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通勤人數超千萬,城市打工人的上班之路究竟有多難?

2020-12-16 界面新聞

記者 | 陳曉珍1

餘立立最近因通勤時間太長選擇了離職:「每天通勤時間超過1個小時,6點起床,6點半出門,先騎電動車到公交站,下了公交還要騎自行車,一點都不敢耽誤,早上如果錯過了一班公交,就很容易趕上堵車。」

餘立立是2020年的應屆畢業生,此次離職距她入職不到四個月。入職前,餘立立就曾查過交通路線,發現從家到單位並沒有直達的地鐵。她坦言,當時一直在意通勤時間問題,畢竟選擇一份工作不是堅持一天、一個星期就可以,至少要按年計算。

受疫情影響,年初,餘立立投遞了幾家心儀的單位但並沒有收到任何回復,一些有邀約通知的單位在筆試之後也基本無音訊。餘立立擔心自己可能到最後連一份工作都沒有,無奈之下,她接受了這份通勤時間長的offer。

餘立立是一名醫生,自工作開始,便經常因上班路上堵車、擠公交等萌生換工作的想法:「不僅要一大早擠公交,沒有位置的時候就要站一個小時,到了單位每天都很累。」11月份,餘立立參加了一家醫院的考試,12月初,便收到了錄用的通知。權衡之下,餘立立選擇了離職:「兩家醫院相比,主要是通勤時間的差別,現在這家醫院離家近,通勤時間只要15分鐘左右。」

60分鐘的通勤習以為常

公交擠,地鐵更擠,打車排隊,開車堵在路上……城市打工人的通勤之路一直很難。餘立立所在的城市是福州,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顯示,福州屬於Ⅱ型大城市,平均通勤距離為6.9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33分鐘,45分鐘以內的通勤比重為83%,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的比重為8%。而餘立立每天超過1個小時通勤則被分列到8%的極端通勤中。

餘立立坦言:「在福州,很少有人會選擇通勤時間超過60分鐘的工作,過長的通勤時間真的會讓人感到疲倦。」

此外,報告也顯示,在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其中,北京大於60分鐘的通勤人口比重達26%,極端通勤情況最為嚴重,其次是上海、重慶,青島、天津、成都、南京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也都在15%及以上。

數據來源:《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通勤時耗增刊

雖然部分職場人為此感嘆每天通勤的不易,但也不乏一些職場人對於60分鐘的通勤習以為常,甚至他們認為45分鐘以內的通勤在北上廣算是短的通勤時長,而他們較滿意的通勤時長則為30分鐘以內。

張敏此前在上海的一家教育公司工作,公司在上海虹口區,而她住在上海普陀區,每天坐地鐵大約40分鐘左右,但張敏卻認為這在上海算是合理的通勤時間。

據《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顯示,上海屬於全國主要城市通勤人口的單程平均時耗為36分鐘,超大城市平均通勤時耗41分鐘,其中上海平均通勤時耗為42分鐘。另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發布的通勤時間也顯示,上海的平均通勤時間為49.75分鐘,相比於世界上的其他城市,通勤時間相對較長。

張敏一直不適應的是上海地鐵的早高峰:「基本是被推著上地鐵的,甚至有時候因為人太多而下不去地鐵,只好到了下一站再往回坐。」張敏表示,只要能承受上海地鐵的早高峰,通勤時間並不是任何問題,甚至張敏的一些同事選擇了「雙城通勤」。

張敏透露,選擇「雙城通勤」的同事主要住在崑山,每天上班先坐高鐵再轉乘地鐵,有些人是因為家在崑山,而有些人是為了省一些房租租在了崑山。

此前界面新聞一篇名為《漫漫通勤路,6萬上海職場人過「雙城生活」》的報導中也曾指出,2019年,上海職場人中有6萬名上海跨城通勤者,過著雙城生活。

此篇報導的結論主要來自於《2019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研究報告顯示,上海周邊城市與上海已形成一定規模跨城通勤雙向聯繫,手機信令大數據測算的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共1.45萬人,其中流入通勤者有9812人,流出通勤者則有4660人。該報告數據為未經擴樣的識別出居住地工作地的聯通用戶,實際人數約為數據的4倍,所以折算上海實際跨城通勤者數量高達6萬餘人。

此外,據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最新發布的《2020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顯示,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現象主要集中在市域邊緣,蘇州市是流入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通勤規模佔總量的93.17%。同時,崑山市、太倉市也為流入上海市域通勤者的主要來源地,分別佔流入上海市域總量的74.8%、12.7%。

