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90後大學生畢業兩年在全國開35家美食分店

2020-12-15 人民網湖北頻道

武漢光谷西班牙風情街有一家美食城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裝修,聖誕節前後就要盛大開業。筆者了解到,這家佔地一千多平方米的美食城,老闆竟然是兩名90後,他們2014年畢業於武昌理工學院,畢業短短兩年他們就已經在全國各地開了35家分店,還同時創辦了一家餐飲公司和一家大型購物商場。

兩名90後分別叫韓威和李江,分別出生於1990年和1992年,均是武昌理工學院城市建設學院2014屆畢業生。兩人是老鄉,都來自黃岡蘄春縣的,初中就相識,大學又考到了同一所大學。進入大學後,兩人都對創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韓威大一的時候就在一所高校旁開了一家撞球室,李江則在外面擺地攤,同時推銷自行車、電動車等產品。兩人通過創業成功解決了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創業之後幾乎沒找父母要過錢。

大二的「五一」小長假,韓威和李江一起到湖南長沙遊玩,嘗到了當地有名的小吃「長沙臭豆腐」,當時的美味吸引了他們。李江很快聯想到武漢當地很少有這種現炸現賣的「正宗長沙臭豆腐」,為什麼不引入武漢呢?他們倆說幹就幹,軟磨硬泡向當地的老師傅學習這種小吃的做法,一周時間便學藝成功回到學校。從那以後,兩個人每天下午上完課後就推著手推車在學校旁邊賣臭豆腐。從推車買賣做起,他體會到了創業的艱苦,「風裡來雨裡去,經常忙碌到深夜。」

通過手推車賣臭豆腐,他們逐漸摸索出新的口味,並創建了「黑色經典」臭豆腐店。由於口味獨特,很快受到顧客熱捧,生意異常火爆,他們先後在虎泉街、雄楚大道開設了「黑色經典」長沙臭豆腐店。截止目前,他們創辦的「黑色經典」臭豆腐店在武漢、合肥、河北等全國各地已有30家加盟店。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他們又將目光投向了滷味美食,很快又創建了自己的品牌「漢口黑鴨」,目前已成功開了5家店。這些店給他們帶來的一個月的純利潤就有20萬元左右。

「我覺得人生不能容易滿足,接下來,我們會將重心繼續放在飲食連鎖的方向。」現在事業安定的倆人並沒有安逸下去,韓威告訴記者,因為倆人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而且倆人的第一桶金就是賣臭豆腐賺的,於是他們決定再開一家美食城。為了選擇美食城的地點,兩人全武漢跑著找點,有時候還會在路口蹲點,看著人流量和數著吃飯的人數。後來在武漢光谷西班牙風情街定了下來,對於美食城的裝修、美食城引進商家的質量、衛生要求以及美食城商家的食物品味都不帶重複。李江說:「美食城在聖誕和元旦間就會開業,希望我們可以在光谷打出一個名頭,讓人們都知道武漢有這樣一個特色的美食城。」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武漢創辦了一家名為「佳園漢府」的餐飲公司,在黃岡開了一家佔地2000平方米的大型購物商場。他們的創業故事在母校廣泛流傳,受到師生廣泛好評。李江的素質導師吳斌稱讚說,「他們倆的創業故事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但是同時又很勵志。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創新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希望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將事業越做越大!」 (吳敏 劉明楊)

(責編:張雋、關喜豔)

有多少事非得總理說了才能解決?
近來,還有許多事情記掛在總理心間,在他的敦促下也正逐步得到解決。但仍應反思:本應給群眾方便的事情,為何非得總理說了才能解決呢?
←掃描二維碼查看更多內容|每日為您展現更多有料內容

