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內,記者採訪到了一位湖南芷江籍畫家錢德湘,他用12年繪製了19幅油畫,還原當年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的實況。這19幅油畫包括芷江受降、棗莊受降、「密蘇裡號」受降和中國戰區16個對日受降區的受降場面,其中就包括廣州地區的對日受降。
錢德湘接受本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
錢德湘所繪廣州受降圖
錢德湘告訴記者,為了還原當年受降的實況,保證油畫創作的真實性,他和夫人多次前往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檔案館,並最終找到了南京受降、廣州受降、芷江受降的視頻,如今,這部分視頻已經轉交給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9月3日中午,在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得了廣州受降視頻。
▲廣州接受日軍投降原始視頻。
視頻全長7分51秒,畫面中,中山紀念堂的建築輪廓十分清晰。
史料顯示,1945年8月18日,國民革命軍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發布命令,任命第二方面軍司令官張發奎為廣州地區的受降主官,並主持接受華南日軍投降,解除日軍武器,接收日偽工廠,審判戰犯和懲治漢奸等工作。為了使受降工作不出現差錯,張發奎和美軍聯絡部博文將軍於21日由廣西南寧飛往湖南芷江,參加初步受降協商會議。24日,張發奎返回南寧,擬定受降及接收計劃。
9月16日上午,廣州地區的日軍籤字投降儀式在布置一新的中山紀念堂舉行。張發奎、博文及時任廣州市市長陳策、作戰處處長李漢衝等人先行進入會場。隨後,日方投降代表日軍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參謀長富田直亮、海南島日軍指揮官等人神情沮喪地走進會場。10時,受降儀式正式開始,張發奎端坐中央,其他人員分坐兩旁,日軍降官登臺向中方受降官員鞠躬後,垂首聽取李漢衝宣讀「國字第一號命令」。該命令規定:日軍受令後,應即就現集中地,依我方指定之倉庫,按先重武器後輕武器之順序,自行卸下一切裝備,納入倉庫……日軍卸下武器後,依原部隊建制,徒手進入指定之集中營,以戰俘身份聽候處理;田中久一及各部隊長即解除指揮權,田中久一改為日俘官兵善後聯絡部部長等。命令宣讀完畢,田中久一籤署投降書。
同日,廣州市區的日軍全部集中在珠江南岸(今海珠區),9月23日,第二方面軍開始接收日軍的各式武器裝備。淪陷時期,日軍強行接收了大批省營和民營的工廠,在日本投降後,這些工廠陸續回到中方手中,其中包括有嶺南鋸木廠、廣東製藥廠、製革廠等。
1945年12月,第二方面軍組織「日軍戰犯調查組」對日軍在華南的具體罪行進行調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營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後改為國民政府主席廣州行轅審判戰犯軍事法庭)自1946年2月成立至1947年12月結束,審理日軍戰犯達數百人。1947年3月27日,華南頭號戰犯田中久一被判處死刑,於當天下午遊行示眾,後被押赴廣州流花橋刑場執行槍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武威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