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旦的習俗和文化,你知道嗎?

2020-12-21 長城原創

  編者按:元旦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所以元旦其實就是一個去舊迎新的一個日子。

  我國大多數傳統節的起源都有相關的由來故事,有的起源於一些傳說。元旦作為我國的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然也有關於它的來歷故事,而這個故事來自我國古代4000多年前。下面由小編帶你來了解我國元旦的由來與傳說吧。

  網絡截圖

  元旦的由來和故事

  關於元旦的由來和故事,首先要從元旦的起源說起。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泛濫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伺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便是元旦的由來。

  關於元旦的由來和故事,不能忽略了中國元旦的由來和故事。

  在中國關於元旦的由來,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的由來。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元旦節的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

  元旦的起源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2018元旦放假安排時間表

  網絡截圖

  2018年元旦是1月1日星期一。

  2018年元旦放假安排:12月30日至1日放假調休,也就是與周末連休,共3天。1月2日(星期二)正常上班。

  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各個國家由於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不過,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地域、民族特色了。

  各國元旦的習俗不同國家是如何過新年元旦的

  元旦是很多國家共有的節日,在我國叫做元旦,但在外國稱之為新年。不過,性質是一樣的。當然,不同的國家,過新年的習俗自然是不同的,習俗本身就具有民族區域性,因融入當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所以不同的國家,其習俗也不同。那麼,各國元旦的習俗是什麼樣的?不同國家是如何過新年元旦的?

  中國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網絡截圖

  泰國:潑水祝願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幹節」(「宋幹」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裡,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網絡截圖

  英國:代表運氣的「第一腳」

  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元旦前一天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元旦零點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元旦前夜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德國甩去懊惱,步步高升

  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元旦到來前的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升。

  網絡截圖

  日本:敲鐘108下,做夢測吉兇

  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網絡截圖

  阿根廷

  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網絡截圖

  古巴

  元旦前一夜,每人準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鐘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網絡截圖

  印度:哭著過新年

  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網絡截圖

  蒙古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網絡截圖

  羅馬尼亞

  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臺。市民們一邊燒著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著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網絡截圖

  瑞士:健身元旦

  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著長長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

  網絡截圖

  希臘:蛋糕元旦

  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網絡截圖

  巴西:揪耳

  元旦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網絡截圖

  巴基斯坦:塗粉

  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網絡截圖

  阿富汗

  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網絡截圖

  蘇格蘭

  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比利時

  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土耳其

  土耳其人在新年元旦前夜,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新加坡

  農曆元旦前夜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長城24小時客戶端據中國科技日報、中國網等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關於元旦的習俗和文化,你知道嗎?
    元旦作為我國的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然也有關於它的來歷故事,而這個故事來自我國古代4000多年前。下面由小編帶你來了解我國元旦的由來與傳說吧。  網絡截圖  元旦的由來和故事  關於元旦的由來和故事,首先要從元旦的起源說起。
  •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元旦在我國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大家對元旦的來歷和習俗了解嗎?
  • 元旦快到了,你知道它的由來和習俗嗎?
    大家喜聞樂見的元旦快要到了,今年元旦放假時間是12月30、31和1月1日三天喔。說起元旦,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它是每年的1月1日,然而在古代並不是這樣,中國的元旦其實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就是農曆1月1日,也就是現在春節那一天,後來民國政府為了與世界接軌,把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而農曆新年第一天則改為春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沿用至今。
  • 關於元旦,你知道多少?
    導語:再過兩天, 就是2020年新年伊始,國家安排了一天的假期,先來了解一下關於元旦的由來和各地習俗有那些,好為自己元旦的精神之旅做完美的規劃吧。元旦習俗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在這一天,完成了莊稼的收割,勞作一年的人們會準備豐厚的食物來迎接春天,即「五穀皆熟為有年」,俗稱「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會,吃團圓餐的記載。
  • 【節慶文化】元旦的由來和習俗
    元旦節是什麼節日,只有中國人過元旦節嗎?關於元旦還有哪些知識、風俗習慣,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
  • 關於元旦,你真的了解嗎?
    但是元旦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古代有元旦嗎?為什麼1月1日要叫做元旦呢?現在,我們大部分人對我國的傳統的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可能都比較了解,但是對元旦卻知道的不多。▼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元旦傳說故事相傳4000多年前,堯在位之時,勤政於民,廣受愛戴。
  • 講給孩子聽 | 元旦的起源和各國習俗,你知道嗎?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
  •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在農村過元旦,還保留著哪些習俗?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在農村過元旦,還保留著哪些習俗?現在是2018年12月份,還有幾天的時間就到了元旦,人們忙忙碌碌了一年的時間,終於可以有假期再休息休息了。元旦大家都有什麼安排呢?是決定在家裡面宅著,還是約好了小夥伴出去遊玩?在外打工的朋友們,又有多久沒回家見到親人了?元旦期間要不要回家看看父母親人呢?在假期要來臨之前,筆者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元旦的話題吧。
  • 元旦習俗你都知道有哪些?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各國元旦的習俗,他們元旦節的習俗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趣事呢!元旦節的習俗有哪些 各國元旦的習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但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不同,時間也不同,因此,有些國家的「元旦」日期也有不同。
  • 元旦習俗你都知道有哪些?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各國元旦的習俗,他們元旦節的習俗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趣事呢!元旦節的習俗有哪些 各國元旦的習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但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不同,時間也不同,因此,有些國家的「元旦」日期也有不同。
  • 元旦新解:農村習俗早知道,南北飲食文化不能少,你家是這樣過?
    剛剛送走了聖誕老人,元旦的鐘聲又敲響了。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們,都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由於各個地區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元旦的習俗。
  • 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
    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時間:2020-01-17 1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 元旦的來歷和風俗習俗有什麼?元旦有什麼傳統活動?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在我國,元旦節還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曆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不同國家的人民慶祝國慶的方式不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元旦都有哪些習俗吧。
  • 元旦的來歷和風俗習俗有什麼?元旦有什麼傳統活動?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在我國,元旦節還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曆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不同國家的人民慶祝國慶的方式不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元旦都有哪些習俗吧。
  • 元旦、春節「冷知識」,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現在的農曆春節,還有「端日」「元正」等稱呼。 所以,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一元初始,萬象更新。古代的元旦十分受重視,古詩《元正》:「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的便是當時元旦的熱鬧情景。
  • 中國人如何慶祝元旦?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及飲食文化(圖)
    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及飲食文化中國元旦節都有哪些習俗?習俗文化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 元旦 | 起源和習俗,你知道嗎?
    所以,「元旦」又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正月初一」。據說,古代元旦起源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餘年歷史。唐朝時,房玄齡等人負責修《晉書》,裡面出現了有關「元旦」的記載:「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對元旦比較早的記載,在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詩作《介雅》中亦可見到。
  • 元旦習俗文化
    元旦習俗文化中國新年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 「民俗文化」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大家知道元旦後的第一個節日是什麼嗎?聽聽一首童謠就知道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對於中國百姓來說,臘八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意味著拉開過年的序幕,濃濃的年味就從一碗暖暖的臘八粥開始,在臘八當天人們有吃臘八粥傳統飲食習慣,寄託著吃臘八粥的人能增福增壽的美好願望。
  • 關於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擴展資料重陽節的歷史演變: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