉修路記——夢一直都在  作者 和曉瑩  「有路,夢一直都在。」
  • 「決勝全面小康」齊心協力共圓何家兄弟「修路建房夢」
    近日,沙田鄉石筍村黨總支書記張建福帶領農村危改驗收幹部到達該村棗子組何家屋場,村民何雪亮見到幹部們的到來,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修路建房是何家兄弟夢寐之求何雪亮是石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五口人,與哥哥何雪冬、弟弟何雪禮偏居於一個偏僻的小山坡上,從最近的本組公路到他家,要走近一裡田埂路,所有物資出入全靠肩挑手提。
  • 將軍故裡路寬了水通了——永興縣推進巡視整改掠影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戴志剛 李樂樂「省委巡視組督促的馬三公路改擴建又有新進展了,二期完成了招投標。」11月24日,永興縣油麻鎮6個村的村民,在微信朋友圈紛紛轉發這個好消息。油麻村村民劉積宴高興地說:「多虧了巡視組,讓開工了幾年的馬三公路擴建一期在今年9月正式建成通車。一年半後二期完工,馬三公路將成為一條真正的暢通大道。」馬三公路途經的下青村,是開國大將黃克誠的家鄉。2002年,馬三公路修通,這是一條水泥路,全長21公裡多,路寬不到5米。10多年過去了,原來的馬三公路破破爛爛、道路狹窄,特別是逢年過節,經常造成交通堵塞。
  • 湖㳇223戶村民喜圓「別墅夢」
    原標題:湖㳇223戶村民喜圓「別墅夢」 茶聖家園一景 村民現場辦理水電氣等業務 「雖說在外面租房住了3年,多有不便,但看到現在建成的別墅,我打心眼裡高興!」
  • 「我的脫貧故事」通組路修到了家門口丨貴定縣昌明鎮良田村村民...
    我叫王明先,是貴定縣昌明鎮良田村木鋤寨村民,今年46歲,以務農為生。2014年,被識別為精準貧困戶。2015年,我家得到了危房改造資金,建了100平方米的平頂房,兩個女兒也在學校裡得到了教育資助。2018年5月,一大幫幹部來到了村裡,說是來幫扶貧困戶的。
  •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記永興縣衛生健康局駐石坳村扶貧工作隊
    永興縣衛健局駐馬田鎮石坳村扶貧工作隊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契機,突出基層黨組織優勢,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牽頭,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全面協調推進脫貧攻堅。同時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為群眾辦實事,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以產業促就業,以產業促發展,有效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湖#15559;223戶村民喜圓「別墅夢」
    茶聖家園一景村民現場辦理水電氣等業務「雖說在外面租房住了3年,多有不便,但看到現在建成的別墅,我打心眼裡高興!」6月28日下午,在宜興市湖#15559;鎮茶聖家園交付現場,該鎮洑西村村民詹根榮動情地說道。當天,洑西村共有223位村民跟詹根榮一樣喜提新房,圓了「別墅夢」。
  • 大康牧業上市3周年不搞慶典 捐資70萬元幫村民修路
    紅網漵浦站11月18日訊(分站記者 林良媛)「要想富,先修路!感謝大康牧業公司對村裡的扶持,盼了幾十年的路終於通車了!」11月16日,漵浦縣桐木溪鄉友誼村熱鬧非凡,附近的村民們都趕來慶祝友誼村詩雷公路竣工通車。
  • 「梅州愚公」二十載鑿山修路 方便上萬村民出行
    二十載鑿山修路 方便上萬村民出行「梅州愚公」張維山自籌10萬元開鑿200米隧道 帶領村民修路致富過去20多年間,正是村裡的黨員張維山自籌經費10萬元,帶領村民開山修路,才將矗立在村口的一座大山打通,建成一座200米長的隧道。大山一側數十個自然村與外界隔絕的狀況終於改變,張維山也被村民們稱為「梅州愚公」。如今,這位66歲的老漢又有了新目標:他想將隧道拓寬成雙向兩車道。
  • 珠峰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根據人民日報5月27日的報導,5月27日上午11時,在經過了3次的嘗試後,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終於成功登頂珠峰。而在5月26日下午4點35分,6名修路隊員們,已經先於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並且沿途將攀登的路線打通,因此這讓人好奇,為什麼修路組率先登頂了呢?
  • 長山鎮石灘村:扶貧修路帶來新希望
    湛江新聞網訊:「以前這條路是坑坑窪窪的,每逢雨季,泥滑路爛,村民趁圩趕集、出行都不便,外面的姑娘也不願意嫁進來,現在徹底改變了這種交通狀況,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新希望。」    據了解,在新一輪扶貧工作中,廣州市蘿崗區群眾工作部、蘿崗區信訪局積極響應廣東省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的統一部署,結合石灘村委實際,加大扶持力度,著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為村民辦實事、謀福利,不僅對竹山村-黃竹角村(1.6公裡)、沙垌村-石灘村(1.2公裡)、石灘村-壩塘村-水尾垌村(2公裡)、盎山村-瓦瑤排村(2公裡)村道進行了水泥硬底化建設,還對石灘村委主幹道進行了維修改造區間2
  • 修橋修路建圖書室 新華村改善基礎設施,幫助村民增收創收
    村裡修橋修路,建起圖書室 嶽陽平江縣安定鎮新華村改善基礎設施,幫助村民增收創收 瀟湘晨報長沙訊 「咱們村以前水泥路、路燈、水利建設都沒有,老百姓這幾年都和我講,感謝黨和政府對咱們村各方面的幫助。」新華村村支書何偉保談起這些年村裡的變遷時不無感慨。
  • 村民堵路抗議修路善後 民警鳴槍無果被逼撤離
    村民堵路抗議修路善後 民警鳴槍無果被逼撤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4日 08:21 來源:           [內容速覽]因不滿修路放炮震壞房屋,40多戶村民搬石堵路。
  • 「中國夢·耳聰美」惠州市耳聰工程攝影比賽火熱徵稿中!
    2020年11月,惠州市第六屆耳聰工程在惠州市隆重舉辦,以此為契機,廣東省惠州市文明辦與中國新聞社圖片網絡中心聯合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辦「中國夢·耳聰美」惠州市耳聰工程攝影比賽,徵集惠州市耳聰工程為貧困家庭耳疾患者「回到有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