相關焦點

  • 90後大學生學賣臭豆腐 全國開70家店擁百萬身家
    擺臭豆腐攤、辦豆腐加工廠、創立自己的臭豆腐品牌……經過兩年艱苦創業,90後在讀大學生楊誠,如今已在全國開設了70家品牌加盟店,擁有百萬身家。昨天,在市人社局主辦的2014年度武漢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答辯評審會上,楊誠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 90後小夥開理髮店,一招「眾籌」,兩年開十二家分店,怎麼回事?
    說到這裡,你可能不以為然,因為全國99%的人都是這樣的,只會去「想」,而不是去「做」,畢竟大家都是這樣的,我又不是個例外。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那1%的存在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有很多資源?他們成功只是因為他們有著不為人知的秘訣,並且付出實踐而已。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理髮店老闆玩「眾籌」,兩年開十二家分店,賺得盆滿缽滿。
  • 同樣是開貢茶店, 90後大學生卻能年入百萬
    大學生創業一直是各類創業人群熱度最高的一個。在傳統的就業觀念裡,十幾年懸梁刺股的學習生涯後,即大學生畢業的工作多多少少和白領、辦公室沾上點邊。如果誰說大學畢業後準備創業的,身邊的老師同學都會表示鼓勵和贊同,但是創業去開奶茶店,許多人表示不看好。
  • 某高校金融專業90後大學生,獨立創業賣豆腐,已有三家分店!
    楊傑,2018年畢業於某高校金融專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剛剛大學畢業處在待業期的他,並沒有和大家一起擠入人才市場,為一份offer焦頭爛額;也沒有和大家一起去擠獨木橋,為一個鐵飯碗而費盡心思。而是選擇回到家鄉從零開始,只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創業的夢想。
  • 90後大學生開五家滷味店、一家大型購物超市
    從大學期間創業賣「臭豆腐」賺取第一桶金,到如今擁有5家滷味店和1家大型購物超市,月收入超10萬元。日前,武昌理工學院城市建設學院2010級校友李江返回母校看望自己的老師,並述說了自己畢業後的創業經歷,讓老師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 90後女大學生回老家開農場,兩年創收數千萬
    90後的何葉丹,是2014年金融專業的一個畢業生。她來自農民家庭,不是「富二代」或「官方第二代」。這樣一個小女孩,走了一年多的校門,能創造數千萬元的年營業額,受到教育部部長的高度讚揚?今天,當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嚴重時,畢業於90年代的學生如何剛剛畢業一年多,創造了這個奇蹟?
  • 「眾籌創業」點亮90後大學生的夢想
    時髦的「眾籌」,讓這群90後大學生的「白日夢」變成了現實。 創業故事 90後大學生眾籌開咖啡廳 秋意漸濃的廣州,「比逗BEPOTATO」的聯合創始人劉永傑和營銷負責人王海與信息時報記者聊起比逗咖啡館的創業故事。
  • 女大學生開「巧克力DIY吧」,開出11家分店年入百萬
    畢業時還沒走出校門,銀行卡上就有了3萬多元的存款!隨著畢業的日益臨近,她想到創業,幹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她從網上看到,近年來純手工巧克力在歐洲大受歡迎。興奮之餘她靈機一動:雖然北京的一些大型超市裡也出售德國「德芙」、瑞士「瑞士蓮」等著名品牌的巧克力,但它們大部分是包裝好的,由於是工廠批量生產,款式單調不能張現時尚個性。自己何不開家「巧克力DIY吧」?
  • 90後小夥開餃子店,一個月變身4家分店
    2009年時,他回到三門峽,發現美發行業很有前途,於是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理髮店——大班造型。這家理髮店經營了兩年,掙了幾十萬。由於當時實在是太年輕、沒經驗,一心只想把生意做大,於是又開了第二家理髮店。第二家理髮店,他投入了很大的期望,但由於經營不善和成本的擴大,兩年時間了,理髮店賠了四五十萬,無奈只能走向關門。
  • 男子幾經創業,開自助火鍋店,一年開4家分店