通勤成擇業的重要考慮因素

超長時間的極端通勤嚴重損害居民身心健康,容易引發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認為,從城市治理的角度,更需要將通勤時耗控制在合理水平。45分鐘以內通勤保障,已經成為全球大城市的目標共事,而中心城市通勤人口中,單程45分鐘可達比重是城市運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的衡量標準與發展目標。

但從報告的數據來看,36個全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為76%。其中,超大城市45分鐘通勤人口比重僅有69%,特大城市74%、Ⅰ型大城市80%、Ⅱ型大城市83%。對於超大和特大城市,距離45分鐘通勤覆蓋80%-90%的發展目標尚有一定差距。Ⅰ型大城市中的長沙、哈爾濱、長春市、合肥市、大連市,45分鐘通勤覆蓋也尚未達到同等規模的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通勤時耗增刊

雖然在高房價、高租金下,通勤的選擇帶有一定的被動性,但通勤時間過長,不僅影響職場人的身心健康,也會降低職場人從工作中獲得的幸福感。甚至求職者在找工作中,把通勤時間視為是否選擇一份工作的重要因素。

據LinkedIn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5%的職場人士能夠接受因為通勤時間減少帶來的減薪,工作地點和與之相關的通勤時間正成為求職者決策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些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把公司的地址選在遠離市區的地方,而尷尬的位置有可能會使公司招不到優秀的人才,也有一些公司則轉換思路,租用市區中心辦公空間,作為它們吸引人才的方式。

正如餘立立在接受界面職場採訪時表示,通勤時間短了,屬於個人的時間就多,倘若每天都是在通勤中耗費過多的體力,會讓工作產生疲憊感。一名HR也告訴界面職場,考慮到員工的穩定性,在面試時通常會問現住地址,其認為員工存在就近就業原則,住的越近的員工穩定性就會越高,不乏一些員工會因為忍受不了通勤時間過長而選擇離職。

對此,在北京工作了多年的張雯雯則認為,由於是租房一族,住的地址經常會隨工作而變動。她告訴界面職場,雖然目前所在的公司離自己的住處較遠,但公司配有班車,坐地鐵10分鐘,加之班車20分就可以到達公司:「這在北京算是通勤時間較短的一份工作。」

此外,據界面職場了解,一些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也會對通勤時間有一定的要求。據《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超五成的應屆畢業生能接受的上下班通勤時間為0.5-1個小時,27.32%的畢業生可接受1-2小時通勤時長,4.46%的畢業生接受2-3小時的通勤時長,能接受3個小時以上通勤的畢業生僅佔比3.24%。