    1993年,剛畢業的曾克就在臺北石頭火鍋城找到一份工作。臺資企業,月薪1200元。石頭火鍋的老闆是臺灣人徐哲明。讓曾克難忘的是石頭火鍋的管理水平。徐哲明決定退出武漢,重點發展西南市場。他一直跟曾克保持著很好的個人友誼,便勸曾克尋找機會創業,希望將來兩人從僱傭關係變成合作關係。離開火鍋店,曾克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項目。憑著在石頭火鍋城5年的工作經驗,曾克自信在管理能力上不成問題,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壓縮成本,「我不能像永和豆漿那樣,選黃金地段開店,也不能像他們那樣用高檔裝飾材料和廚具設備,不然成本分攤不下來」。
  • 華僑新加坡開莆田餐廳,分店35家,單店月銷百萬
    在新加坡,有一家連鎖餐廳叫「莆田」,總店加分店共有35家,新加坡首富黃廷芳生前曾到「莆田」餐廳吃過飯,後來還多次讓女傭到店裡打包,拿回家品嘗;林青霞、蔡瀾、任達華等明星也對「莆田」餐廳鍾愛有加,這家餐廳的創始人就是莆田籍華僑方志忠。
  • 白手起家的90後:我靠玩密室逃脫掙錢,一年開了5家分店
    去年,她剛剛大學畢業。 女性、大學生,這兩個標籤足以使喬恩成為電競行業中的異類。 喬恩大學學會計,沒有比這更適合她的專業了。她的父母都是銀行職員。按照預想,畢業後,她也將和他們一樣,進入銀行工作。未來一目了然。但很快,喬恩就將這一可能性堅決地拋之腦後。 理由很簡單——「我更喜歡電競」。
  • 90後大學生畢業後炸油條年入30萬:將來打算開個小吃培訓學校
    「不支持他,養個大學生也不容易,也願意讓他找個班兒上。創業以後,掙錢不掙錢的,咱也不知道。」像炸油條之類的小買賣,在傳統的觀念裡,很少有人會接受一個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去幹這項工作,無論是哪個家庭的父母,面對著自己的孩子選擇類似的工作,內心也都會是牴觸的。
  • 4名大學生自創品牌開39家分店 賣壽司和煎餅年營業額逾千萬元
    四名創業大學生在他們的煎餅店裡楚天都市報記者揭明玥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來自湖北工業大學的四名大學生,有的放棄外企的高薪橄欖枝,有的關掉經營幾年的服裝網店,僅憑著一股子衝勁,在武漢創業賣起了壽司和煎餅。4年間,他們齊心協力跨過一道又一道難關,做大兩個自創品牌,如今在湖北省各地市開分店39家。
  • 大學生創業:兩年開三家特色餐館 大賺700萬
    「大學生創業」的話題向來炙手可熱,尤其是近兩年來遭遇就業難、自主創業得到政策鼓勵的背景下,但如何才能獲得成功呢?在本期的創富志中,北京晨報記者記錄的是一名2006年畢業、2007年創業開餐館,並在兩年做到了三家店、700萬營業額的大學畢業生的掘金故事。
  • 茶顏悅色奶茶店武漢開分店遇7小時排隊外加限購,但問題也來了
    本月初,來自長沙的「網紅」奶茶店茶顏悅色終於跨出湖南省,在武漢開出首店。開業首日,奶茶店現場排隊等候時長超7小時。火爆的排隊場景隨即引發「奶茶店是僱人排隊」的質疑聲,北京地區幾家名為「茶顏觀色」的山寨店也重新引起不少消費者的注意。
  • 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開炸雞店月賺2萬元
    「90後」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倘若把「創業」和「90後」聯想在一起,也許,更多的人認為只是一個玩笑,在那一張張稚嫩的臉上,怎麼看都很難讓人聯想到創業的艱難。然而,在人們否認90後的同時,卻有這麼一批90後學子在求學的同時,懷揣自己的創業夢想並為之努力付出。
  • 兩個大學生走遍全國尋找童年記憶,兩年時間打造瀋陽街頭美食
    瀋陽不缺大魚大肉和小串小面,凡是經歷過的朋友都知道,餐飲行業創業異常艱苦,今天我遇到兩位大學生,畢業之後走遍武漢、重慶、成都等地美食之城,各種美食連抄帶搬,最後親戚朋友父母齊上陣,家庭小餐館就開起來了,花費一年的時間去尋找童年的味道,擺過一年的地攤,花費兩年時間打造瀋陽小河沿街頭美食排行榜第一名
  • 武漢學院90後輔導員手寫兩萬字畢業明信片
    (洪斐 攝)當這承載著90後輔導員倪倩聲聲叮嚀的明信片,一封封送到畢業生手中時,讓不少信息管理學院的畢業生淚目了。「感動到想哭,真想再多聽幾句老師們的嘮叨,然而我卻要畢業了。」來自信息工程學院軟體工程1605班的高可寒在拿到這份特殊的畢業禮物時,聲音都有些哽咽。
  • 30平米粥店起家,不到兩年開160多家分店營收5億,她靠什麼發財
    01 商業啟蒙決定人生目標劉京京出生在首都,父親是一名生意人,或許是從小就待在父親的身邊耳濡目染,賺錢成為了她的目標,在上大學之後,她觀察了周圍的市場,發現女孩子的飾品是出現話題最多的,可是種類卻很少,因此她在學校周圍開了一家30平米的小店試水,每天要確定貨源、上架、以及核對帳務,還要兼顧這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