(應受訪者需要,受訪對象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深圳「打工人」贏了
    原創 中原薈CENTALINE CLUB 近日,一則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登上熱搜,相關詞彙學起來
    最近,相關部門聯合百度地圖慧眼發布的《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轉載量超過千萬。而一則「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的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數億的閱讀量反映了「打工人」對通勤現狀的共鳴。
  • 你在上班路上花去多久時間?千萬人承受極端通勤,房價成直接原因
    對於打工人來說,每天最主要的時間好像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在很多職場圖鑑中,想體現打工人艱辛的畫面中一般都會有幾張早高峰圖片,或是擁擠的地鐵,或是被堵的馬路,超過一個小時的極端通勤顯然已經消磨了很多打工人的幸福感。
  • 超千萬人通勤超60分鐘!城市的生活,不是在堵車就是堵車的路上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看到這樣的數字,或許會有人對這個數字嗤之以鼻,一小時的通勤能稱得上極端?而這個超千萬人的數據同樣對此不置可否。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過著公司-家的兩點一線的生活,有些人是因為社交範圍狹窄,而更多的人是因為沒有時間,通勤的時間過長讓越來越多的人感覺生活過成了上班-睡覺-上班的死循環模式,在城市中早已經失去了最初生活的意義!
  • 下上班時間超60分鐘?別讓極端通勤消解了幸福感
    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4日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下稱《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
  • 大城市「通病」:上下班極端化困擾打工人,多少人是千萬人之一?
    對於打工一族來說,每天早上最「頭大」的事情其實並不是上班,而是每天上班就要浪費不少的時間。有些人擔心上班遲到,連買個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可以說不少人都因為時間花在了路上,因此早飯對於不少打工人來說,已經直接被忽略了。
  • 打工人在路上!生命都浪費在通勤路上
    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報告中對中國主要城市的通勤時間進行了測算,結果令人驚訝。有超過千萬人,每天平均的通勤時間在一個小時以上,四個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3公裡。
  •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上熱搜!@河南人,你上下班要...
    這些也是讓各位「打工人」壓力倍增的重要原因吧近日,一個熱搜話題引發大家大量的討論#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全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6分種
  • 通勤打工人│單程兩個多小時,他們穿過大半個杭州去上班
    在擁擠的人群中,你往往難以忽視那些極具辨識度的統一身影——他們步履匆匆,有些甚至邁開了步子奔跑,嫻熟地穿過最近的路線;他們總是在到站前到達站臺或檢票口,精準地換乘最快的下一班車;他們的臉上常常缺失表情,掛著相似的惺忪無力的眼神……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稱,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 城市通勤報告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通勤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城市通勤報告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通勤 2020年5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百度地圖慧眼發布《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
  •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通勤 你上班路上花多長時間?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通勤 你上班路上花多長時間?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通勤。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下稱《報告》),在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
  • 超千萬人正承受極端通勤,而旭輝城迎來地鐵「2.0」時代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在北京,地鐵是大多數人通勤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說到通勤的辛苦,就不得不提到最近的一條熱搜新聞: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報告顯示,在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有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之苦。
  • 百度地圖通勤報告上熱搜!超一小時極端通勤道破千萬人辛酸
    近日,一則「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近5億的閱讀量折射出城市「打工人」對通勤現狀的廣泛共鳴,職住距離遠、通勤耗時長,依然是公眾日常生活出行的痛點。這份報告來自於百度地圖慧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通勤時耗增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是在《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的基礎上,研究完善了「出行時間高精度提取技術」,計算出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作為城市通勤監測增加了第7個核心指標,該報告表明:36
  • 城市通勤報告: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4日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下稱《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報告》稱,隨著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居民通勤問題正成為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因素。
  • 單程兩個多小時 杭州「通勤打工人」穿過大半個城市去上班
    在擁擠的人群中,你往往難以忽視那些極具辨識度的統一身影——他們步履匆匆,有些甚至邁開了步子奔跑,嫻熟地穿過最近的路線;他們總是在到站前到達站臺或檢票口,精準地換乘最快的下一班車;他們的臉上常常缺失表情,掛著相似的惺忪無力的眼神……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稱,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 杭州「通勤打工人」,穿過大半個城市去上班
    在擁擠的人群中,你往往難以忽視那些極具辨識度的統一身影——他們步履匆匆,有些甚至邁開了步子奔跑,嫻熟地穿過最近的路線;他們總是在到站前到達站臺或檢票口,精準地換乘最快的下一班車;他們的臉上常常缺失表情,掛著相似的惺忪無力的眼神…… 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稱,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 北京平均通勤時耗超45分鐘,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
    話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4日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數據顯示,4個超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3公裡,而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則達到11.1公裡。《報告》稱,北京通勤時耗47分鐘,是全國唯一單程平均通勤時耗超過45分鐘的城市。《報告》稱,隨著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居民通勤問題正成為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因素。
  • 「一想到明天要花2小時通勤 我又想辭職了」
    單程1小時以上的「極端通勤」,在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並不鮮見,周小姐所在的廣州還算不上最可怕的。這份報告顯示,北京極端通勤人口比重最大,有26%前兩天,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中指出:中國36個主要城市中,有超過1000萬打工人,單程通勤超過1小時。工作八小時,路上來回倆小時起步,地鐵一上、一下,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 「一想到明天要花2小時通勤,我又想辭職了」
    單程1小時以上的「極端通勤」,在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並不鮮見,周小姐所在的廣州還算不上最可怕的。這份報告顯示,北京極端通勤人口比重最大,有26%。前兩天,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中指出:中國36個主要城市中,有超過1000萬打工人,單程通勤超過1小時。工作八小時,路上來回倆小時起步,地鐵一上、一下,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 一臺5G手機在打工人通勤路上有什麼用?
    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記錄每天上班通勤過程中的手機信號情況,以一個普通打工人的視角跟大家講講5G對我們日常生活到底有什麼用本文前半部分為個人通勤真實過程,看結論可直接滑動到文章後半部分!wifi宣言:睡懶覺是新青年最後的倔強,不遲到是打工人永恆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